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中国年味越来越淡的现象? 第1页

        

user avatar   juventusyq 网友的相关建议: 
      

独生子女政策,从小到大就是一个人成长,各有各的小家,家里头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关系已经很淡很淡了,甚至有些亲戚都叫不上来。

改开之后沿海地区高度发展,很多人背井离乡,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家一次。小时候我跟表姐们关系还是很亲密的,现在一个人在外久了,彼此已经很生疏了。

所以你说现在对于大部分80-90后的人来说,过年回家,要不是为了父母,还能为啥呢?过年,不存在的。


user avatar   UNSC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忙得要死,过个屁的年,年前工作累得半死,还没休息过来年就没了。


你放15天纯春节假,别搞那些狗屁调休,你再看年味重不重?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味越来越淡的根本原因就是,整个社会完全进入了工商业时代,对农耕传统的眷恋,再绵长,也有个逐渐消散,终究消散的过程,农闲春耕前的热闹抵不过不舍昼夜的开工开业,四季平摊入星期,节日终归于平寂,规律而已。


user avatar   xiong-yao-yao-5-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腊八节这天,所有自媒体主流媒体都发了海报,内容大同小异,出现得最多的是那句话: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传统的风俗在互联网的传播下,尽入眼帘,大家知道今天是腊八,却并不能深刻体会,为什么“过了腊八就是年”。

我一直理解,在中国,过年,就是一个“集体躺平”的时间段。

80、90后应该还记得周星驰的《武状元苏乞儿》,在这部电影中,被抄家沦为乞丐的苏灿父子,和乞丐们生活在一起,到了过年的时候,哪怕是乞丐,大家也要一起相互送红包,置办吃的穿的,守在一起,不再出门。

老辈子把过了腊八就是年,说成了一种习惯,腊八以后,天气更加冷酷,一年中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丢下不管,安安心心慢慢悠悠为过年做准备。

这个准备工作是如此漫长慵懒又丰富。

女人们大抵是开始做醪糟,汤圆,泡好了糯米让男人们打年糕,还要剪鞋样,秤毛线,给大人小孩做几双新布鞋,打几件新褂子。

一家人的节奏都放慢了,不出远门,不接事物。

我在老家农村生活的前十五年,每到腊月,气氛格外浓重,用我婆婆的话说,山上的鸟雀到了这个时候都要归家了。

此时此刻,每家每户又忙又闲,忙是因为要准备过年的东西好多,闲是每天好像都是敞开了在玩。这种全家放松身心的日子,让所有人都充斥在一种快乐当中。

常见的杀猪,买年货就不赘述了。说一点我们那里的年趣年味——豆腐。

全国各地都有独特的年趣年味,就像江浙地区打年糕,两广地区捉红鲤鱼一样,我们老家的是推豆腐。

当年的新豆子,挑选最好的,泡得鼓鼓囊囊的,在石磨中推出来,满村子都飘香。推豆腐往往是兄弟邻居间组成大团伙一起,男人们轮番推石磨,女人们送豆子,舀豆浆,老人们烧火添水,小孩子捣乱。

一幅幅生动热闹的人间滋味图,在白气弥漫的豆香中绘出来,让人兴奋。

新鲜的豆腐,在棒骨汤里沸腾,下鹅黄色的我们称作山东四号的大白菜,香甜至极。锅里烧着菜油,把白豆腐切片,炸得金黄,趁热拌上酸辣椒,舌头烫掉了都舍不得丢。

往常老人们还在的时候,一到这季节就问:你们推豆腐没?

答曰:没!

于是欣然相约。

这种东西就是年趣和年味,现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放假,临了去市场买块豆腐,它吃不出那股子人间的滋味。

很多人说过年是过的团圆,实际上不是的,天天都是那几个人窝在一起,有啥团不团的。

过年,过的是心里没有纠结的一个月的坦然开心。

全村人相互串门,彼此请客,打打牌,聊聊天,让人能够抛开生活的所有苦难和枷锁,这是一种面对时间的短暂开脱。就像那句常用的话:大过年的。是呢,什么都可以用一句大过年的化解过去,多好啊。

另外在我们那里,过年期间是尽量避免讨债的。像我爸早期给人做活,有人欠了工钱一直没结,如果腊月以前还没还,腊月间见到了,都不会主动问。

我小时候不理解,我爸说到了这个时候,你得让人安安心心过几天日子。

以前我们过年,日子就是从腊月初八持续到正月十五,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中,人们准备吃食,新的身穿,联系亲朋,还有订婚结婚大多喜事都顺势而为。

全村人集体性的“躺平”着,快乐着,年味能不浓郁吗。

过年从来都不是过的腊月三十,过的是整个冬季的人间滚烫。现在的人一年到头都在加班,过年就只过三十初一,匆匆忙忙,能有什么年味呢。


user avatar   mr-anderson-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年没过年了,今年第三年。

我爹说以前海外游子的兄弟堂兄弟都在国内,老了怎么也得叶落归根。现在都独生子女,如果父母一走,也就剩一本护照跟中国有关系。再来第三代,生下来就不是中国人,中国话也不会,哪还过年啊。


user avatar   shi-hao-9-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味,是基于传统小农经济的社交关系的。

而现在,人际关系越来越疏离了,其实就跟日本的“无缘社会”一样。

无缘社会现象,指的是各种“缘”的解体。

比如社缘、地缘、血缘,这些“缘”的断绝。每个人越来越孤独了,所以日本“无缘死”的现象很严重,也就是死了都没人发现、发现了尸体也没人认领的现象。


我们古代有“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有青梅竹马的成语,还有各种以“姓氏”命名的村落,比如什么李家村、王家村……


这些都反应以前的社会,人们的社交关系,都是基于社缘、血缘、地缘的深层次的社交。


而现在,人们的社交越来越浅、越来越琐碎短平快。

那么基于传统小农经济的节假日,也自然逐步丧失了原有的意义。

节假日,一方面是放松,一方面也是社交。

而现在呢,邻居,可能你连对方姓什么都不知道;

工作上呢,以前是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师父把徒弟当儿子看待,徒弟也把师父当亲人。而现在,上下级,也只是压榨和应付任务;

亲朋好友也基本上很少联系,哪怕是父母,也往往是聚少离多。

每个人,被打碎成一个个孤立的原子。

以前过年,是一堆相处了几十年的亲朋好友熟邻居,一起用年末年初一大段时间进行休闲放松聊天娱乐。

周边都是你认识几十年的人,一个大集体,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聊聊天、吃喝玩乐、相互拜年。

而现在,人们越来越难维系长期的社交关系了,所有的感情都越来越快餐化。

除了父母,也没多少人值得我们在过年的时候,去聚在一起“大团圆”的。


现在,工作和假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


好像每天工作间隙、下班后,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手机等玩意娱乐,随时都可以有一个“微型假期”娱乐,吃好吃的,玩好玩的。

但又好像即使是放几天假心情也得不到放松,也总操心、总焦虑一些事。

放假也不像以前那样纯粹的放松。令人焦虑的事总是一件接一件。不是有假期就能暂时抛下一切不愉快的。

我们工作的时候想着摸鱼娱乐,而放假本应该是娱乐放松的时候,又总操心前途、工作琐事等等。


传统过年的形式,已经失去了它成长的土壤。

996的情况下,休闲时间是很珍贵的玩意。

以前的日子很慢,时间仿佛不值钱。

人们可以花几十年的的时间去学习一个技能、打磨一件作品、与一个人相处。

人们的心态,都是很松弛缓慢的,不像现代人,总急着去完成某件事一样。急着功成名就、急着成家立业。

在这种越来越快的节奏下,根本不可能有闲情逸致去抽出一大段时间,去好好花心思准备过年所需要的一切的物资。

平常996,正常休息都保证不了,哪还有那功夫去细心准备一年一度“周年庆”的。

人也越来越孤独,也缺了以前那种热闹“团圆”的前置条件。

节奏越来越快,和人们越来越孤独,就是年味越来越淡的原因。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了很多答案,感觉都没说到点上。

春节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是团圆。团圆的单位是什么?是家族。维系家族的纽带是什么?是长辈,是祖先,是血浓于水的连结。

有人说中国没有政教合一,没有宗教传统,是高度世俗化的社会,所以中国人没有信仰,那是不对的。中国的春节不是为了玩而存在的,它是祖先崇拜的具象,代表着每个中国人的根和灵魂的归属。别以为中国人不拜偶像,春运就是中国人的朝圣,无数并不富裕的中国人,宁可花上一笔不菲的开销和大把时间,风尘仆仆,也要回到梦开始的地方,那个代表着自己从哪里来的圣地,寻求内心的宁定。

春运、燕子在家筑巢吉祥、在医院病死了拉回家不去太平间、年夜饭、流浪地球、祠堂、走亲访友、离婚难、家暴司法三不管、乡贤政治、宗族械斗、婆媳大战,都是同一个意识形态的结果。意识形态就是这样,也许看不见摸不着,但切实存在。

显然,这是以家族聚居为典型方式的农耕文化,没有家族,没有祖辈祖先的共同记忆,就没有真正的春节。然而工业化、信息化把社会逐渐原子化了,宗族瓦解了,大家族消散了,祖先崇拜的意识形态模糊了,春节的意义也就逐渐散去了,变成了一次寻常普通的假期,年味当然也就淡了。

某些说工作累得半死懒得过春节的,真是欺负年轻网民太年轻了。你再累,能有90年代的农民工累吗?能有他们穷吗?穿着破烂的军裤,把工钱藏在内裤里挤绿皮车在那个年代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梗。但是他们再苦只要有条件还是要赶回去一趟,而你不一定会。因为时代变了,基层流沙化了,家族瓦解了,落叶归根的信仰,他们有,你没有了。


user avatar   da-miao-mi-yao-rou-r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正常,以后会更严重。

以前有年味是因为:

1.娱乐方式有限,看春晚放鞭炮就很有趣

2.交通交流不便,亲朋好友难得一聚

3.经济条件有限,过年穿新衣吃大餐

现在没年味是因为:

1.娱乐方式多种多样,春晚不是唯一选择,打游戏、刷抖音比放鞭炮更有趣也更安全

2.交通交流便利,想见的人经常见,不想见的人偏偏又在过年的时候冒出来了,再加上学业生活压力大,不亲的亲戚们又特别喜欢问最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再加上有时候他们的行为也不礼貌,走亲戚和亲戚上门已经成了过年的灾难了。

3.经济条件改善,平日里不缺吃穿,对过年的衣食并没有以前那样期待。

4.国家发展太快,一代人和一代人的思想差异太大,彼此间的隔阂很容易在诸多矛盾中被激化,比如孩子想和同学开黑但是父母想让孩子放下手机聊聊天;父母想让孩子见见亲戚而孩子对陌生甚至讨厌的亲戚十分抗拒;父母的朋友不是孩子的朋友,但父母却希望孩子可以与自己的朋友多交流等等。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发展时代进步,一代人与一代人的观念相差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多,所谓的过年也就越来越没有什么年味了。

最后说一句屁话,多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有点安慰效果。


user avatar   dantes-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说因为国内生活条件更好了,吃大鱼大肉不需要等过年,所以年味越来越淡。

但是美国的圣诞节节味浓到简直不行,圣诞节前1个月前就感觉到大家不想上班了,每个人都订好了出去玩的行程,在节日法定假期前后还要继续请5-10天的假。圣诞节前后2周,家家张灯结彩,把自己家压箱底的led彩灯装在树上,越富的人装的越豪华,不但有树灯还有圣诞老人和麋鹿模型。如果你家门口不摆几个庆祝节日的礼灯,你甚至会觉得很自卑。如果你要是开车,没开几个block就能知道: 圣诞节要到了。圣诞节前一周的周末在市中心的公园里还会有大型表演:一家老小带着帽子和手套,穿着冬衣和加拿大鹅,把市区围的水泄不通。

吊诡的是,圣诞节不仅仅在美国节味浓,在国内节味也浓到仅次于春节(考虑到他都没有假期,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圣诞节节味这么浓,难道是因为美国人只有圣诞节才吃得起大鱼大肉?美国的餐馆和超市在圣诞节都关门过节好吧。美国人恰恰是在圣诞节反而只能吃剩菜剩饭。完全反过来了。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圣诞节开车去tahoe玩,到了晚上整个街上全都打烊了,最后只能点了个麦当劳当“年夜饭”,吃的那叫一个惨。

所以,说是因为吃得好了年味变淡,或者说之前吃的不好所以年味才浓的人

究竟是在想隐瞒些什么真相呢?~~


user avatar   zcw-gaizhi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味越来越淡,春晚一年比一年难看,是我小时候就每年都听到的说法,二十多年了。也该淡出个鸟来了?

答案早就有了:过年是农耕文明的节日,和工业社会格格不入。




        

相关话题

  到了 2035 年,中国有可能成为仅有的两个的超级大国之一吗? 
  如何看待英文称春节为阴历新年(Lunar New Year),而非中国新年的现象? 
  现在小镇过年还赶集买年货吗?下沉电商的发展给你的家乡带来了哪些新面貌? 
  如何看待 60 多国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汉语为何在国外越来越受欢迎?目前汉语在世界地位如何? 
  中国大陆为什么取消了妻随夫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何将北京定为首都? 
  子女「就地过年」,留守老人春节怎么过? 
  为什么中方不扣留越境印度士兵,而是要求印度撤军? 
  如何看待黑龙江某企业花钱请日本kol在外网大骂自家获奖大米,再在国内进行二次炒作这件事? 
  在当今的中国,有特殊癖好的人要怎么生存,是否有必要刻意隐藏自己? 

前一个讨论
朝鲜未接收约 300 万剂新冠疫苗,称应优先送往疫情严重国家,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航天飞机不再发展反而停飞。?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