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东罗马一些人名的现代希腊语发音和译名差挺多? 第1页

  

user avatar   mooncatch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觉得主要是因为来源语言与汉译规则皆缺乏统一标准所致。

来源方面,「科穆宁娜」很显然并非基于中古希腊语音,而是对拉丁文转写Comnena的音译,「伊琳娜」亦是译自转写后的拉丁文Irene[1]。至于「伊萨克」这个译法,此处的问题主要在于Ισαάκιος本身是由本名Ἰσαάκ与表修饰/归属的名词/形容词后缀-ιος组成,而对于此类姓名目前缺乏统一的汉译准则。例如Ἡράκλειος一般被译作「希拉克略」,但Ἡράκλειος = Ἡρακλῆς + 后缀-ιος,若按Ισαάκιος的译法舍后缀而单取本名,则应作「赫拉克勒斯」,若音译全名则应接近「伊拉克利奥斯」,「希拉克略」这种省略尾音节但又不取本名的译法更像是在仿照「Iustinianus/Ἰουστινιανὸς > 查士丁尼」的模板[2]。再举一例,Διονύσιος通常作「狄奥尼修斯」或「狄奥尼西奥斯」,此处的汉译偏好又变成了音译全名(Διονύσιος = Διόνυσος + 后缀-ιος)而非舍后缀而取本名「狄奥尼索斯」或略去末尾音节;如果说这么翻译是出于避免与神话人物混淆的考虑,那么是否可以至少在翻译方案上保持统一呢?类似的译法不统一的案例还有Θεοδόσιος > 狄奥多西、Βασίλειος > 巴西尔、Ἀλέξιος > 阿莱克修斯等等;其中「巴西尔」这个译名,本回答提到的两点问题在它身上都能找到。

把视角稍微放大一些,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实际上是:翻译外文人名地名、尤其尚不存在统一翻译标准的人名地名时,究竟何时该以内名(endonym)为准,何时该采用外名(exonym)?若采用内名,又应当在多大程度上追求还原度?当存在不止一个通用内名时该如何进行取舍?若内名的读音或正字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是否有必要在翻译时反映出这些变化?我不认为这些问题存在标准答案,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做订立规则的努力。

参考

  1. ^ 个人的一点猜测:汉译过程中对拉丁语发音的偏好很可能与可供近代译者参考的文献结构有关系,即拉丁语文献典籍的可及性与丰富性都要高于希腊语,因此更有条件成为现代汉译外文人名时或官方或约定俗成的标准
  2. ^ 此处的选字似有受天主教人名汉译标准的迹象,cf. Βασίλειος > 巴西略;Γρηγόριος > 额我略;不过在未进行考据前,这同样只是一点猜测



  

相关话题

  法语曾经像英语一样,在一个时期内是国际上的第一通用语言吗?能否对法语历史地位及其影响的变迁做介绍? 
  罗马皇帝的全部头衔是什么? 
  为什么罗马法对罗马的灭亡有一定的影响? 
  为什么希腊语中的passport和university之类的单词长得和欧洲语言都不太一样? 
  唐朝的安禄山原名叫亚历山大吗? 
  为什么很多新加坡人喜欢装不懂中文? 
  如果穆拉德四世死后奥斯曼帝国男性真的绝嗣了,那么什么人最有可能上位? 
  中国的语言有多博大精深? 
  从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之后到他去世前,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吃了哪些败仗? 
  知乎有哪些中东史,日本战国,北洋,罗马方面的大v? 

前一个讨论
南宋是否可以向南入侵越南和中南半岛以获得后方继续和蒙古作战?
下一个讨论
黑山人,塞尔维亚人在东罗马帝国皇帝,奥斯曼帝国苏丹眼中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 2025-02-0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0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