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马前卒 2018 年 1 月的演讲《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 第4页

                    

user avatar   shi-wan-xi-pi-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不起,我们的法律确确实实地侵犯父母的“抚养自由”。

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此外,我们还有自诉的遗弃罪等等。

你看,你们也承认七八十年代的社会化抚养,你们也承认这两部法律的合理性,可你们就是要把督工的观点理解成希特勒。

督工当然不完美。但我不明白,先支持大的观点,再针对细节试图论证整个人的居心叵测,是怎样一种矛盾的想法。

工业化是必然的。世界上要有多少脑子有泡的小清新才能靠旅游业发展起一个几乎完全没有生产力的需要天梯才能爬的上去的连个符合安全标准的房子都难找的小村庄?

村庄是要被摧毁的,绝大部分都是。你们如果知道那些还留在某些农村的青年人那一副得过且过的样子,知道他们整天吹水做梦赚钱的样子,知道村里几乎已经找不到没有缺陷的未婚女性,就知道这地方不会有发展的希望的。

至于那些不愿离开家乡的老人,我们不担心。他们会死的。

我心中贫困地区的未来,蓝本是美国大农场。

看吧,人们热爱科幻电影,却在它真的逼近的时候瑟瑟发抖。

但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了。回到老家,你会发现真正落伍的是你:你的父母们早就拥抱了网络,他们抛弃电视比你还要彻底。他们一边吃饭看他们喜欢的直播,而你无话可说。

人们总是害怕变化,但变化不会等人。

工业化不需要你们的自愿,工业化会碾过你们。


user avatar   li-xin-wei-87-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请自来

看到很多人对剥夺父母抚养权有争论,我不禁要问:你们看到冰花男孩,格斗孤儿,工厂童工是什么感受,不会是庆幸自己早已摆脱这种生活了吧!

十八大已经揭示了中国发展不均衡的重要矛盾,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像你们一样拿着手机看知乎。对于那些不尽责任的父母,虐待儿童的亲戚,为了祖国的未来着想,难道不应该剥夺其抚养权!

这些保守派一听:剥夺咱的抚养权,让我们这些中层或高层子弟和底层穷光蛋的子女一起竞争;马上就翻脸了。为了让底层人民永世不得翻身,哪怕是一点无端的小消息都要打死批判。马千竹根本没有说要把所有人子女交给社会共同扶养,捉急什么。

轻喷


user avatar   dai-zi-m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去现场听了督公的演讲,深有感触。特别是下面这一句,

一旦破除了对传统的敬畏感,扔下历史包袱,我们就可以大胆地去发明新的生活方式,解决我们这个社会新出现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的种种问题其实都可以从传统制度中找到原因。

美国现在的政治为什么会如此撕裂?因为他们用十八世纪的选举人制度解决二十一世纪的政治问题。

中东的伊斯兰世界经济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因为他们比欧美更加糟糕,政治制度、社会制度还停留在七世纪。


我们现在已经处于信息时代,全新的科技和网络基础设施让我们有条件对几个世纪前的政治、社会制度进行升级。


比如,立法可以不局限在高层讨论。互联网能够实现全民参与,网民个人提案,之后全民充分讨论,最后交由立法机关表决,让法律体现充分的民意。

比如,城市管理也可以不单单是政府的工作。西东互联网能够让每个人都做人肉摄像头,发现问题后@有关部门,处理好后,有关部门处理好后给与回复,所有居民都做城市的主人。

再比如,督公演讲中提到的教育问题,

这一系列的事件说明,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越来越没有能力承担抚养孩子的全部责任。中国需要尽快建立社会化抚养制度,需要剥夺很多父母的抚养权,下一代孩子可能会有很高比例在家庭之外长大。这样才能保证新一代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我们这个社会才有未来。


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制度正遭到越来越多的人的不满?

因为现代教育起源与十九世纪的德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目的是为社会制造合格的产业工人,他适用于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创造了德国、日本在传统工业上的辉煌。

然而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了,而且不久之后,人工智能革命也在到来,大量基础工作即将淘汰,仅仅“制造工人”的现代教育制度已经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对于未来的教育,督公在演讲中提到了,“中国需要尽快建立社会化抚养制度”,而对于这个“社会化抚养制度”我提一下我的思路。

未来的学校类似一个大型的托儿所,是吸纳学生整合全社会教育资源的平台。

每天学校都会根据教育部规定都会布置给各年级学习任务,通过测验之后学生就能自由分配时间。

学校老师负责测验、答疑,把关每天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至于如何通过,每个学生自便,看书、参加学习小组、看线上视频、用VR设备等等,社会上的网络教育公司也能够参与其中,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技术,推出效率最高的教学视频(教案、教学游戏…)

学生通过测验后,可以根据兴趣参加各种社团(足球、漫画、音乐、书法、编程、机械、电子、航模、天文、电子竞技…),寻找自己的天赋,自由发展。而这个社团的诱惑正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

社团的老师可以把退休老人吸收进来,各行各业的老人创立各式各样的社团,降低聘请老师成本的同时,解决老龄社会老无所依的问题。

对以上未来教育模式的详细论述可以看这篇文章,互联网时代,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互联网时代,当前的社会形态正在经历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变局,我们需要运用新的技术、新的基础设施改良传统制度,不仅仅保卫现代生活,更要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正如督公在演讲中讲的,

我感觉,在人文社科方面,在政治讨论方面,中国网民的平均深度超过任何一个大国。我猜,这和我们几十年来唯物主义教育有关,和我们大家都要上无聊的政治课有关,更和中国发展快,在我们眼前演示了大量社会学案例多有关系。接下来我希望中国能充分发挥这个优势,主动去建造一套适合21世纪生产力水平的制度。

user avatar   feng-wei-55-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下面保守右派、果粉、皇汉、白左、托派、社会民主党一起喷督公的情形蔚为壮观。不过这再次验证了督公的说法,大多数人都只能提出反对意见,却毫无自己的建设性理论。右派觉得让穷人家庭自生自灭就好,美其名曰尊重家庭亲情。左派觉得督公不提消灭私有制,只提抚养社会化是刷流氓,为资本家说话。每派键政人士都有自己的喷法,于是到最后这些观点会抵消掉,得出一个结论,不变最好。


user avatar   jin-biao-57-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恐怖,不在于演讲本身。在于点赞人数。

(补充下不是反对马前卒的演讲本身,是看到这问题下几个高赞答案。详见评论)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督工说的关于王守义十三香发明时间1959,其实也是错误的,王守义和儿子们在菜市场用小钢磨打五香粉卖的时候是1980年代,后来开厂子才起了十三香(五香八大味加一起就是十三香)这个名字。

为啥我知道?因为我家当年开食堂的,经常买他家五香粉。( ˘•ω•˘ )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三遍稿子,补充一下几个直播时说了而稿子里没有的部分吧。

就按讲稿顺序来吧:

1.在讲美食与铁路部分时,督工列举柳州、武汉、郑州后,放出了加了标识的铁路图,让大家猜一猜。四个五角星(山东德州、河南道口、锦州沟帮子、安徽符离集)都有人说了出来(被我听到),而黄色标志的驻马店,则没人猜到(我没听到)。

2.在论述“中国是新概念”时,讲完了龙的传人后,督工便提起了赵本山。说赵本山为现代汉语补充了相当的词汇,并说,赵本山即使可能不如李杜这些一流“文化人”,那也是紧跟在后的第二线人物。

3.在谈论现代社会与中国人概念时,督工现场举了个例子:解放大西南的时候,国共双方在云南打仗,彝族土司就来问:“你们打仗了,有没有便宜奴隶卖给我们啊?”工业化让全中国人有了共同语言。

4.督工在演讲正文结束后,吐槽了宣传视频 。


宣传视频中,督工将演讲标题表述为《保卫我们的现代化生活》,视频中则以用❌叉掉“化”来纠正。督工现场则强调,我们既要保卫现代生活,也要保卫现代化生活,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Ps:演讲结束后进行抽奖和问答环节。问答环节结束以后,督工谦虚的表示,现场问答不能百度,回答质量明显下降。

Pps:演讲过半,天色渐暗,会场里的灯了起来。

几秒钟以后,就有人眼疾手快地把最前排的灯给关上了,现场爆发了十几秒的小骚动。


好了,现在整理出视频了,更新一下视频地址。顺便,视频73分钟有惊喜...

【观天下讲坛第15期】马前卒: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_演讲•公开课_科技_bilibili_哔哩哔哩


user avatar   omena-p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抚养权,很多答主都感到不适应

其实现代社会早就剝奪了家长抚养权的一半

否则我们当中的大部分都在东莞打工或做当地特色的自由职业者

人类本就不太懂得为自己未来投资,遑论子女的

公权力渗透到家庭的每一角落,家長只是天然血亲获授权代行者

中国公权力对家庭的干预,比起发达国家仍非常不足够的


====


增補:

大家認為社會干預和公共撫養之間有一條界線,過了這個就不一樣,這條界線是怎來的呢?

是生理。

社會干預如教育,醫療,基本權利,都不涉及血親的身份,因此可以在制度監察下由血親代行;公共撫養就替代了血親的社會功能,因而也等於剝奪了其身份。

血親是繁殖生理的自然延續。當我們仍以男女生育為繁殖的主要手段,這種心理界線就很難逾越;當繁殖本身也社會化,撫養就自然社會化了。正如督工常說的,我們仍是原始人的腦袋和身體,卻活在現代技術的社會中。

反過來說,最社會化的繁殖方式就是西方的同性戀家庭,主要就是領養的,所以集體撫養就比較流行。當性別 sex 消亡,當 gender 只是一種文化氣質,婚姻瓦解,撫養就將商業化和公共化。

在我們並不遙遠的過去,男女繁殖雖然是原始的生理過程,但配對卻是高度社會化的,因此家族的集體撫養比今天流行得多多多,甚至是主要方式。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技術決定歷史。督工的預言簡直是中國性別小眾的宣言。


user avatar   da-yi-fu-11-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全程演讲配得上这个海捕文书……


user avatar   huo-shen-ba-hao-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马前卒 的长篇大论中,我注意到了这么一段话

这一系列的事件说明,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越来越没有能力承担抚养孩子的全部责任。中国需要尽快建立社会化抚养制度,需要剥夺很多父母的抚养权,下一代孩子可能会有很高比例在家庭之外长大。这样才能保证新一代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我们这个社会才有未来。

在这个问题的下面,包括大佬 @豆农在内, 大家对马督工的这个构想没什么特别的关注,哪怕注意到的人也是觉得荒诞的多,觉得认同的少,但是从最近的一系列社会事件来看,社会化抚养不仅是必要的,甚至是刻不容缓的。



我们正在失去抚养孩子的能力


在农业社会,抚养孩子并不困难,平均一个家庭能养活三到五个孩子。除了开始的一两个需要耗费精力照顾,剩下的就是克隆式的大的照顾小的,不需要父母花心思,在粮食有余的情况下,多养一个孩子不过多添一双筷子,然后父母干活,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在田间地头玩耍,长大了接过家长的锄头。不过到了现代社会,无论是靠卖苦力挣钱的社会底层,还是年入百万的知乎众,都开始渐渐失去抚养出质量和数量都满足需求的后代的能力。


最近的“冰花男孩”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我也和几个基层狗无意中聊起,问“中国会有多少冰花男孩?”对方略微思考了一下,回答“一两千万吧。”王福满是个有志气的好孩子,他刻苦学习,考试拿高分,想上北京的学校,他现在受到社会力量的帮助,能够实现梦想的希望很大,但是和他一样的一两千万人中的大多数,只有四个字的未来:X端人口。

如果对孩子的抚养要求还停留在农业社会,只要饿不死就可以,那么现在的农村家庭完全可以生到不想生为止,但是在现代社会,哪怕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初中毕业便开始进入社会的农民工,一年也要花费五六千元以上,两个孩子就要超过万元,更不用提孩子长大之后,嫁娶还需要一大笔钱,所以为了养活家庭,父母必须离开农村去打工,留下一个个空巢家庭,让爷爷奶奶照顾孩子。众所周知,教育环境决定教育质量,孩子的成长,很大部分取决于抚养人。如果是古代那样千年不变的社会,祖辈尚且可以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导孩子,但是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培养孩子适应新时代,这些最迟也是六七十年代生人的长辈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边是农村抚养孩子的两难困境,如果父母留在家中,那就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维持生活,如果父母出去打工,又不能提供一个基本的教育环境,像一个抖机灵的笑话,“如果我搬起砖,我就无法拥抱你,如果我放下砖,我就没法养你”。


但这一点都不好笑。


而在城市中的中产阶级没有这种两难困境,大多数还是可以把孩子带到身边的,但是生育率却比农村更低,因为经济条件更好的城市家庭,肯定不会满足于一年几千元的“农民工培养标准”,而是愿意花费更多教育资金,提高抚育质量,而这个教育资金对一般家庭来说,是无上限的,择校有普通有重点,重点之上有市重点,省重点,北京附中,课外培训价格有几百几千几万,所以只要没有跨入资产阶级门槛,哪怕知乎众里年入六七位数的成功人士,一般也只养一个孩子,而成功人士之上的成功人士们,钱对他们不过是一个数字,子女对他们经济压力不大,但是精力压力很大,一个怀胎十月,耽误多少工作,而且,他们人数稀少,无论如何生,都没法改变生育率低下的现状。


抚养子女是用自己的钱补贴全社会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现象的根源在于经济基础,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不愿或者不能抚养更多孩子的根本原因,在于除却传宗接代等生物本能因素之外,经济上养育子女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亏本”的,这一点非常直观,一个丁克家庭几千元就能过得逍遥自在,到老还能攒下一大笔钱花销,要是有孩子,可劲攒钱吧,几百上千万不算多,更不提在育儿中投入的精力财力了。


在原子化的古代农业社会,育儿成本低廉,而且家里劳动力多,在争夺水源和土地中更占优势,所以会形成越生越富的正向反馈,而社会化大生产,人与人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每培养一个合格的劳动者,都是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一个劳动者在社会中不仅生产财富,还会消费,还会纳税,但是培养这个劳动者的巨大成本,几乎全都是由其原生家庭承担,只从家庭财务角度出发,当然是亏损的,而且这个亏损之大,完全不是“补贴”可以弥补的等级,所以现代工业社会的生育处于一种半囚徒困境,人们处于本能,习惯,养老等因素依然在生育,但是又本能的明白其实生的越少,损失越小,所以都倾向于生一个“敷衍了事”。


该怎么办?


要改变现代社会的生育困境,治标治本的根本措施,当然是马督工指出的“建立社会化抚养制度”一途,劳动者增加是对全社会有利的事情,那就让全社会一起分摊成本,建立起专门的培养机构,抚育每一个新生代的社会成员,每个家庭无论都没有后代,都要承担培养下一代劳动者的费用,然后在“大家都交钱,当然是生的越多,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越占便宜”的逆囚徒困境里,大家的生育意愿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社会化抚养制度”的另一个好处是,把新生代集中起来养育,能提高效率,降低社会成本,比起让每一个母亲花费时间和精力单独照顾自己的孩子,还是由几个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照顾几十个孩子来的更为高效。这也是把女性从养育的辛苦里解放出来的必然之路。


但是,“社会化抚养制度”只是一个我们有生之年都未必实现的远景,在社会化抚养制度确立之前,还需要做大量的制度,文化,技术,人才上的准备,当务之急,是在现有的农村幼儿园,小学,中学基础上,集中人物财,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全托式教育机构,将留守儿童集中起来抚育,让他们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治贫先治愚,斩断贫困的代际传承。


某种意义上,这是和脱贫扶贫一样重要的事情。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卢克文的公众号文章? 
  如何评价 2015 年世俱杯半决赛:广州恒大 0:3 巴塞罗那? 
  如何看待部分硕士在回答毕业院校校名时只回答硕士校名? 
  大家如何看待经常去夜店的女孩子? 
  如何评价《灌篮高手》里的流川枫? 
  如何看待演员胡歌骑摩托进川藏线? 
  如何评价B站搬新家请了道士做法? 
  如何评价张小斐获得金鸡影后? 
  表弟声称「李儒劝董卓把貂蝉送吕布,非常容易;而董卓真要送,则是千难万难」,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如何看待“佛媛”现象? 

前一个讨论
历史上有哪些人有过力挽狂澜的神操作?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知乎上有那么多川普粉?





© 2024-06-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