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初期德川幕府能打得过吕宋西班牙人吗?

回答
要回答“初期德川幕府能否打得过吕宋西班牙人”,我们得先把时间点对准。初期德川幕府,指的是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胜利(1600年)后,逐步建立起幕府统治,直到江户幕府前期,大概也就是17世纪上半叶。而吕宋西班牙人,指的是当时统治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

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

首先,我们得审视一下双方的“硬件”。

西班牙人(吕宋):
火器优势: 西班牙人在16世纪就已经将火器(火绳枪、大炮)广泛应用于战争,并且在欧洲的军事革新浪潮中处于领先地位。他们有经验丰富的火器部队,并且能够制造和维护火炮。
舰船技术: 西班牙拥有一定规模的海军,虽然不是全球最顶尖,但其舰船在技术上相对先进,能够进行跨洋作战。他们建造了用于运输和军事行动的船只。
军事组织和经验: 作为殖民者,西班牙人有与原住民以及其他欧洲国家作战的丰富经验。他们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军事组织和指挥体系。
殖民地的性质: 吕宋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其军事力量并非完全本土化,而是由本土派遣的军队和招募的当地士兵组成。

初期德川幕府(日本):
武士阶层和传统军事: 日本在统一战争中,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武士军队。他们的优势在于近战能力(刀剑、弓箭、长枪),以及严密的封建军事组织。
火器引入与发展: 战国时期,日本已经接触并开始生产火绳枪。德川幕府时期,火器制造业继续发展,但与欧洲相比,其技术成熟度、产量和战术应用上仍有差距。虽然幕府拥有火器,但其军队的整体火力配置和对火器的依赖程度,可能不如西班牙殖民军队。
海军实力: 战国后期,日本的海军实力有了长足进步,出现了一些大型战船(如安宅船)。然而,这些船只更侧重于近岸作战、运输和攻城,与西班牙用于远洋和舰队作战的船只在设计理念和性能上存在差异。日本的海军在远洋航行能力和火炮威力上可能不如西班牙。
统一的政权: 德川幕府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相对而言)的政权,能够调动全国资源。这是其相对于各地大名作战的优势。

战局的设想与关键因素:

要判断能否“打得过”,我们需要考虑几种可能发生的冲突场景。

1. 日本主动进攻吕宋:
交通与后勤: 这是最现实的障碍。初期德川幕府需要一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载运大量陆军和补给的舰队。虽然日本有造船能力,但要支持一支跨洋远征的军队,其海军技术和组织能力是否足以支撑,这是一个大问题。即使能够造出足够大的船,远洋航行的经验、导航技术、对风暴的应对等,都是巨大的挑战。
战场环境: 吕宋的西班牙人熟悉当地地形,并且有防御工事。登陆作战本身就是风险极高的军事行动。
装备与战术: 如果是海战,西班牙人的火炮和舰船性能可能占优。如果是陆战,日本武士的近战能力很强,但面对西班牙人系统性的步炮协同作战,以及坚固的殖民地防御,胜算难料。

2. 西班牙人进攻日本:
地理优势: 日本位于东亚,而西班牙的殖民地在东南亚。西班牙人要进攻日本,同样需要克服远洋航行和后勤的困难。
日本本土防御: 日本的海岸线漫长,但其内陆地形复杂,有利于防御。如果西班牙人登陆,他们将面对一支装备精良、战意高昂的武士军队。日本对火器的使用也日益熟练,尽管可能不如西班牙。
兵力投入: 西班牙人要想征服日本,需要投入远超其在吕宋兵力的部队。考虑到西班牙自身在欧洲和美洲的利益,以及其殖民地规模,是否能拿出足够的力量来进攻一个像日本这样庞大且统一的国家,是个疑问。

历史的缝隙与可能性:

事实上,德川幕府早期,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日本与西班牙(以及葡萄牙)的接触是存在的,并且围绕贸易和宗教曾有过摩擦。

贸易摩擦: 德川幕府对外国贸易实行一定程度的限制(锁国政策),这与西班牙的商业利益有所冲突。
宗教因素: 天主教在早期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德川幕府很快将其视为威胁,并采取了禁止措施。这种宗教上的对立,也为潜在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朱印船”与“西班牙战船”: 日本商人拥有自己的“朱印船”,进行海外贸易,有时也会与欧洲的船只发生接触,甚至有冲突记载。但这些通常是商业性质的纠纷,而非国家间的战争。
1609年事件: 曾有西班牙海军在宫城县石卷港搁浅,当地居民和幕府官员曾搭救,但也有一些小规模的摩擦。这可以看作是双方接触的一个侧面。

结论:

综合来看,初期德川幕府在整体军事实力上,尤其是在远洋作战和火器应用方面,可能不占优势,但如果发生冲突,尤其是如果冲突发生在日本本土,幕府仍有其强大的应对能力。

如果要在海上进行决定性决战,西班牙人凭借其更成熟的海军技术和火炮,可能会占据上风。
如果是在日本本土进行陆战,日本武士的战斗力和幕府统一的动员能力,足以让西班牙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初期德川幕府是否拥有足够的意愿和能力去主动进攻远在千里之外的吕宋,以及西班牙人是否拥有足够的力量和动力去挑战一个刚刚统一、军事实力不容小觑的日本。 考虑到这些实际因素,以及双方当时各自的战略重点,一场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并不高。

可以这么说,初期德川幕府虽然在某些军事技术上可能落后于西班牙人,但它已经是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军事实体。它不太可能像被征服的美洲原住民那样被轻易击败。但同时,其海军远未发展到能够支持海外扩张的程度,因此“打得过”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冲突的具体地点和规模。两国实力之间的差距,虽然存在,但还不足以让其中一方绝对压制另一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总督妄想征服中国是很多人都熟悉的历史,其具体计划是动员2万到2。5万人,其中一半新到的西班牙军队,另一半由各占一半菲律宾人和日本浪人雇佣兵充当。该作战计划是在1585年提出的,立刻就被腓力二世国王扔在在废止堆里,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那就是把同样数目的陆军送到英国去,搞定尼德兰地区的反贼,这两件大事集中了西班牙大部分的海陆军兵力,实在难以给次要殖民地(哪怕这块殖民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的堂吉诃德们买单。而且就算是到了西班牙人相对和平的17世纪下半叶,他们的兵力也是捉襟见肘,让郑成功很有打菲律宾的冲动。




西班牙人征服菲律宾以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兵力过少,以至于屠杀华人都要日本浪人帮忙,1603年的华人大屠杀就是最典型的例子。1603年10月6日,西班牙殖民军用大炮将华商的集中居留地“涧内”轰为平地,杀伤华商1500余人;10月7日,又杀1500多人;也是在10月6日,西班牙殖民者迎来了华人的反抗,他们的兵力配置是一小队西班牙士兵和八百名日本人进行反击,杀伤华人华侨(当时很多中国人都是季节性的商人)一千五百人;到10月7日西班牙军队“收复”马尼拉失地“砍杀所遇到的一切华侨”、时,兵力配置是西班牙火绳枪手一百五十人、日本人五百人、邦邦牙人一千人(土著)全面反攻。从兵力配置上看出,西班牙人严重依靠日本浪人充当肉搏兵力。




菲律宾殖民地的这种选择也是无奈之举,它的兵马招募是由新西班牙殖民地负责的。马尼拉总督其实是新西班牙总督的下属,整个新西班牙总督区包括今天的墨西哥、中美洲(除巴拿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科罗拉多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和菲律宾,整个新西班牙总督辖区也只有数千西班牙正规军,分配给马尼拉总督的兵力自然也就只有上千人。在整个17世纪,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兵力都在1000到1500人之间徘徊,新西班牙总督区每年只能给菲律宾补充156名士兵。马尼拉总督的要求则是总兵力2000到3000人,每年补充300人,但新西班牙总督的回复就是没人,就连国王的面子也不给(王室倒是一再强调,每年的补充兵力应该在400到500人)。




西班牙人补充的兵力少不少,素质还十分坑爹,补充的主要都是西班牙军队十分嫌弃的混血儿和本土盲流,甚至还有很多12岁以下的儿童,把菲律宾的西班牙驻军当成了收容所和管教所。马尼拉总督自己都嫌弃,吐糟说自己的兵源地(新西班牙拉美部分)渣滓遍地,全是“黑人、穆拉托人、混血人……印第安人和一些堕落的人组成……”。



这种情况在西班牙殖民地其实很正常,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班牙一边被同行抢地盘,一边镇压拉美起义,整个新格拉纳达总督区也只有1500名纯种西班牙士兵,主要靠近万名克里奥尔(混血)民兵守江山。新西班牙殖民地还把送到菲律宾服役看成是维稳妙招,把拦路抢劫、小偷小摸、流浪儿童、游手好闲的不稳定分子都送到了菲律宾。1648年12月为了满足菲律宾的征兵需要,西班牙官员就专门在墨西哥查尔科省进行“严打”,到处抓捕小偷、路人、罪犯、流浪汉和逃兵。




西班牙士兵素质不高,军心也不稳。理论上西班牙士兵每年有96银比索(一比索含银24.3克,也就是全年近80两银子),在东亚属于高工资,但这些钱士兵很难拿到手。西班牙军队的习惯就是拖欠工资,成年累月的拖欠那是常事,一般来说驻扎在菲律宾的西班牙士兵平均要被拖欠三年左右的工资。这是当时西方军队的惯例,因为他们认为拖欠工资能防止士兵开小差。此外17世纪的荷兰人也经常打劫西班牙人运送军饷的大帆船,弄得西班牙军队欠薪更加严重。西班牙军人还喜欢参与赌博,经常闹出输掉武器甚至制服的囧事,不少人还跑到大街上要饭,弄得西班牙当局很没面子。马尼拉总督的上书其实也就是忽悠一下自家国王,因为无论计划能否成功,只要国王同意,他就能弄到足够多的人力物力。




在西班牙银子被荷兰人打劫的日子里,西班牙佣兵都混的要上街要饭,日本浪人自然不愿意让西班牙当局白嫖。所以郑成功进攻菲律宾成功的可能性很高,就是他的宝贝儿子实在是奇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回答“初期德川幕府能否打得过吕宋西班牙人”,我们得先把时间点对准。初期德川幕府,指的是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胜利(1600年)后,逐步建立起幕府统治,直到江户幕府前期,大概也就是17世纪上半叶。而吕宋西班牙人,指的是当时统治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首先,我们得审视一下双方的“硬件”。.............
  • 回答
    二战初期,德军能够轰炸伦敦,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英法两国的战略准备以及德军的军事能力。一、 战前的战略误判与准备不足首先,要理解为什么德国能够轰炸伦敦,我们必须看到英法两国在战前对德国潜在威胁的低估,以及由此导致的战略准备.............
  • 回答
    这是一个历史学上的经典“假设”问题,具有相当的探讨价值。如果一战初期德国将重心放在东线俄国,而在西线采取守势,其结果将是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然而,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来评估这种策略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成功或失败因素。德国“施里芬计划”及其局限性首先,我们需要回顾德国在一战初期的既定战.............
  • 回答
    我们来设想一个与历史不同的世界,一个在1939年夏秋之际,德国与苏联不仅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且还真正地、一丝不苟地遵守了这个条约。这个“如果”打开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潘多拉魔盒,而欧洲的命运,无疑将围绕着这两个看似“合作”实则各怀鬼胎的庞然大物展开。首先,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影响,就是原.............
  • 回答
    二战初期德国之所以显得重型坦克匮乏,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这背后牵扯到经济、技术、战略思想,乃至政治上的考量。简单来说,不是德国完全没有能力制造重型坦克,而是当时他们的优先顺序、资源分配以及对未来战争模式的判断,都将重心放在了其他类型的装备上。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德国的国情和战前的.............
  • 回答
    二战初期,德国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如果遭遇了灾难性的失败,并且战线被牢牢地钉在乌克兰境内,这无疑会彻底改写历史的进程。其影响之深远,将触及政治、军事、经济乃至文化等各个层面,甚至可能重塑战后世界的格局。让我们试着描绘一下这个充满变数的历史节点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首先,军事层面:如果德军在苏德战争.............
  • 回答
    二战初期,英国和法国高层在面对德国的军事威胁时,确实存在一种普遍的、甚至是根深蒂固的判断,认为德军会再次遵循类似“施里芬计划”的思路,并且会避开被他们视为难以逾越的阿登森林。这种判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验的深刻记忆,以及对德军军事思想和地理条件的分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
  • 回答
    要说二战初期英法联军有没有机会和德国打平手,这绝对是一个引人深思但又极具争议的问题。如果你问的是那个在闪电战阴影下仓皇撤退、在敦刻尔克遭受重创的法国和相对保有实力的英国,答案恐怕是“几乎没有”。但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得稍微宽泛一点,考虑到战略、外交以及早期战场的一些偶然性,或许可以探讨一些“若有可能”的.............
  • 回答
    清军入关初期对汉人的所作所为与德国纳粹的行为,虽然都涉及对某个族群的压迫和统治,但在性质、手段、目的和意识形态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要详细阐述这些区别,需要我们剥离历史的滤镜,审视其背后更为复杂的逻辑。清军入关初期的作为:征服、统治与融合的复杂交织清军入关初期,其行动的基调是征服。作为一个外来的满族统治.............
  • 回答
    斯大林如果不进行肃反清洗,苏联能否避免在苏德战争初期那种一溃千里的状况?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历史假设,牵涉到苏联军事实力、政治稳定、指挥体系以及战前准备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肃反清洗对苏联军事和政治产生的具体影响,然后将其与假设“无肃反清洗”的情况进行对比。首先,理解肃反清.............
  • 回答
    评价20世纪初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位充满矛盾与争议的君主威廉二世(Wilhelm II,1858年1月27日-1941年6月4日)是德意志帝国和普鲁士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一位极具争议的君主。他在位期间(18881918年),德国经历了高速的工业化和扩张,但也最终走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渊,并以帝国.............
  • 回答
    德国大选尘埃落定,社民党(SPD)以微弱优势击败了默克尔领导了16年的联盟党(CDU/CSU),这无疑是德国政坛的一次重大洗牌,其影响远不止于德国国内,更将深刻重塑欧洲格局以及中德关系。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首先,社民党上台,意味着德国在欧洲事务上的政策导向可能会出现微妙但重要的转变。社民党通常更倾.............
  • 回答
    德国大选初步结果显示,社民党(SPD)击败了由默克尔领导了16年的联盟党(CDU/CSU),这无疑是德国政坛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这个结果不仅仅是简单的政党更迭,它预示着德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都可能迎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政治格局的巨变:告别默克尔时代,开启“红绿灯”联盟的可能性默克尔的联盟党.............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容易陷入的思维误区。确实,在一些人脑海里,“贞观初年”的东突厥,总感觉还是那个让李唐王朝头疼不已、动辄就要面临亡国之危的强大汗国,跟武德年间那个野心勃勃、兵锋锐利的对手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惯性思维”在作祟,忽略了东突厥在武德末年,乃至贞观初年,已.............
  • 回答
    .......
  • 回答
    当然,如果你是刚开始接触前端开发,一台合适的电脑确实能让你事半功倍。别担心,我来跟你聊聊怎么选,尽量说得细致点,就像我自己的经验一样,没有那些生硬的AI腔调。首先,咱们得明白前端开发都需要啥样的“武力值”: 浏览器: 这是你跟用户打交道的窗口,现代浏览器功能越来越强大,页面也越来越复杂,需要它跑.............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因素。简单地说,国军在抗战初期未能击败日军,并非仅仅是“有没有实战经验”的简单对比,而是 综合实力的巨大差距,以及战略战术上的多重失误 所致。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综合国力的巨大差距: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工业化程度.............
  • 回答
    清朝初期有没有像明朝初期一样大规模屠戮功臣?这个问题,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先回忆一下明朝初期,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那段历史。说到屠戮功臣,朱元璋绝对是个绕不开的人物。那可真是血淋淋的一页。从开国元勋徐达、常遇春、李善长到后来的蓝玉,那真是把能封王的、能封侯的,但凡跟他有那么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