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语和汉语的历史来看,似乎是不会。
根据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这两门语言有共同的祖先:原始汉藏语。
例如,“日”(太阳)这个词(字)在原始汉藏语中是:*s-nəj,对应藏语的 ཉི་ (nyi),在藏语拉萨因里的实际发音是: /ȵi˩˧/,带有声调,在古典藏语中则没有声调:*nyi;
再如,“氓”(平民)在上古汉语中的读音是:/*mraːŋ/,和它同源的藏语词 དམངས (dmangs),意思也是“平民”,如它的拼写显示,在古典藏语中的发音是:*dmangs,而在现代拉萨音中是:/maŋ˥˩/,复辅音消失,并且产生了声调。
这也是现代拉萨音的特点:原先的复辅音消失,但是由声调来补偿;浊音变成对应的清送气音:b > ph, d > th, g > kh, zh > sh等等。
因此,对于藏语(拉萨音)的学习者来说,藏文这种非常滞古的正字法令人头疼:学习者在最初学习拼读的时候就要学会分辨,哪些字母(前加字、上加字、下加字、后加字等等)会影响声调和发音,那些不会,以及不同的字母组合时会对声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下图为藏文拼写时的音节结构[1]:
如何由拼写得知具体的声调?这就需要根据古音和今音的折算规则来推导了,而学习拼写的过程很大部分就是熟练掌握这套规则的过程。
例如:藏语古今音折算规律(极简版)[2]:
按:以下是极度简化的口诀,请结合本文第六部分的详解进行阅读。
1.1 古清音读高调
1.2 古浊音读低调
1.3 古浊音第一组读送气
2. 下加字
2.1 古唇音加y读舌面前音
2.2 下加r读卷舌音
2.3 zl读d低调,其他字加l读l高调,此时把前/上加字全忽略
2.4 m/s加r直接忽略
2.5 下加w直接忽略
3. 前/上加字
3.1 古清音/浊音第二组带前/上加字直接忽略
3.2 古浊音第三组带前/上加字改读高调
3.3 古浊音第一组带前/上加字改读不送气
3.4 dba-读wa6,其他以db开头的音节直接去掉db读高调
3.5 lh读高调
4. 后加字
4.1 d/s变音又变调
4.2 g/b/再加s变调不变音
4.3 l/vi/n变音不变调
4.4 g/b/n/ṅ/r不丢掉
4.5.1 高调无后加或后加v读高促调
4.5.2 高调后加r/l/vi/n/ṅ读高舒调
5. 连读变音
5.1 连读前音节如为高调,读高舒调;如为低调,读低轻调
5.2 连读后音节如为低调,根据其后加字为何,改读高舒调、高促调或高变调
5.2.1 当连读前音节是低调、而连读后音节的后加字是r/l/vi/n/ng时,连读后音节改读低本调
5.3 连读后音节如是无前/上加字、且基字是古浊音第一组,改读不送气。但有两个例外:连读后音节-ba读-wa6;-bo读-wo6,但-bu不是例外
5.4 连读后音节是虚词时,不影响连读前音节的声调。虚词读低轻调
5.4.1 -ba/-pa/-po/-ma这类后缀,既可理解为实词遵循连读变调规律,也可以理解为虚词不影响前面音节的声调
5.5 若连读前音节无后加字或后加字是v/l/d、且连读后音节为古浊音第一组带前/上加字l/v(或连读后音节含有zl),则在连读前音节末尾加上与连读后音节的声母同一发音部位的鼻音
5.6 若连读前音节无后加字或后加字是v,连读后音节的前加字b/g移到前音节末尾
如果说汉语是因为使用了汉字才导致最早的复辅音消失,那为什么用表音的字母拼写的藏语也发生了这种变化呢?
因此文字至少并不总是能够影响语言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