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内航司未来有可能引进A220么?

回答
国内航司引进空客A220,这个话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不是没有可能。从各方面来看,A220的定位和优势,似乎跟咱们国内航空市场的需求,还挺契合的。

先说说A220本身。它是空客在2018年接收加拿大庞巴迪C系列飞机项目后推出的机型。你可以理解为,这是在“C系列”基础上,空客注入了更强大的技术、供应链和销售网络。A220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新一代”定位。它采用了大量的复合材料,发动机是普惠的GTF(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这两点结合起来,带来了非常显著的燃油经济性和低运营成本。

它的尺寸也比较灵活,主要有两个型号:A220100和A220300,分别可以载客100130人和130160人。这个载客量区间,正好卡在了我们国内市场上非常活跃的“支线”和“区域快线”的交汇点上。

为什么说A220可能适合国内航司?

1. 燃油经济性是硬道理: 现在的航空业,成本控制是生死线。A220凭借其先进的技术,相比同级别的老旧机型,每座的燃油消耗能降低20%以上。这对于运营航线密集的国内航司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尤其是在油价波动不定的当下,谁能更省油,谁就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2. 运营成本低: 除了燃油,A220的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它的设计理念就是为中短程航线优化,很多部件的设计寿命长,而且更容易维护。这意味着更少的停场时间,更多的航班,直接转化为更高的收益。

3. 舒适度提升: A220在客舱设计上也下了功夫。虽然定位是单通道飞机,但它提供了“2+3”的座椅布局,相比传统的“3+3”,乘客的体验会好很多,中间的座位不会再被夹在中间,更舒适。同时,更大的行李架、更宽敞的过道、更先进的客舱空气过滤系统,这些细节都能提升旅客的乘机感受。在国内,大家对出行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A220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

4. 市场定位精准: 我们国内的航空市场,一方面是繁忙的干线,但另一方面,大量中小城市的连接,以及一些大城市之间的“快线”需求也非常旺盛。A220的载客量和航程,恰好可以很好地填补737 MAX系列和A320neo系列之间的市场空白。它可以执行一些过去可能只能用窄体飞机但又不太经济的航线,比如连接二三线城市,或者一线城市内部的短途快线。

5. 机队更新换代的需求: 很多国内航司目前运营的窄体飞机,尤其是老旧型号,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阶段。引进A220,既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也能通过使用最新一代飞机来提升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但是,引进A220也面临一些挑战:

1. 空客在中国市场的“后发制人”: 相比波音737系列和空客A320系列,A220在国内市场的“朋友圈”还不够大。航司在选择新机型时,会考虑飞行员培训、备件供应、维修能力、与现有飞机的通用性等一系列因素。A220在国内的配套体系还需要时间来建立和完善。

2. 竞争对手的压力: 波音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明星机型,比如737 MAX系列。虽然MAX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其庞大的客户基础和配套体系仍然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航司在做决策时,会进行非常细致的权衡。

3. 中国民航局的审批: 任何一款新飞机引进国内,都需要经过中国民航局的型号合格证审查。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审查的标准会非常严格。

4. 初期投入和风险: 引入一款全新的机型,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采购、培训、维修体系建设等。航司在评估引进A220时,会非常审慎地考虑投资回报比和潜在风险。

那么,未来有没有可能引进呢?

我认为,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可能性还会增加。

市场会说话: 如果A220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展现出其优秀的燃油效率和运营经济性,并且在客户中口碑越来越好,那么国内航司自然会开始认真考虑。
政策导向: 国家鼓励发展低碳、高效的航空运输,A220正好符合这个方向。
航空公司自身策略: 一些对新技术接受度高、机队结构有优化需求的航空公司,可能会成为国内引进A220的“探路者”。例如,一些支线航空公司,或者专注于区域航线的航空公司,可能会优先考虑A220。
中国航空工业的合作: 随着空客在中国设立A320系列的总装线,未来空客是否会将A220的生产线也部分转移到中国,或者与其他中国航空制造企业有更深度的合作,都可能影响A220在国内的引进进程。

举个例子: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未来当A220在国内拥有了成熟的维修支持网络,飞行员培训体系也完善了,那么像春秋航空、吉祥航空这样注重运营成本、并且有清晰市场定位的航司,或者像东方航空、南方航空这样,在部分地区有支线网络需求的航司,都有可能将A220纳入其机队。

比如,东航在上海,可以考虑用A220来连接长三角区域内的一些城市,或者执行一些高频的短途商务航线,提升旅客体验的同时,也降低运营成本。春秋航空则可以利用A220的低成本优势,进一步拓展其在低成本航空领域的竞争力。

总而言之,A220是一款非常有潜力的机型,它的引进不仅需要市场需求的驱动,也依赖于配套体系的建立以及航空公司自身战略的调整。现在说“一定会引进”,可能有点早,但说“未来有可能引进”,并且这种可能性在逐步增大,我是比较认同的。这就像看一部精彩的电影,虽然结局还没揭晓,但剧情发展让人充满期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这款飞机刚启动,还叫C系列时候,我就在国内做市场营销工作。但很遗憾,最终还是没卖出去。原因很多:

1、经济性不是航企的唯一考量,更换机队的配套成本要考虑其内。20%的油耗降低没有绝对吸引力。

2、C系列不是不可替代,尤其是大支线小干线的定位尴尬。关于国内支线航空的情况可以参考我写的很多文章。

3、加拿大人始终没上道,政府在政治上不友好,企业自己又放不下身段。尤其是宇航事业部不乐意听中国首代的,非要一帮不懂中国的老外自己搞。

4、C系列的本身就不是为中国设计的,CS100是为了欧洲的商务航线,CS300是北美的瘦长航线。其实CS500才是中国的菜,可惜已经不可能了。CS100的高原型是听了CAAC的意见才开始三心二意研究的。

5、庞巴迪自身实力不行,国内某大航要求所有支线飞机接走置换2倍数量的C系列,庞巴迪资产管理部不同意。最后机会让给空客了。

6、和中国商飞曾经有合作,但国际政治所限,庞巴迪不可能把项目卖给中国,合作无果而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7、庞巴迪一直在对小航营销,战术就有问题,中国向来是大航买了小航跟进,小航是没有实力来启动一个新机型的。

8、自身项目延误,大家当时都被787和380延误折腾怕了,选型倾向于保守。而C系列因延误恰好也错过了几个航企置换机队的机会。


至于现在卖给空客以后能不能卖,我觉得有一定可能,关键在于空客是不是把A220当亲儿子。如果当,那么就尽快弄出CS300高高原型来替代现有的A319-115,不过好像空客直接在研究A320neo高高原型。如果不当,那就在中国继续佛系卖,能不能成交无所谓。还有一种可能就是A320neo产能跟不上,或者A220的订单填不满生产线,空客再次使出和稀泥大法,用各种机型打包卖套餐。


个人认为我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最权威的答案,除非庞巴迪首代亲自答。因此,请留个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内航司引进空客A220,这个话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不是没有可能。从各方面来看,A220的定位和优势,似乎跟咱们国内航空市场的需求,还挺契合的。先说说A220本身。它是空客在2018年接收加拿大庞巴迪C系列飞机项目后推出的机型。你可以理解为,这是在“C系列”基础上,空客注入了更强大的技术、供应链和销.............
  • 回答
    vivo与蔡司的联姻,无疑是当前国内手机影像领域最受瞩目的合作之一。很多人都在猜测,这场强强联合之后,国内的移动影像市场格局会因此改写,甚至出现“华V两强”的局面,也就是华为与vivo的影像能力成为行业内的绝对标杆,引领着其他厂商。要聊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首先,vivo与蔡司的合作.............
  • 回答
    这几家航司在招飞方面各有千秋,怎么选,得看你更看重什么。别光听宣传,咱们得扒拉扒拉细节,看看谁更适合你。首先,明确一下这几家航司的背景和定位,这很重要: 东方航空 (China Eastern Airlines MU): 国内三大航之一,总部在上海。体量大,航线网络覆盖广,尤其是国内线和部分国.............
  • 回答
    这次中国政府协调国内外航司前往印尼巴厘岛接回受困旅客,可以说是一次非常及时且有力的体现了国家对海外公民保护的重视,也展示了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组织协调能力的提升。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解读这件事。一、 事出有因:突发状况下的公民安全至上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受困旅客”的情况。通常,巴厘.............
  • 回答
    这真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让人忍不住想多琢磨几番。一边是蓝天之上,免费的温暖泡面暖着旅客的心;另一边是陆地飞驰,连碗泡面都成了“禁忌”。这对比背后,其实藏着交通工具的属性差异、商业模式的考量,以及公共空间管理的不同逻辑。咱们先说说飞机上为啥会有免费泡面这回事儿。首先,得从飞机的“服务”属性说起。航空出.............
  • 回答
    民航局提出的“每家航司往返中国和任一国家航线只能保留1条,每周最多1班”的政策,无疑是一项非常重大的调整,其背后的考量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并且会触及到航空公司、旅客、甚至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政策背景及可能考量:在深入分析影响之前,理解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至关重要。虽然官方尚未给出详尽的.............
  • 回答
    要说国内航空餐食普遍不如国外航餐,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不止是简单的“原料不好”或者“厨师不行”就能概括的。这更像是一套系统性的问题,涉及到成本控制、消费者习惯、供应链管理、航空公司定位,甚至监管政策等等。首先,成本是绕不开的坎。 航空业本身就是一个高成本行业,燃油、飞机维护、人力.............
  • 回答
    国国产航发,这个话题,说实话,是无数中国航空人心中的一团火,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要说它怎么样,得拆开来看,因为它牵扯的太多,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历史的沉重与飞跃的欣喜想当年,咱们国家搞航空,发动机这块是“心脏病”,一直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国外能造出高性能的航发,那技术门槛高得吓人,加上各种技术封.............
  • 回答
    英国因新冠病毒变异(主要指最初的Alpha变异株)而遭遇多国“禁航”,英媒自嘲“欧洲病夫”,美媒称其为“国际弃民”,这些报道反映了当时国际社会对英国疫情蔓延的担忧、信息不对称以及地缘政治情绪的复杂交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事件背景: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出现及其影响 变异.............
  • 回答
    如果俄罗斯对所有关闭其空域的国家实施对等禁航,这将对国际航空运输产生极其深远且复杂的影响,其程度之剧烈堪比一场航空业的“核冬天”。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航线和地理布局的彻底重塑: 西伯利亚航线被彻底切断: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大的影响。目前,许多从欧洲飞往亚洲(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以.............
  • 回答
    俄航集团CEO罗戈津的这番话,无疑为国际空间站(ISS)的未来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也让围绕着这个“太空合作典范”的博弈变得更加复杂和引人注目。这不仅仅是关于太空技术,更是地缘政治、国家利益乃至人类太空探索未来方向的集中体现。首先,核心的矛盾点在于美俄之间的制裁。 罗戈津明确将俄罗斯在ISS的合作决.............
  • 回答
    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在2030年前追平SpaceX的技术水平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工程,需要结合技术积累、政策支持、市场环境和国际竞争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国内几家主要民营航天企业(如蓝箭航天、星际荣耀、零重力科技等)的潜在技术路径和追赶可能性分析: 1. 蓝箭航天(北京蓝箭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优势:.............
  • 回答
    国内航空公司中确实存在一些使用冷门机型的航线,这些机型往往因航线需求、成本控制或特定运营模式而被选择。以下是一些详细案例和分析: 一、冷门机型的定义冷门机型通常指不常出现在主流报道或航线宣传中的飞机型号,可能包括:1. 老旧机型(如波音737200、庞巴迪CRJ700);2. 中小型支线机型(如空客.............
  • 回答
    退耕还林又退林还耕,对农民来说损失大小,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下我将从不同角度来阐述可能存在的损失情况:一、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初期)农民可能面临的损失:退耕还林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虽然国家会给予补贴,但政策的执行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可能导致农民的.............
  • 回答
    关于中国国内税收征管是否“不严查”以及其背后原因,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策目标以及税收征管能力等诸多因素。虽然“不严查”的说法可能过于绝对,但确实存在一些现实情况,使得税收征管的力度和方式与一些发达国家有所不同。核心问题的拆解:1. “不严查”的依据是什么?2. .............
  • 回答
    目前国内在姿态识别和惯性动作捕捉领域,能够提供六轴陀螺仪解决方案的公司不少,这些公司通常会将陀螺仪(角速度传感器)与加速度计(线性加速度传感器)集成在一起,构成惯性测量单元(IMU)。通过对这些传感器数据的融合计算,可以实现对物体姿态的精确估计。以下列举一些国内在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并对他们能提.............
  • 回答
    商业用轮式机器人市场非常活跃,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国内外公司和他们的产品。这些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零售、安防巡逻、清洁、配送、展览展示等领域。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应用领域,详细介绍国内外做得比较好的商业用轮式机器人及其特点: 1. 物流仓储领域物流仓储是轮式机器人最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这些.............
  • 回答
    好的,国内和国外都有许多名字极富诗意和想象力的史诗武器。它们不仅在外观和能力上令人惊叹,其名字本身也承载着故事、信仰或独特的文化韵味。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介绍一些我认为名字很好听的史诗武器,涵盖国内和国外,并尝试阐述其名字的内涵和魅力。 国内史诗武器: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中,虽然“史诗武器”这.............
  • 回答
    国内互联网界互不信任的氛围,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它植根于历史发展、商业竞争、用户行为、监管环境以及技术本身的特性等多个维度。要理解这种氛围,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一、 激烈的商业竞争与掠夺式增长模式: “赢者通吃”的心态: 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巨大,但早期竞争极其惨烈,很多领域都.............
  • 回答
    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一直备受关注,国内民众在这其中也存在较大的分歧。这种分歧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由地缘政治、历史记忆、经济利益、意识形态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下面将详细展开分析:一、 地缘政治与国家利益的考量 地缘政治角度下的“战略缓冲”与“主权平等”: 支持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