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有“精罗”群体,那么近当代国外有没有“精神清国人/明国人”?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qing-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nian-que-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溥仪的英语老师庄士敦用稿费在爱丁堡买了一个小岛定居,还每天挂着带清龙旗,宅内的几间屋子命名为松竹厅、威海卫厅、皇帝厅等,厅中摆满了溥仪赏赐他的中国古玩、书画、瓷器等,每逢年节,还总要穿上大清国的一品官服。


user avatar   su-xi-mo-d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知道一个“精神太平天国人”。

奥古斯塔斯·弗雷德里克·呤唎,1859年时是香港英军司令部的一名海军军官,次年辞职后前往太平天国经商,曾在上海附近一内河轮船当大副。

他是当时一个极少有的“不顾个人利害并且怀着博爱精神来研究广大中国的幸福和前途”的欧洲人,与那些“到中国的唯一念头就是发财致富”的资本主义侵略者不同。

越少谈到这个岛割让给英国这件事越好;因为钦差大臣珂善虽然于一八四一年在英国军队压力之下,同意割让香港,清政府却否决了这个协定,然而英国竟以此作为挑衅藉口,强迫中国政府批准割让并签约。很多人无疑地会说,当日英国为了保护侨民财产贸易,不得不向中国开战。但是,除了万恶的鸦片贸易受到影响外,英国的贸易财产从没有受到任何威胁。中国采取了适当措施制止有害毒物的输入,而英国政府却明目张胆地保护走私以促进非法贸易”。
——呤唎谈到中英鸦片战争

经过一段时间对太平天国的考察和研究后,呤唎决定加入太平天国军队,他选择前去苏州进谒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他得到了李秀成的接见,并在苏州得到最友好的接待。谈话间李秀成怒斥英国的侵略行径,呤唎表示非常赞同,两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呤唎被安排担任太平天国军队的教官,负责训练太平天国的新式军队,成为太平军中的“洋兄弟”。

呤唎为太平军可以说是鞠躬尽瘁,自己多次负伤,连妻子玛丽也在战乱中牺牲了。

1863年11月底,呤唎在上海被英国领事馆逮捕入狱,罪名是“暗助逆贼”,后来因在狱中患病被遣返回英国疗养,离开了中国。回到英国后,为了让英国人改变对太平天国的看法,把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写成了《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1868年,呤唎又出版一部以阿比西尼亚人角度看阿比西尼亚战争,谴责英国侵略的书。

1872年,呤唎与海伦·艾米·巴特尔结婚,在结婚证书上仍然署明自己是:“前太平军上校”。

1873年,呤唎死于心脏病,在死亡登记上,他署名“前太平天国陆军上校”。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英国候补议员安杰华特或许可以算是一个精神清国人,他不遗余力地帮助好友宋育仁促成一项由澳大利亚突袭日本的战争计划,安杰华特利用自己在议会的关系各种奔走。他和宋育仁通过美国退役海军少将夹甫士牵线,联络了英国康敌克特银行经理格林密尔,贷款200万英镑,雇佣了两千名澳大利亚士兵,购买兵舰五艘,鱼雷快艇十艘,准备一举突袭日本本土,可惜被慈禧叫停。事后日本得知,颇为后怕。


user avatar   zhao-xue-hao-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藤原惺窝,日本战国末、江户初著名“精明分子”、“精朝分子”,在日非日本人(确信),日本朱子学的奠基人之一。

首先这位的画风就和当时的日本人完全不一样:

要不是右面写着的是个日本名字,很多人会直接觉得这是哪位中国文学家的画像吧?

实际上,藤原惺窝是公家出身,“百人一首”的开祖藤原定家的第12代孙。“家名”(苗字)为“冷泉”,名“肃”。如果按照对当时日本人称呼习惯,应该称呼他为“冷泉肃”。

但是作为一个“精明分子”,怎么可以按照日本人的习惯称氏不称姓呢?

所以,他便把自己的本姓“藤原”翻了出来,称自己姓“藤原”或者“籐”。

“惺窝”是藤原惺窝的最知名的号,他还另外起了几个非常接地气,甚至有些可爱的“号”:

“北肉山人”、“柴立子”、“广胖窝”。

藤原惺窝的父亲冷泉为纯原本是住在京都的三品大员,但是为了防止提供恰饭钱的庄园被武士占据,所以“弃笔从戎”,跑去自己的庄园——播磨国细川郡三木庄保卫自家领地。

作为冷泉家的三子且为庶子,藤原惺窝没有继承庄园的权力,在七八岁的时候便被父亲到了当地的景云寺出家。

然而,在他十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和兄长因为支持织田信长派丰臣秀吉出兵攻打毛利氏,遭到别所长治的反击,不幸遇害。

藤原惺窝的叔父是相国寺普广院的主持,便把他接到了京都。藤原惺窝在相国寺成为了一名禅僧,法号“宗舜”。

当时的禅僧除了学习从中国学习来的禅学之外,还顺便传授同样是中国传来的汉学。特别是受到宋元禅林的影响,日本禅僧之间汉文学十分兴盛,号称“五山文学”。

藤原惺窝对汉学一见倾心,顺带着对研究汉文学绕不开的话题——儒学产生了兴趣。研究儒学的和尚,可以说是相当罕见了。

在1593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打算出兵明朝,曾先要求朝鲜臣服。朝鲜对丰臣秀吉的无理取闹不能置之不理,便派遣通信使前去祝贺丰臣秀吉一统日本。

通信使的一行中有两位儒学大家——金诚一和许筬,他们都是“东方朱子”之称的朝鲜儒学家李滉的弟子。在当时的日本,儒学中的朱子学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人系统研究过了。

藤原惺窝在和这两位儒学大师一番交流之后,大为感动。于是决心认真研究朱子学,并且将朱子学发扬光大。

(然而金诚一是个大坑比,他作为东人派回国后和西人派的正使黄允吉抬杠说日本不会侵略朝鲜,最后还被采信了……)

在丰臣秀吉发动对朝鲜的入侵期间,因为自身的汉学修养已经很高,所以藤原惺窝被小早川秀秋、德川家康请取讲授《贞观政要》,后来又受到竹田城主赤松广通(斋村政广)的邀请,返回故乡教学。

藤原惺窝不满足于从书本上学习来的朱子学知识,为了学习,在1597年,他决定趁着丰臣秀吉和明朝议和的短暂空隙,冒着遭遇台风遇难、来到明朝后被当做倭寇杀死充功的危险,前往明朝学习。他在到达萨摩后,得到了大名岛津义久的支持。结果在渡航途中遭遇台风,漂流到了当时隶属于琉球的喜界岛(鬼界岛)。

在喜界岛上的数个月的生活中,他不幸病倒,在返回京都养病途中,藤原惺窝得知了丰臣秀吉再度对朝鲜开战的消息。藤原惺窝十分绝望,打消了前往明朝学习的念头。

但是,不幸中的万幸,藤原惺窝在此期间却结识了被日军掳来的朝鲜学者——姜沆。

两人很快成为知己,姜沆曾经在《看羊录》中记载他的言论。

因为藤原惺窝所作的学问少有人赏识,性格又刚正严峻,“於倭無所容”,所以大放精明、精朝言论,比如说他在向姜沆打听科举制度后,感慨道:

惜乎!吾不能生大唐,又不得生朝鮮,而生日本此時也!

唉!我居然不是明朝人,也不是朝鲜人,居然生在日本,居然生在这么个破时代!

甚至他给姜沆提议如何以“仁义之师”攻占全日本

日本生民之憔悴。未有甚於此時。朝鮮若能共唐兵。弔民伐罪。先令降倭及舌人。以倭諺揭榜知委。以示救民水火之意。師行所過。秋毫不犯。則雖至白河關可也。

当然,他也表示如果像日军在朝鲜那般暴行累累,肯定是连对马都打不下:

若以倭人之殺掠朝鮮人物。換手於此則雖對馬不濟矣。

藤原惺窝怒骂道:

日本將官盡是盜賊。

他对于仅有2万2千石的小大名赤松广通情有独钟,并且奉为君主的主要原因是赤松广通也是个精明分子:

日本素無喪禮。而廣通獨行三年喪。篤好唐制及朝鮮禮。於衣服飮食末節。必欲效唐與朝鮮。雖居日本。非日本人也。

赤松广通守孝道,衣食住行都完全按照明朝、朝鲜礼节。最后被评价为“在日非日本人”。唯一的缺憾就是虽然赤松广通手不释卷,爱读六经。但是由于比较笨,所以只能看给加过训读的版本,看汉文原文看不懂[1]。估计让藤原惺窝操碎了心。赤松广通还在自己的领地里修建了孔子庙,按照礼乐制度进行祭祀。

然而,在送走姜沆后不久,关原之战爆发。赤松广通隶属西军,虽然后来投靠东军攻打其他西军的大名,但是最终还是被德川家康以放火烧毁民家为由判处剖腹。

赤松广通死后,藤原惺窝回到京都教学。他在1604年的时候遇到了执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肯剃度出家的“准和尚”林罗山,除了收他为弟子之外,还赠送了他一袭儒袍:

他的著名弟子还有松永尺五、那波活所、堀杏庵等。

堀杏庵的画风是这个样子:

虽然藤原惺窝的弟子后来大多将儒学本土化,但是藤原惺窝本人,毫无疑问的是日本战国时代罕见的“精明分子”,给未来江户时代的日本带去了不一样的风潮。

参考

  1. ^ 廣通者,其國桓武天皇之九世孫也,篤好六經,雖風雨馬上未嘗釋卷,而其性鈍魯,捨其諺譯則不能讀一行云

user avatar   wang-shi-tao-42-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很多人只知道伏尔泰给带清固伦贴过金

却不知道文艺复兴时期大名鼎鼎的法国哲学大佬/文豪米歇尔·德·蒙田(1533-1592)在他的随笔集(Essais)里就表达了对大明社会的钦慕,盛赞大明的统治典范乃是人间之鉴


大意就是大明的统治十分公正开明,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劳有所报安居乐业blabla,然后吐槽自己所在的法国的现状让人不堪忍受,基础设施破败,人民互相敌视,没有石油。最后还表达了一下恨不得马上移民的愿望,哪怕是东印度的一些地方可能都比现在的法兰西要更石油

嘛,简直活脱脱就是一个文艺复兴时代欧洲版的恨国党,随便换个地方呆都比我的祖国好的“慕中犬”调调

不过想想蒙田的晚年基本上是在法国宗教内战的岁月中渡过的,而这个时间点大明刚好是万历时代,也算是市民生活水平最好最安逸,而且整体外部环境最太平的一段时期,相比之下这个时间饱受内战动荡,社会失序之苦的法国市民,当一个“精神明国人”可能还是最符合实际需求的

“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全都没加盖,有本事移民啊!”

乳法+精明,要素齐全了


user avatar   zhong-zi-bin-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马吉芬啊,虽然他不是精神清国人,而是精神北洋(水师)人,这么说也不对,因为他不是精神,他就是北洋水师的一员。

马吉芬祖父参加了独立战争,父亲南北战争期间是宾夕法尼亚第八十五志愿军团的中校,美墨战争升任上校,可谓世代将门。马吉芬长大后靠着老爹的关系拿到了国会议员的推荐信,入读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也就是今天的美国海军军官学校)。这本来该是个低配版麦帅一样的非常美国式的世家子弟人生,可惜就在他毕业前,国会为了控制海军规模,签署法令规定只有海军职位出了空缺才能上任,换句话说不留预备役。结果当年90个毕业生只有12个进了海军,其余人拿着一千美元安置费滚回家。

马吉芬就在滚回家的这帮人里,读了六年美国唯一顶级海军学校,结果换了一千美元,换作是谁都会心有不甘。所以马吉芬当然不会乖乖呆在家里,而是出国寻找发挥他才干的地方。1885年,正值中法战争尾声,他跑到大清寻找海军工作机会。可惜人刚上岸,中法战争就结束了,他一度非常沮丧(毕竟在美国人看来,战争结束肯定是大裁军,白跑一趟)。但是他还是硬着头皮把推荐信给美国副领事让他转交李鸿章(因为之前在家人面前逞强,他已经没有钱回美国了),最终见到了李鸿章本人。

据马吉芬的回忆录,接下来两人的对话非常好玩。李鸿章给他提出刚开始工作只能给每个月100两的工资,马吉芬心里大喜过望表面强装镇定。但是李鸿章知道他才24岁,是海军学院毕业生(而不是经验丰富的海军军官),就显得很失望,马吉芬顿时又慌乱起来。李鸿章最后提出如果他能通过一项考试,那就雇用他,马吉芬只能硬着头皮上。

考试涉及船舶驾驶,枪炮使用,导航,航海天文学,代数,几何学,球面三角学,二次曲线,其他不同的曲线以及积分运算,难度一点都不低。马吉芬船舶驾驶方面完全没问题,但是其他方面五题大概只能答出来三题,马吉芬依然很慌。可惜李中堂的小聪明被考官点破了,好心的考官看完船舶驾驶部分就笑着跟他说不需要做剩下的部分了,这个水平就已经很足够了。

社会阅历尚浅还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被雇用的马吉芬万万没想到,他的水平早就超过了在北洋水师任职的需求,直接被李鸿章拉去当训练海陆军官的教师去了。学堂的人认为他值130两的月薪,但是马吉芬已经被李中堂的心理战玩晕了,对于每月100两的月薪十分满意,签了三年合同(最后是在北洋水师任职十年)。

其实北洋水师这时不过是他的一个跳板,无时无刻他都向美国国内打听能不能重新回美国海军,曾经有一个议案打算召集遣散海军军人,他欣喜若狂,但最后还是被国会老爷砍了。

他在中国反倒是备受尊敬,带队接收军舰,提议设立威海水师学堂并被任命为总教习,未来的好几位中国海军高级军官都上过他的课。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马吉芬刚好打算请假回家探亲,但作为一个骨子里的军人他觉得如果现在回国就有辱军人的荣耀,北洋水师也任命他为镇远舰帮带(副舰长)。

他参加了黄海海战,于是这一战成了他毕生的荣誉和梦魇。林泰曾在战斗中被重炮击中昏迷,他临时接过了指挥权,他见证了邓世昌和致远如何成仁,直到他自己也被炮弹命中,全身烧伤,双目几近失明,很多记忆(包括海战期间的)也被那一炮轰的丢失、错乱。

马吉芬得到了清廷的顶戴花翎,三等第一级宝星勋章,他一辈子都想在美国海军里当个男子汉,却在中国的北洋水师里成为了英雄。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李鸿章的倒台和对北洋水师的总清算,马吉芬也无法在中国呆下去了,他也只能回美国养伤。医生给他的诊断是,右眼视神经损伤,耳鼓膜损伤,肋部、臀部曾受伤,仍有残留碎片。

他在医院里不时情绪失控,特别是当他知道丁汝昌死后还被清廷迫害,他的北洋水师在中国和西方都被当做笑话。

他们都是些很好的人,很勇敢的人,我亲眼所见,我亲耳所闻,我和他们并肩作战过,你们没有资格嘲笑他们!

马吉芬被认为是脑子出了问题,所有人都在“同情”他,于是他想起了丁汝昌。

除了遗嘱之外,马吉芬最后的日记内容是这样的:

其中如提督丁汝昌,我不能不向其深切沉痛追悼。他既是勇敢的武士,又是温和的绅士,他迫于滥命和强敌作战而一败涂地。及见大势已去,尽毕生最后的职责,为了麾下将士的生命而与敌签约。这是他自己的决定。他曾期望活着,但他知道祖国的不仁,对他的冷酷待遇将要超过不共戴天的敌国。在夜半孤灯之下,左思右想,饮鸩而逝。老英雄当时的感情究竟如何?

1897年2月12日,丁汝昌自杀两周年,马吉芬支开护士,掏出自己的左轮手枪,饮弹自尽。

按照他的遗嘱,他穿着他那套崭新的北洋正式军服下葬,棺木上盖上星条旗,星条旗之上是黄龙旗。


user avatar   da-ming-tian-xia-wu-d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巩金瓯》的评论区下面




user avatar   zhang-bu-c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朝鲜人啊……有不少“精明”

(图片来自网络,部分应是@战争史研究 的微博上发过的。)


user avatar   y0unger-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道理来说,早减晚增本身是没啥毛病的,毕竟只是个选项,丰俭由人。

大家怕的是某些人通过这些选项,再加点私货。而且这个说法和推迟退休一起出来,由不得大家多想。

按照目前的舆论情况,如果你敢允许早退减拿,估计只要不在体制内的人就统统早退了,反正也没啥规定领了社保就不能接着打工,对吧?甚至还可以把原来交给社保的那块放自己口袋。

所以,让你早退减拿是不可能的,忽悠大家晚退多拿的可能性比较大。




  

相关话题

  如果奥斯曼帝国还存在会怎么样? 
  为何有人认为:清军入关之后,为何北方望风而降,而南方抵抗激烈呢? 
  如何评价穿越小说《草清》? 
  明末萨尔浒之战大败之后万历是什么反应并且如何应对的? 
  如果海瑞在清朝能不能得到重用? 
  有哪些事情可以体现明朝的强大? 
  太平天国支持者为何这么多,支持太平天国的都是哪些人? 
  为什么明治维新能成功而中国的近代化政策失败了? 
  朱祁镇在被蒙古人俘虏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君王死社稷? 
  末代皇帝溥仪的宫廷哪里来的收入?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医生拒绝发热门诊,提出辞职被骂逃兵,而口罩厂工人五倍工资拒绝复工被表示理解?
下一个讨论
既然煮沸能杀死腐肉细菌,为什么腐烂的肉煮沸后仍然不能食用?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