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儒家文化过度高估人的善良是最大的谎言吗? 第1页

     

user avatar   fan-fan-91-21-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任何东西都有他的高度,请问题主的高是什么?


user avatar   zhi-ye-zi-xun-shi-jacky 网友的相关建议: 
      

communism也一样过度高估人的善良啊,妨碍它成为宇宙真理了吗?

所谓的宗教,主义,思想不过是上层为了降低统治成本,维系社会稳定立起来的牌坊。真实的人性还是弱肉强食那一套。

讲孔孟之道的旧官僚和信某主义的新干部在贪污腐化,以权谋私起来又有什么区别呢?


user avatar   zhen-hao-y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两天在小群里和朋友们聊起儒家文化。

我我们谈到前一阵被传的很热的那个,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说孔子在河边上坐着,看着上游流下来仇家的尸体感慨。

以孔子这样勇武无敌的人,在春秋那个乱世。纵横列国之间,最终他的学说不是告诉你如何侍强凌弱,而是告诉你要仁爱。

不得不说,孔子内心还真的是一个很温柔的人呢。


user avatar   song-cheng-jun-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严格来说,是统治者打着儒家的旗号为世人套上了苛刻的道德枷锁。以鼓励老百姓无偿奉献自己的劳动成果供他们享乐,并不是什么高估了人性。如果真的对人性乐观,历代以儒为本的王朝,就不会制订那么多严厉的刑法,也不会防民甚于防川了。

最早提出人性本善的是孟子,他从人的善端出发,提出“人有四心”之说,从而构建起了礼、智、仁、义四种基本道德规范。这其实是一个哲学应用到现实的典型过程,作为一个思想家,孟子为世人提供了一套伦理学依据,无可厚非。但后世的统治者们,却以此为理由,制订了苛刻的道德标准,明面打着古代圣人旗号,实际却干着渔肉百姓的事,这关孟子什么事?

在这种苛刻的道德标准下,人性必然被扼制。人虽然有善端,但也有七情六欲。人的情欲得不到合理的表达,强行压制,只会扭曲人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表里不一的社会文化。或者说,大部分人在承认这些道德规范的同时,也不得不私下为自己的私欲找出口。

我这两三年看清末民初那段历史比较多,就以那段历史中的几个人物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清末民初有一个人是任何史书都绕不过去的,他就是南通大实业家张謇。张謇的故事不必多说,像他这样被后来各阶段各派别的人都认可的人,在近代历史上屈指可数。我也非常欣赏他作为最后一代大儒身体力行践行“祛空谈”的理想,非常的敬佩。这里说说他的兄长张詧。

张謇从小就是张詧抚养大的,后来张謇退出清廷权力中心回乡办实业,张詧又毅然辞官回乡襄助兄弟,二人的感情可见一斑。

张詧回乡办实业后,也确实为家乡做了很大的贡献。有一年,大生纱厂盈利颇多,股东们一致决定给从未领薪的张詧发放2万两白银作为酬谢,但他收下后,将其中1.5万两捐给了当地的养老院,剩下的5千也分给了同事,自己分文未留。不单免取酬劳,张詧还与张謇一起在南通创办了如慈善医院、贫民工厂、栖流所、残废院等众多慈善机构,按理说,也算是一个道德完人了。

但一些研究大生纱厂的史料就曾指出:在大生纱厂创办后,张詧就成立了一个收购庄。大生纱厂出纱前,这个收购庄就私下预先收纱,如遇纱价上涨,他就转卖获利,如果下跌他就会悄悄把纱退还给大生,几乎就是一项稳赚不赔的无本买卖。在大生纱厂红火的那些年,每年营业额上百万两白银,就算他经手的货物只有五分之一,每批货物只有百分之几的利差,每年也有一两万的收入。再加上他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原料采购、机器购置、资金调度方面,如果稍微揩点油,多年下来捞个几万十几万一点都不会显眼。但张詧赚的这些钱算不算过分呢?我觉得一点都不过分。大生纱厂从1899年投产到1908年,前10年间纯利就高达190万两白银。张詧在大生创办之初就是企业的主要在事人,多年来分文未取,让他赚点钱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这件事确实很滑稽,确实很让人费解。按理说,以他的贡献每年支个几千上万的薪水也不是不可以。就算以私人身份和大生签销售合同,光明正大的卖纱赚钱,又有什么不妥呢?为什么要用这种明面上分文不取但却私下大量揩油的形式来获利呢?这就很有点违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了。

但这也并不是表里不一这么简单,因为张詧确实在家乡做了大量的慈善事业,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这些事情都是要花钱的。比如上文提到的养老院,就是他创办的南通第二养老院。所以,他这样做的逻辑是什么呢?

事实上,这里面并没有什么逻辑,只是一种无奈。简单来说,张謇创业大生纱厂时,打的就是救亡图存的旗号,其初心也确实如此。作为张謇的哥哥,自然也不好意思开口要钱。但人都是有私心的,眼见股东们赚那么多,说不眼红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种既要博美名,又想得实利的情况下,也只能采用这种方式了。后来他捐钱办慈善,虽然也是发自内心,但因为那些并不光彩的事情,最终他既没博得美名,也没得到实利。

在那个时代,只有两个名人做到了表里如一。一个是张之洞,确实没有任何史料证明他有过假公济私的行为。当年他在广东搞赌博大赛赚了上百万两白银的灰色收入,全部都充公拿去办实业了。为官几十年过手钱财何止千万?但硬是做到了毫厘不沾,甚至连家庭开销都要经常拿东西去当铺抵押贷款来周转。另一个就是汤寿潜,他在清末民初办了不少大事业,包括修铁路、办学校、开银行,也从来都是分文不取。其座右铭就是“竞利固属小人,贪名亦非佳士”,一向既不逐利也不博名。据其后人回忆,为了维持表面的排场,他家每月都要从钱庄贷200银元度日。1914年,袁世凯为了笼络他,送了他20万银元,为了不得罪袁世凯只能收下,这笔钱在他去世后被他的后人悉数捐出修建了浙江图书馆。

但张之洞和汤寿潜只是当时四亿五千万中国人中仅有的两位,而更多的人只能像张詧那样做足了表面功夫但实际还是会想办法捞实利。

事实上,这片土地上从古至今,每个时代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没有人敢去捅破那层窗户纸。所以,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按潜规则办事,而吃亏的却总是那些遵守表面规则的老实人,或者那些不敢承担潜规则风险的人。以至于后世竟逐步演化出了提倡无偿奉献、赞美苦难这些荒唐的文化。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别。

中国文化是性善论,推崇圣人,千方百计选拔一个“好人”,去当官。

西方文化是人性本恶论,推崇人心比万物都诡诈,连一个好人都没有。所以在甄选好人的同时,并不信任他,而且用各种机制和制衡来约束官员。

中国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国平天下。

西方推崇忏悔。既然你是个大坏蛋,每周都要对自己的罪行进行忏悔。

中国人一个人被包装成没有缺点的圣人似乎没有不妥。西方人根本不吃这一套,西方文明认为只要你是个人,都会犯罪、都是罪孽深重的。

现在网上流行“反思怪”。其实西方人才是真正的反思怪。西方文化根本不承认有好人这个东西。

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不时时反省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user avatar   qi-qi-85-89-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不善良又如何呢?

善良的人聚在一起总是要比有不善良的人要幸福的多。本性不善良就不能向往善良,变的善良了吗?

而且关于儒家的问题,为什么多是这种语句不通逻辑紊乱的呢?我高估某种东西,是最大的谎言。请翻译一下我想说啥。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讨论儒家的时候,混淆了善与控制力这两个概念。

儒家需要一个非常有序、和谐的大环境和小环境。所以有慎独、有克己复礼这些基本想法和追求。节制、克制、乃至极大的自控,比如对脾气的自控,对早起啊、反复训练(学习、运动等)自控,与善直接等同起来。

实际上这是两个概念。

基本的人文情怀,这是善。基本的伦理态度,这是善。比如看到乞丐,心生怜悯,这肯定是善。比如路见不平,心中义愤填膺,挺身而出,正义,向来是善的一部分。

但儒家把控制、执行的难度简单化了。也就是很多事,在当初那个时代,是人是可以很简单做到的。因为生活实在简单,人际关系、物资占有实在简单。那时候读书人,能有多少书可以读?有多少社会生活规范、秩序需要调节?但孔子之后的300年,500年,乃至2000多年呢?

不是儒家高估了人的善良。而是儒家没有估计到社会生活的复杂,以及那么复杂社会生活下的人的控制力的有限。

个人固定做事方式,三种方法,一、从小养成;二、后天毅力控制;三、外界强力控制。对个人来说第一种成本最低。

社会意义上的目标秩序达成,一、长期教育,发展,形成了某地文化;二、强力的行政,法制(比如今天的新加坡)

显然,在今天科技、物资、人口密度等等情况下,包括孔子当时的情况,一个个体,在现在所谓心理舒适区内,自控的上限是多少?这是当时他们不考虑的。这也是很多基于“哲学”概念具体实践的人、流派不考虑的。他们中很多都是现在所谓的二极管。问题想通了,能力无限了,人生飞天了。怎么可能啊。人跟人之间那么大的生理差异,这个人的早起,很可能就是另一个人的猝死。

其实不单单是儒家,很多思想,都是对具体的、真实的人,无视的。讨论的是模型的“人类”,所以落实到真实生活,就出大问题了。


user avatar   shengjingjian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简称:智障)(MR)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痴呆。
病因
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
2.产前损害: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汞、铅、吸烟、饮酒、吸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
3.分娩时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早产儿、低血糖、核黄疸、败血症。
4.出生后患病,包括患脑膜炎、脑炎、颅外伤、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内分泌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癫痫等。
临床表现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user avatar   zhuan-da-zuo-g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感情成为生活的一种负担而且无力改变的时候。

与女生不同,大多数男生是不会把感情当作生活的全部的,过日子是头等大事,感情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对于男生来说,一段好的感情是能让生活更轻松的。

一个男生可能会因为你漂亮而喜欢你,但这种喜欢无非是荷尔蒙冲动无法长时间维系,真正能让男生愿意和你一辈子走下去的,是你能够理解他,能够支持陪伴,能够默契相处。

但就这一点上,很多女生都是在逆行。她们所期望的感情都是建立在对于男生的索取之上,她们会因为男朋友没有足够专注自己而去作,会因为男朋友没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去闹,会频繁吵架提分手来试探这个男人是否足够爱自己,却忽略了这个过程中,自己一步步在抛掉自己值得被爱的筹码。

当男生觉得和你在一起,不但体会不到丝毫乐趣,反而成为一种负担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在积累失望了。但这个时候男生一般不会直接放弃,他们会尝试逃避,会尝试沟通,会寄希望于你能逐渐去改变。

所以有经验的女生应该知道,男人的态度变化是有个周期的,不会因为你和他吵几次而一下子和你分手,但是会逐渐冷漠下来,这个过程中他就是在开始怀疑是否真的合适,会希望看到你有所变化。然而往往女生在这个阶段,又会因为男生的逃避而更加变本加厉去作去闹,想要控制对方,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等到失望积累够了,也就变成绝望。他会判断你已经不会变了,无药可救了,再相处下去只会让那自己越来越累,最终决定分开,等你意识到问题所在时已经来不及了,这种理性思考下的分手,往往挽回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很多女生整天担心男生变心不爱自己,但同时却又是亲手在不断把他往外推,想想还挺可笑的。


user avatar   yu-hua-xia-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wait...這個地方不是割讓給蘇聯了嗎?現在屬於俄羅斯啊。

說話確實硬氣,一般來說俄羅斯也不會去打芬蘭,但是上趕著當小醜這不好吧...

還有,蘇芬戰爭主力不是烏克蘭人?

不會忘了和蘇聯簽的協議內容了吧?主動撕毀協議,美國也不會當你是正常人啊...要是俄羅斯先背刺也就算了,主動搞事情是瘋了?就不能悶聲發大財?

當領導人不用學歷史和地理?




     

相关话题

  墨家崇尚贤人,儒家崇尚君子,道家崇尚至人,为什么法家崇尚英雄? 
  孔子姓什么?先秦就有孔这个姓吗? 
  儒家思想是封建思想吗?三纲五常是封建思想吗?本人初三刚毕业,正在预习高一? 
  ”性善论”是儒家的”方便之说””权宜之说”吗? 
  为什么说修齐治平与内圣外王是“封建”儒家思想的核心? 
  若当初墨子给自己的学说披上了受统治者青睐的外衣,并取代了历史上儒家的位置,当今中国可能会有哪些不同? 
  儒家学问对现代社会的贡献是什么? 
  如果大汉罢黜百家,独尊墨术会怎么样? 
  学习儒学或者修身的意义何在? 
  儒家主张的“积极入世”和“息讼、无讼、息事宁人”的态度不矛盾吗? 

前一个讨论
针对道德,有没有可能建立一套类似的“法律”,就像每个人的行为受制于法律的约束一样?
下一个讨论
泽连斯基到最后会被杀掉吗?不论是谁。?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