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百度回应了。
之前昨晚我是这么写的:
至于这个写个 JD 要求候选人爱好别家公司的文化,想想也好笑。
晚上吃饭的时候和同事聊起,哪怕你是要求候选人熟悉/热爱别家竞品的产品,是深度使用者/爱好者这样的内容,也不会让人觉得违和。但是你 B 公司和 M 公司两家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没有什么竞争关系和投后关系的存在,还是热爱公司文化这种地界很强的东西,极大明显就是抄 JD 的时候没改清楚嘛,从我的经验看,是真的没法洗。
(真的很想看下传说中的百度公关会不会回复下这个闹剧。
从当时的角度看,的确是非常有槽点的一个复制粘贴了,而且从该回答和评论区很多 HR 同行看,他们还觉得,招聘的同学复制黏贴改 JD 是很正常的一个操作。那可能的确没啥好聊的了。
不过事情有了接下来的反转:
还挺有意思,看起来锅扔给了 招聘网站?
我也用过这些招聘网站的产品,从截图来看,这个是 BOSS 直聘的产品。他们的认证机制大概是这样:
那么本着认真严谨的态度也想反问一句,(也不是非要黑百度的 HR 同行),一个跟百度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对方是拿啥冒充并且通过认证审核的呢?
那且看 BOSS 直聘接不接这个锅了。
-----------------------------------------------------------------------------------------
谢邀。
以前老有人说我的回答屁股特歪,总帮 HR 说话。但是就如何评价这件事,我还真的想说一句:
情绪发泄完,我们再正儿八经聊聊这件事。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不专业到令人发指的 HR 同行了,其中,密集的集中在招聘和面试这件事上的吐槽点,连起来大概率能炸平一座山吧。
回想自己找工作的事情,是不是总遇到:
聊到这,我想评论区可能稍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过往遭遇吐槽,总的概括就是:现在的 HR 都太不专业了!
说的没错,现在的 HR (尤其是招聘)的水的确非常浑,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情况呢?
前几天在我朋友圈里刷爆的那篇《连百度都在劝猎头从良》写的很有意思,因为也有很多猎头和我是好朋友,先不做评价文章写的咋样,但是有几个点写的还是很适合拿来聊聊这件事的。
市场上的大公司就那么多,市场上的岗位就那么多,市场上优秀的人才也就那么多,盘子不小,但大的也有限。但是猎头公司多呀,猎头费用又那么高。于是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是鼓励员工内推的,一个岗位奖励万八千,比猎头费便宜多了,而且介绍来的人大多还知根知底,很多猎头推来的人都是猎头给包装过简历的,水分比较足。
是的,99% 的互联网公司都会嫌弃 猎头费贵(当年财大气粗连前台都走猎头招聘的 OFO 除外)。要知道,一个猎头招来的候选人,高则候选人年化收益 20%-40% 的费用,低一点的 RPO (批量招聘)服务也得 1.5-2 个月的月薪。谁会愿意这么撒钱招人啊?
21 世纪什么最便宜?
招几个 HR 才多少钱?
你现在打开各家一线互联网公司(就不谈 BAT 了,我们看看独角兽们)的人力资源模块招聘,80% 以上的岗位都是各种招聘专员、招聘主管的岗位,还有打着 HRBP 名头招进去让人家 50%甚至 80% 干招聘的岗位。
为什么呢?招聘压力大啊!
甚至退一步讲,这些活在老板们看来,还需要那些一个月一两万两三万的正式员工干?招个 2-3 年的招聘主管,多配几个实习生(一个月三四千块钱),天天让她对着现成的关键词检索找简历、拿着 BD 来的 list 打电话邀约,在领英和脉脉上疯狂加好友,收简历、约面试、接待,机灵点的可以放手谈薪资。
一个月才多少成本啊?
这几年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优秀的毕业生都往里头挤,市面上天才不多,但是干活的人还是有的是的。尤其是当公司到了一定体量后,稍微有些名气和竞争力的,联系人的时候,一听到你是 xx 公司的,有 xx 职位想约他聊聊,只要不是铁了心不看机会的。都不会直接吃到闭门羹。就算不是自己投的简历,但是看机会的人收到了面试邀请,也是会考虑去聊聊的。
公司需要的,仅仅是收简历、挖简历、打电话/加微信勾搭这些候选人的人而已。
新来的小朋友们基本是意识流找人,浑水摸鱼全靠搜索和招聘网站在怼,反正广撒网总有上钩的,反正公司大一些的话,总能收到简历的。
你说他们是真的懂业务吧,很多 HR ,做了几年,连业务是干嘛的都讲不明白。对于各种职业基础技能缺乏基础的了解,还有以为 PHP 是最好的语言是夸人的。
你说他们真的专业吧,连换位思考都不会,约人面试打电话像要债、信息不给清楚就让人来、接个面试水都不倒一杯,更别提什么亲和力和信任感了,那不适感让我分分钟对加入这个公司的热情有所退却。
哦,你还别说,真有很多人去面试水都喝不上。就像我之前写的一样:
你说他们专业能力有多强呢?拆解岗位胜任力、结构化面试法、冰山模型什么都不会,更别提让他们写 JD 了,我敢讲,我认识的超多 HR 实习生,写个 JD 都是先上招聘网站搜一搜别人家写啥样,然后改改关键词变成一个模棱两可的 JD。
你说他们做人力资源是真的热爱吗?很多人只是因为对运营、产品研究甚少一窍不通,设计、研发这些专业要求高的又做不了,为了拿到一张进入互联网行业的船票而已。每年毕业季我微信上的 HR 实习生们转岗做业务的比比皆是。更别提那些干了几年人力资源发现钱少活多总背锅,分分钟转岗去做业务的人了。
得,你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你且看这几年的「互联网寒冬」,看起来好机会变少了,但是很多人也觉得现在的机会不够好,非要出去试一下,离职率并没有因为寒冬降低反而有的公司节节攀升。那随之而来的招聘压力自然摊到了 HR 头上。你指望公司砸几百万招聘预算给你用猎头?不可能的,都是靠人肉提效减少猎头费和其他招聘费用支出。
可以预见,按这个状态,各家对招聘实习生、招聘主管等相关职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运气不好的话,你可能会经常遇到不靠谱的 HR 了。
至于这个写个 JD 要求候选人爱好别家公司的文化,想想也好笑。
晚上吃饭的时候和同事聊起,哪怕你是要求候选人熟悉/热爱别家竞品的产品,是深度使用者/爱好者这样的内容,也不会让人觉得违和。但是你 B 公司和 M 公司两家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没有什么竞争关系和投后关系的存在,还是热爱公司文化这种地界很强的东西,极大明显就是抄 JD 的时候没改清楚嘛,从我的经验看,是真的没法洗。
(真的很想看下传说中的百度公关会不会回复下这个闹剧。
最后,给年轻 HR 的朋友们提一个醒,尤其是做招聘的人。
我见过太多对人力资源从业者的恶意揣测和片面评价了。做 HRBP 的这几年,即使是我已经和业务打成一片,也总会遇到曲解和不信任,这份负向反馈的根源之一,是业务和 HR 这两个角色天然的对立感觉。稍有不慎失误就会被无限放大。
人力资源行业是和人、数据、文字天天打交道的行业,如果你真的是热爱这个行业,想作为一生奋斗的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请你最起码保证自己的专业素养,不要让那些恶意的揣测、评价再伤害到真正的热爱。
你要对你在邮件、微信、网站上写的每一个字,讲出来的每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笑容、递过来的一杯水,负责。
为了自己,为了大家,请珍惜这份信任。
做事情快当然重要,但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做一个靠谱、职业化的人,是真的很有价值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