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汽车走自行车道被老外拦住」事件? 第1页

  

user avatar   an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从外面回来,看到这个问题被推送到我的tl上,觉得有点好笑。我凭借以往的生活经验,用私心揣度,这位外国居民是做出此举是不希望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并不是像有些朋友想的那样,站出来替我们维护秩序。这中间的区别比较微妙,我举几个例子。

1. 我以前住在一个二房东出租的房子里,二房东为了多赚点钱,只能住三个人的房间(也就是说HMO licence是三个人的),他硬是租了五个房客,最多的时候住了六个人。中间违反了HMO是肯定的,还有卫生标准,和消防标准。卫生标准是这样的,一个卫生间的使用人数不能超过4人;消防标准是,不沿街的房间不能够住人,否则如果发生火灾,消防车上不去,人的生命安全就得不到保证。例行安全检查肯定是过不了关的,但是每次机智的二房东都成功隐瞒过去了,先按下不表。

我们邻居是一对女同性恋伴侣带着养女。有一天二房东特别惊惶。何事惊慌!原来是邻居把我们的情况跟Council反映了,来人检查了。据事后我跟邻居聊天得知,她看我们这一栋跃层来天天五六个不同的面孔进进出出,很担心我们的基本生活权益得不到保障。同时,邻居欲言又止地说了句,我们这个neighborhood一直都维持的非常好……我笑着接过话茬说,我也很不喜欢我的二房东,当时对情况不了解住了进来。现在看来,不仅对我们自己,对你们也是个安全隐患。我不想这样,也真的很无奈,给你们带来麻烦真是抱歉。邻居愣了下(英国人怎么适应这么直白嘛),说,Honesty is always the best relief.

邻居为什么要多管这个闲事?还是出于对自己长远利益的考虑,而且申诉的渠道是非常畅通的,她这样做利己利人且成本很低。

2. 我在系里有两个关系比较好的当地朋友,一个是博士生,一个是研究型硕士。博士生家里住的比较远,每天上下班要骑车;硕士家住的近,每天上下学走路。对爱丁堡地形稍有了解的朋友就知道,爱丁堡地形复杂,地势高低起伏大,再加上民风彪悍,骑车风险略大。我以前上学要经过两个大斜坡上的十字路口,曾眼看着一辆车就那样无力地滑了下去……

刚刚说到民风彪悍,其实就是指大家能闯红灯就闯,不能闯创造条件也要闯,这其中也有爱丁堡路况和信号灯系统造成的客观原因,暂且按下不表。对于这样的情况,我那位骑车上下班的朋友特别不开心,觉得在交通生态圈里面:公交车>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

行人:反正没人敢撞我

公交车:反正没人敢不给我让道

机动车:……

非机动车:……

因为对路人横穿马路,占自行车道(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是分开的)的行为有切肤之痛,博士在步行的时候也是坚决不闯红灯。如果多一个我这样的人,骑行的状况就会改善一些。博士如是说。

反观另外一个朋友,则是能闯就闯。一次十字路口过马路,四周的灯都转红了,而人行通道的指示灯还有五秒左右才会转绿。在这个空档,大家纷纷开始走了,我还站着不动。硕士拉拉我说,哈尼,现在可以走了。滚犊子,我说。

硕士说,这个灯绿的时间特别短,要不赶着这点时间抓紧过,人行通道还没转红灯就会有车开过来了。我瞥了他一眼,你以为现在就不会有车抓紧时间过啦?说话的当儿,一辆打转向的车嗖地一声从我们面前穿过去。

硕士顿时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说,原来你是对风土人情有如此深刻的把握!

难道就不能是我高尚吗!┑( ̄Д  ̄)┍

同样是当地人,因为利益相关不同,就出现了严格遵守和能钻空子就钻的两种处事态度。作为行人,能赶几分钟就赶几分钟,仗着别人不敢撞自己,就横行霸道;作为骑行者,不仅要小心自己不被撞,还要照顾着别撞到行人,所以行事就分外谨慎;作为我,虽然很想赶那么几分钟,但是我不太相信别人一定不会撞我,所以行事更为谨慎。

3. 我现在生活在亚瑟王座山脚下靠近大草坪的一个街区,安静祥和,风景如画。前两天有一个老阿姨上门请我支持她正在进行的一项动议,我欣然接受了。什么动议呢?万恶的资本家要在我们附近的一块空地盖学生宿舍,这一块多是居住了几十年以上的老居民,大家都很反对。

他们反对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因为老阿姨用来说服我的理由让我觉得无可辩驳。首先老阿姨问我了,你为什么不选择住学生宿舍。我说,学生宿舍多是新生用来交朋友,熟悉大学生活的,作为一个研究生,我还是偏好比较清静的local residence,而且居住在这里让我感觉真正融入了当地生活。老阿姨说,对,不止你一个人这样想。我个人很喜欢学生,我常年在我们社区教堂教学生们跳交谊舞,认识了很多跟你同龄的朋友。通常情况是freshman在学生宿舍住一年,然后就搬出去了。他们搬出去的时候就像住在像我们这样的社区,然后呢?发现这样的社区没了。我说,真的吗?我不知道情况有这么严重。老阿姨说,是的。Council规定了,一个社区学生住宿的面积不能超过50%,但是现在我们这个社区,如果不加以阻止,学生住宿的面积将会超过90%。而且students come and go,流动性很大,如果一个社区超过半数的面积都是学生住宿,这个社区将无法稳定持久。老阿姨还说,如果仅仅是学生住宿就罢了,问题是学生在寒暑假的时候会放假回家,这个时候空出来的房间就会被再次短期出租出去做商业用途,这个时候社区的基本安全也没有办法保证了。

老阿姨的举动看似是一件维护社区稳定的大义之举,其实原动力还是维护以她为代表的一个阶层的公民的长远利益。而且她从我和她的共同利益为切入口,让我们的利益关联到一个具体的事情上,让我产生休戚与共之感。

在听老阿姨说了这些以后,我很快就给议会负责管理土地项目开发的负责人发了信,内容是这样的:

Commenter Type: Neighbour-Residential

Stance: Customer objects to the Planning Application

Reasons for comment: - Councillor's Reference

Comments: As a graduate student in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I myself prefer living in the local residences rather than a student accommodation, and wouldn't like the neighborhood I live in be compressed by commercial student housing. Students come and go year after year,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build a stable neighborhood that can hold. Plus, those who choose student accommodations are mostly freshmen; and after the first-year group-living, which is preferable for blending in and making new friends; most of them, as I know of, move on to local residence. However, if student accommodations expand at the speed they do now, it's very likely that there will be no extra local residence for new people in the near futu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that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attracts young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is it locates in a beautiful city with peaceful but lively local communities; at least it's true for me and many of my friends. Please don't lose that. I studied sociolinguistics in my postgraduate class, and I'm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communities, some based on working relationships, some originate from the neighborhoods people live in. They define the city, they build the culture, and they cultivate the sense of belonging and loyalty that bind people together. I like the Edinburgh city and the uni so much that I object this planning.

4. 回答这个问题让我想到

@Chris Xia

的一篇文章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PX工厂 - 知乎专栏

。按照她这篇文章和我的回答的中心思想,达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标准,基本上就可以做一个好的公民了,无论是在网络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中。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相较于粗放的利己主义者,就精致在一个对利的考量。看得见长远利益,能预知/现象事物发展的可能性,愿意去思考全局影响和关联效应,相信事物发展的因果。

回到外国居民阻拦自行车道上的机动车辆这样一个举动。他的举动对他今天的出行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时间精力的耗费),但是他认为每阻拦下一辆,就为自己明天及以后在自行车道上行驶多一分保障。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对旁人的警示作用,教育意义,还是比较虚的副产品。可惜的是,我们现有的宣传理念也好,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也好,都还局限在这些虚的、靠不住的副产品之上,忽略了这一个举动的精髓:真正的利己才是规范社会行为的原驱动力。

这样一个公民意识的活教材,我们宣传起来还是:要向高素质的人学习,勇于维护社会秩序……这样的老一套,真是可惜透了。

备注:反驳的评论和答案我都看过了。我就一点要求,反驳之前好好想一想您的观点是否和我的观点构成不共存的冲突。

16/02/2015

关于文中第三个例子,动议的结果已经在两周前发给我了,学生公寓的动工申请最后没有被批准。更新在此:

看到这个结果,还是很开心的:)


user avatar   david-ran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支持这位外国人。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哪里,我很讨厌以为有车等于有权利乱开车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这种人喜欢开车在自行车道里,喜欢闯红灯,喜欢不让行人过马路,喜欢右转不让行人。我要对这种人说:我不会因为你有车尊重你。你也得遵守交通规则,你也得尊重自行车用者和行人。你开车不代表你有什么特权。


user avatar   cliffy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外估计是刚来中国,不大了解国情。

其实中国马路是有规矩的,只不过跟大多数国家的规矩不大一样,跟交规里写的也不大一样。我来试图总结一下,以方便老外们遵守当地的规矩,别搞的跟谷歌似的:

1.中国是实现行人,自行车,机动车真正和谐共处的国家。开车的人都不觉得自己是开车,只是一个碰撞体积大点的行人而已。因此以下不区分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统称为道路使用者。

2.中国的道路是平等的,是开放的。道路使用者基本上可以出现在任何容得下其碰撞体积的地方。不用大惊小怪的。

3.和国外一样,道路使用者其实是有优先级的。大致按照以下优先级:

a.权力地位

b.卡位能力(由移动速度,卡位技巧胆识等决定)

c.耐撞性(基本可近似为碰撞体积,但也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两辆相同款的车,一辆车老旧,一辆是新车,老旧的车耐撞性就高,因为车主不care。请以此类推,举一反三。)

d.吵(打)架能力

比较以上优先级类似于比较德州扑克的成牌大小,有权力先比权力大小,如果都没权力或者权力一样就比卡位能力,如果再一样就比耐撞性,以此类推。

等等,这还是太复杂了,怎么办?没关系,等你上路多了有了经验,以上的诸多优先级可以简化成一条,可称之为威胁值。一开始你可能需要像小学生一样去计算优先级,熟练了以后大脑可以迅速的估计出一个威胁值。尽量提高自己的威胁值,但若对方威胁值比你高就让路。这是一种“路感”,就像学中文要培养语感不要死记语法,使用道路也要注意培养路感,不要永远都依赖规则。中国有句古话:规矩是人定的,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要好好体会。




  

相关话题

  大力关车门的人是什么心态? 
  凯迪拉克ATSL到底有哪些缺点? 
  雪地胎换的早了,对车胎有什么影响? 
  “中保研”是否被媒体及百度封杀? 
  看到很多人都说车长期不开要架起来四轮离地,这样到底好不好? 
  中国汽车碰撞测试C-NCAP是强制性测试吗?评分低或者有安全隐患的可以上市销售吗? 
  雷克萨斯(Lexus、凌志)这个品牌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普通人的汽车基础知识有多差? 
  如何看待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起因是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 
  前方路口红灯时,松油门滑行,会影响整个车流的通过效率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也许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变成自己当初所讨厌的样子」这句话?
下一个讨论
小米移动电源的品质如何?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