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奥匈帝国的灭亡真的怪匈牙利吗? 第1页

  

user avatar   da-jiang-jun-lin-deng-mo 网友的相关建议: 
      

yes and no,很多人把奥匈解体看做是一战失败的结果,实际上并不完全,帝国在维护自己统治上做出过许多努力,站在奥地利角度上而匈牙利确实往往在碍事,而最终帝国的努力却让后人了乘凉,让帝国的解体更加顺滑,新生国家基本直接沿用了奥匈的法律和地方体制,如同新生捷克立法委员会成员阿洛伊斯·拉欣说“好像革命从未发生”。

  1. 帝国解体的直接原因

先说直接原因:在大战期间国家,或者说军部对于整个帝国宪政法治的践踏,以及对人民物质生活的保障出现了严重问题导致帝国统治的合法性崩溃。一战期间,奥地利曾经的公民政府主动把自己置于军队的指挥下,于是国会和州议会被无限期休止,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被取消,与战争有关的罪行(如间谍,囤货居奇,扰乱公共秩序)置于严厉的军事法下。不止前线的士兵,就连后方的平民也被军事化管理起来。这一系列军事独裁使得整个社会非常不满但是人们还是体谅朝廷的难处,七月危机以来全国的爱国主义高涨,就连南斯拉夫裔也为斐迪南悲愤。但这份爱国主义很快被物资粮食短缺和社会动荡所抹去,男人在前线出生入死,女人在工厂长时间劳作,而孩童为了能买到吃的凌晨就要去排队,买到的粮食还是掺了木屑的,因为开战第一年奥地利就失去了他的主要粮食产地加利西亚,而战前每年能给奥地利出口210万吨谷物粮食的匈牙利在1916年只能不情愿地出口10万吨。人民为帝国做出牺牲却连基础的食物供给都得不到满足。值得一提的是匈牙利由于其特殊地位,没有受到奥地利军方的直接管理,匈牙利的国会和克罗地亚议会在战时依然正常运行。当奥地利军部要在匈牙利强行推行他们的军事化体制时,匈牙利的公民政府尽力不让军方的管辖延伸到军事以外。但匈牙利因为其民族问题检举问题则更为严重,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有很多人紧盯着那些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犹太人,相信他们是潜在通敌分子,就等着他们“露出马脚”能让自己获得一点物质奖励。这给了本就不稳定的多民族社会沉重一击。帝国崩溃的直接原因大抵是这几点,如果帝国的社会结构看起来如此脆弱,为什么要挑起战争呢?

2.战争的必然性

19世纪下半世纪是奥地利自由主义宪政与大众政治高速发展的时代,50年代还是威权官僚专制主义的奥地利到1907年实现了全体成年男性拥有投票权利(皇帝希望借此把民众的目光由民族问题转移到社会问题上)。而公共教育全面开办也没有一个世纪的时间,而且在这数十年来围绕教育方面关于文化冲突和学制问题不断,整体民众素质是否能够适应成年男性投票权还是未知数(在农业为主的地区农民坚决反对让儿童接受教育,因为在农忙季节农民需要家里的儿童劳动力,最后在如匈牙利和加利西亚地区义务教育学制不是8年而是6年。而在19世纪的后二十年中政治暴力和骚扰也越来越多。)

不过在争取投票权的大众政治活动中有人意识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于是政治运动者开始用更极端的理论和诉求来吸引更多选票(就是煽动民粹)而一些相对保守的势力(如今连几十年前推动宪政体制的自由主义者都成了保守力量)则惧怕这股能量,而最为保守的势力就是军部,他们大多由贵族出身,对于社会走向极端他们认为这最终会使整个帝国解体崩溃,而人民对政治毫不关心的年代才是最好的,但是由于缺乏政治力量又无可奈何,因此他们期待有一场战争来给他们更多的政治力量,或者直接绕过或践踏宪政体制来改革,因此军部是最渴望战争的。但社会上朴素的爱国主义和其他政党的诉求也在支持战争,例如社会主义者认为战争可以给予他们报答工人阶级的协作,实现社会与政治改革的机会。民族主义活动家也把战争视为获得地方自治、增强语言权利,甚至作为对他们所在民族共同体爱国牺牲的回报重组帝国的独特机会。战争成了所有人希望加速改革的关键。而所有人都以为是一场小局部战争却变成了世界大战就是后话了。

3.关于匈牙利的对帝国的关键影响

  • 联邦主义与集权主义

19世纪60年代,这个刚建立宪政的国家有两种主要的道路呼声,即联邦主义和集权主义,集权主义是各地选出代表来到维也纳的国会,国会制定统筹适用于全帝国的政策和预算。联邦主义是各地区设立各自的议会统筹当地预算及政策。(事实上中央国会建立后对地方议会自治的不断推进依然是推进联邦主义,最终结果也证明了联邦主义是帝国最后的救命稻草)1860年皇帝联合联邦主义者准备进行改革,但匈牙利反对,因为这样匈牙利被视为帝国的一部分。当皇帝被迫又转向集权主义的时候又遭到了匈牙利的反对,匈牙利要自己的国会而反对维也纳的中央国会。最终就是人们熟知的1867奥匈二元协定。而要注意的是这份协定不是匈牙利人激烈抗争的结果,是1866年普奥战争惨败中匈牙利对帝国保持了高度的忠诚和支持,皇帝对匈牙利的报答。

  • 三元帝国?

1908年,面对奥斯曼对于波黑的渴望和塞尔维亚扩张的欲望,维也纳认为对波黑的吞并势在必行,但吞并后波黑地区的法律地位如何始终没有定论,在理论上它既不属于奥地利,也不属于匈牙利。虽然波黑人选举出一个议会与许多市议会决定他们的内部事务,从结构上看,他们无法在就影响整个帝国的议题(军事、外交、公共财政等)展开的讨论中拥有话语权。于是帝国中有人提出了奥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三元帝国的构想,即把奥地利和匈牙利的一些斯拉夫人土地(奥地利的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的克罗地亚)与波黑整合成一个新的南斯拉夫王国,遇刺的斐迪南大公就是这一理念的支持者。但遭到匈牙利的坚决反对(大匈牙利一点都不能少!),匈牙利首相伊斯特万·蒂萨在1918年到巴尔干地区调查粮食情况时也依然以一种十分傲慢鄙夷地回应当地议员的合理请求。




  

相关话题

  中世纪欧洲教会能否起到类似于议会的职能,教条能否起到类似于宪法的职能? 
  古希腊文化、科技、科学、民主那么伟大发达,为什么没有产生一个伟大的国家或者王国出来? 
  曾经显赫一时,左右世界政治的欧洲王室,如今境况如何? 
  欧洲中世纪的农奴制是怎样的? 
  在中世纪国王被革除教籍会受到哪些影响? 
  如何评价《冰与火之歌》里面的宗教形态? 
  贵族到底「贵」在哪里? 
  为什么苏联平定匈牙利事件是对的,入侵捷克是错的? 
  匈牙利的骑兵大部分都是轻装的吗,15~16世纪,匈牙利有没有披甲的骑兵,有大神给图或说一下吗? 
  如何评价阿方索十二世? 

前一个讨论
古代丰臣秀吉的日军坐船登陆朝鲜那么能不能在其军队登陆之前歼灭其运兵船歼灭其军队?
下一个讨论
明朝怎样才能收复河套?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