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德国进攻苏联时芬兰为什么不出兵拿下列宁格勒? 第1页

  

user avatar   gen-aleksand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在前面:

本回答只涉及军事方面内容,我会尽可能做到客观中立,谁要在我这儿胡搅蛮缠或者扣我什么帽子我就请谁出去。真以为我脾气好就意味着某些人可以骑在我头上拉屎?

另外多图预警。

正文:

@教子有方张献忠 做点补充。

关于这个问题,我手头刚好有一本指文的拜尔·伊林切耶夫的《冬季战争》,我觉得写得很不错。这本书不但反映了很多战争中的细节(这些是国内研究者一直没有涉及到的),还体现出双方军队的很多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注意的长处和缺陷。

芬兰军队在冬季战争之中取得胜利,除了苏联方面的不足之外,它自身的战术也很重要。精锐而善战的轻步兵(或者说“猎兵”)袭扰敌人补给单位、炮兵甚至整支行军中的单位或是分散驻扎的敌军(托尔瓦耶尔维和苏奥穆萨尔米就是例子),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除此之外,依托坚固的阵地顽强抵抗,他们打得也很好。在密集炮火、装甲集团攻击甚至喷火坦克面前他们都能顽强地组织防线抵抗。这些都是他们的长处。

但是冬季战争是否没有展现出芬兰部队的不足呢?也不是。

首先是芬兰部队缺乏装甲力量。虽然寒带地形限制了坦克装甲车辆的运用,但是突破作战也是离不开它们的。然而芬兰军队非常匮乏此类武器。战争爆发前只有一些充当固定火力点的雷诺FT和一些配备博福斯37mm火炮的维克斯Mk.E单炮塔型,战争中又缴获了一些T-26、BT、T-28、T-34、KV等项,但总体数量跟苏军是无法相比的。

更可怕的是,芬兰军队不但缺乏坦克,甚至缺乏各种各样的反坦克手段。

另外,芬兰军队由于缺乏充足的炮火支援,在冬季战争中的反冲击之中往往无法得手。这样的问题必然在继续战争之中进一步发生,因为在继续战争之中,相比战术反冲击,芬军必须面对更加坚固的苏军防御带。

苏联人的优势炮兵则可以有力地打击芬军的进攻部队——事实上1941年的北方集团军群已经遭到了苏联炮兵的打击,如果芬军要在继续战争之中攻打列宁格勒,估计不会比下边这段话形容的情况更好。

还有坦克。芬兰军队不要说坦克,甚至有时候反坦克炮都没法带(一些单位甚至只有反坦克枪),这是很要命的。

当然上面这段里面芬兰军队这卡累利阿反击战作战计划就吊诡。三个步兵师吃对方至少六个(炮兵火力强了不止一倍的)步兵师+一堆坦克,我看这真是防御战拿少量反坦克炮+炸药包/燃烧瓶敲坦克敲上瘾真把自己当高达了。

事实上,到了冬季战争后期,面对技战术有所改进的对手,芬军已经开始显得有些吃力。

包括在苏奥穆萨尔米大杀特杀的芬军第9步兵师也与苏军山地步兵第54师(该师战前驻扎于卡累利阿的坎达拉克沙,与第9步兵师可谓棋逢对手)在库赫莫纠缠在一起,虽然占据了上风却直到战争最后都被牵制住,成了芬军的战略大败笔。

除此之外,芬兰军队在战争中也遭受了一些损失。比如说大量的机枪和反坦克炮在防线被突破时来不及撤下来被缴获了;甚至丢失了一个完整的重型榴弹炮营(独立第2重型炮兵营)。

另外芬兰军队不但缺乏坦克、火炮等重武器,他们甚至连苏军的机枪火力配置都感到羡慕——尽管他们有更多的冲锋枪。

总的来说:

芬兰军队并非不擅长进攻。但是他们以轻步兵为主,缺乏各种重武器的状况严重限制了他们的进攻能力。而且随着苏联军队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芬兰军队虽然仍有不少出色的表现,但在压倒性的数量优势和火力优势面前显然是不可能重复之前的胜利的。

与此同时,派往北欧地区协助芬军作战的德军也都水平不高,几乎都是山地步兵,同样缺乏重炮及装甲(德军在芬兰的部队充斥着一号、二号、三号D型甚至缴获的法国坦克)。至于说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在战争最初阶段的攻击受挫后,其装甲兵主力也被调走不说,火炮也很匮乏(相较于城中拥有舰炮和大批重炮的苏军,北方集团军群据称最大也只有两门K.39式150mm火炮)。

综上所述,我不认为在列宁格勒周围的轴心国部队能够拿下这座城市——事实上就该城的战略价值和宣传意义而言,如果能够拿下的话,我想他们早就动手,而不是围而不攻了。

补充:

我找到了德国人部署在芬兰的那个第20山地集团军1942年4月的序列:

April 1942
2nd Mountain Division
6th Mountain Division
7th Mountain Division
163rd Infantry Division
169th Infantry Division
210th Infantry Division
SS Division Nord
Finnish 3rd Division
Supporting Units
211th Panzer Battalion
741st StuG Battalion
742nd StuG Battalion

整个集团军唯一的装甲营据说只有一堆法国坦克和一号、二三号早期型。最好的车据说是三号D、S-35和H-35/38/39……那两个突击炮营的车组本来也是驾驶法国货,后来换了三号突击炮G型……


user avatar   bi-zui-shut-upxu 网友的相关建议: 
      

@Gen.Aleksandr 邀。

我将从四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1.军事

2.战争目标

3.国际关系与外交

4.国内经济状况


1.军事

前面已经有两位答主做了详细回答,不再赘述,仅简单补充一点。

41年的苏军和39年的苏军不是同一个概念。

冬季战争后苏联对军队的改革成效很大。另外,39年战争结束后,苏联有专门针对在冻土、雪原地区的作战展开研究。对41年的作战准备充分。

即便是德芬联军在继续战争前期势头强劲,依靠着人数上的优势快速达成目标收复了失地,苏联军队依旧完成了“顽强而有组织地撤退”。

(此语出自克里斯·曼《极地战争》)

这种情况下,芬兰继续进攻摩尔曼斯克铁路乃至拿下列宁格勒,难度是很大的。


2.战争目标

芬兰为什么要打这场仗?

最重要的原因是渴望收复40年《莫斯科协定》中划给苏联的萨拉、里巴奇半岛(占芬兰国土总面积的10%)和夺取同宗同源的东卡累利阿。而在1941年11月之前,他们已经达成了这个目标。

对于一个只有300万人口的小国来说,

是继续充当第三帝国的炮灰,向一个2亿人口的大国发动进攻?

还是维持自己已经得到的土地,休养生息?

这个问题应该并不难抉择。


3.国际关系与外交

(1)外交

芬兰政府认为这场战争是“冬季战争的延续”,将其命名为“继续战争”,应独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由于东卡累利阿的原因,我个人并不赞同这种说法。

但它无疑是有一定道理的。

整个“继续战争”期间,交战国只有德、俄、芬三国。英国人倒是向芬兰宣战了,但除此之外没有做任何事,其主流舆论甚至一度偏袒于芬兰。

“对于我所能看到的即将发生的这件事我感到深深的悲伤,就是说,出于表达我们对盟军苏联的忠诚,我们将不得不在一段时间之内对芬兰宣战。
毫无疑问,你们的军队在战争中已经做出了足够的努力,取得了足够的胜利,现在可以停下来歇息一下。
你们不必发表公开的声明,只需要结束战斗,停止一些军事行动,从而在事实上退出战争。这个寒冷而艰难的冬天已经给你们的这种做法提供了所有的理由。”
——丘吉尔,英国宣战前写给芬兰总司令曼纳海姆的信。

“我们现在不得不刮胡子了,因为我们要和绅士开战。”闻听英国的宣战,芬兰媒体开玩笑般地回应,他们向对方表示无敌意。


其他同盟各国更是一直对战争保持着模棱两可的态度。

尤其是美国人。

美国一向同情芬兰这个强权的受害者。时代杂志更是三次报道了芬兰人无畏的“SISU”精神。

但这种暗地里的支持随着苏军的撤退,德芬联军开始对摩尔曼斯克铁路产生威胁(这条铁路是苏联与西方各国物资联络的关键之一),开始产生转变。

10月3日,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通知“既然芬兰已经收回领土,就不应继续参加德国围攻列宁格勒的战斗”。

10月24日,美国要求芬兰撤回1940年边界(即冬季战争前苏芬原边界)。

出于美国人的压力和国际形象的考虑(芬兰自39年以来在世界各国拥有大批支持者,他们为芬兰提供了不少捐款和物资)。

芬兰总统吕蒂虽然明面上拒绝了这个要求,但还是于11月5日要求曼纳海姆元帅停止进军。

(2)对战争形势的估计

11月,德国军队进攻摩尔曼斯克以失败告终,芬兰开始怀疑德国人是否真的能快速结束战争。而在莫斯科战役失败后,芬兰更加怀疑德国是否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围攻列宁格勒”自然而然化为泡影。


4.国内经济状况

1939年苏芬冬季战争结束后,芬兰失去了38000平方公里的领土、20%工业和11%耕地。42万人成为难民。

复仇的渴望让芬兰人将1940全年45%的预算投入军费。这为1941年末的经济崩溃埋下了伏笔。

1940年,德国进攻丹麦和挪威。芬兰丧失的化肥的进口来源,粮食大幅减产,食品供应开始短缺。

1941年1月苏联强行要求芬兰境内佩查莫矿的开采权,被拒。

同日,苏联切断对芬粮食供应。

11月,半年的作战让芬兰付出了约75000人伤亡,25000人死亡的代价。这对300万人口的芬兰来说已经是承受的底线。

此外,国内经济形势极大的恶化了。

芬兰遭遇着前所未有的食品、劳工严重短缺和通货膨胀。政府已无心无力继续进攻。

自此,继续战争转入对峙相持阶段。芬兰政府开始寻求方式与苏联和解。


Reference:

1.《芬兰史》【美】伍里宁

2.《极地战争:德军在挪威、芬兰与苏联的战争》【英】克里斯·曼

3.



最后提一下,

不少人认为题目有问题,

“27w芬军连对列宁格勒造成威胁都做不到”

首先,270000芬军是在战斗序列中的,

芬兰总兵力实际上在530000左右,

德国在芬兰境内总兵力200000。

在我看来,不说列宁格勒吧,德芬联军加把劲拿下摩尔曼斯克切断补给线总不成问题。(德三承诺假如芬兰人主动出击,将提供一批芬兰急缺的反坦克炮和装甲车辆)

根源只在于芬兰是否愿意付出更大的牺牲,冒更大的风险配合德国人做这件事。

这也是我写这篇回答的初衷——让各位看到当时芬兰政府的抉择和其中的原因。


user avatar   jiao-zi-you-fang-zhang-xian-zh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啥总有人认为二战的芬兰人是赛亚人,我这个人喜欢瞎说大实话,就说句有些人不爱听的话,芬兰没这个本事。

二战芬兰军队的特点其实就是善守不善攻,苏德战争初期,因为苏芬战争的目的本来就是消耗芬兰的实力,所以苏军并没有坚决防守新国境线,比较快的放弃了苏芬战争夺取的土地,然而芬兰这次看似轻松的胜利却死了2.5万人,比苏芬战争死亡人数还多。(芬兰总人口300万)

再来看芬兰人打的另一场进攻战——汉科半岛。汉科半岛的苏军守军是名副其实的孤军,困守在芬兰西南沿海,只能靠海军补给。而且汉科半岛的苏军只有二万五千人,再来看他们的番号:

独立步兵第8旅,1个边防总队,若干工程建筑部队、炮兵营及岸炮、高炮连,1个有20架飞机的机群,1个水警区。

这些部队大多属于警备部队、岸防部队和基地勤务部队,在苏军序列中估计只能算三线的了,就是打这些部队,芬兰从1941年7月1日一直打到了12月2日,五个月的时间硬是啃不下来,最后苏军从海路全身而退(2万5千撤出来2万2千)。要知道,曼纳海姆可是把汉科半岛比喻为“一把指向我国心脏的手枪”。因此基本可以排除芬兰故意放水的可能性。

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芬兰在打苏军本来就不准备坚守的新国境线都要付出沉重代价。打苏军弱旅坚守的汉科半岛都久拖不决。那么芬兰人怎么可能拿头去怼列宁格勒防线?除非芬兰人集体昭和参谋附身才有可能。


我觉得我已经把话说的够清楚了,苏军在汉科半岛本来就没有部署强有力的野战部队(看人数的话苏军似乎人多,但要注意相当多的部队是建设部队和岸防部队,而且芬兰可以调集后援,苏军就没这么方便了。更可以确定汉科半岛苏军性质的,是他们的指挥官是海军的C.H.卡巴诺夫少将,也就是说这就里的苏军属于海军基地守备部队),而且后援也是指望不上的(当时波罗的海舰队自己都很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芬兰都吃不掉汉科半岛的苏军,自然就更吃不下列宁格勒了。而且德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战役中,可是通过战斗占领了苏军很多岛屿,迫使苏军守备部队撤退。这也可以佐证苏军在汉科半岛的守备部队并不是强军。

但是有的同志因为我诽谤了英勇善战的芬兰军队(虽然我写了守强,但也写了攻弱),所以就很不爽,认为苏军这种战绩其实很难看。我告诉他不要孤立地看问题,芬兰军队在面临这种绝境时并不会比苏军更好看,但他要我详细说说,我也只好详细说了。

在1944年的维堡战役,苏军只用了20天,就将原来曼纳海姆防线的芬军彻底击溃。出于某些原因,中文资料对此均轻描淡写(《战争史研究》的某文惜墨如金,对这个大战役仅用了一句话:“在此后被称为‘流血之夏’的两个星期内,芬兰的主要防线失守,苏军有继续前进之势”)实际情况怎么样呢?老外写书在这点上就是比中国人诚实。

嘛,不要介意翻译者把“近卫”写成了“禁卫”,一个整团的芬军在苏军攻势前“飞也似”的逃命。属实虎贲雄师。

不作解释

以上片段皆来自克里斯·曼和克里斯特·乔根森的《极地战争》。看了这些资料,芬兰军队在1944年有没有小部队长期坚持敌后在孤立状态下牵制敌军的事例呢?还不是该跑就跑。如果还有觉得能在孤立状态顶住有优势火力和空中优势打击长达五个月的攻击是“没什么好吹嘘的事”,那我也确实没啥好说了。

所以实事求是的话,芬兰虽然在冬季战争和继续战争都有上佳表现,但汉科半岛就是没打下来,有啥可说的。列宁格勒更打不下来了。你说芬兰是围而不攻,芬军还不是在尝试进攻失利后才围而不攻的。说芬军人少,前面说了苏军本来就是专职的守备部队,而且芬军还有空中和炮火优势,整整打了五个月。拿库尔兰来作例子,拜托,库尔兰是德军根本跑不掉,汉科的苏军可是撤回到了列宁格勒。他们在汉科那种狭窄地域你都打不动,回了列宁格勒你还能怼赢他们了?所以说情绪化的表述历史不可取。

最后有的人总喜欢说芬兰完全是靠个人奋斗才没凉凉的,而无慈悲的老外又在瞎说大实话了。

苏军一个中将(Savonenkov)都可以跑到芬军司令部,对曼纳海姆指手画脚,命令他必须驱逐德军。曼纳海姆大元帅着实有排面,另外说一句,这位Savonenkov将军是根本没有中文资料的,也就是在中国可以算无名之辈。而且老外还揭示了真相,芬兰之所以没有被严厉惩罚,是因为某支部队奇袭了前盟友德军的防线,让苏联相信了芬兰的诚意才活下来的。各位德粉,你们感觉如何了,感觉如何了啊??

当然我的话都说到这种份上了,还有人不服的话,那我只好修改答案成这个样子了:芬兰完全可以手撕苏联,因为同情斯大林饶了苏联一命。这样总不会有人不爽了吧。




  

相关话题

  《爱女遭难民奸杀,家人呼吁捐款帮助难民》和《普方被中国人杀害,普方同乡设立协会援助中国教育》有何异同? 
  假如二战时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后不继续侵华而是转去打苏联远东地区,二战会不会不一样? 
  美国和苏联究竟谁才是冷战的祸首? 
  德国社民党总理候选人奥拉夫·朔尔茨正式当选德国总理,德国未来将会如何发展?对国际将带来什么影响? 
  俄罗斯为什么不按照美国的剧本走攻打乌克兰? 
  施莱谢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提起二战欧洲战场很多人会首先想到英美登陆诺曼底,解放巴黎,阿登突击,而很少会想起苏联? 
  为什么苏联在 1949 年后大规模援华?为什么苏联要帮助新中国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 
  攻陷柏林时苏军烧杀抢奸,英美军是否克制仇恨? 
  在苏联时期苏联就有向欧洲出售天然气吗?如果没有,欧洲之前是怎么度过冬天的呢?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曼施坦因?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王瑞恩与毕志飞的直播辩论?





© 2024-11-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