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利用性别因素和私人关系,主要依靠他人力量进行学术发表,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如何界定? 第1页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本文不涉及到任何价值判断和界定问题,就事论事,只回答「学术界如何看待这种利用性吸引力或者感情因素」。

凭借性别因素或者私人关系做事业——不局限于发科研论文,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因为这不是一个一锤子钱货两清的买卖,而是需要强势的一方提供比较持久的支持。这个时候,俩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做是一个隐性的契约。所以要用契约理论来分析。

尽管本题的灵感是来自于一位女士凭借和一位男士的亲密关系发了论文,但是一般性的表述下我们最好排除掉性别因素,下面我采用信息经济学契约理论通行的定义,称呼那个试图制定一些规则来引导对方给自己提供帮助的人——也就是主动提出契约的人为「委托人」(Principal),而那个可能采取行动提供帮助的大佬为「代理人」(Agent)。

首先,代理人之所以愿意付出一些努力,帮助明显比自己弱的委托人,是因为代理人认为目前自己大概率处在一个重复博弈的环境中,从而期待在未来这个人可以给自己带来更高的价值。这个价值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情感上的。人们往往只把眼睛盯着几个靠「关系」上位的成功者,其实这些人的背后何尝不也是白骨累累?有多少不成功的委托人代价也付了,名声也臭了,然后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报酬。那么失败者为什么会失败呢?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期望管理出现了问题。

在这段委托-代理关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权衡:发送信号(sending a positive signal)和期望管理(expectation management)。 发送信号就是委托人做一些事情,向代理人证明自己确实可以给对方提供一些其他方面有用的价值,最简单的例子,写一篇文章XX万。而期望管理就是委托人要坚固代理人的信心,让代理人觉得继续合作下去是值得的。举个例子:如果委托人对代理人来说,价值主要在于征服和支配,那么当该心理在某些行为发生之后可能就已经获得满足,故而对代理人来说,委托人在将来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在短期内,委托人可能会因为代理人的「公平心理」(faireness concern)而确实可以获得一些补偿,但是指望代理人为一个没什么期望的前景而持续的努力是不太可能的,这也是经济学中「动态道德风险」所研究的内容。这方面的经典文献包括DeMarzo and Sannikov(2006)[1], Biais, Mariotti, Plantin and Rochet(2007)[2]和 Sannikov (2008)[3]。尤其是最后一篇,Yuily的文章非常的经典,可以说他拿到克拉克奖的很大程度上就是提供了这个动态道德风险分析的框架。

所以委托人如果想要维持和代理人持久的关系——我们可以把这种关系的目标定义为一个项目,大的项目比如拿到终身教职,小的项目比如发一个顶刊等等。就一定要让代理人相信,在整个的流程中持续不断的支持自己,是可以比中途断掉收获到更大回报的。也就是说委托人能够给为代理人提供持续的「价值流」(value flow)。我们可以广义的理解「价值」这个词,比如对心灵的抚慰,对生活周到的照顾……总之,任何代理人看重的方面,其实都可以构成价值流的一部分。

而给代理人提供价值流,显然对于委托人来说是有代价的。这个成本可以是金钱上的,可以是耐心上的,可以是生理上强忍的不适,也可能是以未来提供价值的降低为代价的(比如打破了神秘感)。而委托人很多时候并没有能力去真的「惩罚」代理人,代理人真的占了便宜之后觉得不想继续了想赖账,自己经常无可奈何,只能通过自己提供的价值流来给对方激励。这个时候的核心权衡就是激励和有限责任的风险。Bias et al.(2010)[4]就讨论了这个问题。其中很大的一个启发就是,如果没有上述的委托代理问题(也就是人自身就很强,不需要其他人帮助),项目是可以无限制的做下去的;但是因为存在动态道德风险,所以委托人很多时候不得不终止这个项目。这也可以反映出,很多利用「关系」来做事业的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搭配,最后往往会因为一些事情反目——事实上题主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我猜就是因为被前段时间一个反目的例子所激发的。

分析到这个地步,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考虑到。那就是如何来设计这个激励机制。这方面提出最可行化方案的,是Edmans et al. (2012)[5]我觉得这篇文章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讲述如何利用「关系」来做事业的教科书。

文章的名字虽然是「动态CEO薪酬」,但是CEO和股东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本题中所说的利用关系——委托人给予代理人其它方面作为补偿来让代理人做事情的关系。因为股东不会管理公司,而CEO有管理技能,但是会偷懒会自利。怎么做呢?首先就是要一定程度上是「苛刻」的。比如说,委托人给的目标是综合顶刊,然而代理人只发了一个领域顶刊,这个时候表现出过度的宽容是有害的,因为过度的宽容意味着代理人在下一次合作中就更有动机偷懒了——反正发个领域顶刊委托人也挺满足不是么?这往往就成为偷懒的开始,所以,要点:不要去奖励一个人的失败

举个例子,现实中很多CEO的薪酬恰恰是在奖励失败。比如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然后企业这个时候一般会重新给期权定价,然后用一部分来交付给CEO做薪酬。然而股票价格下跌之后的重新定价,对CEO来说恰恰就是行权成本的下降——本来我把股价推高到30块,我只能赚20%,现在重新定价之后,我就可以赚60%了。这个时候CEO通过自己的失败(让股价下跌)而获得了实质性的好处(行权成本下降)。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的时候,就要在降低行权成本的同时,减少CEO能够获得的现金报酬。

其次,逐步兑现承诺和好处。只「苛刻」显然就一拍两散了。所以委托人还要提供一些价值。而价值的提供每一阶段只能提供一部分。有三个因素决定了这么做是最优的:

  1. 让代理人对价值的享受保持平稳,没有大起大落;
  2. 让代理人保持对未来的期待;
  3. 因为代理人意识到委托人还能给自己很多的价值,所以代理人更少的采取某些短视的、一锤子买卖等伤害委托人长期利益的行为;

这也是俗称的「力气不可使尽,好话不能说尽」。

上面说的这个模型,对于任何非互补的合作都是有意义的。互补的合作比如两个人一个人擅长文字,一个人擅长数据处理;或者一方有资源,另外一方有人力。这些都属于专业分工动机而产生的合作,x相对来说道德风险问题较轻,因为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工作;理想的情况下,这也是学术界所推崇的合作方式。而非互补的合作意味着,委托人需要代理人替自己去做一个完整的项目,而委托人通过其他的方面来进行补偿。能够把这种关系长期维持下去委托人,对上述权衡的理解和执行都一定是深刻的。

参考

  1. ^ DeMarzo, Peter M., and Yuliy Sannikov. "Optimal security design and dynamic capital structure in a continuous‐time agency model." The Journal of Finance 61.6 (2006): 2681-2724.
  2. ^ Biais, Bruno, et al. "Dynamic security design: Convergence to continuous time and asset pricing implication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4.2 (2007): 345-390.
  3. ^ Sannikov, Yuliy. "A continuous-time version of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5.3 (2008): 957-984.
  4. ^ Bruno Biais, Thomas Mariotti, Jean-Charles Rochet, and Stéphane Villeneuve, “Large Risks, Limited Liability, and Dynamic Moral Hazard”, Econometrica, vol. 78, n. 1, January 2010, pp. 73–118.
  5. ^ Edmans, Alex, et al. "Dynamic CEO compensation."The Journal of Finance67.5 (2012): 1603-1647.

user avatar   shenlinxiangz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属于学术不端,参考今年出台的《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1],这是不当署名。

目前无法界定不当署名,除非当事人主动爆出。只要有署名,就默认有贡献,要证明作者没有贡献难以取证。

这种现象会长期存在,除非对于学术活动全过程和科研参与者的贡献有了可靠的追踪评价手段。或许未来区块链技术可用于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

  1. ^ http://jw.beijing.gov.cn/kyc/zlxz/201907/W020190718426945781980.pdf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复旦女博士劈腿四个男博士,其中一硕导为其自杀一事? 
  为什么国家对学术造假不采取严格措施? 
  「四小时工作制」是否有可能实现? 
  为什么现在网络上尤其是学术圈对施一公的风评变得这么差? 
  未来社会,叫外卖会变得比自己做饭更常见吗? 
  LeCun 为什么要卸任 FAIR(Facebook AI 实验室)负责人,工程和研究的矛盾可调和吗? 
  「宁愿花 11K 重新招人,也不愿意花 9K 留住老员工」的现象是否属实?为什么会出现该现象? 
  何恺明目前的学术成果是否够得上计算机视觉领域历史第一人?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为什么某些行业商户会共同隐藏价格,主动增加用户获得价格的搜寻成本? 
  如果全球的资本家都变成慈善家会怎么样?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青岛红黄蓝幼儿园猥亵儿童的外教获刑 5 年并被驱逐出境?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百度 HR 在招聘信息中要求候选者「热爱小米文化」?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