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函数图像画出来就直观了。
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会对这个概率的感觉发生偏差呢?
大多数人对生日问题的概率感觉发生偏差,并不是因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发生错误。本质上是因为我们日常理解的“生日相同问题”,与概率学里的生日问题是不同的,我们的直觉压根理解的就是另外一种问题描述。
概率学中的生日问题是在问n个同学中至少任意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
而我们在生活中对“生日相同问题”的直觉理解其实是这样的:n个同学中,除我之外的人中至少有1个和我生日相同的概率。
我们来算算这种概率。
假设除你之外有n个同学,那么算上你总共有n+1个人。于是
除你之外的人中至少有1个和你生日相同的概率=1-他们所有人都和你不同的几率=
区别就在这里,因为你是指定的特定人选,所以其他任何一个人和你生日不同的几率都是364/365,都是相同的,连乘即可。
但是如果是概率学里的任意两人生日相同问题,就不是这么算的了,由于没有特定人选,每核算一个人就得排除掉他,结果就变成了这样
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种结果的函数图像:
你看是不是一目了然,我们总觉得50个人中任意至少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没有那么高,其实是因为我们下意识理解的是“那两个人里一定有我!50个人中至少有1个人和我生日相同的概率”,这个几率当然不高。
综上可以得出这么个结论:大多数人对数学概率的直观认识都是以“我”为中心的。这很哲学。
欢迎精神小伙们入驻圈子!
这说明天太热或者太冷大家都不想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