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黄帝的民族属性? 第1页

  

user avatar   shi-t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黄帝幽辽地区红山文化的部落首领(有可能历代有熊部落首领都叫黄帝,而不是固定的哪个人,炎帝和蚩尤也可能同样的方式传承),从红山文化牛梁河遗址挖出来的玉器文物看,华夏先祖的龙,熊,鸟图腾玉器文物都有。

从考古遗址和文物来看,黄帝的确有其人。

至于司马迁记载的“居无定所”之类的,上古时期辽西一代地区主要是沼泽,生活方式是渔猎采摘等方式,沼泽地区没法农耕啊。

这肯定华夏人了啊,本来华夏文明就是红山-仰韶文化碰撞出来的文明。

“华夷之辨”是从周礼开始的,再早先的差别。。其实不大。

最近很多人拿“黄帝游牧论”来搞事情,有些是境外势力打击民族自信的,也有些是内部地方主义打击他地突出自己地区的(比如说东北不是华夏的,黄帝就是辽西人)。再说了,游牧生产方式也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产生的生活方式,跟周朝建立周礼开始然后区分华夷之辨的时间接近。


user avatar   linwugo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黄帝作为一个周代拟构的祖先,要说民族属性,那只能说是华夏民族。

为什么说黄帝是周代构拟的祖先?从商朝甲骨文看,商代先祖有高祖夒、高祖河、高祖亥等,商代的帝有帝、帝甲、帝丁等。这里的“帝”是天帝,而“帝甲”“帝丁”是甲、丁这两个先王去世后的称呼,反映祖先崇拜和自然神崇拜有合流去世。直到周代的商族史诗《商颂·玄鸟》,说的也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不要说没有提到黄帝这个先祖,就连帝喾都没有提到。而周人自己的史诗《大雅·生民》也只说母系先祖姜嫄“履帝武敏歆”而生下后稷。

可以发现直到西周春秋时期,商人和周人的民族史诗还是各自独立的。而当时最早的人物也只是大禹,那就是西周中期青铜器《遂公盨》记录的大禹治水。商朝时期五行观念尚未发生,天帝还没有按照五行五德划分为五帝。据《史记·秦本纪》,秦文公开始祭白帝,秦宣公开始祭青帝,秦灵公开始祭黄帝、炎帝,如果这是实录的话,可能标志着五行帝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但更多还是天神性质。《墨子》说“帝杀四龙”、《孙子兵法》说“黄帝胜四帝”,应该都是这类反映。

不过从战国初年开始,五色帝开始被人王化。最早的就是中央天帝——黄帝。齐威王时期的《陈侯因齐镦》记载“高祖黄帝”,以黄帝为始祖。然后其他国家和氏族,也纷纷将世系挂于黄帝一系。于是就有了黄帝之后的颛顼、帝喾两支,颛顼之后有虞(舜)、夏、楚等,帝喾之后有唐(尧)、商、周等。这样追根认祖自然是有好处的,一方面是突出自己的天命,另一方面是安抚臣服的势力,最终就有了儒者的《五帝德》和《帝系》,然后又有了太史公的《史记·五帝本纪》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部族都系于黄帝。比如战国已经式微的姜齐,只能认一个黄帝的弟弟炎帝;姬姜本来是兄弟氏族,姬姓是黄帝后裔,姜姓是炎帝后裔,黄帝打败炎帝,姬姓打败姜姓;同样已经灭亡的东夷太昊之后,因为在东方,始祖太昊和青帝联系起来;东夷另一支是少昊之后,因为秦的西迁,则和白帝等同起来。剩下一个黑帝则和五帝之一的颛顼等同起来。至此五行帝已经与祖先神配对,并逐渐人王化。所以,《五帝本纪》这样五帝一家的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这种拟构到汉代仍然存在,而且更加明显。《史记》里匈奴、百越也与夏朝联系上,而《帝王世纪》说少昊即玄嚣,则白帝也成了黄帝之子。当然,还有一些不雅驯的,比如《山海经》那些乱七八糟的国家,也有不少被记载是黄帝之后,但是因为在战国秦汉时期没建立强大政权,所以逐渐不为人知了。而《山海经》除了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等五帝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始祖神“帝俊”。而《帝王世纪》说帝喾名夋,这又代表着把帝俊与帝喾等同,也纳入了黄帝一系。

后世“炎黄子孙”的称呼就是这样来的,大家都是炎帝、黄帝(含子白帝、孙黑帝)弟兄的后人,青帝势力较弱被忽略了。所以在《五帝本纪》会说黄帝“未尝宁居”,其实就是太史公到处都采集到黄帝的传说。既然是拟构的祖先,那就只能说华夏民族。根据当代文化人类学研究,游牧社会并非是渔猎社会进化到农业社会的必经阶段,而是在植物种植和家畜驯养之后根据特殊环境才产生的,而战国的华夏本土在一万年前就进入了农业社会,距离四五千年的五帝时代不存在游牧民族。

相关回答:林屋公子:炎帝黄帝到底是不是一个时期的?


user avatar   he-mao-ch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一堆游牧吹了。

一会儿吹“商人迁都频繁”所以“商人是游牧”。

一会儿因为石峁在陕北,所以“石峁也是游牧”。

现在因为黄帝征讨天下,所以“黄帝也是游牧”。

为什么在说这句话之前不动动脑子呢?

史记确实有“未尝宁居”的记载,也有“黄帝居轩辕丘”的记载。联系上下文,明显这是为了说明黄帝大半辈子东征西讨,而不是没有定居。和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个道理,不是没有家,而是太忙。

如果这都算“游牧”,毛主席半辈子也可以说未尝宁居,也是游牧民族?

同样道理,石峁和偃师、郑州、殷墟商城都摆在那里,如何游牧?


游牧与农耕的本质在于经济基础。

游牧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它比农耕晚出现。只有农耕才有足够的剩余资料去驯化大量适合游牧的动物(牛、羊、马等)。

所以在本质上,游牧是相对低效而且长期依附农耕存在的。



目前考古研究表明,游牧与农耕的分离是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也就是在商末周初才出现。

而民科们吹的“游牧黄帝、游牧石峁、游牧商”是不存在的,它们灭亡时,游牧经济还无法独立支持一个社会发展。


user avatar   hua-xia-zheng-tong-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简称:智障)(MR)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痴呆。
病因
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
2.产前损害: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汞、铅、吸烟、饮酒、吸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
3.分娩时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早产儿、低血糖、核黄疸、败血症。
4.出生后患病,包括患脑膜炎、脑炎、颅外伤、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内分泌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癫痫等。
临床表现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相关话题

  为何感觉北宋跟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四代一脉相承,但是北宋官方仍然承认后梁为正统合法政权? 
  《曹刿论战》中鲁公怎么会让一个乡间村夫曹刿来打这么关键的战役? 
  中国古代皇帝的文化水平如何? 
  为什么前有刘汉之辙,朱元璋仍旧要搞藩封? 
  如何评价古罗马皇帝尼禄? 
  《冰与火之歌》中的价值观有哪些在中国文化里是不能接受的? 
  如何评价范雎? 
  大家对元朝有哪些误解? 
  如何评价隋炀帝杨广?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经典的灾难救援行动? 

前一个讨论
真的没有正经的历史学者质疑袁崇焕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雄性只进化出乳头而没有进化出乳房,如果雌性和雄性都能为后代哺乳的话不是更有利于后代存活?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