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一线城市的房价真的令人绝望么? 第1页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绝望个啥啊。

晚上陪家长散步,家长看到中介,随手就进了一家中介,问有没有1000万出头的房子看一看,如果看中了当场就可以买。

实验室新招的博士是上交的硕士,和我说他同学们毕业要赚钱的都能轻松找到六七十万的工作,而他家不缺这点钱,才选择来我们实验室读博。

回学校和女朋友聊天,女朋友说,她家周围卖掉自己房产去上海买房的人很多,1000万左右挺正常的。

房产中介一边带我们看房,一边乐呵呵的说,他还要交个几年社保,交完了就能买房了。也难怪人家这么乐观,一套房15个人抢,他就能听到15个普通人怎么攒钱的故事,完了之后他自己也能攒到一笔钱,能不乐观吗?


user avatar   yin-hao-tian-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最绝望的不是房价

而是资产价格上涨给工薪族带来的绝望。

讲两个故事吧:

A从小不好好读书,是个小混混,高中都没读完就天天在外面打架斗殴经常进派出所,最后花钱买了个大专读,在学校就把女同学肚子搞大了,家里没办法就把老两口的积蓄给他买了套房子,早早结婚生了个儿子。之后又碰上互联网金融高利贷大热,混混靠着自己江湖地位放贷、催收、当掮客赚了大钱,又买了一套房子。现在新一线城市市中心房子两套,又有漂亮老婆,又有可爱儿子,手上几百万买买理财做点小生意,家庭幸福,其乐融融,有钱又有闲。

B从小品学兼优,一路从小学读到高中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最后考上一个强211,大学学的是个工程类专业,毕业之后想更进一步,于是把家庭的积蓄拿去美国读研,之后又一路读博。辛辛苦苦五六年,回国之后发现不仅家乡房价飙升,工程类专业还特么不吃香了。最后虽然进了设计院,但是也就一年税前30万左右。没房子,没老婆,心态崩了,最后东拼西凑在远郊买了套小房子,累死累活还房贷。

A和B都是该新一线城市的普通工人家庭,而且还从小就很熟。

用A的话来讲就是:

我当时想着自己就是个废物,B就是一直是我老妈嘴里别人家的孩子,那时候我妈说我将来能给他当司机开车就不错了,结果现在我开大奔,他坐地铁,哈哈哈哈哈哈。

这个魔幻的世界,是不是让人很绝望。

但是更令人绝望的是,A的例子并非孤例,当时大城市工薪家庭真的一般是家里孩子是废柴,那就早早买房结婚;孩子有出息那就就把钱留着读书。

我表弟也曾经是个小混混,也是早恋、斗殴、蹲号子一个没落下。爸妈也是努力的帮他在家乡买了2套房(均价2500现在过万)武汉一套(8000现在2.8),然后找关系找了个郊区电厂值班的工作,一个月4000,基本上就是天天打游戏,而他当时班上成绩好的同学,基本都在武汉辛苦还房贷。我表弟当时结婚,当年他们帮会的兄弟基本都来了,打听了一下,大都包工头、建材、娱乐场所等从业,整体上确实不差,我也并非举特例以偏概全。

这些年,在货币大放水的环境下,劳动性收益在资产性收益面前兵败如山倒,当你发现自己的一切努力在都在被那些仅仅只是早买房子或者抓住时代红利的人吊打,你真的能继续保持平和的心态吗?

人家只因为做了一个对的选择,就躺着赢了,而你现在不管是努力的还房贷还是努力的交房租,实际上还在帮他们继续躺赢。

——这种讽刺的双赢才是房价带来的最深层的绝望


user avatar   jia-dong-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记得我17年在上海打工,住的那个小区叫万邦都市花园,那个时候我记得两居室90平大概是650万,2020年底要1060万。链家房源上房主自述是2015年309万买入一套两居室。

从17年到现在,3年涨价410万,平均每年136万,从15年到现在,5年涨价750万,平均每年150万。

如果你的税后年薪低于136万,那么大概你永远也追不上这套两居室了。税后136万,税前要到220万人民币,折合34万美元。

34万美元年薪什么概念呢,英国首相的年薪是20万美元,日本首相的年薪是23万美元。美国总统年薪是40万美元,只有美国总统可以勉强一战。

如果你在互联网领域,你得达到阿里p8。如果你在普华永道,你得做到合伙人。作为90后,你必须在毕业几年内就做到才能不被落的太远哦。

作为日本/英国首相,如果你是个清官,又不会写书,还不愿意参加商业活动,更不愿意参与内幕交易,那你恐怕是跑不过上海两居室的。

五年时间,在美帝打工的我,已经被中国彻底抛弃了。

未来的世界,比的大概就是资产管理了。


user avatar   long-ya-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线城市的房价非但不令人绝望,反而充满了希望。

如果你是吠舍、首陀罗或者达利特,房产还真就是你投资无门、货币超发赚不到、货币放水喝不到这类人这层阶级唯一跟住年复一年通胀的唯一手段了

换句话说如果拼死在北上深等一线上了车,那就意味着你的资产已经充分和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高度绑定,有人替你背书,甚至一套房能像钻石那样一套永流传。

如果有一种股票就叫A吧,A公司其实年收入10亿,但是现在A公司市值已经350亿了,但是即使如此由于货币超量发行,很多人都很有钱,那么大家都把钱拿去投资股市中矮子拔将军的A股票,那么A股票就水涨船高,就会出现人人都知道A股票有泡沫,但是A股票还是不得不买的魔幻现实

每一个买了A股票的人都会发现当自己手头宽松了就增持一些A股票,手头紧了就减持一些A股票,如此A股票到底好不好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了,只要大家都认可A股票,那这玩意就是硬通货啊

但是A股票发行的就那么多啊,大户直接几万手得买,这么闹下去会导致股民小散抗议的,这还是挺危险的,于是证监会强行介入,每个人限购1万股,于是很多小散也有机会买A股票了,你买个100股,我买个500股

此时此刻,部分买了A股票的小散毫不知情,对证监会丝毫没有感激之心,误以为现在A股票也不是那么的值钱的,似乎身边人人都持有,大户也没啥了不起,出现了奇奇怪怪的幻觉,恰巧A公司债务高筑但是A公司坚决不裁员降薪亦或者其他降低成本的方式自救,继续发行100万股股票,并且为了快速筹钱,证监会也解除限购同意本次发行股票购买者必须至少一次性购买5万股,否则没有购买资格。这时候,大户出手让小散突然明白了大户不出手仅仅是因为政策出不了手,认清现实后,在大户的大规模买入股票同时,小散手里的股票又涨了一波。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 很多的三四线的现金流进入二线,而很多二三线的现金流进入一线,集体相依取暖。一个嘉兴的富裕阶层就等着孩子毕业落户杭州赶紧出手把准备已久的资金买套杭州的房子,一个苏州多房的富裕阶层就等着孩子毕业落户上海赶紧买一套上海的房子。

对于无房刚需,无论在哪个城市都是买房门槛客观限制条件最低的群体,但是当只有这个群体可以买房的时候,房市惨淡,当允许其他群体也能买房的时候又出现房市过热,控制变量法很容易思考出真实的贫富差距。

所以,在一线的筒子们,理清楚自己的思绪,能不能从中国"孟加拉人"、中国"越南人"变身中国“中国韩国人”,看你们自己了。你问我为啥是中国韩国人不是中国美国人?因为韩国在发达国家中相对偏后吖,难不成你觉得拼死买套房就.....对吧。

其实别看有的回答嘴硬,诸如大不了回老家之类的言论,这叫嘤嘤嘤,这叫发牢骚,你会发现这么说的人身体都很诚实,整天说却又不做,为啥?这类人有的因为职业原因回不去,有的因为朋友圈子转换回家反而成了最熟悉的陌生地等等因素,真在XX城市买了房有几个真过去住的,甚至很多人这么做的心理归根结底还是暂时买不了一线的我先买个二三线保个底择时卖掉再图一线。


user avatar   chai-bu-duo-xian-sheng-35-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要看你是土著还是外地人了。

我老板,上海土著,拆迁户,卖了套房就把创业的启动金凑齐了。高房价让他绝望了吗?没有。非但没有绝望,反而给了他巨大的希望。

对房价感到绝望的,是没房子的外地人。没有这种感觉的,要么是富豪,要么从来没有考虑过未来。

比房价更令外地人绝望的,是社会关系。

还是拿我老板举例。他为什么创业?因为他身边的发小、朋友、同学好多都创业,有的甚至公司都上市了。天天跟这些人混在一起,创业的门路早就摸透了。资源如何获取,关系如何打点,有哪些坑,如何避免,都摸得透透的了。更重要的是,创业的路上始终能得到这些朋友的指点、扶持、合作,这样创业岂有不成功的道理?

举个例子,我们公司跟某甲方合作,但按照规定我们是欠缺一些资质的。于是老板就用朋友公司的名义拿下了这个项目,实际是我们公司在做。甲方的负责人也是上海土著,是老板的老朋友。如果换做外地人,能在资质不全的情况下拿下这个项目吗?显然不能。恐怕资质齐全也未必拿的下来。

一线城市创业,在外地人看来难如登天的事,在本地人看来稀松平常,你说二者差距有多大?这才是本地人跟外地人真正拉开差距的地方,而不仅仅是一套房子。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外地人跟土著最大的差距不是房子,而是社会关系。

很多人厌恶老家讲人情讲关系那套行事方式,觉得一线城市只讲个人能力不讲关系,很公平。这是天大的错觉。其实只是你没资格讲关系而已,而不是这里不讲人情不讲关系。我以前也有这种错觉,直到认识了我老板,目睹了他运用各种人际关系在创业路上混的如鱼得水后,我才认识到一线城市也有人际关系,也讲人际关系。外地人接触不到这些,只是没资格而已。

很多北漂沪漂常说一线城市多么多么“包容”,比如一线城市能包容不同的价值观啦,能包容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啦,包容LGBT啦,不judge啦等等。搞搞清楚,这根本不是一线城市包容,而是它压根不在乎你。这种不在乎并不是一线城市独有的,而是除了你老家以外的任何地方都有的。不信你去一个远离老家的四线城市试试,绝对没人judge你。

你去问问一线土著,他们有没有被逼相过亲,有没有从小被拿来跟亲戚朋友的孩子比较,有没有被各种judge?绝对有。你在老家遇到的一切,土著们都会遇到。一线城市一点也不比你老家更包容,它只是不在乎你而已。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是无法离开社会关系网生存下去的。一线城市所谓的自由,本质是对社会关系网的剥离。这种自由的代价是巨大的。固然没人对你说三道四了,但是也没有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关心你帮助你了,几乎等于社会性死亡。

因为某些机缘,我认识一些外地大龄剩女,年龄在35-40岁之间,在上海有户口有房,工作体面,收入不低,然而一直单着,且看不到脱单的希望。这样的女人在老家会剩下吗?太难了!一过25岁,父母就发动七大姑八大姨安排各种相亲了。如果到了30岁还没结婚,她们的婚姻会成为整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会发动整个家族的资源给你寻找夫婿,再挑剔的女人也嫁出去了。

在一线城市呢?有人给你安排相亲吗?有人发动整个家族的资源给你寻觅夫婿吗?没有。你看上去自由了,其实是被忽略了。一线城市大龄剩女多,且绝大多数是外地人,原因就在于此。

在这里没人在意你的工作,没人在意你的生活,没人在意你的婚姻,甚至,没人在意你的生死。这就是一线城市所谓的“自由”。

人生中的许多难题是要靠社会关系的助力才能解决的。比如婚姻问题,如果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对象,那就得靠家里人介绍。社会关系起到“兜底”的作用。

一线城市的外地人缺少社会关系兜底,除了同事之外几乎接触不到异性,选择范围非常狭窄,很难遇到合适的。那些结了婚的,有很大比例找的同事。

我上家公司,光我认识的就有4对,全是外地人,其中有3对是我在那里工作的3年期间完成从认识到结婚的流程的。那家公司我认识的同事一共也就30人左右,还有不少是已婚的,由此可见这个比例有多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外地人择偶的选择面有多狭窄。同事内部消化不了,就很难了。

——————————————————————

后记:

我在北京工作过2年半,上海4年半,共7年。今年国庆前夕我辞了工作,原本打算节后回上海继续找。国庆期间回老家住了一段时间,突然不想回上海了,经过慎重思考,决定留在老家省份某个二线城市。

这些年许多人建议我回老家发展,既有亲朋好友,也有同事领导。我内心一直是拒绝的,我的真实想法是:“老子好歹是985出身,居然要回老家跟一帮专科生甚至中学生混一起?我才不要!”说白了就是自觉高人一等,放不下身段,总觉得老家这种土里土气的地方是“下里巴人”才去的,自己这种“阳春白雪”就应该去一线城市这种高大上的地方。

尤其看到当年成绩远不如自己的同学在老家混的如鱼得水,更加不愿意面对自己已经逐渐被追上甚至反超的事实,留在一线城市更是成了逃避现实的借口。

现在我突然想通了:既然学生时代自己领先别人,享受了那么多鲜花与掌声,工作后就应该别人领先自己,这样整体才是公平的。此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现在自己并没有落后别人,应该知足才对。

在一线城市的几年,绝望的阴影自始至终笼罩在心头,挥之不去。唯有全身心投入工作,才能暂时忘记现实的痛苦,获得片刻解脱。挣扎在一线城市的外地人,身心是被扭曲的,根本不是正常人的生活状态。

最害怕的是周末假期,时间比较难以打发,通常是躲在家刷知乎抖音度过。虽然也知道不应该这样宅着,要出去走走,但自己跟这个绝望的环境格格不入,实在提不起兴趣。即使长假期间回老家,也是闭门不出,排斥一切社交活动。

曾经一直以为是自己性格原因。现在才恍悟,对现实绝望的人,世界是灰色的,是不会对任何事物产生兴趣的,只希望时间赶紧过去。然而时间过去了又迎来了什么呢?依旧是无穷无尽的绝望。这是一个死循环。久而久之,整个人变成了行尸走肉,除了工作就是在家躺尸,躺尸完继续工作。工作几乎成了生活的全部内容,再无其他。就像一个在黑夜里原地转圈的人,永远也走不出无穷无尽的黑暗,传说中的黎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来,也不知道还会不会到来。

这样的状态无疑是不健康的,能明显感觉自己很抑郁,时常有厌世情绪。是对家人的牵挂,才让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挺了过来。

做出离开上海的决定后,放佛从一场噩梦中醒了过来,发现世界并没有那么糟糕。对生活又有了信心,对未来又有了期待。原本极度排斥社交的我,居然有了社交的欲望,跟几位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聚了聚,感觉真好。

最后感谢 @无夜 ,他的几个回答(链接在最后)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引发了我的思考,也促成了我离开上海的决定。看了他的回答后,我脑海里一些原本朦朦胧胧的想法逐渐清晰了起来,遂写下了本回答。谢谢朋友们的点赞评论,谢谢你们的厚爱。

————————————————————

更新:

很多朋友对我表示祝福,并关心我后续的发展。在这里感谢大家的关心和祝福。

这些年关于一线城市去留的文章我看过不少,不管是劝进的还是劝退的,都有道理。其实别人说什么做什么不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才是最重要的。这么多年北漂沪漂的内心感受告诉我,是时候离开这里了。

也有朋友当初跟我一样,离开了一线城市,过了一段时间又重新回到一线城市发展,因此认为我以后也有可能重回一线城市。

确实有这个可能。但我认为那是未来才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当下。即使未来重回上海,也不意味着当下的离开是错的。

生活就像在一片没有路的荒野里行走,前方遇到障碍,不一定要强行跨过,况且有些障碍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跨越的,只能绕弯,迂回。这并不是放弃,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也许绕过障碍后又变回了当初的方向,但这不代表当初绕弯是错的。回过头来看,我们走过的路是弯弯曲曲的,而非一条直线。但这并非走弯路,因为直线不一定是最好走的,甚至不一定是走得通的。

再次感谢大家的关心和祝福。

————————————————————

再更:

评论区有朋友提到子女的教育是个大问题。身为外地人,在有户口有房的前提下,自己的孩子依旧只能就读20分钟车程外的幼儿园。这还是在同事的帮助下才拿到的入学名额。

对此我心有戚戚。

对外地人而言,单纯的买房其实不是大问题,大的买不起还有小的,市区买不起还有郊区。以多数一线漂的收入水平,其实也不是高不可攀。

最大的困难其实是子女教育,这个几乎是无解的。一线漂说到底是想给子女打拼一个更好的起点,别的事情都可以将就,都可以凑合,唯独这件事不能。如果在这个根本性问题上也将就也凑合,那就完全背离了初衷。如果这个根本性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完全没有留下的必要了。我正是预料到这些,才有了离开的念头,算是压到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此外,婚姻问题找同事解决,也是无奈之举。我认识的那4对,有一对是我非常羡慕的,另外3对,说实话,我打心底不是很认可,明显有一方是委曲求全。而我老家同学的婚姻或恋爱关系,基本上都是两情相悦的那种,是我非常羡慕的。

虽说别人的婚姻咱没资格说三道四,但这些事实告诉我,继续在一线死撑下去,大概率连婚姻都不会幸福。而我又是非常注重婚姻和家庭的人,这种结果是我无法接受的,所以果断离开了。




user avatar   windskymagic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线城市的房价之所以令人绝望,并不是因为大家都买不起。

相反,它的绝望之处在于在你掏空六个钱包,为城市奉献青春,未来大半辈子不敢承受太大的风险,终于换得一套价值好几百万的房子之后,却发现,它也仅仅是一套房子而已。

你赚得多了,但增加的收入大部分却只变成了房价纸面上的浮盈。在居住的幸福感上,相比于那些二三线乃至县城的人,并没有本质的提升。

然后你就会问出那句名言:

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哪里就绝望了?不是照样有这么多人削尖脑袋想钻进一线城市吗?他们没看到希望,难道是抱着赴死捐躯的决心?


user avatar   yuan-xiao-ye-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注:原答案很多被删了。可以看到一二三四五七八啥的,中间断了很多个。可以从评论里自己脑补反推

2014年或者2014年之前没买房的普通人(我说的是普通人,人上人跳过),现在真的买不起。

第一,2013年深圳盐田港房价1.7万。而且当时深圳有个特点,核心区赠送少。郊区疯狂赠送,因为核心区其实房价也就是两万多,郊区想卖到1.5万以上就得玩命送面积。2013年盐田有很多层高6米的住宅楼盘,集中扎堆在梧桐山脚下,因为交通实在孤儿,房价上不去,开发商只能让利,很多奇葩户型房产证面积80,实际套内面积130。

第二,2014年非常机智的往地产定向注水3万亿旧改专用款。无形中催生了大量购房需求,与此同时短时间内货币比房子多。这个最大问题其实不是一线城市,而是全国。

及时的用固定资产大幅度上涨遏制了这股妖风。因为转移资产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资产保值?少数人是为了不被清算,但大部分人其实是害怕贬值。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值不仅仅保住了国内富人资产不出逃,甚至吸引了大批境外资本,外保内贷的形式涌入国内。以至于李首富和王首富带的妖风,巅峰期一个月官方外汇储备降1000亿美元,持续了10个月就停了,然后几个月就恢复了本来的储备。

第五,三万亿出台之后。房价一个月一个价。让2015年初巅峰的一个月1000亿美金的外汇缩水,到了年底又逐渐补了回来。资本是逐利的。看到大量的财团出逃,“不挣最后一个铜板”。其实并不是不想挣,而是因为李嘉诚和王首富,都是做拆迁出身,确确实实很多事经不起推敲。有兴趣的都可以查查看,李首富和王首富两个人进入地产都是以拆迁能力强作为起步的。拆迁嘛。。。。你见过大善人做拆迁的嘛?

第六,但是这两个首富错就错在话里话外的,引导了很大一批跟风的富人。

第八,很多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回答,其实很简单,这些人应该是在2014或者2014以前买了房子。市区2万多,郊区一万多。贵吗?能买的起吗?真能买得起。举个例子60平米两房60*1.7=102,首付曾经在2008年之前可以非常低。这是是60平米的两房。如果你要是再买小点的,45平米一房。对于很多结婚两口子,两家老人帮一点,是真的买得起。月供70万30年,月供也就是4500?

第九,说不绝望,买得起的。大多数是2014或者更早的。买得起吗?真的买得起。

第十,但是现在买得起吗?深圳官方成交均价是7.2万。也就是说低的可能是4.5万,高的恐怕是过十万了。咱们还是用均价7.2万计算合适。7.2*60=432。首付是432*0.3=129.6,而且还有税费等,买下来得140万,还不算家具家电装修等。一次性拿150万买迷你房,难不难?别急着回答。咱们算笔账

第十一,按照高考人数计算。211大概是2.8-2.9%,985大概是1.X。咱们全部四舍五入多算点。5%考生是985+211。知乎人均985的可以当他++就行。所以咱们谈工资,就不该把211+985计入考察范围,毕竟这俩考生还不足5%。你算他干嘛?

第十二,我一聊平均工资,肯定就有人说不止,我一个月xxx,我身边的一个月xxx。我这么说吧。深圳2014-2018年的平均本科生毕业工资,本科,已经足够牛逼了。是4450,五年涨到了4950。很遗憾,还真没到5000。2020我不知道突破了没有。反正2018年本科生(一本,二本或者同等学历都算进去)。好了,这条肯定很多人要说不止。我在这统一回答一句,你工资高,你牛逼,行了吧?

第十二,这里我不得不提一句,为什么国企和公务员这么有吸引力?我今年刚换工作,现公司是工资低,还特别难进。因为啥呢?新员工211是门槛,低于211不要,工资低,但是,没买房子的员工可以500块钱租公司一房,800租公司两房一厅。泳池一次3块钱。吃饭有食堂,每天有餐补,交通补,话费补,有班车等。工资虽然低,但是狗的住啊。有一定工作年限,可以申请人才房,虽然这个房子不能卖不能二押,但是房价低,你如果不是投机投资自住完全够了。

第十三,哪有那么多安贫乐道,高风亮节。说白了,国企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吃住,运动等。收入很大程度上是可支配收入,虽然工资低,但是。。。。能挺得住。

第十四,好了,写到这肯定有很多狗比要跟我谈,985/211是有能力买房的。行,你牛逼,你工资高行了吧?咱们还是接着算账吧。一部分有能力的211+985就去了国企和公务员,这批人都是叛徒,都没有竞争精神,都奔着人才房和单位廉租公寓去的。剩下的去到私企,工资又如何?你看,买个60平米的迷你房一次性需要掏150万出来。工作前三年就别提存钱了,毕竟工资并不富裕。三年之后,我算你一个月2万,可以了吧?25岁2万月薪,很高了?2万块钱一个月可以存多少钱?1万可以不?毕竟这么优秀,吃穿都得过得去啊,不然怎么装逼嘛?一个月存1万,一年12万。中间不能失业不能生病不能家人生病,不能失业,不能35岁危机等。150万首付需要多久?

第十五。实事求是的做算数题。别以为你买的早(2014),你就牛逼。没那回事。这是你生的早,运气好罢了。你要是放在现在,一样买不起。

第十六。买不起的另一个原因是金融的推波助澜。一线城市的房子,随时可以在45天之内置换为先息后本的低息银行贷款。你要是做过几次二押,你就明白了。海南的房子是很难很难做二押的,深圳的很容易。而且深圳的房子贷款可以做到极低的利息,有兴趣的可以问问房产抵押经营贷,会比房贷利息低,并且可以先息后本。这就会催生一个问题,一线城市房子成为了极佳的金融产品。放着不动可以增值,需要钱可以随时抵押拿出来。你看?过分不过分?如果你说你用什么厂房,机器抵押,那真是不好使。因为我做抵押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反复跟我强调,你是做设计的,千万不要说你做生产,一定要回答你是做设计,所有生产都是代工的。明白了吗?实业风险大,小公司实业类的抵押=银行拒绝。

第十七。人地矛盾。深圳的商品房总数大概在150+万套。深圳实际管理人口在2500+万人口。每年供给的土地只有不到20%是住宅(因为哪怕是住宅用地,里面也有20-30%的商业面积)。深圳是一个写字楼空置,住宅不够的城市。只要这个现状不变,2500万人vs150万套房子。那房子就很难降下来。

第十八。深圳土地政策+金融推波助澜。共同催生了高房价。所以说,地产开发商(我的工作行业),背锅真的全是泪。地产普遍净利润在10%。这么低的利润为什么有人做呢?因为,其他行业会亏本,而且是做十年亏十年,地产是真的虽然利润率不高,但是稳当啊亲!相比之下,这么多资金,去哪个实体行业都是大概率会亏的。真正赚大头的是谁呢?地价,税大概占了房价的60%。谁获利谁才有犯罪动力,不是吗?挣着10%的钱,背着++的骂名,真的冤枉

第十九。因此,到了今天,深圳的房价取决于富人的数量。毕竟150万vs2500万。人地矛盾严峻。而这个严峻相当程度上又是因为不甚合理的土地供给方式。大量的工业(核心区旧改)和商业用地(区域综合体过多),20%的住宅用地,我在其他帖子详细贴过深圳2014-2018年土地供给详细比例。只要这个供给方式不变,那么深圳的商品房供应速度一年12-15万套的数量就远赶不上每年的人口净流入。

第二十。相反,深圳的房租是由平均收入决定的,毕竟打工仔每个月工资有限,买房子可以月供,租房子是没人能够接受月供的。房子租售比,深圳仅次于厦门。泡沫非常严重。也就是说,房子如果不升值,没人接盘,以当前租金计算,租100年都不见得能回本。你如果想问有没有泡沫,答案是,确确实实有泡沫。

第二十一。但是,这个泡沫是相对安全的。因为这是由当前的货币政策所决定的,为了整体货币安全,这个泡沫只能留在楼市。

第二十二。前面分析的2014其实是皮毛。根源在于整体货币政策。我其他帖子有详细讲。概述就是人民币其实是美元的影子货币,这个货币政策有利有弊。好处是人民币可以随着美元周期性加息减息,进行加息减息,避免被美元割韭菜。坏处是美元放水,咱们就得跟着放水,2008的四万亿其实就是这么来的,你不放水就是变相被美国割韭菜。每年的贸易顺差,以及外资外汇,是一个持续性,很大的货币流入。按照美元一比七的比例印刷的人民币,再通过银行放出来势必有3-5倍杠杠。每年这个数字甚至达到了现有股市的总和。

第二十三。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领域可以持续性强监管,吸收这个,由影子货币政策带来的持续性货币流入,除了楼市。因为流入民生市场就是飞涨的物价,流入股市。。。不好意思股市本身就乱,存在庄家杀散家,这加进去跳楼的人恐怕是低不了。

第二十四。为什么楼市更适合我们。因为可以设置很多很多很多程序。买地,报建,盖房子,买房子,贷款等。每个环节都需要5-20个章。一个章敲不下来,你这房子就卖不掉。曾经有阵子为了完成房子降价降温的任务,广州有个策略,一个月同一个小区只网签2个房产证,有些楼盘交盘两年有些业主还没拿到房产证。你看,想涨可以随时涨。想卖,不好意思,随时让你卖不成。也就是说,这个货币池天然可以锁死。想出逃是吧?不好意思,可以随时终止你的交易条件。

第二十五。目前货币政策已经在尝试改变。这个改变迹象其实就是去杠杆。因为30%居民杠杆带来的租金提升就影响实体经济,超过67%就会影响社会整体运营。我们的平均居民杠杆已经非常高。

第二十六。因为出口受挫,倒逼着内循环。而过高的整体杠杆,咋内循环?因为这个原因,只能把杠杆率降下来。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买房子什么时候都不迟”。我只能说,这应该是隔行如隔山?头部民营公司放缓拿地,港资集体不拿地,疫情期间倒闭蛮多杠杆高的地产公司。种种迹象表明,确实是到了拐点了。

第二十七。未来,大城市房地产仍然是一个相对于实业,更好做的行业。因为。。。。一个楼盘楼面地价动辄几万。土地价格动辄破X亿。这么大体量的资金,去干嘛?造车,还是开餐馆?还是说做零售?今年路边零售,珠三角工厂挂的还不够多吗?实业=持续性投入多年,还不见得不亏损。大城市房地产虽然利润看似不高,但是稳当啊亲。

第二十九。所以未来很大程度上,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注意,是过快增长。指望跟十年前买房子实现财务自由的可以歇歇了,去杠杆是内循环(外循环已经某种程度受挫)的前提。只要外部环境不松绑,去杠杆就松绑不了。会跟gdp大致同步的,缓慢增长。


user avatar   lyc-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绝望。

我留学的同学,在美国读的各种博士,读各种牛逼专业硕士(CS,金融),各种医学院法学院。

谈到回国这个问题,除了大城市土著,没人想去国内大城市。

要么回老家,小城市里找个二本当老师,或者自己创业。

要么不回国,留美国,背井离乡,只剩中国心。

以前流行的回国到一线城市,去著名大学做科研,去著名大公司工作,或者到一线城市创业。

现在没人提了。

因为绝望。

谁都知道,如果不靠家里,任何人,无论你有多优秀,都没机会在一线城市买房扎根。

(你非要举孙宇晨黄征那种例子就算抬杠了啊!)

有家底的,不会聊这个问题。

没家底的,不去想这个问题。

所以没有人说回国去一线城市。

真有回的,基本都是隐藏的后浪。


加几句

国内一线房价高,所以劝退这些留学生。

(我这里只说了硕士博士,本科留学生都是后浪)

国内二线以下房价不高,所以不少人愿意回去。至于是不是大材小用,二线有啥用得上博士的地方,咱也不关心,只要生活舒服就好。

(武汉长沙重庆南昌等有好科研机构的二线城市是考虑热点)

国内的一线,在大部分方面,其实都不如美国一线,无论是收入,卫生,教育,差距都不小。

发展中国家最发达的城市对标发达国家最发达的城市,有差距本来就很正常。

但房价和生活费达到发达国家的发达城市水平,就不正常了。

一个博士找的工作,在美国一线城市也住不起市中心大平层,但在市中心买老破小,或郊区买套别墅,问题不大。

但同样的工作,在国内一线城市,收入最多三分之一,房价却几乎持平甚至更高,导致他回国后最多住郊区老破小,或跨市跨省买舒服的大房子。

你觉得呢?

没错,很多人很爱国,愿意牺牲自己的个人生活,奉献国家。

但大部分留学生都是自费或美国出的奖学金,没有那个义务牺牲自己的半辈子。

更何况,真愿意牺牲的,回国后获得他们所期望的尊重和敬意吗?

“建设家乡你不行,千里投毒第一名”“祖国拿你当亲人,你把祖国当冤大头”

这刚过几个月,你们就忘了之前怎么说的?

抱歉,留学生不是圣人,也不是你妈。

留学生也是人,该有的自私一样有。

别谈情怀,别谈理想,咱们只谈谈待遇。

你们找工作的时候都知道,老板只画大饼不谈工资就是耍流氓,怎么到留学生就反过来了?


最后一次更新,针对评论区里讨论最热烈的几点,说说看法吧。

1,老破小远不是房子?凭什么你们留学生一定要住好房子?


这话,就和,“农民工老光棍不是男人?你女博士不愿意嫁,你当剩女活该!”一个逻辑。

只不过,留学生有选择,所以不会和你争论,只会默默用脚投票。


2,留学生就是人才了?不是学习不好才留学吗?一帮后浪不建设国家,还想回来享受我们福利?


本科留学生里不少花钱读书的后浪(而且学习不一定不好),但我的回答里没包括这部分人。我的回答里说的硕士博士,大部分是国内本科考到国外硕博,本身就是国内学习好的那一批,这部分人不算人才,那你这人才标准够高的。

话说回来,就算留学生里有几个后浪,用你家福利了?你家每年交多少个人所得税,创造多少就业,修桥铺路做了多少?有钱的留学生家庭又做了多少?

如果有犯罪的事情,咱们走法律程序,比如曲婉婷,在留学生群体里也是集体鄙视的对象。但清清白白赚钱,或者辛苦一辈子积蓄送出国的留学生,不背这个锅。


3,留美国,父母养老怎么办?


这个不劳操心了。操心下您老家农村父母,将来怎么在一线城市住老破小,没当地社保怎么养老的问题吧。

(我姥姥河北省社保,人被我妈转成北京户口在北京养老,但北京社保不给我姥姥出钱,这个可以理解,毕竟没在北京交钱。但每次看病都要80岁老太太本人回河北省报销,然后被人白眼说你已经转走了怎么回来?骂骂咧咧要被投诉才肯办事,大部分情况不办事,所以我姥姥看病基本都是我家自费。)

至于大部分留学生,打算永久留下的,自然会用美国医保给老人养老,美国医保费用很贵,所以不存在薅资本主义羊毛的问题。也有不少人打算多赚些钱就回国,回家乡小城市,带着外面赚的钱回家养老。你放心,他们也不会用国内医保(也没交社保),自己的钱够用。


4,美国疫情这么严重……


这个同意。但除了中国,全世界有哪不严重?

国内确实控制的好,所以很多人回国了,回二线三线四线。我这里只说了不回一线的原因,其他的回去的人不算少。

但看看评论区,多少人对留学生有敌意。

一线还好,二线以下的脑残太多,很多留学生回国都要面对这种痛苦。

(我老婆当初回国,家里亲戚就说,学习再好学校再好,又怎么样,不还是回来了?)

这算得上部分留学生对回国抵触的原因之一了。


5,留得起学,买不起房?


本科留学生有钱的很多,大部分起码交得起首付,这个不在我的回答中。

硕士一两年学费生活费100万人民币足够了,甚至很多50万都用不了。

博士大部分有奖学金,一分钱不花还能赚很多。

医学院法学院收费高,但回报也高,所以有不少人愿意倾家荡产去读。

总之,留学费用和一线买房的费用比起来,真不算什么。


6,一线城市房子不贵啊?身边好多人二本毕业,就凭自己买了一线城市的房子,你们这些人才怎么买不起?


这种话我不评论。

反正我对买不买房无所谓。

你们对别人说去。

谁爱听就给谁说呗~


最后多嘴一句。

我的回答只代表一部分留学生的观点,也许对那些后浪富二代留学生,看到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身边有个朋友,山东某小城市出生,父母都是清贫的中学老师,全家在小城市只有一套房,还是中学家属院。

他北大医学部本硕,2014年来美国读基础医学博士,全额奖学金。他当时的规划,是毕业后回北京,找一份北医系统的工作,当一名光荣的北漂,为祖国医学事业做贡献。

听说我是北京人,特意找过我聊北京的户口,工作,买房,相亲结婚,子女教育这些事情,我当时也认真给他讲了我的看法,包括买房。

那会儿北京房价还没再次翻倍,虽然很高但并非遥不可及。我建议他考虑回龙观亦庄一类虽说郊区但基础设施和未来发展都很好的社区,作为上车房。

后来北京楼市发生什么,大家都知道。

2019年他要毕业了,北医系统某著名三甲给他发面试邀请,其实基本说定了,只是想见面再聊聊待遇问题。但他最后关头放弃了,留在美国做博士后。

他的理由,就是房价。

无论如何,都买不起。

他说,现在的想法,就是在美国混着,能留下就留下。

留不下,回山东老家,在他所在城市里有个三本,他觉得找个老师的工作应该不难,还能就近照顾父母。

也挺好。


对比一下我这两个回答的评论区,我怀疑知乎网友是不是生活在平行空间?

这个回答的评论区里一群人说一线房子好买,奋斗很快乐。另一个回答的评论区里一群人拼命告诉我小城市也买不起房,生活绝望。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几天回答了一下这个问题: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 14 日上午举行,你对深圳有什么印象?


今天我再讲一下另一个方面,从一个故事讲起:

以前有个高中,每年招2000人,从小做题的人,可能会以为成绩好考进前2000名不就好了吗,你没考进只能说明你差。实际上他只收300人,还有1700人都要交“建设费”才能入校,你想不花钱,那是不存在的,不是你努力不努力的问题,就算是前2000名,那也不可能都不花钱就能上。这是努力的问题吗?这是“设定”问题。


讲上面的故事是什么意思呢,现在一线城市一样的道理,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一线城市的设定就是大部分人踏踏实实上班是根本买不起的。

你不要拿两人一年50万,20年也有1000万这种算法了;除非你下不生娃上不养老,事实上这哪一条可能都不比房便宜多少,很多人一辈子一共多少战斗力是完全看得见的。

我可以给个更绝望的公式,按现在M2增速每年10%+,一线房价平均每年至少10%+这个速度的话(当然,根据马太效应,钱当然是进一线比进平均的比例高),都不用说多的,只要别人此刻有一套500W的房产,而你年薪不到50万,那如果你只能老老实实上班拿点工资没有别的什么际遇的话,这辈子你也别想超过前者(别说工资会涨多少这种话,事实上工资除了刚工作前几年,以后能一直按那个比例涨?)


当然,这时候总有人会这么说:

没有能力在XX留下来的人和你想法可能一样,但是你们只会怪城市而不会检讨自己的能力差


请这样回复即可[1]

随便看了几个狂热型的X吹,要么是早几年买了那么几套房子的,要么是觉得自己就是天选之人比别人强的。要我说这些都挺蠢的,别人几栋楼的都不担心收不到租,这些半吊子跳得不行。

参考

  1. ^1 https://www.zhihu.com/pin/1300083837930467328



        

相关话题

  到了2019年仍然觉得房价会跌的人是什么样的心态? 
  房价这么贵开发商为什么会破产? 
  有人说三年后房价会跌1/3,可能吗? 
  中国的房价会怎么收场? 
  随着香港的地位下降,其房价是否还能一直撑下去? 
  婚前财产导致大量女性买房获得安全感,是不是这样也可以稳定房价,市场引导焦虑让女性当接盘侠? 
  如何看待网友曝光深圳102份炒房材料? 
  现在如此高的房价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是什么人炒起来的? 
  如果某超级富豪要捐几千亿给一个偏僻贫困小县城,要把小县城改造成繁华地区,可以吗? 
  北上广深的房价在全世界处于什么水平? 

前一个讨论
国内现在有哪些40岁以下的,纯本土培养的,或者曾经留学过,但科研成果是在国内机构完成的年轻学术新星?
下一个讨论
美股这么涨,一旦股灾会引起哪些连锁反应?





© 2025-0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