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汉语乘法口诀比较上口好读(其实这只是个假说)。
可能的原因:
如
@sapereaude所述。
0、单音节。是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的,twelve也是单音节。
1、无复辅音。
@陳浩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汉语母语者会把twelve 念成「图外儿物」,也就是切菜式的中式英语。正因为现代汉语无复辅音,所以会用一个音节去对外语的每个辅音,音节的主元音根据习惯。比如读G的时候,有些人衬上[i]的主元音读如「鸡」,有些人衬上[y]的主元音读如「居」。
2、音节结构简单。汉语音节分声母、元音、韵尾,三者都没有复辅音。
@梁海在问题评论中已经说得很好了。
(1)对于双元音来说,是可以弱化为一个单元音的。
(2)韵尾在普通话中只有[n][ŋ]两个,考虑方言的话[n]更占优势,甚至可以直接鼻化元音。况且相当一部分字本来就是开音节的阴声韵字。
吴语在(1)(2)两条表现得尤为明显。普通话中数词也是相当减省的,「一二五」就是减省到了只剩元音的底线了。
3、声调的音位负担。汉语有声调,汉语声调能区别意义,汉语声调很能区别意义。「信」「噪」是相对的,在声调如此重要的音位面前,元音和韵尾区别意义的功能很小,才可以「肆无忌惮」地减省。但是音节越减省,给声调带来的负担越重。音节减省明显的吴语有着很复杂的声调和变调。
(汉语中只说一串带声调的元音是可以猜出大概意思的)
4、
@poem提到汉字的韵律,是值得注意的。这似乎已经从语音影响到句法的层面了。
我就给这个问题配张图吧。
里耶秦简第六层一(右边是正面)
从正面的左下方开始从左往右看(这样比较接近现在乘法口诀的顺序):凡千一百一十三字
二半而一;
一二而二;
二々而四;
二三而六,三々而九;
二四而八,三四十二,四々十六;
二五而十,三五十五,四五廿,五々廿五;
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廿四,五六卅,六六卅六;
二七十四,三七廿一,四七廿八,五七卅五,六七卌二,七七卌九;
二八十六,三八廿四,四八卅二,五八卌,六八卌八,七八五十六,□□六十四;
二九十八,三九廿七,四九卅六,五九卌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十二,□□八十一。
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汉语乘法口诀(秦代,公元前三世纪后期),但是对于秦朝的官员来说,这相当于现在财会书后面附的复利现值系数表这样的。
写得相当整齐,可以整理成阶梯式。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用乘法交换律对口诀进行了减省,从秦朝开始就不用重复背「二六十二」和「六二十二」了。
所以数学的发展也是汉语乘法口诀的优势。
(竹简只反映当时的官方书写情况,并不能直接说明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