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觉得晋惠帝说的那句“何不食肉糜”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第1页

  

user avatar   zhuang-jun-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对目前最高票 @夏东 的回答。


先说结论:历史上其他人说出类似「何不食肉糜」的话,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原因,但具体到晋惠帝的案例上,就是因为他智力有问题。


史书,特别是正史,它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历史事实的罗列,而是史学家从历史中浩如烟海的事件中,挑选并梳理出的一个符合其世界观的历史版本


所以后世说《春秋》「一字寓褒贬」并不是随便说的,史学家挑选出的每一件事,本身就在说明史学家对这段历史的观点和看法。


而具体到「何不食肉糜」这句话,也是为了说明一件事:晋惠帝的个人问题是八王之乱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问题要么是晋惠帝长于深宫不谙世事,要么就是晋惠帝具有生理上的智力缺憾。


而从后来八王之乱中,晋惠帝几乎毫无个人意志、任人摆布的情况看来,问题明显是后者。不谙世事的皇帝多得去了, @夏东 举的光绪就是个好例子,但光绪会被人摆布到这个程度吗?不会的,所以才有后来百日维新种种事件。


资治通鉴里也写得很清楚:「帝为人戆騃,尝在华林园问蛤蟆,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时天下荒馑,百姓饿死,帝闻之曰:『何不食肉糜!』」


戆者,愚也;騃者,痴也。


《晋书》里证明晋惠帝智力有问题的事件就更多了:

嶠見太子不令,因侍坐曰:「皇太子有淳古之風,而季世多偽,恐不了陛下家事。」帝默然不答。
瓘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言。」因以手撫帝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謬曰:「公貞大醉也。」瓘於此不復言。


梗都多到被玩烂了好吗!!


反而是 @夏东 作为反例的「血溅帝衣」事件,我也因为这件事而被晋惠帝深深触动,但老实说,「此嵇侍中血勿浣也」八个字,能够说明晋惠帝智力没问题吗?一个八岁孩童都可能说出这种话,而晋惠帝说这话时已经四十四岁了。


他儿子司马遹说「暮夜仓猝,宜备非常,不可令照见人主」的时候才五岁啊,真是人比人比死人。


综上:历史上其他人说出类似「何不食肉糜」的话,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原因,但具体到晋惠帝的案例上,就是因为他智力有问题。


(话说英国之所以有玫瑰战争,也正是因为出了个痴呆国王呢,所以有人说《冰与火之歌》与八王之乱有几分相似,还真不是瞎说的。)


user avatar   su-chen-c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句话就是想表达司马衷真的是一个智障,像泪痕春雨大师带起给司马衷洗白的观点都是反智的。什么皇帝在深宫,所以跟常人理解有差距只是个鬼话。

有人对司马衷的认知就只有这个典故,而他们根据自己的常识对这个典故进行解读。真正要弄明白司马衷的智商,应该结合司马衷的一生,以及他身边所发生的其他事件,他因愚钝而误国才是主线。何不食肉糜就像讲主线以前一个段子,让读者理解主角是什么样的人,接着再把故事讲下去,单通过这个典故反复分析是本末倒置了。


司马遹也是从小被养在深宫,怎么一看到肥猪就想到可以杀来慰劳大臣,没必要养着浪费食物?司马遹为人虽不好学,但才智确实过人,因此甚得众望,还会做生意或自己煮饭,只要有心一样能够了解市井之事。只要比较一下司马衷父子的差距,就知道是真的智商有问题。

司马衷的同母兄弟司马柬按说也是接受同样教育长大的吧,司马炎让他整理核查三十六军的士兵名册,他顿时把其中错谬全部找出来。属于看起来呆头呆脑,但很会思考的类型。

其余还有司马玮少年果锐,性开济好施,能得众心。司马允性沈毅,宿卫将士皆敬服之。司马乂身长七尺五寸,开朗果断,才力绝人,虚心下士,甚有名誉。司马颖虽非雄才,不过也是擅长笼络人心,一步步走到皇太弟的位置,司马顒废都废他不掉,也是个人物。


如果司马衷是智商正常的皇帝,在铲除杨骏以后,权力就该回到他自己手中。再不济,到了司马颖为皇太弟,司马越任尚书令这时,司马衷也该拿回主导权,结果他御驾亲征糊里糊涂就被抓到了邺城。

司马衷考试作弊、何不食肉糜、官私蛤蛤三个故事的本意都是从侧面解释其人愚钝。作为太子的时候麾下会有一大堆贵族子弟作为宾客,也有太傅、少傅传授知识。皇帝受困于深宫这一套是从明清才开始,又因为溥仪这个形象太深入人心,所以很多人对皇帝的认知就是溥仪。


司马炎其他儿子的教育除了重视程度不如太子外,他们生活的环境都是差不多的,没理由司马颖、司马乂这帮兄弟又能打仗又能处理政务,司马衷连常识都一塌糊涂。


当然,司马衷不是最差一个。他还有个弟弟司马晏为人恭愿,才不及中人,于武帝诸子中最劣。又少有风疾,视瞻不端,后转增剧,不堪朝觐。

翻译过来就是司马晏为人恭敬顺从,才能不及平庸之人,是司马炎所有儿子中最劣质一个,还存在生理缺陷。


提出“何不食肉糜”逻辑的人不算智障,但是提出以后还不断找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就是反智行为,因为自己的知识盲点得出错误结论,不肯接纳更深入的知识,即便是正常人也会变得愚昧不堪。

就拿那个诬陷我抄袭的曹不空来讲,他连战国时期有多少条长城都不知道,以为只有北方的燕长城、赵长城、秦长城,因此做出错误的推论。我给他科普战国时代每一条长城,他居然还一口咬定我抄袭他文章。


user avatar   summerea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是字面意思,他是真不懂。

类似于光绪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举着鸡蛋问他的老师翁同龢:“此种贵物,师傅亦尝食否?”
翁老师的回答是:“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偶一用之,否则不敢也。”

这皇帝当的,连自个老师都配合那帮太监们骗自己,不被忽悠的团团转才怪。

万幸的是,光绪在清朝末年的种种乱象中不用承担主要责任,反而在历史上是个比较悲情的角色,所以不容易被人婊。而作为大清的实际掌舵者慈禧就躲不了被婊的命运,什么把丽妃做成人棍,后宫和太监的淫乱生活。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至于真实性,就很玄乎了。

如果光绪的地位比慈禧高,对大清命运的走向起决定作用,我相信“几十两银子一个鸡蛋”这个梗会广为流传。

当然,晋惠帝说这话的水平要比光绪帝还要低得多,加上他在位期间表现的非常糟糕,八王之乱,民不聊生,被后人贴上“智障”的标签也很正常。


高赞答案列举了司马衷考试作弊、何不食肉糜、官私蛤蟆三个典故来证明司马衷是个傻X,却漏说了他还有个“嵇侍中血”的典故:,恰恰是这件事改变了我对晋惠帝一贯印象。

你看嘛,人家还是知道好歹的,还没傻到无可救药的程度。


很多时候,你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认为你说了什么。

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帕杜夫人到底是说了“我们死后,将会洪水滔天”还是“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一直是个争论的话题,当然反对路易十五的人,必然希望最终版本是路易十五亲自说“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我不知道路易十五(或者他情人)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但那些反对他的人想表达肯定是:路易十五和他的婊子都是疯狂的傻X。


user avatar   xi-lu-87-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新京报2月25日发表文章:单身女性海外选精生子。文中成功女性表示“我这么成功,中国男性没人有胆娶我,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外才会娶我爱我尊重我...”

到了3月5日,新京报:起底海外买精生子。

而且新京报起底的内容很多从是“如何看待中国单身女性海外选精生子的新闻”几个知乎用户高票回答搬运的,然后“融会贯通”了。


user avatar   dai-wan-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关中打得稀烂,但架不住经略河东成功啊……只能说邓禹野战水平确实送菜,但战略眼光还是不错的,一白遮百丑




  

相关话题

  祖逖刘琨闻鸡起舞后有什么相互往来吗?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元宏? 
  西晋的江统是不是有点沽名钓誉?当时西晋的主要问题不是那批胡人佃奴、皇室、世家、土地兼并才是最大问题? 
  《世说新语》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故事? 
  同样是分裂政权,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和中华民国为什么不像三国和春秋战国那么出名? 
  刘穆之多活十年刘裕能否提前一千多年完成中国由南向北统一? 
  曹丕为何要处死甄姬?且口含米糠,以发覆面? 
  南朝宋武帝刘裕是否是南朝最有可能恢复中原之人? 
  为什么现代人看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赋会觉得生僻字特别多? 
  通鉴载,前秦苻坚在临死前骂道:「五胡次序,无尔羌名。」匈奴、鲜卑、羯、氐、羌,为什么说「无羌名」? 

前一个讨论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在当今还适用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2018年NHK大河剧《西乡殿》?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