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太平天国为什么能坚持十四年? 第1页

     

user avatar   hai-kuo-tian-qing-ren-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坚持14年也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毕竟李自成也坚持了十多年,还把崇祯挂树上了,太平天国连北京的城墙都没摸到。

这时候英法联军还没开始介入呢。

要我说太平天国手握江浙财赋重地,占据长江天险,有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等当世枭雄,还有捻军白莲教等响应,结果北伐西征全部扑街,连水道都控制不住,被活活扼杀,本身就是洪秀全作为最高领导者水平实在太糟糕的证明。坚持十四年其中八年在吃杨秀清的老本,还有李秀成陈玉成两路能干的诸侯给续命方能勉力支撑。

第二,太平天国作为一个政权并没有网传的那么差。

对太平天国能坚持那么长时间感到惊异,多半是把它当成了一个义和团式的邪教。实际上太平天国整体还是要比义和团高不止一个level。

1.在对外政策上,太平天国并没有一味排外,而是力图与洋人保持接触。尤其是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喝过洋墨水的人。而洋人也不完全觉得太平天国邪教,英国人一开始认为拜上帝教只是误读经典,等他们“十字军”成功,再引导他们走正路也不迟,所以洪天王身边一直有不少英国教士。

而英法政府前期对太平天国的态度也比较暧昧,这当然不是觉得他们是教友。而是他们觉得这是一次全民性的民族革命,根据他们在欧洲的经验,最好别瞎掺和——因为管不起,你总不能和一整个民族为敌。所以他们对太平军的正式称呼为——中国叛军,或者太平叛军。对太平天国的组织性是承认的,英法的知识分子更是一度大力讴歌太平天国运动。巴夏礼等人甚至一度认为清朝马上就要完犊子,英法应该赶紧加速帮他们推翻清政府,然后大家开开心心做生意。

只是后来英法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太平天国并不致力于建立一个法国或希腊那样的民族国家,而是更想建立于一个翻版的清帝国,英法的一些使节更是遭到了太平军将领的羞辱(老问题,让他们下跪)。于是英法文人墨客纷纷开喷,譬如导师的态度就来了个180°大转弯。

但英法一开始也没下定决心和清政府结盟——打起来就打起来,看我们来一手两边卖军火,连后膛炮这种法国都没装备的玩意都卖,正好是现成的武器测试。只是有个条件,你们打你们的,谁敢靠近租界我们就打谁。不过随着太平军多次进逼上海,双方爆发了极为激烈的冲突,英法和太平天国的关系才急速恶化,但这是后话了。

至于随着口岸开放来到中国的冒险者,那更是只要你肯付钱,他们什么都肯干。

所以太平天国可以得到走私的军火,洋人教官,甚至还有如呤利等怀有宗教热情的洋人主动参加了太平天国。

你以为太平天国和义和团一样嗷嗷的拿着大刀片子狗血罐往上冲,和同样拿着大刀片子的清军对砍,实际上太平军不少全副洋枪洋炮,和同样拿着洋枪的清军对射。

ps1:太平天国对外了解程度不低,至少高于袁腾飞之流。毕竟人家自认新教,不会闹出把教皇特使当朋友的笑话。太平天国不少将领认为应该和同样笃信新教的英国人结盟,然后一起揍信天主教的法国人。

他们的问题只是没意识到世界已经是19世纪了,宗教早就不是国际政治的考量因素了,英法那时候可是刚刚帮奥斯曼揍了俄罗斯一顿。

ps2:太平军和清军不少武器比当时洋人自己用的还先进,他们还进口了不少后装炮。

PS3:太平天国在杨秀清死后,各路诸侯各自为政,所以对外政策不可一概而论,如洪仁玕对“洋兄弟”就特别友好,还要太平军不要攻击洋人,而李秀成则属于对洋人的强硬派,主张以斗争求团结,还有一些人和清政府一样妄自尊大,以洋人为蛮夷,见了洋人就让他们下跪。所以英法感觉和太平天国交流找不到话事人,加上觉得太平军对他们的生意是威胁,于是愈发倒向清政府。


2.太平军拿下江浙赋税重地,还会建设,所以经济实力不容小觑。

有关太平天国地区的经济,历来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占领区民生凋敝,还不如清朝统治区(如张光头),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更为进步和开明,如太平军统治下的苏州手工业繁荣,大量出口丝织品,反倒是清军夺回苏州后,苏州丝织品产量锐减(如美国学者裴士峰)。

事实上由于杨秀清死后,太平军各路诸侯各自为政,出现这种争议很正常,我个人更倾向于太平军占领区有好有坏,如李秀成的地盘,奉行怀柔之道和休养生息,经济就得以恢复和发展。而如安徽交战区被双方来回蹂躏,就自然不行。

但不可否认的是,太平天国确实在相对和平的地区搞经济,抓建设,苏州还能出口大量丝织品换取洋人的军火和物资。加上江浙富裕,这自然就有了和清军长期对峙的资本。

至于广大农村地区,虽然太平天国颁布了田亩制度,不过根本没有落实下去,根据裴士峰的说法,对广大农民而言,太平天国和清朝的统治没让他们感受到什么显著的差异,毕竟两个政权只有在收税的时候才存在。所以要说太平天国治下的农村多好,肯定不至于,但要说搞得农村凋零,那也太高看天国的行政能力了(不包含交战区)。一些太平天国将领也搞过打土豪分田地,但总归影响是有限的,而且执行的也不坚定,比如李秀成,在江苏分田地,在浙江就厚葬巡抚王有龄以笼络士大夫的人心,他们骨子里还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枭雄,而非革命家,你要说他们能把农村搞个天翻地覆,那是不太可能的。


第三.咸丰是个昏君

太平天国有新式军火,有钱,有自带干粮来玩十字军的洋教官,所以可以组建更先进的军队,这自然不足为奇,要我说他们没练出新式军队反倒是洪秀全等人缺乏长远规划的表现呢。

而咸丰皇帝并不比洪秀全强,他就是个脾气相对好点的崇祯皇帝,刚愎自用而又无能。应该说咸丰继位后也是无一处不努力,可处处用不到地方。继位伊始想学齐王纳谏,鼓励大臣进言,大臣说实话他还生气,闹得和直性子曾国藩当廷对喷。曾国藩回家编练湘军后他又特别喜欢微操曾国藩,曾国藩多次抗旨,最后两人矛盾激化实在没辙,咸丰一怒之下给曾剃头停职反省了(换崇祯怕是直接下牢了,所以才说咸丰脾气好)

对湘军刻薄,可咸丰皇帝的亲儿子,由绿营精锐组成的江南江北大营却实在水平拙计,绿营当时已经堕落成个啥玩意不用多说,洋人都惊叹两大营简直不是军营,就是个市集,可见一斑。咸丰对团练又不信任,一有机会就得打压一下,装备和钱都优先供给江南江北大营,这能成才见鬼。江南江北大营就和明朝的关宁军一样,靡费无数,但又不能进取,结果被太平军先后打穿。

八旗你们也懂得,也就那么回事,而且八旗主力在北方,和英法联军打废掉一批,之后就是由僧格林沁指挥做总预备队,没轻易投入到对太平军作战的前线(问题是这批精锐几年后就在对捻军作战中全军覆没,到底也没保住)

然后这节骨眼上得罪了英法,却又战和不定,任用僧格林沁在大沽口打了胜仗,于是以为洋人不过尔尔,之前都是占了偷袭的便宜,遂对洋人不以为意,结果挨了一着黑虎掏心,失魂落魄逃到承德,圆明园都被烧了

信任的不能打或是不投入到前线,能打的不信任,心窝还被外人踹了一脚,打成对峙局已经是圣祖显灵了,要啥自行车

咸丰这个二杆子死后(一说意志消沉故意慢性自杀而死),他精明强干的婆娘和更精明强干的弟弟成了清政府的话事人,然后清政府放手让湘军淮军干,湘军淮军也买洋枪洋炮,按欧式战术训练,战斗力很快上来并超过了太平天国,加上太平天国和英法关系恶化(确切的说,和法国就没好过),英法为了保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既得利益开始援助清政府甚至直接下场作战,所以几乎可以以咸丰之死为分界线,1861年之后太平天国局势迅速恶化并被绞杀。

我们可以发现,咸丰皇帝在位时,太平天国就算经过天京变乱,尚可在洋人之间周旋,1860年尚能二破江南大营,与湘军也有来有回,但咸丰死后仅一个月,作为天京门户的安庆破城,之后清政府和地方实力派、英法迅速达成一致,湘军、淮军、洋枪队、英法联军十面张网,仅3年时间太平天国作为一个政权就不复存在,这不能不说和咸丰糟糕的政治水平,以及他的继任者足够精明有一定关系。


user avatar   lu-chen-xi-9-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票的朋友说太平天国坚持十四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这个话吧,也对也不对。

从时间跨度上讲,太平天国十四年在农民起义史上确实不算是最长的,相比于元明末期的大起义,朱元璋和李自成从起兵到称帝都用了十五年,而这两位一个建立了大明朝一个灭了朱由检,从成就上讲,太平天国确实远不如元明大起义。

但是太平天国是一个很特殊的政权,它特殊到罗尔纲先生愿意称他为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它是一个以割据政权的形式跟中央长期对抗的农民起义政权,这种政权在古代不少,但几乎都在云南、青海、贵州都边境地区。而太平天国在天下腹心的长三角搞割据,跟中央政权当面锣对面鼓的打了十几年,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形式。

在此之前的历代农民起义,形成割据政权的时间都很晚,李自成割据荆襄是崇祯十六年,此时的明朝已经就剩下一口气了。朱元璋割据虽早,但长期没有被元廷针对,更早的黄巢等农民军则被认为是流寇了。而太平天国建立政权极早,而且长期稳定在了中国最富裕的一个地区,以至于它作为一个时间不长的农民起义政权,却被认为是一个值得承认的政权和历史时期。南京至今在提到自己作为古都的历史时,依然会把太平天国单独拿出来讲,和东吴、东晋、南唐等朝代并列为一个档次。

在整个太平天国的历史中,它始终是以正规战的形式面对清政府的全力围剿。虽然在同时期也有捻军、天地会、大成国等农民起义,但清政府对于太平天国的围剿始终放在最高级。

太平天国面对的形势远比李自成和朱元璋差的多,朱元璋时期的元朝沉迷于内斗中不可自拔,徐达都开始北伐了元廷还在内讧。而在崇祯年间,崇祯皇帝要面对的农民军远不止李自成一股,高迎祥、刘国能、张献忠等等起义军都分散了明廷的注意力,崇祯并不是一开始就把李自成放在打击的最优先级。同时,在李自成襄樊建制的时候,明朝已经被十几年的农民战争彻底打烂,执行力动员力都跟清朝没有可比性了。

而太平天国所面对的压力则比李自成大的多。晚清政权固然也极其腐朽,但它有一点情况好于明朝——财政状况。晚明和晚清的优缺点彼此互补,明朝有能打的军队,但财政上几乎一穷二白。而清朝的财政危机可以解决,但军队则腐朽的不堪一用。但只要有钱,军队总是能搞定的,所以清朝最终灭了太平天国,崇祯自挂东南枝了。

除了对手的能力更强外,太平天国面对的天时也不利。相比于晚明的严重天灾苛政和元末的天灾人祸,太平天国则没有赶上什么天灾,起义的头几年甚至还是丰收年份。这就让太平军的兵源和人力来源远不如李自成,在初期主要靠两湖两广的底层民众主动投靠,这些人在清末极度内卷的社会环境下生活毫无希望,而在定都天京以后则主要靠的是掳掠和裹挟,所以后来加入太平军的人战斗力和忠诚度远不如两广的“老兄弟”。相比于李自成出商洛山就赶上了河南大旱,十八骑一年多滚成几十万人,太平天国就没有赶上这样的好年份。但凡清末也赶上崇祯朝的那种大旱,哪怕有个三四年,咸丰帝估计也得自挂东南枝了。

所以讲到这里,太平天国作为一个天时不如前代,压力远胜于前代的农民政权,究竟是怎么坚持十四年的?

我个人认为,有几个因素是值得注意的。

首先,太平军是有信仰。

这句话我是严肃说的。

你可以说拜上帝教是个奇葩的信仰,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它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有动员力的宗教。在同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有信仰的军队打没信仰的军队他就是吊打。

拜上帝教是经过洪秀全土味改造的基督教,但经过洪秀全改造的拜上帝教变得特别有战斗性,通过宗教将简单的敌我矛盾变为正邪对立,视清为妖,而且将这种观念变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全军的共识。这种观念在太平军以前的起义军里是非常少见或者很难长久坚持的,而太平天国将这种观念自始而终。虽然在战争后期,太平军投降的部队也不少,但天国始终有一批信仰坚定的老兄弟,天京城最后的保卫力量就几乎全都是这批信仰坚定的老兄弟。天京城破以后,城内将士大规模与湘军巷战,高喊“弗留半片烂布与妖”,城破后八天还有对湘军打冷枪的。曾国藩在奏章里写:“此次金陵城坡,十万余贼无一降者,至聚众自焚而不悔,实为古今罕见之剧寇”。这种惨烈的战斗形式是典型的宗教战争。在太平军以前,很多农民军都曾经在造反和诏安之间反复横跳,朱元璋更是长期对元朝称臣,而拜上帝教的信仰对太平军的核心部队的“洗脑”作用相比之下可见而知。

甚至在天京陷落后,太平军已经穷途末路,很多将士依然保持忠诚的信仰和战斗意志,比如:

南阳地界扎雄兵,主帅开年灭妖精。

若是我主洪福大,六师下剿复天京


上帝看顾到南阳,颜开宇第苦难当,

不知何日天开眼,国威大胜复三江。


卖国求荣大不该,背主之义黄金爱,

昔日不闻杨松事,谁知天父眼恢恢。


上面这些诗都是天京陷落后,汪海洋部流窜到福建南阳(在龙岩一带)后,太平军士兵们在墙壁上写下的。在天京陷落后,太平军残部依然照常保持了拜上帝教的一系列规矩,照常在军队中定期做礼拜,“讲道理”,甚至为了过太平天国的新年还要提前打下几个县城,可见拜上帝教的影响之深。

实际上,拜上帝教的信仰不仅在普通士兵中普遍扎根,在高级干部中亦是如此。位高权重如李秀成、洪仁玕,照样对拜上帝教的忠诚保持到了最后一刻,如李秀成的绝命诗里写的还是:

新老兄弟听我歌,我歌就义活不多。

心有十条亲天父,不容天堂容妖魔。

实际上,天京事变对于太平天国信仰冲击虽然巨大,但远没有让拜上帝教的信仰完全破产。很多人认为,太平天国领导人的腐败生活会让拜上帝教信仰破产,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因为这是个19世纪的宗教,拜上帝教并不是国际共运,领导人过的如何并不会让普通士兵失去信仰。更重要的是,古代的信息传递极为落后,且天国内部等级森严,底层将士对于王府内部事务根本一无所知。后世传递的洪秀全生活如何腐化,什么两千王娘食金饮玉等种种传闻具是捏造,这点罗尔纲先生已经批评过了。实际上,洪秀全的天王府内的生活是极其神秘的,连李秀成都对天王府内的情况一无所知,更何况外人呢?

拜上帝教的信仰,让太平军即时到最后也保持了一批极度忠诚的骨干核心。在战争中,连清军也意识到了两广“老兄弟”和普通太平军的区别,在战斗中务求杀伤“真贼”,因为两广的老兄弟们信仰坚定,而且战斗经验极其丰富,太平军战斗力衰弱的过程,就是两广老兄弟们逐渐消耗殆尽的过程。在天京保卫战中,有王府刀牌手,天京守军,和吴如孝部等太平军精锐所凑成的天国最后的老兄弟们集合起来保护天京,在人数的极度劣势下(参战人数约湘军的十分之一)依然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而反观李秀成兵团援京战斗,二十万太平军啃不下一万多人的曾国荃部,两相对比,差距明显。

后来李秀成在天国十误里,将“东王令林凤祥李开芳扫北”列为十误第一,所指责的并不是北伐战略本身,而是贸然北伐白白葬送两万“老兄弟”,这两万人如果留在南方可以发挥出极大的作用,其对于天国的作用可想而知。

其次,定都天京,确实是一步好棋。

后世很多研究太平天国的历史学者都认为定都天京是一败笔,实则不然,

很多人认为,过早定都丧失了战略机动性,让战争变成了拉锯战。而李自成、黄巢都是在运动战中搅的天下糜烂的,太平军定都天京丧失了打碎清朝统治根基的机会。另一方面,当时中原空虚,如果全军北伐,未尝不可以攻克北京。

这就是脱离现实了,实际上,太平天国早期的蓬勃发展是高度依赖长江水系的,靠着大量收集船只才能带着家属一路势如破竹。而让太平军几十万南方人舍船就步孤军北伐显然是自取灭亡,后来的北伐军经历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定都南京,让太平天国在中国最富裕的区域深深的扎下了根,拥有了一个稳定的基地。如果没有这个坚固的基地,很可能一次大败就让天国覆灭了。李自成在运动战中,曾经被孙传庭打到只剩一十八骑,更早的高迎祥更是被孙传庭全歼,本人押赴北京凌迟,而黄巢最后也落得一个败死狼虎谷的下场,充分证明了运动战并不是什么好选择。

而南京,是太平天国定都的最理想的地方。

论经济,南京坐拥长三角鱼米之乡。在天国历史的前期,天京粮食由安徽湖北供给,后期则由苏熟、浙江供给,南京距离粮食生产地很近且靠近水道运输方便。另一方面,由于靠近上海,南京可以获得大量的军火补给,这对于19世纪的战争极度重要。由于天京方面拥有海量的掳掠而来的金银,因此可以花大价钱购买走私而来的军火,这让太平军的武器始终保持在不错的水平。

论政治影响力,南京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政治中心,尤其在清末的历史背景下,占领前明故都的意义可想而知,因此占领南京让清政府迅速破防,咸丰帝不顾一切也要攻克南京,就是因为这座城市的意义不是他城可比。

最主要的是,从军事上讲,南京堪称冷兵器时代中国的顶级堡垒,大城市里只有北京可以与它相比。

朱元璋盖南京是作为万世基业的永备工事来建造的,所以南京城墙盖的极高极厚,现在去南京城墙下一抬头就明白,在那个年代攻城是绝对没希望的。湘军攻天京之所以要挖地道,就是因为基本放弃了攻打城墙,实在是太高了。

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的十一年里,南京周边没有清军的时间只有三四年,而天京居然可以既作为首都又作为前线长期维持,这与南京坚固的城防是分不开的。

最后,太平天国也有其先进之处。

太平天国固然是个奇葩政权,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它相比于满清还是有其进步意义。

头一个,他是个汉人政权,而且旗帜鲜明的把反对满族压迫的大旗打了出来,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太平天国拥有巨大的政治号召力,以至于孙中山在后来都自称为“洪秀全第二”,民国政府还通过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法案”,其意义可想而知。

第二,相比于清朝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太平天国至少在口号上比清朝进步的多。

清朝作为一个纯粹的反动政权,其对自己的反动性几乎是不加掩饰的。其八旗制度,包衣家奴制,满汉隔离制都是明确成规的。而太平天国所提出的男子皆兄弟,女子皆姐妹,无人不均匀无处不保暖显然比其进步的多。在政策上,禁鸦片禁缠足也显然比清朝进步不少。

虽然在执行层面一团糟糕,太平天国执行了一种类似于军事集中营的制度。但是至少从政治理想上,其比清朝要进步许多。太平天国对孔孟的打击让其在知识分子圈层中被视为洪水猛兽,但其政治口号在底层民众中还是有相当的号召力的,实际上太平军在很多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普通民众都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行为(当然一旦被占领以后如何就很难说了)。而且,在太平天国始终,其军队军纪都比清军要好很多,屠城等反人类行为也相对较少,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而且,太平天国的政权建设虽然糟糕,但拥有一个稳固的统治核心确实让部队可以团结起来,避免成为流寇而被草草剿灭。从军事制度上讲,太平天国的政权体制并不是完全失败的。

在对外政策上,太平天国远比清朝要脸,对于帝国主义的无理要求统统予以拒绝。但其政策又比清朝要开放,对于“洋兄弟”的文化体制并不排斥,洪仁玕很多效仿西方的政策都获得了洪秀全的首肯,虽然没有机会实行罢了。

总之,所谓“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这个评价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是中肯的。它是一个旧的形式在新时代能迸发出的最高音。但是,它依旧属于一个即将被淘汰的形式,其时代注定了它难以成功,就算成功也仍然是进入一个新的即将被淘汰的循环。我认为,太平天国所最可贵的是展现出了人类的反抗意志,在神州陆沉二百年后依然体现出了国人的抵抗精神,在太平天国战争的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充满勇气的英雄人物,其政权事业可以被毁灭,但其勇敢的精神依然值得被赞颂,所以讲到这里,附上一段元曲单刀会里的《驻马听》: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叫我情凄切。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user avatar   jing-jiang-62-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太平天国能被锤死才是奇葩。

看很多人的回答,说实话,感觉挺拧巴的。一方面,他们宣称清朝就是一个破房子,只要轻轻踹上一脚,就可以把清朝推翻。另一方面,他们又宣称太平天国战斗力强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打的清朝节节败退。

可事实的结果为什么是,破房子清朝把战无不胜的太平天国给锤死了?

而且我们要注意,太平天国可是新兴政权,组织动员能力应该是远远强于清朝的。但是我们并不能看到太平天国在组织动员,以及战略谋划等方面比清朝更优秀,行动能力更强。

相反倒是腐败无能的清朝,在财政筹措,物资供给,战略制定,意识形态等工作方面做的有条不紊,清晰明确。比如1861年,在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了之后。清朝对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提出,心腹之患是太平天国,俄罗斯是肘腋之患,英国为肢体之患。这个战略是非常清晰明确的。清朝政府全部的资源分配都围绕这个战略展开。

而太平天国这边,却没有一个人提出类似的战略构想。导致资源是胡乱分配。有的人想北伐,有的人想隔江而治,有的人想西征。洪秀全忙着集权,杨秀清想把洪秀全踢一边去。韦昌辉,石达开他们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干什么。

打铁给自身硬,内部管理无能是太平天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怨不了别人。


user avatar   zhou-zhan-84-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清军太烂了。

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无非就外部和内部两个原因:

  1. 内部是:杨秀清和洪秀全的二元领袖体质的失衡,最终演化为天京事变,这场内战导致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2. 外部是中外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军,英法为首的外国列强扶持晚清政府作为自己的代理,故而联合满清共同对付太平军。

这里可以单从军事方面讲解太平军的对手清朝军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面貌。

在太平军的众多对手里面,最有名气也是被一些人吹嘘最为的厉害的就是湘军,我们可以看看湘军的面貌。这些记录来源是《道咸宦海见闻录》,作者是张集馨,他在1860年担任过江西布政使,处于两江总督曾国藩的领导之下,对这位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将领有过描述。

当时江西正处于太平军和湘军的反复争夺之中,战乱使得大批百姓逃亡。曾国藩上奏咸丰帝三省联防,既然湘军的兵源出自于湖南,那么粮饷就应该由江西来出。此后曾国藩在江西布政使司衙门设立粮台征集粮饷,张集馨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应该由朝廷拨款给湘军,但是被曾国藩挤兑,曾国藩认为老百姓手里的钱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用力挤挤总能搞出来;但是上奏皇帝拨款,皇帝一定担心财政从而心里不爽。

张集馨随后提出对江西的地丁银可以少收一点,毕竟江西都是战乱之地加上又有水灾,他希望减免一下百姓的压力。但曾国藩却说所谓的灾情都是地方官的谎报,根本就不存在,古代用兵打仗都是从百姓身上收集粮饷,他现在只是征收地丁银已经很仁慈了。

曾国藩的著名幕僚李元度也有过描述,本来曾国藩本来想给李元度发挥的机会,让他带着三千湘军防守徽州,结果刚一接战全军溃散,无数钱粮军火都白白送给太平军。最后曾国藩为了自保直接发出奏折直接弹劾李元度,想当年李元度可救了曾国藩一命。

普承尧,曾国藩麾下将领,封号扎萨克阁巴图鲁。此人带着六千湘军驻守建德,每月需要白银两万两、一万串制钱。每次发放粮饷,普承尧都会先让士兵把军饷搬到自己的驻所,然后对外宣称要花费几千两白银去给军队买米,至于他“买”的米有没有送到军营就没有人知道。

此外普承尧的妹夫冯席珍和手下的将领毕金元还暗地里和太平军往来,后来这两人被水师将领彭雪琴抓获,被送到曾国藩的营中处置,但是处置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

太平军进攻建德时普承尧带头逃跑,所部败兵一路烧杀抢掠跑到了九江,到了九江之后,败兵开始拆屋抢掠勒逼自己的欠饷,扬言还要整合军队杀死巡抚,曾国藩面对这种场景下令赶快发放军饷,每个士兵发4两白银,为了满足败兵的胃口,九江道的官员另外筹集粮饷,每个士兵多发了2两白银,就这样这些败兵才回到了曾国藩的大营。

彰武奇军的头领丁俊,手上刻着“精忠报国”,但是在实际上只会抢掠百姓,军队数量没有人知道,只是据说有1700多人,每月彰武奇军需要军饷9000多两,典型的吃空饷。彰武奇军的军纪很差,在信河一带杀人放火,抢劫奸淫,后来在吴城直接杀死船户客商,抢走1000多两白银,案子上报后也是不了了之。丁俊脾气很大,曾国藩每次听闻警报,调丁俊赶赴战场,丁俊就磨磨唧唧,一拖再拖。张集馨要求裁撤这支军队,最后也只裁撤了500人了事。

吴坤修,南昌人,本来在湖南给人当师爷,后来又去带兵。在安徽防堵太平军时,吴坤修一仗没有打,耗费银两9万多两。在江西带兵时更加“传奇”,作为将领不在军营,反而在城里租了一个小别墅,在小别墅里种满菊花,到了九月菊花开了就赋诗作画,徽州、宁国被太平军攻占后,曾国藩一度想要裁撤吴坤修的军队,最后也没有裁撤。

吴坤修和张集馨有过接触,曾国藩命吴坤修驻守湖口,吴坤修跑去找张集馨,要求张集馨给上个月的欠饷900两白银,声称要买米送到军营,张集馨给完钱后,吴坤修又说再给7000两白银才能出发,张集馨大怒不肯给,几个官员跑去和张集馨说情。随后抚州、建昌战事紧急,巡抚让吴坤修前去支援。

张集馨只好准备把钱给建昌知府黄鸣珂,要求吴坤修到达建昌才给军饷,结果李瀚章从厘局私自拨款给吴坤修。

吴坤修上了战场之后,听说安仁有太平军就跑到了东乡,报告里写要谨慎迎战。听说弋阳有太平军,就跑到乐平,报告里写会伺机而动,只要遇到太平军,报告都是“杀敌无数”。最后败退到了湖口和其他人一起守城,居然还升官,一直做到了代理安徽巡抚。

唯一值得称道只有刘善素的军队,没有祸害地方。

此后张集馨被曾国藩弹劾由此去职。而在此之前,张集馨担任过河南按察使,跟随过胜保和僧格林沁镇压李开芳带领的北伐军,对于北方的清军也有过描述。

比如当时胜保军中有一个将领叫做博尔济吉特·恭钰,即清末著名人物博尔济吉特·琦善的侄子,此人投靠胜保完全是为了混个功名和捞好处。恭钰手下的士兵军纪很坏,驻扎在村里,就会对村民进行烧杀抢掠。在恭钰把守清河时,把过往商人说成是奸细,把他们的货物一律扣押贪墨,以至于获得一个“公道大王”的名号。

而且恭钰此人结局也很悲催,恭钰为了一个妓女和手下的士兵发生矛盾,最后被这个士兵所杀。胜保在恭钰死后写给朝廷的奏章里说恭钰是战死,请求朝廷赐予功名。

清军在清水镇被太平军偷袭大败,张集馨也在战乱中奔逃,最后去往冠县,途径一个村庄就看有个村民穿着孝服对他痛哭,诉说朝廷的兵勇冲入百姓家中吃肉喝酒、抢钱杀人,请他主持公道,张集馨无法管束。此后在路上还有一个女人向他哭诉,一个兵勇闯入她家,要求她和儿媳服侍过夜,临走时还把她家的所有锅盘全部打破,怒斥服务得不好。

另外还有吉林的马队士兵的故事,马队士兵放纵战马啃食百姓的麦子,还跑村子骚扰百姓,村民气愤之下把马队士兵抓起来打了一顿,结果马队士兵跑到胜保面前告状,胜保直接派300士兵前去报复村民,村民被迫躲了起来,胜保手下的士兵直接把村民的房屋全部烧了。

军官则是更败坏。

军中的委员马文铎原先住在一个商人家里,大军临走时他把商人家里值钱的东西统统拿走,甚至衣服和鞋子都不放过,他把搜罗来的钱财派人送回老家,幸好长垣县令查看货物发现疑点才归还给商人一家。

另外一个军中将领名叫张小虎,名义上手下有200个士兵,实际不到50人,多出150人的名额来吃空饷,打起仗来声称自己太平军的抬枪击伤,第一次说是伤口在脖子上,张小虎还用丝绸包着,结果不到3天就好了。第二次自称是子弹达到了嘴巴里,为什么还能说话,因为子弹顺着肠道通过大便拉出去了,这样的人还在胜保的军中混的风生水起,有六品官阶。

胜保驻扎在高唐时,军营旁边就有随军搬迁的临时妓院,不少士兵和军官前去春风一度,胜保的弟弟恩保经常借口遛马偷偷跑到妓院花天酒地。

还有一个德贝子的贝子随军,在茌平的一个旅馆叫上妓女过一夜,还把过夜用的床买下来拉到北京去,甚至在军营的油布帐房后面又建了一间土房子,养着一个妓女,以至于有人误闯进去看到德贝子私藏的妓女。

最为离奇的事,吉林来的知府看上了一个黑龙江来的卫兵,于是假意和这个士兵接为兄弟,到了晚上两人睡在一起,知府想按住士兵求欢,结果士兵不肯,两人直接打起来,搞得附近的士兵都知道这件事。

北方军队中如此荒唐的事件都被张集馨记载了下来,从这里我们也能瞥见清军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一支军队。

这只封建军队从头到尾都散发着腐朽的气息,你甚至可以发现疑问:这样的军队能有多大的战斗力?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清军总是屡战屡败。


user avatar   ying-tiao-87-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简单,旧体系军队战斗力崩了。

满清是绝对的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有绝对的管理权,如果爆发农民起义或谋反,尤其还不在北京,直接命令附近八旗军和绿营集结起来剿灭就完事儿了。

满清干了么?当然干了,但结果呢?八旗军和绿营被灭了,再调兵来,再被团灭。

原因在哪?原因很多,我们逐条来说:

1.清朝太平多年,内地驻军早就没有战斗力了,实际满八旗的战斗力一直也没多强,灭明朝主要靠的是明朝内乱,晚晴属于捡了个大便宜。清朝晚期,当兵的就是吃个军饷的营生,别说和洋人的近代武装力量对抗,就是常规冷兵器、骑兵作战也不占优势了;而太平军说白了就是一群饿狼,一边是上班拿钱吃饭下了班就回家遛鸟抱孩子玩的公务员,一边是不造反就要饿死的太平军,明显战斗热情不在一个级别。

2.清朝军队吃空饷。吃空饷的问题什么时候都有,但晚晴也确实比较严重,尤其是那些南方内地驻军,长期无战事,完全没必要真搞那么多兵,多吃些空饷才是正事儿。这导致朝廷对己方军力判断严重失误,认为自己派的兵力可以碾压对方,但实际一直处于兵力弱势。

3.统治不得人心。当然古代的草民也真没有那么大的理想,给谁缴皇粮不是缴啊,这样让草民在碰到战事的时候,漠不关心,不说参不参加太平军了,就算不参加的那些草民,也希望起义军搞多杀点朝廷的兵,多杀点地主士绅,这样自己的日子还能舒服点。

4.人才选拔机制畸形,只有科举,但朝廷不能只依靠科举的文官啊,可朝廷为了防民防汉,对武举的选拔和民间培养远不如八股科举,这导致大量的人才浪费在民间。人才浪费在民间了,又不给上升通道,那人家会自己找上升机会:造反啊。

这就是晚晴能被造反,还不能轻松剿灭还被闹了十几年的原因。

但太平天国为啥就坚持了14年就跪了?

也有几个原因:

1.因为晚晴财政有钱、有粮,而且还是有相当多的地方还是能过日子的。有钱就可以招兵买马,有粮就能稳定民心,八旗、绿营是不好用了,但我稍微让渡一点权利,就可以招到好用的人,会打仗的人。我也有钱发,有粮食组建军队,就能够再拉出军队来打太平军。

2.太平天国本身也不是什么先进思想先进势力,同时内耗严重,上层目光极其短浅。本身就是落榜生,不是什么多厉害的牛人,就是利用了点宗教迷信,再借势起兵造反,一有好日子就不知道该怎么过了,太平天国定都后,大部分精力都在内耗上,定下来的施政纲领基本就没实行,光封一堆王,各种享受人生了。


user avatar   pi-gu-you-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时中国人太多了,要人还不难?并且太平军每到一处把村庄粮食抢完,男女老幼只要在村庄的全部掳走!为啥听长毛来都要跑,不跑强行变长毛!天朝初期的那些王初衷和本事都是好的 ,杨秀清战略和战术都不错,可惜那会儿他们不懂什么叫民主集中制,皇权的毒药注定他们成不了气候,随着战局变化出现了争权夺利。到天平天国后期,天平军,绿营,湘军,还有不成名的小规模武装乱成一锅粥,今天我打你,明天可能我们又是战友,后天早上被你干掉了。天平军诈降的,清军投降太平军的,甚至地方清军武装火拼的,你简直分不清哪个是贼哪个是正义的代表。可以认为洪秀全耽于享乐,玩弄权术坐任形式失控。全哥屡试不第,他的初衷是出人头地荣华富贵,和修身齐家平天下不沾边,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相只有一个:

他们建立了根据地。


user avatar   di-ta-ye-qiu-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user avatar   han-guo-bing-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相关话题

  明朝清朝之间文明程度是否有代差,按道理有代差应该是碾压,为什么明朝失败了呢? 
  清朝末年签约了那么多不平等条约和赔款,是怎么撑到1912年的? 
  请问,岳飞的后人真的在清朝时期都入了八旗,变成满族了吗? 
  中国宋朝到清朝,是不是最优质的兵源都是陕甘汉人,原因是什么呢? 
  怎样评价谭嗣同? 
  畸形裹脚真的是汉人的民族传统吗? 
  为何知乎上对慈禧太后和蒋介石的评价趋于两极化? 
  中国古代哪些皇帝到过西藏青海新疆? 
  抗日战争开始一个月,日本所有的船被设定成出海10里就沉,鬼子没有本土补充,靠武器优势能撑几年? 
  如果明朝和清朝换一下,那结局会是怎样? 

前一个讨论
柏林战役时,德国败局已定,为什么苏联仍要牺牲8万人选择进攻?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因误译而长期被国人误解的概念与名词?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