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那么多公知都是高校知识分子? 第1页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时代原因,中国有一批教授水平极差,没有一点自己原创的东西,全靠翻译外国成果回国发表混日子,对于这群人来说维持外国比中国高级这个落差并垄断“取经权”是生命线。

但凡自己有点货的人都是有几分傲气的,谁闲的没事张嘴就吹外国人啊?和小孩觉得吹奥特曼牛逼=自己牛逼一个心理。

现在网络和英语这么普及,这帮人彻底垄断不了取经权了,蹦跶不起来了。


user avatar   lzy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年接触全国各地教授100+,是有机会听他们深入分享,并且交流那种程度的接触。

接触的过程中,我反复思考“为什么有的教授会变成令人讨厌的那种类型的‘公知’?”这个问题,发现最核心的原因,是高校教授容易把自己通过专业建立起来的自信,迁移到自己并不专业的领域。

自信过头的人生活里随处可见,但大部分,都没有高校教授这样的实力,所以自信很容易坍塌,但高校教授不一样,他们在专业方面确实有大部分无法企及的专长,所以他们的对自己的自信会超过大多数人。

你如果问到一个教授不属于他专业研究领域的问题,大概只有10%的教授会谦虚地跟你说“这个我没研究过,不好回答你”,其他90%的教授都会充满自信地跟你侃侃而谈——这个比例和生活中普通人谦虚与自以为牛逼的人并无二致。

当一个教授把自己建立在专业基础上的自信,迁移到自己并不专业的领域,往往就会冒出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这些观点乍一听可能蛮有见地,但如果你下次拿这个观点请教真正属于这个领域的专家,就会发现前面那个教授基本只是在乱说。

其实仔细想想也容易理解,一个教授对自己没有研究过的领域发表观点,和隔壁老王一样,他们的观点可能只是来自于朋友圈文章,不过是在消费道听途说的言论罢了,最终难免贻笑大方,或者被在这方面更加专业的专家和网友抨击。

如果套用一句官话来说,就是这些教授因为过度自信,丢掉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

之前记者问张文宏对中医的看法,张文宏说“这个我没研究过,不好发表看法”,很多人解读成他是不想拍马屁,也不想因为批评得罪当局,所以才这么说,我觉得不是,张文宏只是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自己没有深入研究的领域,不随便发表似是而非的观点而已。

文史哲领域貌似门槛低,成了那些乱迁移专业自信的老师翻车的重灾区——这是大学教授沦为公知的第二个原因,和普通人沦为傻逼的路径是一样的。

注意,我上面的用词是貌似门槛低,就比如历史,非专业研究者发表观点时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解到其中的一个片段就过度解读,用片段否定整体,缺乏系统的历史观念。所以他们发表观点的时候,喜欢用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历史片段,对历史进行再解读。专业研究历史的人当然发现他的观点毛病所在,但如果是缺乏专业背景知识的年轻人,很容易因为对他权威、声望的信任,被这些似是而非的历史解读带偏,甚至历史观被颠覆、动摇。

其实习惯这样做的,不仅是过度自信的大学老师,还有某些以营利为目的的公众号,以及得到APP上的很多所谓的历史课,都存在这个问题,归纳起来,他们其实都是在消费公众的无知,伤害的是整个社会对历史的认同和认知。

容易沦为大家讨厌的公知的大学老师,还有第三种情况,就是错误地把自己在年轻时候建立起来的认知和感受,带到现在来。

某些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教授,特别容易犯这个毛病——就像一个大学教授分享的,他当年年轻时第一次出国,看到满大街的高楼大厦,他的第一感受是震惊,第二感受是为中国的发展感到自卑——很多教授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年轻时感受到的自卑带到课堂,并且传递给学生,所以他们总是觉得外国的月亮圆,外国的制度好,因为看待外国的眼光不够平等、客观,所以很难客观地发现外国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中国制度存在的优势,结合上面说的第二点——当一个教授跟你批判中国制度吹捧外国制度,而他本人其实不是研究政治的,那你要担心了,他说的东西,很可能只是看起来很对,实际上错到离谱。

那是不是八零后的大学教授就不容易沦为令人讨厌的那种公知呢?不一定!虽然整体来说,八零后一代的教授出国的时候,中国已经发展得不错了,甚至北上广这样的城市已经超过西方某些城市,他们出去的时候建立的是民族自信,他们不太容易因为文化自卑吹捧“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这种肤浅的东西,他们沦为公知,如果不是上面说的第二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他们很精通自己在西方所学的理论,所以回国之后,很喜欢把中国的事实切开了揉碎了填进他们在西方所学的理论的框架内,发表看似专业,实则问题很大的观点——他们这么做,诱惑太大了,一方面是因为这样写出来的论文,很能迎合西方期刊的审美品位,所以容易发表在国际核心期刊;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这样做,比深入研究中国现实,把西方的理论切开揉碎整合到中国现实、形成真正有解释力的观点要容易太多太多。

所以,采信他们的观点,更需要慎之又慎,因为他们貌似有理有据的论述很容易让人眼花缭乱,让一般人难以发觉他们写的东西本质上狗屁不通,除了可以发表论文以外其实毫无价值。

接触的教授学者多了,看过太多论文听过太多观点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要迷信教授、学者、论文,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观点,我们都可以找到足够多的案例来证明其合理性。

当我们从一个你认为很牛的人那里知道一个让你眼前一亮的观点,你得小心,仔细去分辨,去想想他为什么会这么说,有没有水分、个人利益渗透其中;再就是他所引用的关键证据,一定找机会自己去看看原始资料,看看他过滤掉的那些东西,这些他选择性过滤掉的东西里很容易发现他选择另外那些素材的动机。

而最后我观察到的一点,就是一个人要沦为大家讨厌的公知很容易,要成为一个真正值得尊敬的学者很难。因为反思自己,正视自己的局限本身就不容易,对充满自信的大学教授更是如此。

举个常见的例子,很多大学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判断——我一直都这么讲课,而且讲课水平在积累在提高,可20年前的大学生基本都能考八九十分,现在的大学生却只能勉强及格,害得老子需要不断降低考试难度,原因肯定是学生质量下降了,学生质量为啥下降呢,当然是因为扩招,然后推导出决定扩招的教育部不行的看法,再由此追根究底得出中国体制不行的结论。

但事实上,可能并不是学生不行,而是现在的学生和20年前的学生根本不是一类人,吸收知识的习惯和路径变了,可老师本人还在用20年前的方法教学——至少对于985的高校这肯定是对的,但985高校的老师只是简单抱怨学生质量下降而不反思自己教学水平的也不在少数。

写这么多,我没有去举具体的案例,并不是因为手里没有案例,而是不想被杠精们就案例跟我纠缠细节,所以大家不妨结合以上我所说的,把自己所讨厌的公知拿来对照着思考下,看是哪种情况。

建议大家思考,并不是想让大家去批判具体的某个人,而是希望大家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对讨厌的公知这类人形成理性的认识,而不仅仅是感性的厌恶。

感性认识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性认识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只是感觉到的东西,你无法深刻地理解它;只有你理解透彻了东西,你才能深刻地感受它。


user avatar   huang-xiang-34-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精英意识。

绝大多数高校知识分子都带有强烈的精英意识和精英思维。不过这本身没问题,因为从阶层划分来说这个阶层的确属于精英阶层。但是问题是中国的高校知识分子在经济收入方面大部分人都达不到精英的水平。

于是出现了割裂状态,一方面是身份认同建构出的精英属性,另一方面经济上又不足以支撑起这种身份。

所以大部分人会自然而然的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提高收入,二是强调精神层面的追求。

其中后者的重要途径就是所谓的“启蒙大众”。很多高校老师都是怀着这种情怀的。这一点本身没有问题,知识分子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大众是正确的,但是要避免两点:一,将自己摆在大众的老师的地位上,二,对非自己专业的领域涉足过多。然而这两个错误很多人都犯了。

在犯了这两点错误的情况下,知识分子就很容易成为所谓的“公知”了。再加上经济待遇上的问题,很容易给一些有所图的人或者组织以可乘之机,一不留神自然就会进一步走向公知了。


user avatar   zou-yu-tong-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法学专业就很好解释了:美帝就是律师治国,读法学院是获得权力的标配。

全美法学院 也就是ABA(American Bar Association)认证的法学院也就是202所,

美国司考通过率极高(85%+)≈ 上了法学院就有证。 同时美国又是只能上法学院(大部分州要J.D.)才能考司考。

所以在美国,吊车尾的法学院也能出很多议员、大法官、大检察官、大律师。 毕竟法学院垄断这部分渠道,显而易见。

你可以把这ABA verified (加V认证)的202所法学院,理解为美帝统治人才的后备基地,

他们垄断了美国所有的法律职业和 大部分核心权力职位。 所以你想想这些法学院的Faculty和Dean的隐性权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


我在美国旁听过10来场总统候选人演讲,90%是法学院毕业的。(克林顿、奥巴马、希拉里.......一连串美帝核心人物都是哈佛、耶鲁法学院来的。)

极少数例外,比如香蕉人杨安泽。 他是哥伦比亚法学院的



我国的部分法学领域教师留学时看到了这种情景,那肯定是兴奋不已,深深哀叹自己生错了国家,否则至少也是州议长起步。

当然他们永远不会去想的是:他们若生在美国,按自己原生家庭的阶层,他们连美国法学院的边门都摸不上。

因为美国法学院根本就没本科教育,读美国法学院两封推荐信+ 一年5w美元学费,一般美国家庭根本拿不出。



当然,我们法学领域就我身边而言,像我这样的 ,深深地爱着这个国家的老师、同学还是很多很多的。

爱国才是中国法学领域的主流,只是太多的这类学者、同学缺乏公众表达的渠道。

所以我就勇敢地吃一次螃蟹,说出我们这类主流的爱国呼声!




更多知识,公众号:wudada1234567890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公共知识分子的存在是必要且必须的。

简单来说,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不断分割的世界中,一个A领域的专家可能对B领域完全不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985大学的桥梁专业教授,在买房子的时候,能一眼看出合同里面哪些内容可能是坑吗?

资深专家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普通人。所以,我们的社会需要一些知识分子将专业领域的知识介绍给专业之外的人。而在人类目前的知识系统中,对于一类知识最为专业和深入的研究,通常都是在高校或者科研院所进行的。因此,高校中多公共知识分子是非常正常的。

再具体一点说,公共知识分子存在的价值,一方面是推进普通人对某一个专业领域的理解,另一方面是为专业之外的人提供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比如说我本科的学校有几位专门做妇女研究的老师,其中有一位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她们非常关注女性的受教育、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是真正的硬核女权派。她们不仅关注教育、扶贫这类政策对女性的影响,同样也关注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细节——比如说卫生巾。在很多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有些贫困妇女或者女童是用不起几十块钱一包的卫生巾的,这就导致很多女性的健康受损,给家庭增加了负担。除此之外,在洪水、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中,大家一般都会捐款或者捐食品、饮水、帐篷等东西,但很多女性也是需要用卫生巾的,而这一点往往被人所忽略。所以,每当有地震等灾害发生的时候,我们这些老师会呼吁大家捐一些卫生巾等用品,有时候也会直接组织学生跟捐助者对接。这种公共知识分子越多,对我们的社会也就越有益。

而今天让人避之不及的浑身散发着恶臭的“公知”,其实在高校里普遍也是不得志的那群人。他们利用了高校教师的身份,或者夹带私货,或者歪曲事实,或者指桑骂槐,或者双标成性。总之,他们非常习惯用批判政府来显示自己的清高与孤傲,但同时又死死地攥着事业单位的编制身份不松手。他们把学生当成傻子,也把自己当成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救世主。这样的公共知识分子,当然是越少越好。

至于判断一个高校知识分子到底是真的公知还是假的公知,我之前说过一个最简单的标准,那就是别听他们怎么说,看他们怎么做。如果一个法律学者整天呼吁公平正义、关爱弱势群体,却没有替普通老百姓打过一场官司,那么这种学者必是假公知无疑。而类似罗翔老师这样,不仅演绎出了张三的传奇一生,而且还把B站的所有收益全部捐给儿童基金会,即便你说他是作秀,但也实实在在地给人提供了帮助。类似的判断,各个专业都可以做。

用一句略显得拔高的话来说,公共知识分子应当是以公众的利益为先的,而检验公共知识分子成色到底如何,只需要“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就够了。公共知识分子逼逼赖赖却不办实事,这就是沽名钓誉。而那些真正为普通人,特别是弱势群体在服务的人,他们才是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代表。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政治不正确地说两句,

其实呢公知是高校知识份子的说法不那么正确,应该说是年龄比较大的知识份子,差不多可以追溯到60后以上。70后已经比较少,而到了80后这一代,这种“公知病”已经是少数了。

接下来就是政治不正确了,我请各位谨慎阅读,好好思考,喷之前自己仔细查查资料。

最近特没谱谈了谈消毒水治疗病毒的问题,可谓是火遍了全球,这就叫睁着眼说瞎话。对于他个人已经对美国的声誉都有着重大的损害。

如果大家有兴趣,愿意去考据,在中国曾经的某些年里,这种荒诞画风的宣传,口号其实……。

今天00后比较大的理想无非是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但是60后上大学时期的梦想比现在的年轻人还要豪迈,他们的理想是解放水深火热的美国人民。

对于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他们那个时代有多么自信,后来他们就有多么绝望。反过来这种对国家和政府的不信任就有多刻骨。

从宏观层面我们当然可以说,那个时代路线有错误,也可以说那个时代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这些我个人当然十分认同,如同望梅止渴的典故,政治本身就是复杂且无法每时每刻都完全实事求是的。但是从同理心的角度来看,当你年轻几十年被教育和灌输的信念被海外的繁荣给彻底击溃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情绪呢?

这是1958年出品的猫和老鼠里,汤姆在冰箱里找东西的场景。

这是美国1958年一家人在客厅看电视

下图是1960年台湾的农村,至于中国大陆的状态各位自行脑补吧。

也即是说,一个饭都吃不饱的社会里,人民还坚信自己能够拯救一个几乎每家都有车,都有冰箱,电视的国家的人民。

现在的年轻人仅仅是大学毕业没有办法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就要开始疯狂地痛骂教育制度,痛骂高房价。那么想象一下60后在改革开放后有多么的绝望,那种信心被彻底崩溃,信仰崩塌的疼痛有多深,他们就有多容易变成一个刻舟求剑的“公知”。

我从来都不觉得国家当时的大方向上有什么问题,哪怕有些宣传的确做了处理。因为太早把这种巨大的差距暴露出来,对于普通人来说冲击太大,有可能整个民族的自信完全崩溃,最后万劫不复。东亚国家的崛起无一例外都经历了一段所谓的“强权”时期,也即是这个道理。试想谁愿意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还要勒紧裤腰带去发展重工业,高科技?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有时候需要牺牲一代人,有的牺牲的是物质,有的牺牲的是精神。

50后,60后,他们年轻时代的精神裂痕,有的人有机会走出来,有的人一辈子就停在了那里。我写这些本意是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你们有多么幸运。你们不必在最迷惘的年纪,承受来自时代的割裂,你们更加自信,更加昂扬。但是吧,如果可能,希望你们还要多了解一下历史,了解一下你们今日的自信有多么来之不易。如果可以,更希望你们对老一代的那些封闭自我的老“公知”们更宽容一些,毕竟,他们没有你们那么优渥的条件。

最后,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

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团结,给别人带一顶大帽子,然后疯狂攻击,并不能真的解决社会问题,也无法缓和社会矛盾,只会让社会变得更糟糕。我们需要更多的倾听,理解和相互支持。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因为大部分高校文科教师长期不事生产,除了上课就是喝茶吹牛,其实上课也是吹牛。一个人脱离社会久了,他不觉得自己有问题,他觉得社会有问题。

其次,某些五六十岁的高校文科老师,本身学历、学识也是有问题的,他们恰好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年代,所以他们的学术道路太轻松,以至于今天的大学里,出现中专生教本科生,大专生教研究生这样的现象。学术圈子就是这样,只要进了圈,基本上就不会出来,后来者就很难进去。他们可以维持自己在学术界的权力、地位到死。

第三,文科类知识分子,日子太闲,不用做实验,写论文也不用太动脑子,指派学生查资料就够了。以至于他们精力充沛,精力太充沛的人,容易成为“懂王”,于是本行工作不好好搞,历史也插一嘴,政治也插一嘴,经济也插一嘴……一辈子活成了个出租车司机,因为这些人文社科门槛都不高,本来也有点“玄学”,给了他们不懂装懂、信口雌黄的空间。他们胆子大起来,连物理化学生物医药都敢讲……因为有地位嘛,有地位的人放屁都香。

第四,这群人自视甚高,总觉得自己是人中之龙,都教授了,都“懂王”了,怎么不是人中之龙?那么他们就会觉得世道不公平,如果放在封建社会,他们都是宰辅之材啊,起码也是个人人尊重,平民见了要磕头的“士大夫”、“相公老爷”;放了在民国,那也是军阀政客们大洋豪宅供着的“大师”、“高参”啊,当红的戏子、歌星都得低头做小,不知道可以谈多少场美妙单纯的“师生恋”……然而在今天,好像不是太重视他们?好像他们可有可无?国家似乎更加重视那些理工科出身的“匠人”?荒谬!斯文扫地!

第五,他们一直有个误解,认为他们是人民的“启蒙者”,实际上,从1840年到现在,学术界的文科知识分子,从未做过“启蒙”大众的工作,他们虽然偶尔讲一些“进步”的话,但从来不是对人民讲的,而是对军阀、政客、地主士绅、黑社会杜月笙们讲的……甚至是对西方帝国主义讲的……总的来说,他们是“媚上”的、“慕强”的,虽然有时候批评当局,但只是怪当局不够重视他,不够重用他,类似于小妾对老爷的抱怨。所以,在人民心里,他们也算不得“启蒙者”和“老师”,真正的“教员”,真正让人民觉醒,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为什么而战的,另有其人。

第六,他们大多出身不错,生活优越,在每一个时代,基本上都是幸运儿,但他们对本国的人民毫无同情心和同理心,也不认同国家的道路。明明得了最大的便宜,他们却总觉得自己吃了亏,受了苦,心心念念幻想着从未存在过的“黄金时代”。

第七,他们自以为高贵,自以为和这个国家的民众们不同,所以不愿意同甘苦共命运,总想着“衣冠南渡”,总期待着“王师解民倒悬”。他们在某个历史时期 ,见证了西方的强大,于是有了“皈依者虔诚”,把西方的一切话术,都脑补成了事实,在舆论战中,他们立场和西方一致,甚至比西方还积极。



PS:最后讲个故事,我大学时选修了一门“西方文学鉴赏”的课,老师自称是九三学社成员,书香门第,家族血统高贵。

然而讲起课来,就是拿美国电影举例,如《海上钢琴师》,一口一个“你国永远拍不出这样包容、温情的电影”,“你国人民自私、功利、没有信仰”,“你国对人、对文明、对宗教都缺乏尊重”。

有一个女生站起来提问:“老师,你对我国这么多狭隘的偏见,这也缺乏尊重和包容吧……”

这位教授勃然大怒,手指门外:“滚出去,被洗脑了的XX”。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那个给鬼子和慰安妇洗地的,大家一查,中专毕业,八十年代参加工作。

八十年代商品粮户口直接安排工作,小学毕业都行。农村户口高中毕业还是该种地种地

而一个几十万人的县,一年里农村的孩子能考上中专大专大学的,寥寥无几。

这时候,自然就读书无用论了

一个不用读,一个读了也没用。

这个阶段的人,水平如何

我想大家都知道了


这个就是一个哥们从网上随便找找就找到反映这些人的水平的事儿了

而大家如果几年前就看过航天新闻也会发现,那时候航天新闻里一群老头老太太和八零后的年轻人,中间年龄几乎就没有了,中间就是这些所谓的博导门了,他们是不用学的那个年代的产品。


而轻松进入一个很不错的岗位的人,反而对这个岗位百般看不起

以前知乎上有一个央企职工,她是清北博士考进来的,同事是三本小本科亲戚安排进来的,属于编个程序都不会那种

但是不妨碍这个三本天天美国好日本好,我要是在美国日本就怎么怎么样……

同样的,八十年代直接安排工作那一批国企工人,素质也奇差无比,用我一个长辈的话说

泡病号啊,拿工厂的棉纱把自己皮鞋擦的特别亮,骑着摩托车出去浪啊啥的无比精通


那么回到题主的问题

一,她们得到的太容易

二,九八年拨乱反正以后,国家发展很快,他们占据了好机会,比如方厅长那时候别墅就几万,现在千万都买不到。但是,卖不出去,换不成钱……

换句话说就是德不配位,心里害怕,自然紧密联合

方厅长的女儿进大学那个

就可见他们这些学阀之间团结的力度了


那么百般看不起之后,自然要给自己找一个完美的伊甸园

不管是民国还是外国,总要找一个



同样的,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一批人,马上就要踏入顶级领导岗位了……

这个给鬼子招魂的,和她一个年龄段的都是几年后的校长人选啊!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类数学题是这样的,60分的普通学生和90+的学霸都不会做错,而70-80分的人很容易做错。

普通学生在第一层做判断,直接做对;

学霸学神看到了二三层的陷阱,从容绕开,在第四第五层做出正确判断;

70-80分的学生,看到了二三层,却看不到四五层,最终掉入陷阱。

国内很多高校知识分子,就是那些70-80分的人,有点文化,有点独立思考能力,但是水平和格局还不足以突破迷障。



普通老百姓,踏踏实实过日子,不听那些花里胡哨的概念,只看谁能对自己好,谁能真正确保自己的利益。

“公知型”高校知识分子,简单把政府和国家剥离,简单把西方的文明归结于其制度的先进,简单把西方的行为与文明的进步联系起来,简单要求西方有什么中国就要学什么。

而真正的智者,明白没有一个制度是万能无缺的;明白中国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理论、制度和经验;明白国家的发展阶段、生产关系和制度的相互制约;明白西方的岁月静好,是建立在收割全球高端利润基础上的,一旦这个体系崩坏,谁都可能撕下虚伪的面孔,做出无比流氓的事情;明白国家利益博弈、地缘政治战略下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判断高校人员到底是公知型知识分子还是真学士,注意以下几点:

1、是不是实事求是;

2、有没有深入一线的实践经验;

3、其所说所主张的东西,逻辑基础是否成立,逻辑过程是否合理,逻辑结论是否可行。

一对比你就会发现很多高校的公知型人员发表的言论,往往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侃侃而谈,往往脱离人民群众的实际经验,往往说的东西经不起严格的推敲,最终沦为情绪化的撕喊。



user avatar   michael-62-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校知识分子有个天然的缺点:他们有闲,又有点臭文化来思考。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除非你放弃思想,别人说什么你信什么,天天咸恩。那么,只要有想法,很容易得出跟别人不一样的结论,发现某些问题。

而我国是绝对不会有问题的,只有一面,那么有问题的一定是他们,所以他们是公知。




                       

相关话题

  泉州一高校食堂老板因生意差屡偷学生外卖,妄想用这招让学生多来食堂,如何看待此行为? 
  为什么大 V 们好像什么都懂? 
  喜欢高校的环境,请问西安高校的家属楼可以买卖吗? 
  高校招聘,企业给出的年薪是真的吗? 
  父母讲这种言论算是公知吗?如果是的话怎么办? 
  为什么会有名校的独立学院这种存在?独立学院即将全部转设,你有什么想说的? 
  如何看待浙江大学冯钢教授关于「学生已经通过笔试面试,吃完拜师宴喝完拜师酒,被学校审核拒招」的言论? 
  如何看待政法大学刘玫教授与汪海燕决裂? 
  如何评价《三联生活周刊》刊载的《顶尖高校:绩点考核下的人生突围》一文? 
  如何看待上海女大学生发起「卫生巾互助盒」行动,引发各大高校纷纷响应? 

前一个讨论
民调称多数美国人认为若特朗普在位,普京不会对乌克兰动武,反映了什么信息?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乌克兰副总理再次喊话各大游戏厂商暂停俄罗斯业务,腾讯被点名?各家会实施制裁吗?





© 2024-05-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