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真正生产汽车的单纯的开发自动驾驶软件的公司都会死,或者破产或者被收购。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自动驾驶是一定会出事故的,也一定会死人的,那么到时候让 汽车厂商和自动驾驶开发商哪家来负责呢?责任根本无法界定,最后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汽车和自动驾驶软硬件一体化。
其次汽车厂会比现在少得多,参考PC行业和手机行业,最后只会剩下五六家厂商占领全球80%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会高度集中。只有头部的五六家厂商才有足够的实力去研发L5级别自动驾驶,并且他们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不大。
最后 L5级别自动驾驶,不会在所有道路上都实现,只能在某些区域或者道路上实现,其它场景下可能是人机合作的半自动驾驶。
我看问题,喜欢从宏观看路线演进,从行业看技术方向,结合企业判断进程。
达到L5的时候,社会是怎么样的?
木桶效应大家都知道,L5级的自动驾驶是只有一块木板吗?
我很明确地说了,仅有L5级的车,是达不到L5级的。L5级的木板最少得有三根。
智慧城市是由交通、医疗、环卫、安防、政务这五大核心基础,加上次一级的电力、通信、计算中心组成。
我每次谈自动驾驶,都扯一下智慧城市。因为这是大政策方向,城市演变方向,智慧交通只是一环。而现在企业的业务都是渗透多行业的,各业务相关会增加竞争力,不能只是单纯考虑自动驾驶。这点应该都明白
智慧交通的实现首先要有智慧汽车,也就是L4级以上(含L4)。我之前的文章说过,如果按华为自动驾驶路测的视频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大概率自动驾驶都在这性能上限了,甚至反而一大部分达不到。华为称达到L4。
为什么下这判断?
智慧交通不是有车就行了。还要有道路与云端。
封闭式的道路,肯定是现实的,演进肯定是自动驾驶够多后,就实现主干道限行(限非自动驾驶汽车)或者,高峰时期限行,变相实现封闭道路。发金色车牌区别。
没有道路与云端,L5级很难做到以下几点
对智慧交通可以参考下面这篇理解
而看好哪家企业,则请看我这篇文章
谷歌和百度对比华为的劣势非常明显。先不论技术谁领先,就论市场化与行业参与度来比,这是行业大佬与连场都没入的萌新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
做自动驾驶的厂商,我们可以分为几类。
第一类是汽车厂商,譬如奔驰宝马沃尔沃通用特斯拉这类,国内比亚迪、上汽,小鹏,蔚来
汽车厂商搞无人驾驶很早很早,70年代,计算机技术很落后的时候,这些厂商已经在探索了。最近几年比较热,但是传统汽车企业还是保守,电动车的企业没出过大事,更激进。
第二类是互联网到AI的企业,国外以谷歌为代表,国内以百度为代表,这类企业是研究AI的,但是AI的一个应用方向是自动驾驶。
第三类企业是软硬件方案,博世,nVIDIA这类企业,软硬结合。华为、大疆也属于这类,卖给汽车厂方案。
第四类目前还不明显,对自动驾驶有需求的企业,滴滴,优步,这类目前还在采集数据研发阶段。
自动驾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需求方。
大家到底需要什么级别的无人驾驶?愿意花多少钱?
L4和所谓的L5,最高级别,相当于一个高水平的专职司机。
对普通人来说,这是打车和互联网约车就可以实现的。
在网约车数量正常的情况下,我要出行,不用费力开车,我打开手机约一下,花十几元,几十元成本是最低的。
而实现L4、L5的软硬件成本比打车高太多了。
用户买车是为了开,不是为了坐。
所以,自动驾驶目前能卖的是一些辅助功能,堵车的时候开车体验不好,长途高速开车无聊,这些时候,让AI来开车。
让AI从车库里面自己出来到门口,比自己去车库开方便,这个有需求。
停车对于技术不好的司机来说麻烦,让AI去停车有用户体验。
找停车位麻烦,到了目的地附近下车,让AI去自己找停车位有需求。
这些真实需求,对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要求不太高。
所以,对于汽车销售来说,到了一定程度进化有难度。
而真正对无人驾驶有强烈需求的是滴滴和优步这类企业,这类企业希望在无人驾驶成熟以后,用无人驾驶逐步替代司机,降低运营成本。
所以,到了一定水平,无人驾驶在普通汽车中会停滞,而在网约车出租车需求中会继续发展。
在云贵川农村山区的砂石路、机耕道上实现L4甚至L3了,L5就指日可待了。
不过我觉得先实现这个的应该是无人驾驶的军用越野火力平台,用于反游击、打逐屋巷战的那种。那胜利者就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支军队背后的整个体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