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卓里奇的《数学分析》怎么样? 第1页

  

user avatar   charliefan-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卓里奇这本书,让学过微积分/数分的人拿来复习一下是好的;但对99%的国内大一新生来说,强烈不建议用这本书初学微积分/数分。

第一卷除了极限一章引入滤子基,连续函数一章有一些有意思的结论,以及多元函数微分一章讲了Morse引理,并没有多少超出一般数分教材的内容。至于实数理论一章,我初读时也觉得直接摆四组公理太粗暴,远不如戴德金分割优美(特别地,实数的完备性可以看作是戴德金分割构造的产物,但这里要当作公理)。然而,作者在前言里已经强调:不要把过多精力放在实数理论上。因此,这种讲法如若能让初学者快速过掉实数理论,不失为一种选项。

第二卷,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是第13、14章,用微分形式的语言讲曲线积分、曲面积分、场论等内容,用统一的观点串联起三大公式(格林公式、高斯公式和斯托克斯公式),是本卷的精华所在,由此自然地导出第15章(流形上微分形式的积分学)。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微分形式属于偏难的内容。如果这两章看不懂的话,我的建议是去找本古典数分教材,比如菲赫金哥尔茨《微积分学教程》第三卷,把曲线积分、曲面积分搞明白,最重要的是要把三大公式搞熟。

本卷第11章讲重积分,其实是把实分析里讲Lebesgue测度与积分的那一套思路用到了黎曼积分上,优点是对于后续学习是个铺垫,缺点也很明显:一是对于测度的叙述过于简略,例子也少;二是对于学过实分析的人来说,限于黎曼积分会有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三是本章计算题太少,初学者学了却不会算重积分是个潜在问题。现实情况就是国内的大一新生绝大部分连微积分都没学过,用这样的方式打开重积分极有可能会出问题,好比内功不够却要强修某本武林秘籍(的弱化版),结果走火入魔;还不如老老实实跟着一本古典分析教材学好二重积分、三重积分,之后直接去学Lebesgue测度与积分。

第11章有一个重头戏,就是重积分换元定理的证明,正如刘思齐老师说的,对于一本数学分析书,重积分换元定理的证明都是一大看点,也是评价该书的重要指标之一。卓里奇给出了一个严格证明,但是他把战线拖得太长。试想,一个数学分析刚学了一个多学期的学生,就得硬着头皮去啃一个长达八九页的证明,是极大的挑战,因为初学者对于长证明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努力啃完了证明的每一个细节,却把big picture给忘了。相形之下,Baby Rudin处理得最好,它先介绍了一些前置概念,比如本原映射、单位分解,最后把重积分换元定理的证明控制在一页。再如Spivak的书,也是给出的条件比卓里奇弱,而且证明更短。所以我觉得卓里奇这本书在重积分换元定理这块是有改进空间的。(注:本书第七版附录里给出了另一个证明,正是遵循他在11.5节开头给出的那个sketch of proof,总算压缩到三页,而且没涉及单位分解,算是一大改进)

本卷还有几章是打了星号的,颇具争议。第9章对点集拓扑做了一个非正式介绍,第10章又将多元函数微分学推广到一般的线性赋范空间上去,第15章介绍了流形上的积分学(属于近代微分几何的内容)和de Rham理论。传统上这些内容都属于数学系后续课程。作者想拔高观点,又限于篇幅,只能讲得相当粗略。我是在毕业以后才去读卓里奇的,后续课程都学过,有些题目尚且要去翻看Munkres, Lee等人的教材,因此很担心大一学生仅凭这么简短的课文,如何做得来书上的习题;即使勉强做出来,要花多大的精力?用1倍的时间读课文,再用5倍的时间去啃这些系统学习了后续课程即可解决的问题,值不值得?更何况,还有些题目难度特别大。比如,书中有一道题让你证明Brunn-Minkowski不等式及其等号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我是在一本讲几何不等式的书上找到的,证明过程长达四五页,初学者如果能做出来那必是天才中的天才了。其他答案也说:“花这么大精力去啃卓里奇,还不如把后续课程都系统地学了,回过头再看卓里奇,就觉得没什么”,我想就是这个意思。我不确定卓里奇本人当年讲课的时候有没有讲这几章,也有可能压根没讲,只是后来写教材的时候补充上去的。不过,初学者跳过这三章,也不妨碍其他内容的学习。

从叙述风格上看,第一卷还比较细密,但第二卷证明过程的跳跃性非常强,至少我读的时候经常碰到一句话要想半天的情况。我在想:大一学生读这样的教材,要耗费多少时间?况且大部分学生都有偷懒的天性,遇到了读不懂的会不会直接跳过去?如果随意糊弄过去,读卓里奇的效果恐怕是要大打折扣的,还不如一开始就拿一本浅显的课本学,不贪多,但至少学有所得。

结论:

不可否认,卓里奇这本数分本身具有诸多优点。首先,这本书的叙述是准确的,所用到的术语都要先给出严格的定义,所有定理的证明因而也是严格的,不会像有些数学书那样,遇到难解释的地方就想办法含混过去,让那种喜欢寻根究底的学生一头雾水。其次,书中有充实的物理例子。阿诺德对本书的点评提到了这一点。我个人的经验是学物理有助于加强对数学的理解(比如你学了电磁学有助于理解多元微积分,学了广义相对论有助于理解微分几何)。最后,书里面经常有一两句画龙点睛之笔,在其他书中不常看到,其实是作者有意提点,能让读者对学科的理解有所提升。

这本书之所以褒贬不一,我个人的看法是学过和人和没学过的人恰好会看到它的不同侧面。一方面,那些自身水平已经足够高的人能看到本书的好处,因为它融合了拓扑、几何、代数的思想,能和后续课程产生关联——当然这些人已经学过后续proof-based课程,并非数学分析的初学者,本书最多只是个案头参考。另一方面,让我们设身处地地为数学分析的初学者想一想:首先这本书肯定不适合那些连计算关都没过的人,这些人也不是作者的目标受众;至于那些想从这本书中学习新知识的人,本书对于观点拔高的部分却着墨不足,不够系统也不够深入——想学泛函、实分析、拓扑的都应该直接去找专门教材,而不是啃卓里奇。于是这本书的定位有些尴尬——它最适合的读者可能恰巧是我这种用它来复习数学分析的人,或者教数分的老师,因为他们阅读本书时也跟我一样,不是初学而是复习,且有能力和后续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看到本书的好处。我能理解老师想把好书推荐给学生(或者用作教材)的心情,但是他们却忽视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国内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基本上只学了个计算,其“数学成熟度”基本为零。要想让初学者切切实实学到东西,必然要遵从循序渐进的规律,不应该一上来就用这种overkill的教材,否则就是拔苗助长。(当然如果你是国集大佬,初学微积分就用卓里奇,我也没意见)

国内某些院校用卓里奇时显然是没考虑到新生的实际水平,特别是没考虑到我国高中数学的课程标准近二十年来一降再降,高中生看似刷了一大堆五花八门的题,其实基础不牢,很多基本的概念和定理他们没有真正掌握,但这并不是本书的问题。本书最适合已经(用别的教材)学过一遍数学分析的学生,至少也得对微积分有相当了解;而清华或国科大数学系的大一新生,大部分应该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

----------------------------------------------------------------------------

国内的学生学分析,为了使学习坡度平缓一些,我的建议是这样的:

1)先拿柯朗的《微积分和数学分析引论》初学微积分,把计算关过了,知道微积分是怎么用的。这本书内容丰富,我个人受益良多,但习题不简单,如果你觉得难,或者觉得这本书太老了,也可以用一本标准的Calculus教材(比如美国的托马斯微积分或者Stewart的微积分)。总之没必要在微积分上面花太长时间,大半年搞定一元+多元即可。

2)进入proof-based分析学。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证明,什么是严格的推理,可以先把特仑苏陶写的那本Analysis读一遍。第一卷非常好,值得一看,最好把习题都做了。第二卷可以选读。如果觉得这本书挑战性不够,那就去试试Baby Rudin吧,那本书本来就是给已经学过Calculus的学生读的,最后一章可不读,除非你想拿Adult Rudin学实分析。

3)学一些点集拓扑的知识。其实Baby Rudin第二章就够了。

4)进阶学习。分析这个分支水很深,进一步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实分析、复分析、调和分析、ODE、PDE等等。实分析推荐Royden的Real Analysis第三版前六章(最新版第四版感觉有点毁了),这本书习题不算难,所以读起来比较快。复分析推荐Ahlfors,作者是Fields奖得主,这本书长于几何观点,所以读起来会很有趣。




  

相关话题

  如果一个圆的度数是361°世界会有什么影响? 
  数学家面对复杂的数学算式时,还能把它和直观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吗? 
  如何证明哈代不等式? 
  级数加括号后发散,是否之前一定发散? 
  不定积分做不好怎么改善? 
  目前统计学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都有哪些分支?今后的研究方向大致是向哪里走? 
  数理金融和金融工程需要修的数学课程有哪些? 
  数学真的是一门有意义的学科吗? 
  问一下这个反常积分的敛散性? 
  「贝塞尔曲线」有哪些作用和特点,该如何正确使用? 

前一个讨论
这道趣味数学题咋解决?
下一个讨论
数学家 Elias M. Stein 逝世,如何总结他的工作?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