问题

老百姓研究一件事情想错了,就叫民科;那专业的人员想错了,就叫科学是不断否定和发展的。这样公平吗?

回答


关于“民科”与专业人员在错误处理上的区别,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许多关于科学权威性、知识生产规范以及公众参与的讨论。这种区分是否公平,需要从科学共同体的运作逻辑、社会认知框架以及历史经验等多维度深入分析。



一、“民科”的定义与争议
“民科”(民间科学家)通常指非专业人员基于个人兴趣或直觉进行科学研究的人群。他们的研究可能缺乏系统性训练、实证基础和同行评议机制,例如:
理论不严谨:如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解释复杂现象(如“永动机”或“统一场论”);
方法论缺失:未遵循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原则,依赖主观臆断;
缺乏沟通渠道:无法通过学术期刊、会议等正式途径发表观点。

这种现象在公众眼中可能被视为“伪科学”,甚至被贴上“反智”的标签。但需要指出的是,“民科”并非全然错误,历史上确实有部分非专业人员提出过有价值的思想(如牛顿早期的炼金术研究),但他们的贡献往往需要通过专业验证才能被接受。



二、专业人员犯错的特殊性
科学发展的核心特征之一是“自我修正”,即通过不断质疑和实验推翻旧理论。例如:
爱因斯坦对相对论的修正:他最初认为宇宙是静态的,后通过观测数据调整了引力场方程;
量子力学的争议:玻尔与爱因斯坦长达数十年的“光子纠缠”争论最终推动了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

专业人员犯错之所以被容忍,原因在于:
1. 科学共同体的纠错机制:同行评审、实验复现、学术批评等制度确保错误能被系统性修正;
2. 知识积累的必然性:科学探索本身就是试错过程,即使权威理论也可能被推翻(如牛顿力学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面前的局限性);
3. 专业训练的容错空间:科研人员具备批判性思维和方法论工具,能够从错误中提炼出新的研究方向。



三、区分的合理性与争议点
合理性:
1. 知识生产的分工逻辑
科学研究需要高度专业化分工。专业人员通过系统训练掌握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技能,而民科往往缺乏这些基础,导致其观点难以被科学界有效评估。

2. 社会资源的分配差异
专业机构拥有资金、设备和学术平台,能为错误提供更严谨的验证环境(如大型粒子对撞机测试理论模型),而民科通常无法承担此类成本。

3. 公众信任的维护
科学界需要区分“合理质疑”与“无端攻击”。若将所有非专业观点一视同仁,可能削弱科学权威性,甚至导致伪科学泛滥(如疫苗安全争论中的谣言传播)。

争议点:
1. 对“民科”的刻板印象
部分民科虽缺乏严谨训练,但其问题意识可能触及科学界忽视的领域。例如,民间天文爱好者曾发现过小行星或彗星,而部分专业研究者因资源分配问题未能及时关注。

2. 科学共同体的自我封闭风险
过度强调“专业性”可能导致学术界脱离公众,形成知识垄断。历史上,许多重大突破(如DNA双螺旋结构)都源于跨学科合作和非传统视角的启发。

3. 对错误的双重标准问题
若专业人员犯错被视为科学进步的一部分,而民科被贴上“反科学”标签,可能隐含一种知识权力结构:即只有符合特定规范的人才能参与科学讨论。这种区分是否公平?



四、历史与现实中的案例对比
1. 民科的极端案例
“水变油”骗局:20世纪末,一些非专业人士宣称通过化学方法将水转化为能源,最终被证明是伪造实验。
“永动机”理论:多次出现于民间研究,但均因违背热力学定律而被驳斥。

2. 专业人员的错误与修正
冷核聚变事件(1989):两位科学家声称发现常温下的核聚变现象,初期引发轰动,后经实验证伪并导致科学界的信任危机。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争议:早期对“基因决定论”的过度解读,后期通过多学科合作修正了认知。

3. 民科与专业研究的交叉点
业余天文爱好者:如发现新天体或异常现象(如彗星、小行星),其成果常被专业机构认可。
公民科学项目:如Zooniverse平台,普通人通过数据分类参与科研,证明非专业人员在特定领域可能贡献价值。



五、是否公平?——从机制到伦理的反思
1. 机制上的合理性
从科学方法论角度看,区分“民科”与专业人士是必要的。科学研究需要严谨性,而民科往往缺乏验证手段,容易导致错误信息扩散。这种区分更多是对科学共同体内部质量控制的要求,而非对个人能力的否定。

2. 伦理层面的反思
知识民主化的可能性:是否应允许非专业群体参与科学讨论?例如,公众在气候变化、疫苗接种等议题上的声音,可能影响政策制定。
对“民科”的包容性:若某人具备独立思考和实证精神,即使无专业背景,也值得被倾听。但需明确区分“合理质疑”与“伪科学”。

3. 社会认知的平衡
公众需要理解科学是动态发展的过程,而非静态真理。同时,科学界应避免将非专业观点全盘否定,而是通过教育和沟通,提升大众的科学素养。



六、结语:在规范与开放之间寻求平衡
科学的进步既需要专业人员对知识的严谨探索,也离不开公众对科学问题的关注与参与。区分“民科”与专业人士并非为了贬低后者,而是为确保科学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但这一区分不应成为压制非专业声音的理由——关键在于建立更包容的知识生产机制:
对民科:鼓励其通过正规渠道(如科普教育、公民科学项目)参与;
对专业人员:保持开放态度,接受批评与修正的可能;
对公众:提升科学素养,区分“合理质疑”与“伪科学”。

最终,科学的本质是不断逼近真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所有理性思考者的共同参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话说的,专业人员已经被开除出老百姓的行列了么?

题目里这个玄机我就戳破了吧:把老百姓和专业人员对立起来,是一种很幼稚的民粹叙事,是为了给民科塑造一种代表人民群众的假象,暗示专业人员脱离群众,站在群众对立面。再把公平性是扯进来,先通过问题黑你一波。这种低级的话术伎俩很不专业。

其实我看非常公平,一个老百姓不管是否从事科研,想一个事情靠谱不靠谱,正是在某一领域是否专业的体现。

什么叫专业?就是指在某一个领域靠谱的老百姓。你要是错得靠谱,那就叫专业上想错了,你要是错得离谱,那就叫没有专业素养。这和你是不是专业人员没有关系,再专业的人,胡思乱想也会被人说不专业,不专业的学者少吗?再业余的人,如果基于很专业的逻辑犯了错,那也会被人说已经很专业了。

请民科们放过老百姓,这个锅老百姓不背,谁代表老百姓的科学?是老百姓里的广大科研工作者。



————

P.S. 民科(crank)这个词,我做个证,从我20年前第一次认识的时候,就是指胡搅蛮缠的偏执科盲,从来没有中性含义。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来一些人洗地说什么民科本来是中性词,是指业余科学家。甚至说一开始是中性含义,被慢慢带成贬义,我证明,没有这回事儿,一开始就是贬义,特指对象很明确。

更新:

评论区里有些言论真的看了有些话不吐不快。有个别朋友,看资料还都是国科大、浙大这种名校的大学生,说专业人员、科研人员不能算老百姓。我想问问这些年轻人,老百姓这个词到底哪里配不上你们心里的专业人员了?你们心的老百姓是啥?

百姓这个词是泛指人民的,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群众的一个别称。如果专业人员不是普通百姓,那什么人才叫“普通百姓”?你以为工地上、田间地头的体力劳动者不专业吗?你以为街头商贩、车间工人不专业吗?你以为你拿个移液器,调个反射镜,架个冷凝管,喝着咖啡敲段代码你就比其他劳动者不普通了是吗?你以为只有搞科研需要大量学习、训练和创造力?你以为你搞搞科研就“不普通”了?你以为你发得了Nature就能养得好猪么?

普通百姓是知识分子应该欣然接受的身份,从建国以来的历史上看,曾经也是知识分子求而不得的身份。我对个别在读学生试图区分普通百姓和专业人员特别是科研工作者的认知和言论感到愤怒和失望。

user avatar

公平啊。

要不专业人员怎么叫专业人员?人家的专业两个字难道是摆着看的。

user avatar

有一群人,一天的典型生活是这样的。

早上起床着急忙慌做早餐,然后送孩子上学。

到了办公室打开电脑,浏览下网站,说不定还逛逛知乎B站,再看看邮件和文献。

上课前半个小时出门,因为要去1958咖啡厅买杯咖啡。

拿着咖啡走在校园里,发微信给爱人嘱咐一下接孩子时间,并约好中午到东活教工餐厅吃饭。

吃完午饭叫几个学生来检查一下课题进展,并商讨一下论文撰写。

学生走了再看看股市收盘啥情况。

下午下班赶紧去接孩子,然后回家做饭,辅导孩子功课,着急了也对着孩子一通吼。

买个房子遇到质量问题,到处打电话商量怎么维权。

淘宝上买件衣服也要等到618,能便宜20块钱。

这不就是普通老百姓吗?

这就是我身边的同事们,平均学历博士,第一学历大部分C9,下限985,题主所谓的专业人员。老百姓们都做的事情,他们也做,咋就被开除出老百姓了呢?

反而民科做的有些事情他们坚决不做:

1、不学习基本的研究方法,不懂基本科学论证方法和逻辑,反而抱怨别人看不懂自己的作品;

2、遇到论文发表挫折的时候,不回来反思自己的研究缺陷和写作水平,反而埋冤别人迫害自己;

3、相信奇迹,且相信奇迹就在自己身上,一心想搞大新闻,但又不能脚踏实地;

4、稍微遇到不同意见,极易情绪激动,还动则人身攻击,且纠缠不休;

5、想进入科学的圈子,又不按照科学的规则行事,想裹挟着“老百姓”的名义制造和科学家的对立。

而这些事儿,但凡正常的普通老百姓也不会做的。这么看起来,专业人士才是老百姓,而民科不是。

user avatar

农民种新的麦种那叫实验田。

城里住着三代都不分不辨菽麦的人去种新品种那就叫糟蹋。

user avatar

我跟之前的一些答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点不太一样,我觉得科学家是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这点倒是没有什么强调的价值,但是我觉得所有科学家都有可能犯错的——有时候甚至是一些很低等的错误。但是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谁都会犯错——在一个年代里面,也许大多数人都是错的,或者全部人都错了。研究方向是错的,前人的研究是错的,研究方法也是错的,研究的假设是错的,研究的数据是错的,研究的结论是错的,这都很正常。

所以我个人觉得提问者提出来的,更像是一个哲学思考方向的问题。一般来说,研究需要跟随三种不同的哲学体系——这三种哲学体系催生出不同的研究方法,和验证思路:

1.后实证主义,既强调科学的客观性,实验的可重复性,认为科学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可以通过研究实证证明。

2.批判主义。即马克思主义2.0版本,研究方法上量化,质化都是可以接受的。中心为社会是不公平的,所有人的思想都是被刻画的——因为有权力的存在所以出现了剥削,所以研究应该是彻底的找出权力源头。科学未必可重复,因为权力可以改变科学的结果——真相无从得知,除非找到权力的源头,查出剥削与不公平的运行系统。

3.解释主义。他们认为很多实验不存在可重复性——尤其涉及到文化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等人本位的社会科学。但是可以通过特定的研究方法——既在量化和质化上不断改良之后的新研究方法,去解释当时人们的想法。

如果采取不同的哲学思考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一般接受过学术训练的人,都是从1-2-3这么学习与认知。如果要是从3-2-1的话,理论上也没有错,通过总结个人的经验去解释一个事情,但是会出现自己的经验困在A里而无法解释B,会造成思想认知偏差。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user avatar

老百姓想研究一件事想错了,叫错误,明明错了还坚决不改,叫顽固,明明错了还不改还不愿意学习还自以为是还喜欢攻击别人,叫民科。

老百姓想研究一件事想对了,叫专业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民科”与专业人员在错误处理上的区别,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许多关于科学权威性、知识生产规范以及公众参与的讨论。这种区分是否公平,需要从科学共同体的运作逻辑、社会认知框架以及历史经验等多维度深入分析。 一、“民科”的定义与争议“民科”(民间科学家)通常指非专业人员基于个人兴趣或直觉进行科学研究的人群.............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详细解答关于老一辈文史研究学者常说的“做卡片”这件事。这确实是那个时代研究者们非常重要的一种工作方法。“做卡片”到底是指什么?简单来说,“做卡片”就是指将阅读、考察、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重要信息、观点、资料、灵感等,摘录、整理,然后记录在一个个独立的小卡片上。这些卡片就像是知识的积木,.............
  • 回答
    中国科学家近期在一项突破性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可能影响人类衰老过程的新基因。这一发现,如果能最终转化为实际应用,无疑将在延缓细胞老化、提升生活质量乃至延长健康寿命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深远的影响。这项研究的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一、深化我们对衰老机制的认知: 揭示新的衰老调控节点: 衰老是一.............
  • 回答
    .......
  • 回答
    中国的科学家们在破解衰老密码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突破,这不仅是科学界的一大盛事,更是关乎全人类健康福祉的重大进展。当听到“老而不衰”这个词汇时,我们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健康长寿,更是老年人依然能保持活力、思维敏捷、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美好图景。这项研究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医学层面的,它将深刻影响我们.............
  • 回答
    读研究生是否算是“啃老”,这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咱们不妨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啃老”这个词,在咱们传统观念里,通常是指子女成年了,却没有经济独立,还得依靠父母提供生活费、住房,甚至承担自己的日常开销,长期下来,就好像在“啃食”父母的劳动成果一样。这个词本身就带点负面.............
  • 回答
    “读完研究生就二十七八了,算老吗?”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老”与否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而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这个问题:一、 从社会普遍认知来看: 大多数人的看法: 在很多社会文化背景下,尤其是在一些比较传统的观念中,二十七八岁可能被一些人认为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药物研发、认知方式,乃至文化传统等多个层面,很有意思。咱们不谈那些冰冷的“AI痕迹”,就从人的真实感受和逻辑来聊聊。为什么西药热衷“新”?这事儿说白了,就是“进步”、“科学”和“效率”在作祟。1. 科学的迭代与更新: 西方医学体系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特别是化学、生物学、.............
  • 回答
    关于老百姓是否认可医生成为高收入群体,这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才能触及到其中的真实脉络。首先,从 “认可” 这个词本身来看,它包含了接受、理解、甚至某种程度上的赞同。老百姓对于医生群体收入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到自身经历、社会观念.............
  • 回答
    老百姓买不到便宜印度抗癌药,这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绝非简单的“利益集团阻挠”或“生命权与知识产权的冲突”可以完全概括,尽管这些因素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它。首先,我们来谈谈所谓的“利益集团”。这其中最核心、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无疑是原研药企。他们投入巨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现实且令人担忧,也确实牵动着许多普通老百姓的心弦。简单地说,“普通老百姓撞了豪车,是不是真该毁一生?” 答案是:不一定,但确实存在巨大的风险,可能会对普通家庭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问题的关键在于“毁一生”这个词的定义,以及具体情况的多样性。为了更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也触及了这场冲突的核心。很多普通民众都对乌克兰坚持战斗的理由感到困惑,特别是当实力对比如此悬殊时。要详细解释乌克兰坚持下去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包括历史、国家主权、安全、地缘政治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等。1.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底线这是最根本的出发点。一个主权国家最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关于清朝老百姓“黑瘦”的普遍印象,以及唐朝和明朝盛世时期百姓是否“更丰腴”,这其中涉及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绘画艺术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等多方面的考量。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清朝老百姓黑瘦”的印象。 历史图像的局限性: 许多描绘清朝百姓的画像,尤其.............
  • 回答
    关于阿尔及利亚人民是否后悔从法国独立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不存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大多数阿尔及利亚人仍然珍视独立,这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象征。然而,对于独立后的发展和国家现状,存在着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些观点可能被解读为对某些方面现状的不满,但将其直接等同于“后悔独.............
  • 回答
    从老百姓的朴素情感出发,去评判ISIS和巴沙尔·阿萨德哪一个“更值得痛恨”,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悲剧色彩的问题。朴素情感往往基于直接的生存体验、人身安全以及对基本人道价值的朴素认知。然而,在叙利亚这个破碎的国家,大多数普通民众的经历都充满了苦难,使得“痛恨”的指向性变得模糊,甚至难以简单二分。为了更.............
  • 回答
    中国老百姓对枪械的理解,受政策、历史、文化和媒体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复杂且多层次的特点。总的来说,普通民众对枪械的接触和认知是非常有限的,并且普遍持有一种谨慎、警惕甚至负面的态度。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展开:一、 极低的接触度和极度的管制: 非法性是根本: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枪械是绝对.............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而且问得特别实在。毕竟,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每天操心的事儿已经够多了:上班养家糊口,柴米油盐酱醋茶,孩子教育,老人赡养,还有眼瞅着一天天变小的钱包…… 好像政治这玩意儿,离咱生活远着呢,好像是那些穿西装打领带、西装革履的人在台上说来道去的。但你想想,真的离咱远吗?其实,政治,就好像空.............
  • 回答
    韩国老百姓的生活,常被一种名为“财阀”的巨型企业集团深深影响着。这种影响渗透到经济、政治乃至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让许多普通人感觉自己活在巨大的阴影之下,上升通道似乎被堵死,生活也因此显得有些“悲惨”。 那么,究竟该怎么做,才能在这种局面下,为自己,为下一代,开辟出一条更光明、更自由的路呢? 这不是.............
  • 回答
    古代老百姓给皇帝起外号,这事儿可不是件小事,里头门道儿可多了。你想想,那时候普通老百姓跟皇帝那可是隔着十万八千里,平时见都见不着,哪儿来的机会给他起外号?再说,就算心里有想法,也得掂量掂量脑袋上的脑袋袋子够不够结实。所以啊,老百姓给皇帝起外号,那多半不是当面就喊出来,更多的是私底下,或者是在一些有压.............
  • 回答
    在美国,要说“老百姓”的平均年薪,这事儿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给一个数字就完事。毕竟,美国是个大农村,各地的生活成本、行业发展、教育水平差异都老大了,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收入。咱们先得搞清楚几个概念: 平均数(Mean) vs. 中位数(Median): 很多人容易混淆这两个。平均数是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