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是因为海陆军的家庭帝位和家庭弟位已经早就理清楚了,压根没什么好争的。
有一件事要清楚,IJN和IJA之所以可以互相“馬鹿”的本质原因是两者还可以有资源争夺的问题。这当然说明了整体上资源紧张的情况,但是也说明了IJN和IJA尚且没有形成绝对优先权和话语权,或者说IJA作为和海军同期现代化的新陆军说话还是有分量的。
英国陆军,莫得地位。
英国海(空)军的地位是绑架政府导向级别的高,尤其是海军。这一点在海军支出在总预算中的占比,海军工业在整个本土军事工业中的占比,以及海军要员在两院和各党派中的话语权,海军在王室和各届内阁中的话语权中都可以体现出来。即便是在RN最痛苦的年代里(比如拿战结束后/一战结束后/二战结束后,等),舰队仍然吃掉了远高于同期一些国家比例的预算(注意这不代表三军中净数量最高),撒切尔政府以后部门预算更是承担了核威慑的花销。今年三月的新回顾里面海军也是大赢家。如果在疯一点的年代里,丘吉尔泄露一下英德军控条款立刻就可以把媒体炸锅,这一点甚至可以说是有一点病态的。
这个事部分是因为现实需求。UK作为一个粮食不能自给(19世纪中叶开始),相对依赖海洋贸易,有帝国承诺和全球军事合作关系的岛国,海空军的意义自然相对高。而这一点在军事上比日本更甚。IJA固然需要从本土向帝国各处增兵,(英)帝国参谋部在这一点之外还需要从已经拥有独立陆军的帝国/联邦成员那里反向运兵。帝国军作为一个整体的最基本运作就基于海上交通。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不太健康的部分。一个说起来有点好笑的侧面佐证是三军在日常语境里的叙述顺序。大家可以搜一下两院质询时MoD的大臣秘书们的回复,或者直接去看一下MoD的官网。看完之后下一站是美国,我国,俄联邦和法国的网站。不难发现,只有英国在常用语中非常一致性的遵循“皇家海军,陆军,皇家空军”的叙述顺序。海军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因为皇家海军是“senior service”(资深兵种),是早在都铎朝陆军还在民团拉练的时候就有王家舰队的历史最悠久的军种。于是乎从海军到最年轻的RAF才有这个“海陆空”的顺序。
这个问题没有严重化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真正生死存亡的大战期间,英国政府有不惜代价爆炸性扩张军事投入的习惯(拿战,两战),所以真正在需要陆军暴兵的时候,海空军并没有真的挤占“那么多”的资源。
第二个是海(空)军本身比较识趣。严格意义上IJN也为了IJA付出了很多牺牲,双方在战斗中并不是时时刻刻互相掣肘的。但是英国人把这件事上升到了一个···更加不可侵犯的地步,而且在漂亮话上一点也不羞涩。一个家喻户晓的例子是丘吉尔记录的克里特撤退时坎宁安对威尔士和弗雷伯格的说法。在舰队打光了对空弹药,舰队战斗效率损失估计高达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情况下,ABC告诉陆军:“海军决不能让陆军失望”,“建造一艘战舰需要三年时间,树立一个新传统需要三百年时间”,然后继续绞肉机到6月1才撤离。这个说法的真假细节已不可考。考虑到ABC确实有“振奋人心小演讲”的习惯,再加上丘吉尔本身并非孤证,他大概确实说过类似的话,但是我们最终今天熟悉的版本大概还是经过了丘吉尔这个演讲家的加工。核心是,从半岛战争的科伦纳撤退到敦刻尔克,纳尔维克,伯罗奔尼撒再到克里特,海(空)军时不时会有以为陆军赴汤蹈火为己任的觉悟——而且他们让陆军清楚明白的看到了自己牺牲。
这个事和UK装甲部队有点像。UK坦克兵时不时有为帝国军步兵慷慨赴死入虎口的“轻骑兵的冲锋”式的举动,于是大家就都“云肝脑涂地要报主公”了。
“ばか”二字,说不出口··· ···
英国陆军怎么争,皇家海军早在18世纪采购了不列颠本土10%以上的劳动力,造船业是当时全英第一的重工业,这样的地位是哪个列强的海军有过的……
英帝国建立在海上,而皇家海军与海军部本身很大程度上已经超出了作为帝国海上武装力量的范畴,与整个帝国范畴的海上事务紧密相关。
而第三海务大臣(3rd sea lord and the controller of the navy,在1869年和1904年这俩职位曾经来回倒换,但总归是一个职务)和海军建造总监(director of naval construction)的影响力也因此远超出海上军事力量本身,直接触及到不列颠拥有的,全球最大的商船舰队。比如说,海军部对辅助巡洋舰的需求就直接推动了19世纪后期英国商船分仓与防漏安全标准的推进。把sea lord/naval lord翻译成海务大臣而不是海军大臣是确有其道理的。
尽管日本也是个岛国,但无疑,日本并没有整个国家建立在旧日本帝国海军之上这种背景。某种意义上来说,旧日本帝国海军只能算是一支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