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要反对「民科」/「伪科」?

回答
反对“民科”和“伪科”并非出于对民间科学探索的歧视,而是基于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客观性、可证伪性以及对科学共同体和公众信任的维护。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何要反对“民科”和“伪科”:

一、 定义与区分:理解“民科”与“伪科”

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这两个概念。

民科 (民间科学家):通常指非在正规科研机构、大学或企业研发部门工作的、没有获得科学学位或专业认证的个人,但他们出于兴趣和热情,对科学问题进行独立的研究和探索。他们的研究可能缺乏主流科学的支持,但出发点可能是真诚的探索。
伪科 (伪科学):指那些披着科学外衣,但实际上不符合科学方法论和科学精神的理论、实践或信仰。伪科学往往无法提供可信的证据,拒绝接受批判和检验,并且常常宣扬超自然或不可思议的解释。

关键在于区分“民间探索”和“伪科学”。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最初也来自“民间”或非主流渠道,但它们最终能被科学方法检验和证实。而伪科学则从根本上回避或歪曲科学方法。

二、 反对“民科”/“伪科”的核心理由:

1. 违反科学方法论和基本原则:

缺乏可证伪性 (Falsifiability):这是科学与非科学的根本区别。一个科学理论必须能够被潜在的观察或实验所证伪。如果一个理论无论出现什么现象都能解释,或者拒绝任何形式的检验,那么它就不是科学的。伪科往往无法提出可供证伪的预测。
缺乏可重复性 (Reproducibility):科学结论的有效性在于其可重复性。任何合格的研究者,使用相同的实验方法和条件,都应该能够得到相似的结果。民科或伪科的实验结果常常是孤立的、无法被他人重复的。
选择性证据和回避反证 (Cherrypicking Evidence and Ignoring Counterevidence):伪科倾向于只收集支持自己理论的证据,而忽略或曲解与之矛盾的证据。它们常常对批评置若罔闻,或者将质疑归咎于“传统科学的偏见”。
缺乏系统性研究和理论框架 (Lack of Systematic Study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科学研究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系统性的过程。民科/伪科常常跳过基础研究,直接提出惊人的结论,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与之相匹配的理论支撑。
诉诸权威、情感或直觉而非证据 (Appealing to Authority, Emotion, or Intuition Instead of Evidence):科学依赖于客观证据和理性分析。伪科则常常通过引用未经证实的“专家”、煽动公众情感,或强调“我就是知道”这样的直觉来获取认同。

2. 误导公众,损害科学信任:

传播错误信息 (Dissemination of Misinformation):伪科披着科学的外衣,极易误导缺乏科学素养的公众,让他们相信错误的科学理论和健康观念(例如,拒绝疫苗、相信未经证实的替代疗法等)。这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危害。
破坏科学的权威性 (Erosion of Scientific Authority):当公众被大量伪科学信息充斥时,他们可能对真正的科学研究产生怀疑,甚至对科学共同体的判断产生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会阻碍科学的普及和发展。
利用公众的弱点和恐惧 (Exploiting Public Vulnerabilities and Fears):许多伪科出现于社会焦虑、健康危机或未知领域。它们利用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对疾病的恐惧以及对“神秘力量”的向往,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或理论。

3. 浪费社会资源和精力:

占用媒体和公共讨论空间 (Consuming Media and Public Discussion Space):伪科经常通过媒体、网络平台传播,占据了本可以用于科学普及和理性讨论的空间。这挤压了真正的科学信息。
阻碍对真正问题的关注 (Hindering Focus on Real Problems):当社会资源(包括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被投入到对伪科的辩论或研究中时,可能会分散对真正重要的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的关注。
潜在的经济欺诈 (Potential for Economic Fraud):许多伪科产品或服务往往伴随着高昂的收费,例如“能量疗法”、“天才训练”等,这实质上是一种经济欺诈。

4. 对科学共同体和科学精神的冲击:

挑战同行评审制度 (Challenging the PeerReview System):科学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同行评审制度,即由领域的专家对研究进行审阅和评估。伪科常常拒绝这种审查,认为其是“保守的”或“压制性的”。
削弱严谨的科研训练价值 (Undermining the Value of Rigorous Scientific Training):科学研究需要长期的、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伪科的存在,特别是其“任何人都能发现伟大秘密”的宣传,可能削弱年轻人对传统科学教育的尊重和投入。
滋生科学上的“阴谋论” (Fostering Scientific Conspiracy Theories):很多伪科背后往往伴随着“科学界打压真相”、“主流科学家是骗子”等阴谋论,这进一步加剧了科学的对立。

三、 如何区分和应对?

1. 保持批判性思维 (Maintain Critical Thinking):对任何信息都要持怀疑态度,尤其是那些听起来过于惊人或反常的说法。问问自己:证据在哪里?证据可靠吗?是否存在其他更简单的解释?
2. 查证信息来源 (Verify Information Sources):了解信息的发布者是谁,他们的资质和背景如何。优先信任经过同行评审的科学期刊、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发布的信息。
3. 关注证据的质量和数量 (Focus on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Evidence):科学证据是可验证的、可重复的、量化的。警惕那些只有轶事、个人经历或模棱两可的证据。
4. 理解科学的局限性 (Understand the Limitations of Science):科学并非万能,它有其发展阶段和未解之谜。认识到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辨别那些夸大科学能力或宣称掌握“终极奥秘”的伪科。
5. 支持科学教育和普及 (Support Science Education and Outreach):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是抵御伪科最根本的途径。

总结:

反对“民科”/“伪科”,并非反对民间一切形式的科学探索,而是要坚决抵制那些不遵循科学方法、传播错误信息、误导公众、损害科学信任的“伪科学”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欺诈行为。真正的民间科学探索者,如果他们的研究能够经受住科学方法的检验并产生有价值的成果,最终会得到科学共同体的认可。而伪科学则因为它从根本上违背了科学的本质,必须被清晰地识别和拒绝。这关系到科学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对科学的信任和理性决策的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多人看到所谓民科被嘲笑、被批评、被反对,于是开始同情所谓民科的梦想。然而好多人从来没想过,民科一旦有了声望、有了权势,会对正统科学界造成多大的损伤。

我讲三个科学史上的民科故事,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牌的民科阵容:霍布斯、伏尔泰、马拉。这三个人全上过我国高中世界史课本。以下为三人合影:


这三个故事发生在17世纪至18世纪的百年之间,三个民科中,霍布斯和伏尔泰是哲学家、思想家,马拉是革命家,在各自领域都是颇有声望的名家,都为人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然而三个科学的外行人一旦毫无自知之明地闯进科学界,就会对科学发展产生重大的损害。

三个故事破坏性依次递增,在霍布斯的故事里,民科研究无端地浪费了自己的大量时间精力,毫无所成;在伏尔泰的故事里,随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正确的科学思想都遭到压制;在马拉的故事里,真正的科学家想仅以身免都难以做到。在此讲述,以为警戒:

1. 哲学家霍布斯:化圆为方

1655年,托马斯·霍布斯与英国数学家沃利斯之间,爆发了一场争论。


我们的高中世界史课本上,讲到启蒙时代哲学家,总会第一个介绍到霍布斯。他生于十六世纪,本哲学家出身,写出的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是《利维坦》,那也是启蒙时代第一本影响深远的政治学巨著。十六世纪的欧洲,现代科学还在襁褓之中。哲学和科学的分界非常模糊,霍布斯游历意大利时,还与伽利略结为挚友,有了些许科学方面的兴趣。


在《利维坦》中,霍布斯也提及科学:“在算术方面,没有经过锻炼的人必然会出错。”然而霍布斯不顾自己的数学功底,坚持插入数学领域。四年后,1655年,霍布斯出版著作《论物体》。在争议最大的第二十章中,霍布斯宣称自己对三千年来困扰历代数学家的几何难题“化圆为方”做出了解答。他以尺规作图,将圆化作了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争论的另一方,约翰·沃利斯,是当时一流的数学家,位列牛津大学萨维尔几何学教授一职。他参与的无形学院,后来成为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前身。他发明的无穷大符号和小于等于号至今仍在沿用,他对无穷小的研究事实上开创了微积分的先河。沃利斯在任53年,是任期最长的萨维尔几何学教授,如今这个职位依然存在。


沃利斯作为数学专家,当然无法忍受这种业余民科在专业领域的乱入。他直接出版了《关于霍布斯几何学问题的简洁反驳》的小册子,辩才滔滔逻辑缜密,据理力争又不乏挖苦讽刺,全面批判了霍布斯漏洞百出的论证过程。


霍布斯以无知者无畏的气质发动了反击,在后来发行的英文版中增添附录开始对骂,要给“一位几何学教授”上上课,行文完全失去了文化人的体面,连“去你们的吧”这种俚俗语言也都写进了著作本身。


通过两个世纪后德国数学家林德曼的证明,化圆为方事实上并不可能通过尺规得解,想要求得圆的面积,最靠谱的作图法还是西哲毕达哥拉斯以及东方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的割圆术。


而霍布斯当年在附录里写下的粗俗言语,在之后的很多年里都算是对霍布斯无声地嘲笑。


霍布斯此后专研几何学,在九十岁高龄还念念不忘与沃利斯辩驳争论。这场无聊的意气之争持续了二十余年,直到霍布斯于九十一岁去世,也没有人在意他的数学成就。他浪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仅有的贡献是通过喋喋不休的争吵推动了沃利斯的数学研究,为后来的微积分奠定了初步基础,等待着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到来。


2. 欧洲的良心伏尔泰:生命起源


1750年,启蒙学者伏尔泰应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的邀请东去柏林,出仕普鲁士宫廷。很快,他开始与柏林科学院院长莫佩尔蒂针锋相对。


莫佩尔第是法国科学家,约翰·伯努利的弟子,欧拉的师弟。1746年正式成为柏林科学院院长。当年,莫佩尔蒂当时与正与同门师弟数学家凯尼格(Samuel König)发生一段过节。凯尼格在一篇论文里质疑过莫佩尔蒂的学术成果,遭到后者打压。“欧洲的良心”伏尔泰随即为凯尼格出头,开展了针对莫佩尔蒂猛烈的抨击。


本次出头,当然不仅是因为伏尔泰的正义感驱使。此前伏尔泰和有有夫之妇爱米莉结成了情人关系,而爱米莉因工作与莫佩尔蒂接触后,对莫佩尔蒂萌生好感。现如今私怨之上,又添公仇。


伏尔泰的手段不算高明,莫佩尔蒂在此前的研究中提出过许多奇思妙想,包括炸开金字塔探索其中奥秘,向地心打孔向地层深处一探究竟,聚集一堆面粉看看上面是否会自然长出鳗鱼等等。伏尔泰以充满讽刺的语气狠狠地嘲弄着院长这些奇怪的想法。将其包装为欧洲学界的笑柄,在疾病与伏尔泰的双重打击下,莫佩尔蒂的身体迅速衰朽,1759年夏天,莫佩尔蒂病逝,柏林科学院院长至此陨落。


伏尔泰的火气还没有完全消散,在伏尔泰讽刺莫佩尔第“用面粉生产鳗鱼”的可笑之时,另一位生物学家尼达姆被伏尔泰顺手一击,无端中枪。


英国人约翰•尼达姆比伏尔泰年轻十五岁,在微生物研究领域颇有所长,“以面粉生产鳗鱼”一说事实上出自尼达姆的首创。


科学界票友伏尔泰无意之间就此乱入了当时生物领域“渐成论”与“预成论”两大阵营的对战,在十八世纪,在哲学领域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你从哪里来”的发问引爆了生物学领域“渐成论”与“预成论”两大派系的争执。——生命从何而来?是自然界的自然孕育,还是真如《圣经》所言出自造物主的创造?


“预成论”认为,从上帝造物的一刹那起,便已经创造了全部当时以及未来在地球上出现的生物。每一个器官都预先成型,只是极其微小,在后来的发育中按比例放大而成熟。人的生殖细胞中各个胚胎层层嵌套,每一个胚胎发育成人之后,又在生育年龄激活肚子里的下一级胚胎成为子辈。换而言之,如果有人找到在伊甸园里首次偷食禁果的亚当令夏娃受孕的第一颗精细胞,用显微镜去观察,他可以看到层层包含之下的全部人类未来的模样。这样的观点在我们今日看来荒谬之至,在当时却风靡一时。


“渐成论”则又称“自然发生论”(abiogenesis),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居民发现尼罗河泛滥之后,潮湿的土地上遍布蹦跳的青蛙,便认为湿润的土壤自然可以长出青蛙;而欧洲的农夫发现将粮食储存进粮仓后会滋生鼠患,便以为潮湿的粮食自然可以变成老鼠。到了莫佩尔第与尼达姆这一代,人们知道大型动物不会自然产生,但相信微生物可以无中生有。


尼达姆以实验进行论证。他把煮沸杀菌的羊肉汁放入消过毒的玻璃烧瓶,用软木塞塞住密封,结果数日后羊肉汤中蠕动着大量微生物。他把这些生物描述为细小的鳗鱼,也正是这一点引来了伏尔泰的攻击。这些结果直接宣告了生命似可从非生命物质中诞生。


伏尔泰作为“预成说”的信徒,生物学造诣平平,只能通过抹黑尼达姆的名声来达成目的,他先是在作品中把后者歪曲成用羊肉汁和腐烂小麦生产“鳗鱼”的可怕怪人,又说尼达姆是同性恋者,并诬指尼达姆是爱尔兰人,又信仰耶稣会——在当时的法国,爱尔兰人、耶稣会会士、同性恋者全都不受社会欢迎。


尼达姆则不落下风,列举伏尔泰的风流韵事讽刺,还说伏尔泰和他外甥女有着暧昧关系,连伏尔泰牙齿脱落,罗圈腿的生理缺陷也被提上台面。


最后这场闹剧以伏尔泰更胜一筹的手段告终,尼达姆因信仰耶稣会和欺诈双重罪名被一度投入监狱,他的著作也登上了天主教的禁书名录。伏尔泰领导预成论扳回局面。


科学议题的争端终归要回归科学领域,在尼达姆实验二十年后,生物学家拉扎罗•斯帕兰札尼(Lazzaro Spallanzani)解决了这一争端。


1765年,斯帕兰札尼重复了尼达姆的实验。他发现,尼达姆实验中最大的漏洞在于消毒不够彻底,只要将肉汤及器皿煮沸超过45分钟彻底消毒,再把尼达姆不靠谱的软木塞改为用融化的玻璃封锁瓶口,则瓶中再也不会有所谓“鳗鱼”出现,微生物根本不可能从无到有。


预成论就此翻盘成功,伏尔泰向斯帕兰札尼专程发函以为祝贺。他们更加坚信,人类现在所处的世界与上帝创造之时全然相同。当时,科学家已经在阿尔卑斯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而伏尔泰宣称,那不过是过路的旅人吃剩的鱼骨。预成论再下一城,神创论宣告获胜。


这一场争论复杂微妙,预成论者使用正确的实验现象支持了错误的神创观点,尼达姆们支持学说无误却选错了实验。这是宗教神学对科学的又一次漂亮压制,生物学发展的步伐就此大大拖缓。渐成论则要等到进化论、胚胎学甚至DNA理论提出之后,才会重归应有的历史地位。


3. 人民之友让·保尔·马拉:《关于火质的研究》


1779年,巴黎皇家科学院迎来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医生。让·保尔·马拉(Jean-Paul
Marat)作为深受启蒙思想熏陶的法医,他也热衷业余科研。这一次,这位业余研究的学者带来了自己最得意的几篇论文,在科学院进行展示,希望以此进入主流学界,就此开始学术路途。


马拉的论文研究极广,表现出了标准的民科特色。他的论文同时涉猎火、热、光、电四大板块,当时富兰克林研究电、拉瓦锡研究火和热,早先的牛顿研究光,即使这些大宗师也没有哪一位敢同时涉猎火、热、光、电四大领域,而马拉却不以为意。他最得意的一篇作品为《关于火质的研究》,认为火是一种实体,有着某种叫做火质的东西。


且不说“火质”本身只不过是当时主流学说“热质说”重新包装的产物,根本不是马拉首创。其次,即使是主流的热质说,当时也已经在拉瓦锡对燃烧现象的研究中摇摇欲坠。


这样的民科观点当然没有得到科学院的认可,马拉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论文中甚至连牛顿的著作也不尊重。作为燃烧现象的学术权威拉瓦锡,负责马拉的论文评审,他第一时间给予了糟糕的评价,科学院也拒绝出版马拉的作品,大门在马拉身后砰然关闭。马拉带着愤愤不平离开学院,十年之后,马拉投身政界,成为了法国大革命中的风云人物。


他创建了巴黎最负盛名的报纸《人民之友》。作为雅各宾派领袖,他的观点激进而嗜血,在他广为传播的宣传册里,他向敌人悍然宣战:“砍掉五六百颗头颅,来确保人民的安眠、自由、以及幸福。”


怀恨在心的马拉终于得以腾出手来料理当年和拉瓦锡的旧怨,他在《人民之友》上公开把拉瓦锡塑造成人民公敌,他宣称要“公开揭发这个冒充内行”的拉瓦锡先生,在他笔下,拉瓦锡在包税公司、火药管理局和科学院成员的每一个公职都是在侵夺人民的财富。在马拉的檄文里,他以“愿上帝把他吊死在街灯柱上”作为结语。


为求自保,拉瓦锡公开辞去了包括在贴现银行和包税公司在内的四个公职的薪水,然而报纸用更加辛辣的语气嘲讽了他,说若是出任公职的这些富人连薪水都可以不要,那么穷人就更没法做官。时局不断收紧,拉瓦锡的小心谨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他的的寓所很快遭到搜查,文件均被封禁,最终被投入牢狱。


他没有得到公正的审判,匆匆审理之后,被当场宣判死刑,翌日执行。羁押期间多位学者冒着生命危险向当局求情,被一一驳回。他的学生闯入公共安全委员会的会场,为老师请愿。激昂的陈词回荡在宽阔的大厅里,无人敢于应声,主席台上,马拉的继任、雅各宾首领罗伯茨比尔沉默地安坐,未置一词。


安托万·洛朗·拉瓦锡最终于1794年5月被送上断头台,享年五十岁。引用一句科学院同僚拉格朗日对此事的评价:“砍下这颗头颅只要一瞬间,可长出这么一颗却需要一百年。”


----


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民科怀着警惕,千万别以为民科都是温和的、委屈的、需要被打抱不平的。民科也可以看上去颇具声望,今天的民科也可能有着诸多粉丝,现代民科的发言也可能饱含情怀。


不过,科学命题的真伪判定只应该限定在科学界本身,一切情怀、理想因素都应该被剥离出去。一旦科学的外行获得了与自己科学素养不相称的世俗权力和声望(参考最近关于转基因的争论),那一定是科学的灾难。


the end


-----

最后,欢迎来关注我的新浪微博:点击→_→Sina Visitor System @汪有

user avatar

我曾经跟一个民科交流过,一个大爷说自己破解了好几个几何学世界难题,其中包括三等分一个角,大爷唾沫横飞的讲解时,我插了句嘴:这欧氏几何不是只能用无刻度直尺和圆规么?大爷用看傻逼的眼神看着我说孩子现在科学发达了可以用了。

user avatar

如果你知道了大部分民科都在干什么,你就自然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要反对这一群体了。

在美国版知乎Quora上有这么一个问题:“Do Chinese people have creativity? (中国人有创造力吗?)”目前已经有了60多个回答,最高票回答有100万的浏览量。



回答中有日常的“中国美食博大精深”环节,也有认认真真摆事实讲道理的: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16年报告指出,1900年时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基本没有,2009年后迅速增长,反超美国。

实际上,在2011年到2016年,中国专利申请受理量连续6年世界第一;2016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133.9万件,占全球总量近40%。



然而在看似“专利大国”的热闹之下,中国社科院发布《法治蓝皮书(2017)》显示,从2012年至2014年,中国专利许可实施率仅为2%,申请数量泛滥、利用率却不高。

做过科研或者参加发明比赛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有一个神器的检索网站,能比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查询系统更快捷高效地查询到专利信息——



中国法律规定,在申请专利时,要提供一份详细信息,从发明背景到技术原理都写得清清楚楚。这也让我们能窥探到中国浩若烟海的专利们和专利申请们,都是什么样子。



乔西·比林斯说“需求是发明之母”,大部分的发明都是基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现在天气转热,大家的衣服开始变得单薄,地铁、公交上的咸猪手也开始蠢蠢欲动。


面对这样的情况,发明者们提交了这样一份发明:令骚扰者望而怯手的女装,据说能从源头上解决性骚扰问题,实现进步康芳文明和谐安定的中国梦!



这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奇女装长这样↓


浑身艺术细菌的我,试着把它3D还原了一下……姑娘们,get到吃剩榴莲壳的新用法了吗?↓


这件下装还有配套的上衣↓


如果你是色狼,看见这么萌意十足,又暗含杀机的小动物服饰,你还下得去手吗?下得去手吗!



人行走江湖的时候,难免受到“三急”的困扰。如果想小便憋不住,公厕门口又排着超长队伍怎么办?想尿就尿吧!因为有一种可随地小便的衣服



发明者说,可以通过导尿管把尿液收集在矿泉水瓶里,或者把尿液导流在纸尿裤上,完美提升“城市入厕体验”。



这种发明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种反弹墙就会出现在你眼前。如果你敢随地小便,这个傲娇的墙会把小便反弹到你的裤腿上!



突然好心疼在街边撒尿的狗狗……



还有很多发明看似解决了一些生活问题,但连鸡肋都算不得,堪称鸡指甲,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


比如结合手机、打火机于 一体的一种打火机手机,使用者从此失去了带手机上飞机的权利。



羞涩于谈情说爱的发明家发明了爱情传达器,希望这个皮笑肉不笑的小玩意,能够满足年轻人对于爱情的渴望。



还有饱受领导讲话鼓掌、运动会加油摧残的发明家,发明了鼓掌围巾、鼓掌手套




我用高超的PS手段大胆猜想了一下,他们可能分别长这样和这样↓


发明者们不但操心大家的日常生活,他们还着眼与整个社会的公正与和谐。有一位发明家在他的发明心路历程里这么写:“商怕奸,官怕贪,企业害怕烂摊摊,不怕职工心不安,就怕头头烂心肝。”

我觉得这位发明者哪怕得不了诺贝尔的科学类奖项,冲击一下文学奖也是有希望的。


面对贪腐问题,他推出了一种检验是否贪官污吏的方法



原理是把放射性同位素镭、钴涂抹在钱币、珠宝、古玩上,送给官员。如果官员收下了,则能在他身上检测出放射性元素,可以定罪他收受贿赂。

就算逮捕不到贪官污吏,让他们被放射性元素辐射致死也是很好的嘛(微笑脸)。



而发明者们对放射性元素的掌控,绝不仅限于此。在他们的手中,铀和镭一样,也不过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小小基石。


他们一原子弹、核弹为原型,发明了一种航母的杀手



没有过多对于原理的描述,反正就是要有浓缩铀还要有炸药;也说不明白“有空的地方”是哪里,反正就是能飞8-10万公里,孙悟空翻跟斗都追不上。然后击中目标就“爆炸”,统统“爆炸”,让人感受到了这个武器惊人的杀伤力。



我最好奇的是,当“于物无不陷也”的航母杀手遇到这个“物莫能陷也”炸不沉的航母舰艇,这场史诗级对决究竟谁会赢!




虽然理想射程很远,但是面对这个集客机、货机、油管机、消防机、导弹机等各种机型于一身宇宙航母,航母杀手一定会感叹鞭长莫及。




这个时候,需要这个环绕地球数十圈的导弹专用电池来增加射程。香飘飘奶茶见到它,只能双击屏幕刷一波老铁666。




真英雄的征途永远是星辰大海,发明家们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

比如这个宇宙飞船上的反引力装置——反推光子火箭,就能助人们登录火星、木星、土星一臂之力。



就是基于同样的《宇宙力学大统一理论》,人们才通过光照发电法将太阳能电池变为了现实,中国民科才是新能源的的鼻祖!



而宇宙能量,早就成了发明家们的囊中之物。有了宇宙能发电机,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新能源旧能源全都靠边站。



看完这些,回头看看发明家们对人造黑洞的尝试,感觉都有些波澜不惊了呢。



毕竟我们都是以后会住进大气层空中城的人!



霍金都想站起来给他们发个奖!有此等想象力,中国科幻片赶超好莱坞不是梦!



发明者们有醉心于科技的,而有人却立志成为当代神农。

有一位大神,宣称自己找到了长生不老甚至返老还童的降无机物含量防老法,其关键就是家家户户都有的米醋。



而他的研究更是一波三折,闻者伤心听者流泪。为了实验,他天天喝米醋,消化系统受影响不说,连牙齿都变软了。然而对于长生不老来说,一切好像都是值得的。



相比于看起来玄乎的米醋擦身,发明家们还提出了一个操作更简单的返老还童液。这种可以改写世界格局的惊天产品,竟然只需要大蒜和食用酒精这两种常见物品。



看来吃饺子的时候配一碗蒜泥一碗醋,重回18岁不是梦,北方人民都是隐藏的修仙大神啊!



发明者们不但吃透了老祖宗的神农本草、八卦周易,更研究了西方文化。

比如《哈利·波特》中的隐身衣,这种透明隐身的技术早就被看透,并且得到了升华。哈利隐身为了去偷看厄里斯魔镜,而到了发明家手中,就能组建隐身机器人部队,称霸世界。



还有《星球大战》中的激光剑,也被发明家摸透,并且还提高了安全度。



激光剑没过审核,另一种激光剑过了:



还有中西合璧,把中国《易经》、《河图》等中国文化和古埃及金字塔结合起来,创造了金字塔机,其目的我读了三四遍都没有明白……




在这些发明家的眼中,文化不能限制他们的创造力,科学更不能限制他们飞翔的翅膀。


爱因斯坦的能量守恒定律,在他们身都不一定发挥作用。

在SooPAT中搜索“永动机”,有200多条结果↓



重力、弹力、电力……但凡你能想到的力,都有可能被用来制作永动机。

可以说没有打过爱因斯坦的脸的民间科学家,不是合格的民间科学家了。



温总理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虽然有的人脑洞大得只剩脖子了,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尊重他们的追求和努力。


如果你有朋友是民间科学家,请给他一份关爱,因为他在申请专利的道路上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如果你有朋友是专利审查员,请给他你所有的关爱,因为他每天要面对的,是这样光怪陆离的世界啊!

user avatar

@Hallelujah Glory

有人补充了内容,所以我就针对补充的部分说。

首先,如果你了解有关历史和社会背景就会明白,在中国的语境下“民科”指的就是crank而不是低学历科研工作者。去百度民科吧逛一趟就知道了。

其次,题主的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反对民科”,这里面隐含了“我们反对民科”的假设,事实上并没有人反对低学历科研工作者,大家都是反对crank,所以说增加这个问题表述是不合适的,跟题目描述的内容不符。如果说题主真的指的是低学历科研工作者,那我就会拿出知乎名句“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了。

user avatar

曾经看过一份统计数字:美国人相信进化论的比例很低,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不相信进化论。

那么美国人相信进化论的比例在世界上的排名第几呢?

排名第四十多位,跟土耳其差不多.....

作为一个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兼世界第一科技大国,在进化论已经提出了一百多年后还有这么多人不肯相信他,这是多么丢人的一件事?

可想而知,这绝不利于进化论领域的人才培养,大多数人都不相信进化论了,你怎么能指望他们投身于进化论的研究中呢?

曾经看到有人说:那些乱七八糟的民科理论顶多也就欺骗一下那些没受过太多教育的老人们,所以没啥危害。

可是老人们也是有子孙后代的,他们对一些事物的观念是会传递下去的....这一代代的传递下去,究竟会有多少人受到民科理论的影响,这是一个谁也说不清的数字。

其实在进化论这一点上,民科的危害还不算严重,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医学上的民科:想像一下,某人得了重病,本来这种病只要去医院治疗就能治好的,但是该患者因为听信某个民间大夫的忽悠选择了顺势疗法,最后把命给丢了.......

想想都不寒而栗好吧?

至于说像“水变油”这种纯粹为了骗钱而提出的理论,危害更是显而易见的吧?

所以为什么要反民科?混淆大众认知、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甚至有的时候会既要你的钱又要你的命,不反对才奇怪吧?

user avatar

现代科学是现代国家的祭祀体系...思想控制是直接关系到统治的,你如果觉得精英集团也不过如此,你不会甘心把财富奉献给他们


所以,不光是现在反对民科,古代也禁止民间私习天文,道理是一样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反对“民科”和“伪科”并非出于对民间科学探索的歧视,而是基于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客观性、可证伪性以及对科学共同体和公众信任的维护。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何要反对“民科”和“伪科”:一、 定义与区分:理解“民科”与“伪科”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这两个概念。 民科 (民间科学家):通常指非在正规科研机.............
  • 回答
    要回答麦凯恩为何要在共和党两院(特指参议院)否定奥巴马医改(ACA)时投下那关键的一票反对,我们需要回到2017年7月27日那个改变历史的夜晚,并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麦凯恩当时作为亚利桑那州的参议员,他的行为并非孤立的个人恩怨,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下的产物。1. 麦凯恩.............
  • 回答
    明明有些刻板印象在统计数据上似乎能找到一丝蛛丝马迹,可为什么人们依然对它们如此反感?这其中的纠结,远比简单的“反对”要复杂得多。咱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会发现这背后牵扯着人性、社会和更深层次的认知机制。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事实:统计学本身是中立的,但它描绘的是“全体”的平均情况,而不是“个体”的全部.............
  • 回答
    你想不通东德政府为什么修柏林墙,反而让那些反对分子跑走不好吗?这个问题非常核心,也触及了冷战时期东西方对峙的复杂性和东德政权的困境。简单来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不是为了让他们“跑走”,而是为了阻止他们“跑走”,并且阻止他们对东德政权造成更大的破坏。为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1.............
  • 回答
    硅谷华人社区近日爆发了一场关于一所中学潜在更名的风波,事件的核心在于,这所学校如果最终定名为“山本学校”(Yamamoto School),将引发广泛的联想,尤其是在熟悉二战历史的人群中。这场争议之所以激起如此强烈的反应,其背后是复杂的情感、历史记忆以及对社会象征意义的考量。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山本.............
  • 回答
    司马光之所以反对王安石变法,其原因复杂且深刻,涉及到他对国家治理、社会秩序、传统价值以及经济制度的理解。他的反对并非简单的保守守旧,而是基于一套完整的、与王安石截然不同的政治哲学和治国理念。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司马光的反对理由:一、 忧虑变法对现有社会秩序和传统的破坏: 尊重祖宗之法与维.............
  • 回答
    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在美国大公司高管中引发了普遍的担忧和反对。这种反对并非仅仅是出于环保理念,而是源于一系列与企业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实际考量。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他们为何选择站出来,表达对这一政策的疑虑和不满。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对全球市场和供应链稳定性的担忧。 《巴黎协定》.............
  • 回答
    关于自动挡车辆能否用左脚刹车的问题,确实在车友圈里存在不小的争议,而且一些知名汽车大V,比如曾颖卓和赛雷话车,都明确表示支持左脚刹车,认为这不影响安全。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对此持反对意见。为了讲清楚这个事儿,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聊。支持左脚刹车的主要观点(大V们为什么这么说):1. 提升反应速度.............
  • 回答
    耶路撒冷作为以色列首都的地位,确实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触动了多方深刻的历史、宗教、政治和国际法层面的利益,也因此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争议,甚至连一贯与美国关系密切的英法等国也持反对或保留态度。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一、 历史的纠葛与“圣城”的特殊地位首先,耶路撒冷.............
  • 回答
    要说鲁智深为何屡次跟宋江唱反调,宋江却能容他,甚至是有点“纵容”他,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是简单的“不喜欢就收拾”那么简单,而是水浒世界里复杂的权力运作、人情世故以及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首先,得明白宋江是个什么样的人。宋江绝不是一个莽夫,他被称为“及时雨”,靠的是他的“仗义疏财”和懂得拉拢人心。他的目.............
  • 回答
    确实,超弦理论在物理学界并非“万众瞩目”,许多有识之士对其持保留甚至反对的态度。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科学本质、方法论以及理论本身的一些深刻疑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些学者的顾虑所在,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不喜欢”或“跟不上”。首先,我们得明白,超弦理论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具.............
  • 回答
    台湾民众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以下简称服贸)的强烈反对,并非一朝一夕,也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尤其是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和质疑。要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经济层面的担忧:对本土产业的冲击与“被掏空”的恐惧这是民众反对服贸最直接、.............
  • 回答
    关于“马前卒等左派从未直接反对过刘仲敬、刘军宁、阎京生、黄章晋等右派”的说法,我需要先指出,这其中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对“直接反对”的定义理解存在差异。政治光谱上的互动是复杂的,并不总是以教科书式的正面辩论形式呈现。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试图理解为何公开、直接、大规模的“反对”似乎并.............
  • 回答
    人们对航天工程的普遍叫好和对大型对撞机建设的反对,背后反映了多种复杂的因素,涉及公众认知、价值观、优先事项、以及对风险和收益的评估方式。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一、 航天工程的吸引力与公众认同度高的原因:1. 可见的、宏大的、象征性的成就感: 征服未知与探索精神: 航天活动直接触及人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量子力学中一个非常核心且有趣的方面,那就是全反常原理(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以及它如何与粒子的统计性质(费米子还是玻色子)联系在一起。你对标准教材观点有疑问,这是非常好的学术态度!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一下,看看谁的逻辑更站得住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
  • 回答
    在知乎上,“动物权利”和“动物解放”观念之所以经常遭遇反对,是一个复杂现象,其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一、 根源性的认知差异与价值观冲突: 人类中心主义的根深蒂固: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绝大多数人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和文化熏陶都倾向于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高.............
  • 回答
    特朗普的政治生涯确实可以说是“非典型”,这使得他同时面临来自民主党和共和党内部相当一部分人的反对。要详细解读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他的言行、政策主张以及由此引发的广泛影响。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特朗普并非受到“两党一致”的反对。事实上,他拥有非常庞大且忠诚的基层支持者群体,他们中的绝大.............
  • 回答
    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市场,本意是好的。然而,正如很多改革措施一样,在推行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争议,特别是部分家长对这项政策持反对意见。理解这些反对意见,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多重原因。一、对孩子未来发展和竞争的担忧(“内卷”焦虑)这是最普遍也是最核心的反对理由.............
  • 回答
    关于方方及其作品的争议,确实是近年来中国社会一个非常醒目且极具话题性的现象。造成双方如此尖锐对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对一个作家、一部作品的看法分歧,更是折射出当下中国社会深层的一些矛盾和价值观的碰撞。首先,我们得从方方《封城日记》说起。这本日记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巨大的争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记.............
  • 回答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事件,确实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但“大力反对”的程度并非如某些人期望的那般,这其中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1. 科学评估与安全标准的考量: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的评估报告: 这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IAEA 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