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重庆一水池惊现世界级濒危物种「桃花水母」,它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哪些条件下适合生存?

回答
重庆这处水池近日真是热闹非凡,竟然蹦出了世界级濒危物种——桃花水母!这小家伙可是个妥妥的“活化石”,比恐龙还古老,能在我们身边看见它,简直是奇迹。

那这桃花水母到底是个啥?又咋这么娇贵呢?咱们来好好唠唠它的生活习性,以及它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小日子”。

桃花水母:来自远古的神秘来客

桃花水母,学名叫“桃花水母”,听这名字就挺有诗意的,不过它可不是花儿,而是水母家族里的一员,但和我们印象里海里那种漂来漂去的大家伙不太一样。它主要生活在淡水里,而且个头不大,像个小小的铃铛,透明中带着点粉红,所以得名“桃花”。

它们的生活习性:低调而精致

桃花水母的生活习性可以说是非常“低调”和“精致”。

漂浮为生,随波逐流: 它们没有发达的运动器官,主要依靠水流来移动,像个小小的浮游生物,在大自然的水域里随波逐流。这也就意味着,它们对水流的稳定性和流动性有一定要求。太湍急了不行,太死寂了也不行,得是那种温柔的、不易被搅动的流动。
微小食物的捕食者: 桃花水母的食物非常微小,主要是水中的浮游生物、细菌、藻类等。它们会伸出触手,将这些微小生物捕获并消化。这就要求它们生存的水域里有丰富的微小生物资源,是个健康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昼伏夜出?还是全天候? 关于桃花水母的活动规律,学界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有些观察表明,它们在夜间活动更频繁一些,这可能与捕食浮游生物的节奏有关。但总体来说,它们的生活节奏比较缓慢,不会有太剧烈的活动。
固着与漂浮的切换: 桃花水母有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它们不总是自由漂浮。在某些生长阶段,它们会附着在水底的石头、树枝等物体上,形成类似“固着期”。之后,又会脱离附着物,重新开始漂浮生活。这种生命周期中的变化,也对它们生存的环境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繁殖方式: 它们通常通过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相结合的方式繁衍后代。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会快速分裂增殖,数量上来后,再通过有性生殖产生新的个体,延续家族。

适合生存的“小环境”:苛刻的生存条件

桃花水母之所以如此稀少和珍贵,主要是因为它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就像一位挑剔的“贵族”。

水质是生命线: 这是最重要的!桃花水母对水质的要求极高,可以说是“吹毛求疵”。
极其纯净: 它们对水中的污染物非常敏感,一点点化学物质、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都会致命。这意味着它们生存的水域不能受到工业废水、农业化肥等污染物的侵扰。
弱酸性或中性水: 它们更喜欢pH值在6.57.5之间的弱酸性或中性水体,过酸或过碱的水它们都无法忍受。
溶解氧充足: 作为水中生物,充足的溶解氧是必不可少的,这反映了水体的健康程度。
无杂质: 除了污染物,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杂质过多也会影响它们的呼吸和捕食,堵塞它们的触手。
适宜的水温: 桃花水母对水温也有一定的偏好。一般来说,它们喜欢生活在相对稳定的水温环境中,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具体来说,它们通常在春末夏初的温暖季节较为活跃和繁殖,水温大约在2025℃之间会比较适宜。
稳定的水体和光照:
静止或微流动的水体: 过于剧烈的水流会扰乱它们的生活,所以它们更青睐那些水流缓慢,甚至相对静止的水域,比如一些老旧的水库、蓄水池、湖泊的静水区,或是避风的河湾。
适度的光照: 它们并非完全避光,也需要一定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但又不能是强烈的直射阳光。所以,一些有水生植物遮蔽,光线散射的水体可能更适合它们。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不能是掠食者): 虽然它们以微小生物为食,但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意味着丰富的浮游生物,为它们提供食物。但同时,水域中不能有太多会捕食它们的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否则它们很容易成为别人的“盘中餐”。
栖息地完整性: 它们也需要一定的底质和附着物作为生长和休眠的场所。比如一些泥沙底、碎石底或者有水草、树枝的地方,都能为它们提供不同的生存条件。

总的来说,桃花水母就像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玻璃娃娃”,需要一个高度纯净、稳定、微酸性或中性、食物充足且没有威胁的“无菌室”才能安然无恙地繁衍生息。重庆这次发现的这个水池,想必是得天独厚,才能让这古老而珍贵的生命在此得以延续。这不仅是个生物学的奇迹,也是对我们人类保护环境工作的一种肯定和警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问题

真要严谨的讲,这类关于桃花水母的新闻是有不少问题的。

之所以称为“这类”,是因为凡是什么地方发现了“桃花水母”,都会以这种格式大肆报道一番。


桃花水母很可能并不濒危

然而,桃花水母是一个属,并不是一种生物,很可能它并不濒危

在这个属下面,被报道过的种类多达十几种,这十几种被命名的种类,其中的区分也是非常之混乱。

在《中国红色物种名录》中,中华桃花水母和信阳桃花水母为无危物种,宜昌桃花水母和嘉定桃花水母为易危物种,楚雄桃花水母、杭州桃花水母为近危物种,秭归桃花水母、四川桃花水母为濒危物种,短手桃花水母为濒危甚至极危物种,这其中确实有部分种类被列为濒危甚至极危物种。
——百度百科

但近年来有学者发现,我们对于桃花水母的分类存在鉴定和分类上的错误。主要原因是我们鉴别桃花水母的种类主要靠肉眼辨别形态,而这类低等生物的形态本来就很容易在不同环境中出现多样的变化。

例如文章开始贴的那篇青岛的报道,我找到了一篇关于青岛桃花水母物种基因测序鉴定的文章,。

虽然这篇文章发表于2016年,那个新闻是2006年的,但大概率看到的也是索氏桃花水母,这种桃花水母是无危的,可以拿来当宠物养的。

甚至有学者(Jankowski)认为,着诸多被报道的桃花水母种类,只有三种是有效的,即索氏桃花水母、中华桃花水母和伊势桃花水母,其余物种基本都可归类为索氏桃花水母的变种或亚种。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桃花水母不仅无危,它遍布全世界,似乎除了南极北极没有到处都能找到,甚至在一些国家(例如克罗地亚)被视为入侵物种


它并不脆弱,只是太能苟了!

之所以在人们的意识中,桃花水母经常“一下子全都灭绝了”,是因为,桃花水母是一种典型的具有世代交替现象的物种。

我们能看到的很美丽很卡哇伊这种形体,是它的水母世代,它只在环境适宜的时候出现。太冷不出工,太热不出工,水质不好不出工,心情不好不出工,不出工的时候它就以水螅体的形式苟着,甚至可以一苟苟十几几十年。


还有,它确实是”活化石”,可“活化石”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桃花水母是一种水螅纲生物,这类生物本来就是动物界中较低等且较早出现的一种,也确实能几亿在化石中大量发现这种生物。

可问题是,它跟那些个经历过各种大灭绝事件依然坚挺的活下来的孑遗物种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人家银杏整个纲就剩下一种,叫活化石;矛尾鱼在捞到活物之前人们只看到过化石,压根不认为世界上还有活的,叫活化石;大熊猫在整个食肉目里就他一个拿竹子当主食,还长得那么萌,叫活化石,这些我都觉得没啥。

可如果你管桃花水母叫活化石,虽然也没错,可按这个逻辑,你吃凉拌海蜇皮也可以叫做在吃凉拌活化石,怎么琢磨怎么别扭,不是么?


所以啊,再看看那个标题,重庆一水池罕见桃花水母,比恐龙还古老

恩,不过又是一篇吸流量的震惊体而已。


参考文献

[1]徐润林. (2018). "桃花水母"若干问题的探讨. 生物学通报, v.53(10), 5-7.

[2]迟艳红, 陈华增, 杨翠华, 孙玉苗, 齐继光, & 刘光兴等. (2016). 桃花水母的核糖体rna基因its区序列分析及物种鉴定. 海洋科学(2), 6.

[3]I Stanković, & Ternjej, I. . (2010). New ecological insight on two invasive species: craspedacusta sowerbii (coelenterata: limnomedusae) and dreissenia polymorpha (bivalvia: dreissenidae).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44(45-46), 2707-2713.

[4] Jankowski, T. . (2001). The freshwater medusae of the world - a taxonomic and systematic literature study with some remarks on other inland water jellyfish. Hydrobiologia, 462(1), 91-113.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