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气,而且是大福气,上天眷顾的宠儿。
当然,这里说的像小孩子,肯定不是无理取闹那种熊孩子,而是天真烂漫、赤子之心那种纯粹的性格。
他们可能是先天家境优渥(不同于后天白手起家),命中注定一辈子不为衣食烦恼。这也未必多有钱,但钱的数量绝对可以满足他的欲望,简而言之,知足常乐。
他们也可能是先天身体健康,不会对空气质量、花粉浓度、水源干净程度等等问题过敏,生活中细微的变化根本影响不到他,什么水土不服压根没经历过,吃嘛嘛香,睡啥啥好!这不是福气是啥?
他们或许还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别人经历过的痛苦,到他身上不过是清风拂山岗,哭过骂过,一抹脸还能笑出声,自顾自去吃饭睡觉,该怎么过怎么过,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如果说,人世是一场历劫,他们如同拥有一层坚固的盔甲,能够保护他们平安顺遂,快乐百年。
真正的羡煞旁人。
装的,下一秒立马西太后
这是一篇做梦时候写的东西,不是太现实,大家不要看了。
这种人在某些发达国家挺多的,很多四五十岁儿孙满堂的人,还喜欢看动漫,喜欢各种野外运动,喜欢探求新事物。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发达国家的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优越,福利和待遇也比较好,普通老百姓相对来说,生活压力没有那么大。
早九晚五不加班,但拿到的钱足够生活,六七年的工资就能支撑一套一两百平方带花园和车库的独立屋,每年能够撑得起全家出去旅游。
由于医疗教育养老方面负担不重,有国家福利兜底,不用太存钱。
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 当然不是说没有勾心斗角,但是内卷程度不高,有野心的人肯定照样内卷,但大多数没有野心的人,不会受到莫名的欺压和陷害。
在这种环境下,人更容易保持一种质朴之心,没心眼,与人为善。
如果心性像个孩子,还在某方面有些天赋,那么就更容易成为人才,用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做贡献,这样的环境更容易有更多的创造发明,高科技产品。
不然,一个人再聪明,再有天赋,如果一天到晚都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领导养蛊挑动下属内斗,面对同事靠欺上瞒下打小报告往上爬,哪怕你再清高不合群,整个心态都毒化了,所以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全部被糟蹋殆尽。
我的研究生导师。我入学报道的时候,第一次见到导师本人(女),一见面就跳着扑了过来(真的是跳着扑了过来),抱着我的一只胳膊说::“你就是XXX啊”,非常欢乐地说了一大堆。还说我跟她儿子长得很像(后来我也见了导师的儿子,比我大两岁,身形确实有几分相似),还要认我当干儿子。当时是第一次见到导师本人,我还是有几分拘谨的,觉得但是有点过分热情。在后来的里面的接触中才发现,这就是老师的本性,永远是这么热情欢快,积极温情。在学院每次的评教活动中,老师一直都是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本科学生们给老师的评价也大多是“像少女一样可爱”。今年是离开学校离开周老师的第一年,希望周老师健健康康永远保持年轻,永远像少女一般轻松愉快。(有机会一定要回去看望她)
我没到40,今年35了,确实很多人说我不成熟,像个小孩。
我女儿也快4岁了,感觉她似乎一直认为我跟她是一辈的,她妈妈高一辈,管着我们。
2013年回国工作,2015年辞职,本来跟领导关系不大好,后来领导调走了,跟上面的领导关系还是不好,于是就走了。
此后到现在7年换了10家公司吧。有人说棱角会被社会磨平,但怎么说呢,刚回国的时候没啥钱可能还有所收敛,这几年肯定比2013有钱,其实只会更放肆。
特别是这两年做数字货币了,那是最赚钱的行业,风吹猪会飞的,那就更不把什么领导放在眼里了。
其实很多人越活越“成熟”,其实本质上是认命了。小孩子肯定是放肆的,有爸妈照顾着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其实小孩子压根也没啥欲望和诉求。
对小朋友来说,无非就是雪糕、棒棒糖这类诉求,满足了就高兴了,也比较容易满足。但成年人的诉求更多一些,比如要买房,还房贷,就不敢得罪领导,怕失业断供,只能夹着尾巴做人。等到50多岁,可能还完房贷了,也有积蓄了,又可以牛逼了。
但另外一种情况,如果本身就没有太多诉求或欲望呢?比如现在的躺平一族,也会被批判幼稚、像个孩子、不成熟、没有责任感等等,因为人家无欲则刚啊,别人就奈何不了他们。领导说“一下班就走是不是不想干了?”如果要还房贷,那只能说“领导,我下次不敢了”,领导就会说“孺子可教,识时务者为俊杰“,但如果是躺平一族,“老子我早就不想干了”,那领导有啥办法呢?
当然,也跟社会整体环境有关。人均GDP现在1.2万美元,说时候,如果躺平能有个2、3万的兜底福利,那么估计很多人都躺平了,像日本那样,如果太闲了就去超市、士多、餐馆打个零工,跟顾客吵架了立马甩手不干了。但国内没有这样的兜底福利,哪怕失业保险,也要求户口、被动辞退、积极找工作等几个苛刻的条件。
如果一个社会闲杂人很多,不干活都有饭吃,那么可供剥削的人就很少,上层只能发展高科技,不依赖人力,这样反而能促进科技发展。相反,如果大家不干活就没饭吃,那么可供剥削的人很多,解决不了的事情依靠堆积人力就可以解决,那么自然就没有发展高科技的动力了。
因此,如果越来越多40岁的人还像小孩子那样的话,反而说明社会高度发达;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少年老成,饱经风霜,那社会基本没希望了。
我老公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我们一起去吃饭,在门外等位置的时候,我女儿(2岁)拿着一本书,让爸爸说给她听,我老公就直接在等位区的地上带我女儿趴着,两人在那津津有味的看起来。我老公从来不懂得在乎别人的眼光,随自己心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又想起来一件事,他有时候工作累了,喜欢去其他办公室串门,有一次,某个同事给了他一块小零食,他从来没见过,尝了一下觉得挺特别的,他跟人家来了一句:你再给我一块,我带回去给我媳妇也尝尝。
然后他是一个超级傻白甜,至真至善之人,不入世俗,情商低(无贬义,我认为没什么不好的),人生40年没离开过校园这个象牙塔,虽然高校也有很多复杂的人,但这里相对来说也是最适合他的地方,经常他跟陌生人聊天聊一会,别人都会得出一个结论,你真简单。
他很喜欢和小朋友玩,然后经常一帮小孩跟在他后面一起玩。
其实从小到大他吃过很多苦,家境贫寒,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但是他精神上很快乐,小时候玩的开始没人管,只要活着就行,上学时学习依旧没人管,成为家族第一个大学生,大学的时候是他最穷的时候,学费贷款,生活费全部自己赚,同时干四份兼职,用他的话说太充实了,学的自己最喜欢的专业,考研考上他这个专业全国最好的院校,毕业后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工作,热爱科研,不为项目不为论文,只是单纯的探索求知(这话他自己说的)
工作上也并非一帆风顺,硕士选的方向是他以为最想探索的,实际上那三年过的非常痛苦,加上读硕士期间导师英年早逝,草草毕业,让他一度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走这条路,博士换了方向,开始找到了科研的感觉,但他作为导师关门弟子,导师早已不指导学生,自己一点点摸索,再后来进入工作单位,因为是交叉学科很多时候不被学院领导认可,再后来连发几篇学校没人发过的顶刊,才稍微好转一些。
40岁的他是小区遛娃红人,他不定时遛娃,导致小区很多人对他产生好奇,问他不用上班吗?他答:我们单位上班比较自由!继续发问:什么单位这么好?他答:XXX大学!有时候遇见了解高校的继续问:高校现在不是科研压力很大,评职称很难吗?他答:我现在是教授了,职称压力没那么大了,但是也很忙,只是时间自由,想休息的时候我就带孩子玩。别人一听:你这么年轻(他看上去像30)就是教授啦?他答:我已经40了。他头发茂密,白发较少(经常叫我给他拔),皮肤白,关键整个人非常有活力,乐观积极,然后一点都不操心,除了科研,一般事情都不往心里去,一点都不计较的一个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