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 来答一波
本人中科院硕博加博后,目前已经入职一所二本高校,对现状还比较满意:
说实话,当时选择去二本高校也有点犹豫,研究所本来是可以留下的,但可能因为我在研究所呆的时间太久(硕博加博后共7年),研究所有点像公司,每天都比较单调枯燥(比较适合专心科研的人,但不适合我)。因此特别向往大学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且我很喜欢教学,喜欢跟年轻人呆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大学里还有寒暑假,真的是特别羡慕!当时也有双非一本的offer,但是没有编制,3年完不成考核还需要退还一部分安家费,感觉实在是个坑。最后权衡下选择进了二本高校。
综上,二本高校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相反,我认为二本高校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在科研圈已经如此卷的大环境下,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看了一下评论和私信,好多人问是哪个学校,在这里不太方便透露,各位谅解。
我们学校A类博士要求5年内有青基和3篇2区以上,B类和C类要求会略低。有人问考核不过会怎样,据我所知不会退还安家费的,但是待遇会降低,比如之前是副教授待遇,几年后没有完成科研任务,会降回到讲师待遇。
其实现在很多二本学校为了抢人 待遇都还不错,门槛低,压力小。只是很多人可能看不上二本学校,觉得进二本学校大材小用,因此会选择去名校做博后或者一本高校非升即走的岗位,当然这也很好,只是对我来说我更倾向于选择压力小 相对稳定的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最好。
好久没看知乎了,感谢大家的点赞和收藏~
现在已经在二本学校呆了半年多时间了,再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我们学校这两年由于想冲一本,所以大量的招聘博士,其中不乏985名牌高校,海外高校毕业的博士,而且大多产出还不错!大量优秀博士的加入,就把那种卷带到了二本高校!这种卷只针对青年教师,因为要完成科研任务,同时评副教授压力也是随之增大。对老教师影响不大,他们还是每天上上课很悠闲。
本来想来二本躺平的,却发现此路不通,只能继续搬砖。唯一欣慰的是寒暑假了,再就是平时上班时间比较自由。不说了,我写青基去了…
这问题有师兄亲身解答过,他当时面临两个选择:
1.
全国专业排名靠前的211高校,一年助教后转讲师,讲师六年还是八年完不成科研任务就转岗,薪资待遇随之下降。
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没有,学校提供一套住房,但会象征性收租金。
2.
普通二本,直接讲师,有编制,前三年享受副教授待遇,三年后如按期完成科研和教学任务,达到副教授评选条件优先保证无缝衔接。
学校提供一套住房,安家费40一步到位,科研经费40,8年分批结清。
学校以本科教学为主,专业硕士教学和科研为辅,单独就科研压力来说,前者评上副教授的条件差不多够他在后者混到教授了。
那位师兄思考了几天,果断选择了后者。
问理由他说很简单。
第一,高校的事业不仅限于科研。
相反,绝大多数的高校主业是教学。一个老师即便没有太多的科研成果,但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本科生,那也是事业成功的标志。
第二,他不是天才,只是个普通博士。
博士毕业只意味着你跨入了行业内某一方向的科研门槛,同样的精力他放在科研上做不出来什么,但如果深耕教学还是可以带好学生的。
与其做自己不那么擅长的科研,不如好好给学生上课把知识点讲通透,既教书又育人。
第三,双重压力。
三十出头,上有老下将有小。
选择前者,至少前七年他会继续拿着基础工资在出租房里继续找热点、熬夜、掉头发。
就这还不一定能出成果。
即便出了成果七年后不过是从科研民工变成资深科研民工。
选择后者他基本不用考虑经济问题,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科研方向,可以沉下心来真正钻研自己喜欢的东西。
要是以后做出成绩了也可以转科研或者去更好的学校。
说到末了,他反问了我们一句:
“现在看,你们觉得我去二本是更容易成就一番事业还是毁掉自己的事业?”
1、本硕211,博士985,平心而论,你的条件,一般。即使是有机会跟着大牛团队做博后,将来成为凤头的机会,也是非常渺茫。
除非你天资聪慧(当年没考上清北或顶尖985,只是学习过于懒散,高考失败,但科研方面有天赋)+大佬赏识+背景、资源强大+团队优秀(985和二本的区别,核心在于平台和优质的学生,但是,也不是985的学生都优质)+运气极好+其他条件。你有可能在将来成为某领域的大牛。
2、当然了,你选择去二本,并不意味着你就能成为鸡头,但成为鸡背的概率还是挺大的。但是,去二本就别想什么科研事业了,如上所述,二本的平台和学生质量(仅说科研能力方面),你就别想着有什么科研上的突破了。即使是个人科研能力极强,你也没什么机会成为领域大牛的。
(别杠什么齐鲁工业大学这样的学校不也出了院士吗,王军成院士毕业于哈工大,而且前面主要的经历是在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而且这是以前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现在优势资源越来越集中于顶尖学校的背景下,年轻的一代,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了。)
3、选择去二本,核心的在于,和你的对象去了一个地方,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可以有比较舒服、惬意的生活质量。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而留在985继续博后,你有可能会失去你的对象,有可能生活会非常艰难(至少是前十年),而你将来成为领域大牛的机会,可能连5%都不到。所以,就看你,愿不愿意冒这个险,看你内心究竟最在乎的是什么了。
看待遇了
如果二本院校直接给编,又是所在城市最好大学,那确实过得挺自在。当地相亲市场最高端,别太挑长相和校领导或地头蛇干部家联姻,照样过得美滋滋。
你觉得去当博后就不被毁了?做梦哪。留不下来,被优化掉,将近40岁的高龄漂泊不定,这才叫毁。
好好想想吧,你还有家人。
博士去二本任教。
几位大佬说的很香很香,确实令人羡慕。
我对细节不了解,只想说一个事情。
1,今年本科毕业生900多万,22年上千万。
2,未来高中分流,有50%学生的路线是应用技术大学而不是当前的本科。
3,07年以后人口出生基本在1400~1600之间。
4,未来几年开始,分流50%之后,考虑到高中辍学的,每年考大学人数必然低于750万,甚至慢慢会低于600万(2020年出生人数1247万)
5,18年后,当每年高考人数低于600万的时候,是不是每个二本三本还能有足够的预算和发展机会呢?
6,18年后,现在入职的博士才不到50,离退休还有距离。
以上。
仅供参考。
原末流985博士,现某三线城市新一本双非高校青椒。
这个我是觉得不管去哪,资源都是个飘渺无定的东西,211未必拿得到资源,三四线双非未必没有资源。只能说三四线双非如果拿不到资源,那就只能教教书,其他科研工作业绩可以慢慢攒,每年拿着十万的工资至少还活得下去,搞个五年八年还是能有点东西,特别适合家就在当地的人群。211这类拿不到资源那可能就真的gg了。
发论文别的专业我不知道,因为听我爱人说她们专业跟学校名气关系很大,但我觉得一般不都还是跟认不认识大佬有关么,像天坑专业说白了靠的也还是读博那会攒的关系,以前发5分上下的论文,现在发的也还是5分上下的论文,没多大区别。。。。
总之三四线双非就突出一个稳字,放到游戏里面就是那种上限不会太高,下限也不会太低的风格。高校教师本来就只是个职业,而且现在越来越觉得教书比搞科研有意思多了,学生评教给你打优的喜悦感不比中篇一区差。
最初来这里教学生的时候老觉得自己当初高考比他们多大几十分,总是不自觉带点自傲,现在越来越觉得他们有很多人可爱、活泼又努力,所以我愿意将我所知的倾囊相授。一个人最闪亮可贵的是他的无限可能,看到那些学生有时会觉得他们身上是会发光的,以至于自己都支棱起来了。所以参与并见证一群人的成长,可能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事情之一了,妥妥的养成啊哈哈哈。
我全程带的第一届学生前两天刚考完研,希望他们能有好结果。
以上。
首先说明:毫无歧视的意思啊!看题主一句话提到的教育背景,本硕211,博士985,不知道学科专业和论文硬通货的质量怎么样。以现在内卷的趋势,想进发达地区的211甚至普通一本可能都有些困难吧……
我个人觉得,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根据自己的实力,能尽快先找到一个落脚点可能是首先要考虑的。毕竟,在二本学校里有基本工资拿着,和毕业即待业找不到工作整天急得热火朝天相比,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至于所谓的科研事业,就另当别论了。因为这个确实跟很多主客观因素都有很多关系,有时候,付出和收获也未必是正比。另外,科研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心态更重要。在985里周围的同事可能都很优秀,未必就能快速突围或者达成既定目标;在地方小学校,也未必就一定啥也干不了。你看看每年的国家社科和自科基金名单,也有很多是二本的老师。所以不能一刀切。
利益相关,曾经的二本青椒一枚(现在是中焦)
~~~~~~~~~~~~~~~~~~分割线,上面是原回答,下面是补充
提问者本来问的是“事业上”有什么影响,后来又改成“科研上”。鉴于教学的重要性也很高,作为大学老师,教学是绕不过去的,我又把问题改回“事业”。
在二本当老师,教学上毁得比科研上毁得更厉害,人在事业上最大的痛苦即在于此。会有各种比较奇葩、琐碎、很土的管理规定,人为增加很多麻烦。比如某学校教务处规定:每次考试,教师需要出5套试卷,没错,ABCDE,5套。最难受的是,很多事你不得不耗费很多时间,但这些事情实际意义不大。各种开会也多,而且内容大都比较low。
最后简单总结:在二本任教,心理压力不大,但是学生生源差,研究生招生困难;学风也差,无论学生的学习风气还是教师的学术风气。在重点大学任教,学生生源好,当老师当得比较有尊严,但是心理压力大(甚至容易有生存危机之惶恐);你明明很努力了,但还是被同事碾压垫底的滋味也不好受。
如果比较均衡的话,或许在一些中西部211吧?(个人想象罢了,其实不够了解)
多问问自己,平台跟自己有关系么?我亲眼见过大佬在一个平台二十多年,被排挤走的。我亲眼见过超级优秀的博后研究员被白嫖的。平台跟你有关系么?年轻时宁做凤尾不做鸡头,博士毕业也都三十岁左右了吧,家里导师有没有关系,大佬的许诺靠谱不靠谱,如果没有这些,干嘛不让自己开心点。二本影响你拿课题了么?影响你发文章了么?反正我同事该拿的拿了该发的发了。
哎哟喂,这个问题真的不是给我量身定制的吗?哈哈哈哈。(感觉不光没毁,充分的自由与尊重还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我的斗志呢……)
把客观的东西说在前边:如果单纯从学术产出角度上来说,也许是的。很多理工科这种很需要实验器材和实验设备的学科,好学校的实验设备和团队、实验室的硕士博士博后人数,确实会直接影响到你的成果产出。而且人是环境的产物,在985,同事们都卷到飞起来,你休息一小会儿,也许就被甩在后头,非升即走了。那么可能不吃不喝也要写,不产出真不行。
但是如果从生活、收入角度来讲,就属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我这里只说我的选择,没有说去二本就是对的,同样也没有说去985就是对的。大路朝天大家各走一边,选什么路,是大家自己的事情。
我是学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的,本硕博都是这个专业,10年的时候这个专业是个冷门,没啥人愿意学。属于受到家长影响,从小就挺喜欢这一块的。肯定会有人说这个学科没有啥学术,这个不做讨论哈,我这里说的是容易找工作与否。
当年报志愿的时候也知道,以后没啥机会大富大贵了。当年和我家长计划的未来是博士毕业去某个省委党校/市委党校当老师,应该能混个不愁吃喝,风吹不到,雨淋不到,还有寒暑假什么的。
这两年工作其实还算比较好找,我们班同学大多数都留在了北京。自己毕业前后本来不敢报什么希望,但是拿到的机会还真的不少。这里边有北京本科母校的橄榄枝,有老家985、211的机会,也有中部地区院校的老师盛情邀请(很感谢),还有一些也很不错的一本院校的邀请(在此一并感谢)。
选择去二本院校的时候,确实也有很多朋友不理解,甚至导师也劝说过,要不要再好好考虑考虑。很感谢朋友们和师长们的建议与劝说,他们都是为了我好。本硕博一路上来学校都还可以,博士毕业的成果也还是可以看,而且我个人有多多少少有点社交NB症……能进入面试的工作几乎都拿下了。
是这么想的哈……
首先,文科的大学老师,可能除了极少数非常优秀的人之外,大多数收入都差不太多。听说理工科可以有上千万的项目……这一点上文科肯定是没有,绝大多数都在年薪10—20万之间。(青椒哈,大佬们我们就不去讨论了,毕竟大佬是极少数。)
本人还是很看重收入和舒适度的(就是懒且馋),好学校基本都要非升级走,即便是给编制的好学校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也比较可观,收入并没有高特别多……去的二本院校的待遇和收入还算是比较不错的(这里偷偷安利一下现在的工作单位,福建江夏学院,博士即将毕业的同学们可以了解一下)。我家条件一般,老公家条件也很一般,我俩想找个性价比高的地方赚点钱,买房子买车生一个孩子,过点小日子。没出息就没出息吧……累了。前30年我自问还算是挺努力,后边的30年就健康快乐地工作吧。
其次,在这里非常汗颜地说一句,我并不是很喜爱学术,也没有特别喜欢写论文。不过要是非写不可,也还是会有一些成果产出的。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喜欢学术,喜欢写论文的人,他们是非常勤奋的。我的同学中就有一位手握很多C刊,毕业留校做博后,她非常努力,非常用功,所以她的成绩、论文和荣誉全部都是她应得的。我衷心祝福她,也为她高兴,但是可能自己没有办法成为她。这一点说出来感觉有点对不住导师,我的导师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善良、最勤奋也最愿意教学生本领的人,是世界上最好最好最好的导师。但是可能我也没有办法按照导师的期待去发展,所以每每想来还是会觉得有点惭愧。
再次,不知道大家觉得什么样的生活算是事业有成,如果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话,那么生活可能很难平衡,也没有很多时间去陪伴家人和感受人生。反正我觉得这一路读书上来,身边那些学术事业比较成功的人,大多数都要牺牲掉一部分个人生活。这个也很正常,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给我冲击最大的是身边那些因为太辛苦而生病不能继续工作的前辈,他们当年健康的时候每一位都意气风发,光芒万丈,但是身体不好了之后也很快就会被人遗忘。我很害怕,我怕自己还没有拼出一份事业,身体就垮了。大家都很关心学术大佬们的优秀和成就,很少有人关心这些成就背后的代价。之前我在网上说出这些观点的时候,有人反驳我——也许这些人的意义就在于写出很优质的学术成果呢。但是我的人生意义不在于此……我还想陪伴家人,还想在空余时间运动,还想看看山看看水,还想不忙的时候写写小说。
博士毕业的工作选择,有些人去985不光是出于职业考量,也可能还有一些人觉得面子过不去吧,觉得985听起来很不错(我也没有说非985不好的意思)。这一点我不否定,不过个人以为,平台是别人的,生活是自己的,如果我去了好平台但是自己能力不够,也会很辛苦。况且,面子这东西,都是自己赚的,只要是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上班,遵纪守法,热爱生活,做事靠谱,到哪儿也都会有面子呀。我觉得开心,我过的幸福,我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我没有违反是法律法规,没有缺德,那么别人的想法,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个观点,认为事物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认识规律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所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是我在读书这11年里最大的收获之一,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且在学术这一个层面上,除了考上了好学校、认识了好导师之外,不占据什么优势。读书11年,最有活力、平台最好的阶段都没有那么多的论文产出。要我去985和别人竞争,实在是信心不足……所以也就按照自己的能力上限与下限选择了一个适合自己且性价比最高的地方。
万物生长,各自美丽,有意义应该是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掌握生活的节奏,工作之余有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把课讲好多和学生交流,而不是完全被压力推着走。
看到这里的各位,也希望您今天快乐呀。
PS,二本也不是个个都善良……比如有小伙伴就在吐槽,邻居闽江学院比较push老师,二本冲一本,学术压力翻倍。(当然了,这也是他一家之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