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东晋王敦造反,为什么王导没受牵连? 第1页

  

user avatar   asahi-22-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王导没直接掀桌子已经是给司马睿脸了

东晋立国之本是王导代表的北人和顾荣陆晔代表的南人合作

顾荣是顾雍的孙子,他堂兄顾谭以及顾氏的铁杆盟友、百年姻亲陆氏都是孙和太子党的核心成员,陆抗是孙和连襟

而孙和的母妃,大懿王皇后,徐州琅琊人

太子党另一支,张昭家族,徐州彭城人。诸葛瑾家族,徐州琅琊人

顾谭陆抗虽然死得早没赶上东晋,但他们的弟侄顾荣、陆晔这些人可是吴郡-琅琊同盟的直接受益者

顾陆与徐州人尤其是琅琊人合作了三代,在孙权、孙鲁班、孙峻、孙綝、孙皓这些败类的全方位谋害下活了下来,没人比他们更懂败类皇族

司马家什么货色,是顾陆看不懂,还是诸司马自己心里没数?

一边是合作了三四代人的琅琊王氏朋友,一边是脸上写着比孙氏还完蛋的司马氏,真掀桌子,你觉得顾陆以及他们身边的朱张周这些南人帮谁?当年顾荣肯拜你司马睿一下,还是王导牵线搭桥

若无王导-顾荣-陆晔支持,司马氏在江东有何根基?比孙权、孙皓如何?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给个现代比喻:因为王家仍然是最大的股东。

公司治理结构是:司马家品牌入股当非执行董事长,王家是大股东,其他世族是小股东。王家里头,常务副董事长兼CEO王导是主张按比例分红的。

这时候有小股东看不惯王家,对董事长讲:这注册商标是你的,分红王家却拿了大头,你应该当执行董事长,兼CEO。于是司马董事长开始安插自己的经理,并不开会讨论就发布一些董事会决议。

这时候销售总监王敦一看,这是想干掉我们王家啊。主张发起临时董事会,清退那几个搞事的小股东。甚至直接把董事长换成王家的。

但敦总监董事会开到一半太激动挂了。接下来会怎么开?王家虽然重挫,但还是大股东啊。

董事长和小股东有两个选择:

一、在董事会会议上跟王家翻脸。

  1. 干掉了王家,下一个CEO谁当?这个未知数跟我的关系怎么样?不确定。
  2. 王家急了,再冒出第二个王敦来,就没那么巧也死在会议桌上了。到时候董事长也姓王了,小股东全部清退。注意那时的清退可是满门抄斩。敦总监就把周经理的大舅子小姨父全炒了。

二、看王导一贯和稀泥的性子,如果让他继续管事,我们还能像往年一样分红。

你是董事长或者小股东,愿意冒险吗?


user avatar   alex-60-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些回答太极端了。

皇权与兵权脱离自然会出现很大问题。但并不是像很多回答里,司马睿就是一个吉祥物了,他真有忠于他的军队,只是没有外面王敦的强。王与马共天下,不是说司马家成为王家附庸了,而且历史上,王与马共天下的时间很短。

至于王导为什么没有受到株连道理很简单。王导对司马睿政权南下建政有大功劳,而且本身只是要清除他的异见者并不是要推翻王室,王敦大权独揽的时候,王导自身就是维护皇权的核心力量,所以王敦二叛的时候,司马睿是真给他假节平叛,不像第一次那样是名义上的。

王敦失败后,皇帝对王导很尊敬,但某种意义上来说王与马共天下这个局面已经不存在,内有行政外有兵权才能共,王敦失败条件没了。后来流民帅,外戚对朝政的影响不比王导小,当然皇帝也需要王导这个元老做个润滑。


user avatar   li-yang-ke-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寻常玩玩梗就算了,但要是有人真信“牛继马后”这事就很令人无语了。

“牛继马后”和“三马食槽”算是一个类型的东西,看一看、调侃调侃就得了,居然真有人当真?

“牛继马后”最早见于孙盛的《晋阳秋》,那么能否因为晋书言孙盛的《晋阳秋》“词直而理正,咸称良史焉”,就判断这本书里面没有离谱的内容呢?如果是这样,那这段记载又怎么说呢?

【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往西南流,投入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

我虽然不懂天文,但着实想不通这流星怎么还能飞过去,再飞回来。

宣王要是能掌握这种能力,也怪不得诸葛亮会“震怖而死”


另外晋书孙盛传也记载了桓温要求孙盛儿子删改《晋阳秋》的事情。孙盛不愿意改,但子孙不同意,之后他们便强行改了。

【既而桓温见之,怒谓盛子曰: “枋头诚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说!若此史遂行,自是关君门户事。”其子遽拜谢,谓请删改之。时盛年老还家,性方严有轨宪,虽子孙白,而庭训愈峻。至此, 诸子乃共号泣稽颡,请为百口切计。盛大怒。诸子遂尔改之。】

而目前能查阅到《晋阳秋》尚存部分,在太和四年确实没有桓温枋头之败的记载。

 【太和四年春帝正月。

 〔四月,大司马桓温率众伐燕慕容○,袁宏作《北征赋》。〕宏尝与王珣、伏滔同侍温佐,温令滔读其赋,至“致伤于天下”,于此改韵,云:“此韵所咏,慨深千载,今于‘天下’之后便移韵,于写送之致,如为未尽:“滔乃云酩得益‘写’一句,或当小胜。”桓公语宏:“卿试思益之。”宏应声而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王、伏称善。(孙盛《晋阳秋》·《世说·文学第四》注。案:《续晋阳秋》云:宏从温征鲜卑,作《北征赋》)】

换言之孙盛虽然想秉笔直书,但桓温带来的压力,他是不能不去考虑的。而正是因为孙盛屈从于桓温,所以桓温也会给孙盛一些“便利”。

如孙盛在长沙做太守期间贪污受贿,这件事被人举报给了桓温,桓温只是让孙盛做了段时间囚车,等桓温见到孙盛后,就赦免了孙盛。

【出补长沙太守。以家贫,颇营资货,部从事至郡察知之,服其高名而不劾之。盛与温笺,而辞旨放荡,称州遣从事观采风声,进无威凤来仪之美,退无鹰鹯搏击之用, 徘徊湘川,将为怪鸟。温得盛笺,复遣从事重案之,脏私锒籍,槛车收盛到州,舍而不罪。


桓温给孙盛的信息可以说是很明确了:

如果你不按照我的意思修史,我可以杀你全家。反之如果顺从我,你贪污的事情,我也就不跟你计较了。

那么说了这么多,桓温又和“牛继马后”有什么关系呢?

我认为其中是有关联的,桓温在枋头战败后,威望受挫,因此桓温在谋士郗超的建议下,谋划废除皇帝司马奕,以此提高政治威望。

而为了废掉司马奕,桓温便开始散布流言,污蔑司马奕没有生育能力。

【初,桓温有不臣之心,欲先立功河朔,以收时望。及枋头之败,威名顿挫,逐潜谋废立,以长威权。然惮帝守道,恐招时议。以宫阐重闷,床笫易诬,乃言帝为阉,遂行废辱。】

而桓温既然想要废帝,那么要是能让司马家的正统性受到质疑,就能减轻他受到的政治阻力,而孙盛又在他的控制之下。

因此“牛继马后”这条流言便这么散布开来。


探讨完“牛继马后”出现原因,那么我们再来具体看一看这一件事。

据史书记载,牛金238年还活着,并且跟着司马懿一起平定了辽东。而又根据万斯同的《魏将相大臣年表》记载,当时牛金担任后将军。

而司马懿在平定辽东后,因为曹睿病危就急乎乎回朝了,朝中政局千变万化,司马懿都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成为辅政大臣,那更不会考虑什么谋朝篡位之后的事情,因此在曹睿死前,司马懿显然没有动机去杀牛金。

后来多亏孙资、刘放的帮助,司马懿方能成为曹睿的托孤之臣。

【其年,帝寝疾,欲以燕王宇为大将军,及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辅政。宇性恭良,陈诚固辞。帝引见放、资,入卧内,问曰:“燕王正尔为?”放、资对曰:“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曹爽可代宇不?”放、资因赞成之。又深陈宜速召太尉司马宣王,以纲维皇室。帝纳其言,即以黄纸授放作诏。放、资既出,帝意复变,诏止宣王勿使来。寻更见放、资曰:“我自召太尉,而曹肇等反使吾止之,几败吾事!”命更为诏,帝独召爽与放、资俱受诏命,遂免宇、献、肇、朗官。太尉亦至,登床受诏,然后帝崩。】

而曹芳继位后,曹爽对司马懿来了一招明升暗降,把司马懿升为太傅,却实际上剥夺了他的兵权。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只好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前面说了,因为曹爽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那么司马懿以往的亲信将领是未来扳倒曹爽的重要资源,牛金多年跟随司马懿征战,显然也是司马懿所看重的棋子。

因此司马懿在没有扳倒曹爽前,手中有兵权又和自己比较亲近的将领,是司马懿重要筹码,司马懿又怎么会因为荒诞不羁的图谶,而自断其手指呢?

再者曹爽对司马懿一直都是有所关注的,要是身为后将军的牛金突然死在司马懿家上,能不引起曹爽的怀疑吗?

而且要是真有这事,你孙盛都知道的事情,曹爽又怎么会不知道呢?人家可是连司马懿病了,都要派人“热切”探望的人。

因此如果司马懿真的毒杀了牛金,要是被曹爽知道,这谋杀朝中要员的罪名,足够让司马懿这个太傅也别做了,回家做个富家翁吧。

所以说在曹爽执政时期,司马懿也不可能去毒害牛金。


而要说司马懿有机会和能力动手的时期,只有他干掉曹爽,权倾朝野之后,那就已经249年的事情了。

虽然牛金生卒年不详,但我们可以大体估计一下牛金的年岁。

牛金第一次见于史料是公元209年,也就是江陵之战被曹仁解救那次。那时候他已经是曹仁部将,而且曹仁让他担任重要的前锋任务,并且曹仁之后又拼命相救,可见牛金在曹仁军中也有一定地位。

因此我认为此时牛金的年龄当在20~30岁之间,而到了249年的话,便也有60~70岁了。

牛金也就比司马懿年轻几岁而已,都是风中残烛的人了,司马懿有必要那么忌惮他吗?

再者就算司马懿真动了杀心,那“牛继马后”,杀了一个牛金有什么用?司马懿要真是迷信中毒太深,怎么也要把牛金全家都杀了吧?

以司马懿的那斩草除根的性格,先是诬陷曹爽谋反,之后在洛阳大开杀戒,“同日斩戮,名士减半”。要是司马懿真心想除掉牛金,那有必要玩什么毒酒吗?只要在曹爽屈打成招的口供上添上牛金的名字,之后便能名正言顺杀牛金全家。


综上所述,在我看来“牛继马后”,妄言而已。而《宋书》沈约已经被人批判过了,如隋代王劭言:“沈约、《晋书》造奇说,云琅琊国姓牛者,与夏侯妃私通,生中宗,因远叙宣帝以毒酒杀牛金,符证其状。收承此言,乃云:司马叡,晋将牛金子也。计其年,全不相干。”

《魏书》魏收因为意识形态问题自然要黑东晋,所以也就一并这么写了。

至于《资治通鉴》,不知这司马光记载司马懿毒杀牛金之类的事情,是记载在那一卷呢?我怎么没检索到呢?


回到本问题,如果说这里的牵连是指被株连,那王导确实没有被株连,这一方面是由于王导在东晋建立的过程中堪称元勋,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司马睿顾念旧情外带有周顗求情的结果。

当时司马睿手上的武装是他自己的,而王导手中是没有可以与其抗衡的军队,因此要是司马睿执意要诛杀王导全家,玉石俱焚,那王导也没有办法。

正因为这个关系,王导才会感到十分紧张,特意带着家口天天去请罪。


不过若要论广义上的牵连,那么王敦之乱对王导的负面影响还是很大的,在王敦之乱被平定后,王导在朝中的威望也受到了打击,不仅入朝不久的郗鉴敢于和王导在朝廷上辩论,而且后来外戚庾亮一度权势超过了王导,在诸如处理苏峻问题上庾亮敢于否定王导的意见而擅自行事,便是其中的一种体现。

【庾亮将征苏峻,访之于导。导曰:“峻猜阻,必不奉诏。且山薮藏疾,宜包容之。”固争不从,亮遂召峻。】

而苏峻之乱后,东晋朝中的形势呈现多元化趋势,陶侃、庾亮、王导谁都不能做到一家独大,而王导还需要和郗鉴联姻来提升自身的政治资本。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王敦之乱后,王导与司马睿那种可以并尊的崇高地位已经不再有了,而琅邪王家也无法一家独大了。


user avatar   zhu-ge-si-yuan-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user avatar   fei-xiao-wu-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难民不是移民,中国显然不应该接收任何形式的难民,难民经历了太多人性中的极端状态,人性中的残忍被激发的更多,再加上宗教与战乱因素,为了生存难民的底线会更低,为了生存难民不惜恩将仇报、鸠占鹊巢,其对于稳定的社会有巨大的破坏性。

—————————————————————————————————

难民如果席卷欧洲,欧洲没落,欧洲储备的大量人才,中国要做好准备。

中国要为未来潜在的优秀移民提前做好准备,所有移民至少符合以下标准:

1、接受归化。接受中国法律、传统和习俗的归化,华文参加水平考试;放弃原有的宗教信仰。进行郑重的归化仪式,宣誓并视频记录这一过程。

2、有一技之长,科学技术领域优秀人才优先。优秀人才需要中国指定科研、技术或教育机构进行鉴定。

3、身体健康,无传染病。

4、在移民中国之前,没有触犯过法律(以中国现行法律为准)。

5、符合以上四条者,到中国后需要数年的准备期方可有资格加入中国国籍。

6、6岁以下健康儿童(以中方骨龄测定为准),以及符合1至4条相貌姣好的25岁以下女子。

7、宗教类神职人员、有反华行为及反华言论者禁止移民。

——世界上没有无条件的爱,以上是移民的标准。


——————————————————————————————————

另外,中国作为一个各种人均指标都较低的国家,按照“谁提出问题,谁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原则”,哪个国家指责中国多,哪个国家就应该帮助中国解决一部分问题。这些国家要真金白银的给中国出钱,不出钱不帮助就别BB,还要中国人自己勒紧裤腰带独立自主的自己解决。美国作为经常指责中国的国家,我觉得美国应该尽力帮助中国,比如至少接收中国1个亿的“难民”,如果美国接收不了也不想出钱,最好闭嘴。




  

相关话题

  苻坚为什么会失败? 
  王马共天下的王导其实我觉得窃国、名不副实、致使神州陆沉,山河崩坏,为什么历史评价那么高? 
  为何东晋的君臣对冉闵的联盟会置之不理? 
  桓温究竟比慕容垂的军事能力差多少? 
  为什么短命的西晋、孱弱的北宋,都能南渡变成东晋和南宋。比西晋长、比北宋强的明朝反而不能诞生南明? 
  据说东晋时才发明的马蹬,很奇怪卫青霍去病怎么组织的数十万骑兵会战? 
  为什么东晋时琅琊王氏不篡位自立? 
  东晋王敦造反,为什么王导没受牵连? 
  淝水之战后东晋为什么没能乘胜灭掉前秦,或者至少收复西晋失地? 
  东晋和南宋对比,两个偏安江南的王朝孰强孰弱? 

前一个讨论
百年战争时期,为什么查理六世的王后会倒向英格兰与勃艮第一方?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韩国总统竞选人李在明?





© 2024-11-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