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承认使用过期食材#
说实话,我这个金星级的会员,现在除了有在星巴克里面聊朋友、偶尔等人写文章外,已经很少在星巴克里消费了。
无他,替代品太多,而且星巴克明显品质不是上乘的,只能说还行那种。
更多的都是标准化流程出来的标准品,也就是说你在西单喝的和在深圳后海喝的,品质是一样的。
办公室里,我有阿拉比卡的挂耳;
家里,我有云南小颗粒水洗的自磨;
路边我有9.9元的瑞幸;
星巴克的差异,始终是社区化、可以休憩的、带着wifi的社交场所。
喝咖啡只是一个附加的事情,喝奶茶、喝果汁、喝软饮,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你说这个质量问题会不会影响星巴克?在我看来,除了影响其品牌溢价外,没有多大影响。
毕竟,对于不是咖啡爱好者的大众来说,深度烘焙和普通烘焙的味道也分不清,更不要说那少许不怎么新鲜的糖浆。
作为星巴克金卡会员,我现在这个表情。
但正因为是这样,我觉得这事儿,最好得闹大一些才行。
星巴克长期以来建立的人设就是“高端中产阶级”氛围,因为品牌溢价而把一杯咖啡卖出离谱的价格(不会真有人相信一杯奶油糖浆加咖啡因的玩意儿价值40多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连基本品质都无法保障,这种溢价就无法成立,所以如果经常去喝星巴克的话,就更有理由逼迫官方给出明确答复,赔偿消费者损失。
否则建议消协配合市场监管部门直接进行全国性门店走访,对不合格的店铺一律关停,重创星巴克股价。
尤其在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中国市场门店逆势上扬的情况下,由不得星巴克任性。
这种跨国企业最不能承受的就是股价暴跌,中国市场也不应该成为被耍的“傻子”。
最近外资品牌的管理方面陆续翻车,奢侈品的卡地亚也是,平民装()的星巴克也是。不过食品安全一直都有这样的问题,麦当劳,肯德基都有过使用过期食材。
从监管来看,即使星巴克做的标准化再高,只要有人为因素在,这样的问题就会一直存在。这次抓到,罚一次,下次仍然会有。执行永远是企业的难题,完全解决的方法只有一种:自动化。把人为因素完全抛弃。
在制造业厂里打过工的人都看得出来,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产线上自动化的设备是越来越多的,主要目的在于效率,另一个目的就是彻底的标准化,避免出错。
然而目前的星巴克在零售端是还没有办法做到的,供应商所提供的食材是可以做到自动化大批量生产,但是到了零售环节,就有人为的因素在内,其中判断是否过期,并且对过期食材进行处理的是人为控制的。除非你连这些食材都录入系统,自带产品编号,关联生产日期,并且在餐柜上导入系统去跟踪,不然你就杜绝不了。
简单地来说,理想化状态就是让星巴克的餐柜橱窗以及临时库存区智能化,往里面放食物,就会自动记录生产日期,而且不能拆封,一拆封就会有作假的风险。所以需要一种包装,带有条形码的去记录该食品的生产日期,拆封后就无法复原包装,不能再修改日期进行入库。
理想状态是这样,但是成本就高了很多,反映出的成本提高,就会由消费者进行承担。这对企业来说,意味着销售额的减少,所以并不现实。因此目前的状态是企业利润和成本控制的一个平衡点,同时也是一个猫和老鼠的游戏。店长这边如果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就只能是靠曝光,炒鱿鱼的方式来不断约束员工。
不过,方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引入征信系统。你搞过期食材,可以,上征信。这种就直接影响员工个人的信誉,不按照规定操作,以后跳槽再找工作,征信报告一看,有黑历史。那员工就不得不按照规定执行。
3D Touch
导致长按图标的功能弹出与桌面图标编辑两个功能会影响。
而且明显顺畅。
自从有了快进, 倍速, 就静不下来从头到尾不跳, 不倍速的看一部完整的连续剧了.
自从有了电影, 剧透, 解说, 豆瓣, 就没有一部电影反复看N遍, 自己傻呵呵的品味自己猜出的那些梗了.
别人的思考代替了自己的品读, 那种味道中多少有一些别人的口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