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重新划分晋语区?“新晋语区”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qu-yang-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好最近写了一篇关于晋语内部大包片的划分问题的文章,贴在这里,供大家集思广益。


河套方言的边界在哪里

众所周知,《中国语言地图集》对晋语的划分争议很大,一直饱受批评。笔者作为业余爱好者,通过快手对晋区语西北部47个旗县进行了 “云调查”,提出一种新的晋语“西路话”方言的边界范围,供专业人士参考。

图1. 红线为本文拟定的西路话流行区域边界

1. 背景:

1) 河套地区的“西路话”简介。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所通行的晋语方言,在传统上分为东路话和西路话。西路话主要流行于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的东河区,土默特右旗、固阳县,以及呼和浩特市的托克托县和清水河县,一般被当地人称为“此地话”。该方言的上声和去声的调值与普通话类似,但是阴平和阳平的调值与普通话相比是颠倒的,即阴平是升调,而阳平是高平调。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这块区域被分别包含在大包、五台两个片区。

2) 对传统晋语分区的批评

1987年第一次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一次将晋语作为一种独立于官话的方言标出范围,并主要根据声调类型将其分为并州、上党、五台、邯新、吕梁、大包、张呼、志延八个片区。目前,几乎所有的针对晋语方言分区的资料都以图2为基础。

图2. 05版《中国语言地图集》对晋语的划分

但是,这种以调类为唯一依据的分类方法,虽然简洁明了,却也遭受了广泛的批评:这种分类方法往往将听起来非常相似的方言划分为不同的片区,而将听起来完全不同的方言归为一类。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大包片”的划分:

  1. 位于山西东部的阳泉,方言与大同包头区别很大,各个声调的调值都与大包片其他地方不同,地理上也并不接壤,仅仅因为声调的数量一致,类型相似(即:平声分阴阳,入声不分阴阳),就将其划分为大包片的飞地,说服力不足。
  2. 大同话与其紧邻的丰镇话,以及更北边的集宁话都很相似,其相似性远大于大同和包头。但与大同隔长城相邻丰镇、集宁话却被分到了张呼片。
  3. 包头话(东河区)和临河话的相似程度远大于包头和大同,将包头与大同划为一片,却把包头和临河分为两片,是不妥当的。

以上三点是在地级市的层面上比较明显的有争议的问题。具体到县级区域,争议更多,在此不一一赘述。

方言最理想的一种分类方式,是参考生物学和语言学,通过对方言形成历史的研究,寻找各地方言的发生学关系,绘制方言谱系。次一种方法,则是根据各个方言互通的程度,综合考虑各个方言的词汇、音系、调类、调值、听感来划分范围。限于研究成本和技术水平,《中国语言地图集》只考虑了调类一个因素进行划分,可以理解。但现在科技日益进步,人员信息交流日益方便,以前进行的粗略的调查工作却没有进行更新,这是非常遗憾的。

虽然网络上有一些对晋语区进行重新划分的尝试(比如百度晋语吧里对北部晋语的重新划分已经是月经帖了),但是难以找到符合本人认知的晋语分布图。


图3. 网络上的一种晋语划分方案

2. 调查依据和方法

笔者并非专业人员,仅具备粗浅的语言学和音韵学知识,亦不具备实地考察的条件。所以本文采用在快手上搜索各县名称的方法来调查各地的方言。

在进行调查之前先介绍一下本人的情况:我来自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高中时就读于呼和浩特市,同学来自内蒙古各地。一去学校,大家自然而然根据自己的方言认了老乡,并经常用自己的方言与使用同一种方言的同学交流。因此,当我第一次看到《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时候,对于晋语大包片与张呼片界限的位置是感到非常诧异的。

根据笔者以往的生活经验,西到磴口,东到清水河,虽然各处方言存在差异,但都属于渐变,可以无障碍地听懂,这些地方的方言传统上被称为“西路话”。而土默特左旗与土默特右旗之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语言断层,该断层东北侧的方言,在传统上被称为“东路话”,各个声调的调值都与“西路话”存在明显区别。在一本内蒙古自治区的普通话教材(具体哪本书我忘记了),也是把内蒙古的晋语分为东路和西路,具体范围和笔者的观感一致。

我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确定传统上的“西路话”到底通行于哪些地方,边界在哪里。在调查之前,我担心由于方言之间存在渐变、过渡的关系,所以可能难以判断具体界限。但是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西路话在大部分地方是有明显边界的,边界之外口音均与西路话明显不同。边界中相对比较难以确定的地方,是陕西榆林市的榆林、衡山、米脂这些地方,口音与周边地区呈过渡状态。

3. 结论

晋语西北部的“西路话”边界如图4红线所示:

图4. 粗红线为晋语“西路话”的边界(精确到县,不考虑方言岛)。

排除各城市厂矿地区的方言岛,晋语“西路话”流行的具体范围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包头市(达茂旗的快手视频太少了,所以存疑),呼和浩特市的托克托县、清水河县;陕北榆林市的府谷县、神木县、榆林市区、横山县(后两个存疑);山西忻州市管涔山、云中山以西的西八县中的七个(不包括静乐县,静乐县在一个小盆地里,其他七个县在山区),即: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五寨县、岢岚县、神池县、宁武县。

一些地区,比如呼和浩特市的武川、土左、和林等地,一般被认为是晋语张呼片和大包片的过渡区域,但是与高度互通的西路话内部各方言相比,这种“过渡“的步子有点过大了,所以本文不将这类地方放入西路话的范围之内。(武川话平声分阴阳,所以被认为有西路话的特点。但是去声是一个升调,与东路话相同。)

资料1: 阴平混同上声现象

该视频是位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的一个推拿按摩诊所中的对话,女性患者是杭锦后旗人,说话口音有明显的阴平混同上声的现象,男医生的口音则完全没有这种现象,与五原话相同。

但是这两者的区别是非常轻微的,1987版《中国语言地图集》根据“阴平是否混同上声”这一原则,将这两种口音分别分到五台片和大包片,是不妥当的。后套平原西部的“五台片“与忻州东六县的”五台片“也明显不同。

资料2,五台话,可以听出和杭后话完全不同,不属于“西路话“的范围

资料3,西路话界限内最东侧的宁武方言,各位可以自行判断是否和最西边的杭锦后旗口音差别很小:

作为对比,这里贴出与宁武紧邻的朔州市口音,可以听出宁武与近在咫尺的朔州的口音差别远远大于与千里之外的杭锦后旗的口音差别。

其他资料如有必要再贴出。

4. 讨论

从以上西路方言分布图,可以思考几个问题

1. “走西口“是从哪里走?

众所周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汉族居民,绝大多数是再清朝末年开始的“走西口“移民运动中迁徙到内蒙古的。目前包括维基百科在内的大部分资料,都认为杀虎口就是西口,是走西口运动的起点、或必经之路,而包头市和后套平原往往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目的地。但是从本次调查得知,杀虎口所在的右玉县,其口音与包头、后套的口音差别很大。对于想要迁徙到包头、后套的口里居民来说,更为合理的一条路线,是从河曲、府谷出发,沿黄河步行或乘船抵达。这条路线不仅路途平坦,交通便利,距离短,符合常识和逻辑,也与西路方言的分布范围相吻合。

图5. 推测移民路线。蓝色箭头为东路话使用者迁移路线,蓝圈处为杀虎口。红色箭头为西路话使用者迁移路线,红色曲线为推测的山西内部西路话的边界。

即使杀虎口就是西口,“走西口“的移民也未必会经过这里。作为类比,相当一部分”闯关东“的移民是由山东半岛经海路进入东北的,并没有经过山海关。

“东路话“的使用者,应当是由雁北地区的桑干河谷地,经张家口、大同等处北上,占据乌兰察布地区的丘陵地带。”西路话“的使用者,则本来是晋西北和陕北山区的居民,却占据了内蒙古黄河沿岸的平原地带。两者在阴山脚下相遇,来自平地的居民占据了山区,来自山区的居民占据了平原,有种奇妙的对偶感。

2. 《中国语言地图集》为什么会那样划分?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北部晋语本来就是一些比较类似的方言,词汇基本相同,区别主要在声调上。然后在山西省内部,确实存在着方言变体的连续分布,因而对其进行区分本身就存在困难。使用不同的指标来划分,往往产生不同的结果。个人猜想,这本书的编纂人员,应当是先考察了山西省内部的方言分布情况,以各个地级市城区的口音为基准,尽量寻找合适的划分依据,使得各个片区尽可能沿着1987年的行政区划线分布。然后根据“内蒙古的晋语来自山西“这个常识,将内蒙古各城市的口音和山西各个地级市相对比。然而包头流行的口音与山西各地级市的主城区都不同,于是根据”走西口“的传说,将包头与杀虎口所在的大同市分在了一起。而本来与大同口音接近的呼市、集宁方言,因为与包头差别大,无法放到一起,就安给了河北的张家口。但是实际上,包头口音来自于陕北和忻州市西部的山区各县。到了调查临河市的时候,调查人员终于发现了后套口音和忻州的联系,所以将其隔着整个鄂尔多斯高原归入了五台片。这样至少从地级市的层面上看起来非常规整(但画在地图上就很杂乱),每个内蒙古的地级市对应一个山西的地级市。然而,临河到包头之间的口音本来就是缓慢连续变化的,为了对上忻州五台话和大同话的区分标准,这条界线被定在临河和五原之间,就看起来比较滑稽了。

3. “西路话“应当起一个什么名字?

首先不能叫大包片,因为大同方言不再此范围内。也不能叫五台片,因为五台方言也不在此范围内。也不能按照网络上一些人的观点称为“朔方片“,因为朔州方言同样不在此范围内。其实笔者凭私心很想将其命名为“河套片“,因为这个方言就是在广义的河套地区分布的,但是考虑到榆林等地确实离河套比较远,可能也不太容易被接受。如果按照《中国汉语地图集》的传统,用两个城市来命名,且第一个城市在长城内,第二个城市在长城外,那么这种方言似乎应当被命名为“榆包片”,不过榆林市和横山县的口音说实话不是很典型(排除这俩就真的能叫河套片了……)

4. “西路话”的意义。

西路话本是山西西北部一种不太流行的方言,但是随者清末内蒙古地区的开发,大量该处人员移民至口外,现在已经有好几百万人口在使用这种方言。因为扩散年代较晚,西路话保持了很好的互通性和一致性,区域内经济也较为发达,既包括矿产资源丰富的陕北、鄂尔多斯地区,也包括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的前套、后套平原。然而由于历史积淀较浅,长久以来,对这种方言的研究非常贫乏,难以和它实际的使用规模相称,因而具有不错的研究潜力。


参考资料/推荐阅读:

1. 王俊鸿,晋语研究杂识,

2. Yangtze,“内蒙古”晋语——你所不知道的此地话,

3. @王伟超Mijiag ,内蒙古各个地区的方言都有哪些特点?,

4. @小云哥哥,有没有一段标准文字,可供方言研究者用于研究朗读者的汉语发音? ,

5. @林怀谷,官话大区内部各支的亲疏关系如何? ,

6. @Hynuza,【晋语】如何把汾阳话变成西路话,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8世纪,北京话在奉天府(沈阳)、锦州府 取代了原本一直通行到明末的昌黎话(由满文《三国志》对音可证)。

奉天府的北京话,是现代东北话(哈阜片~大碴子味)的正源,当时的沈阳话是大碴子味(饿=ne),跟近代闯关东之后受胶辽官话强烈影响的“曲么菜味”沈阳话不同。

锦州府的北京话,是现代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几个区县(秦锦片)的正源。秦锦话从锦州府扩张,在卢龙(永平府城)取代昌黎话的时间应该晚于锦州,具体时间不明,可能是19世纪。秦皇岛由于形成市区的时间已经是近代,一开始就是说秦锦话。

18世纪的北京话另有两个分支:顺天府(北京)& 承德府。朝阳、赤峰的建置虽源自承德府,但近代受移民(主要是汴宋官话)影响形成的单元音化“干面子味”跟承德已明显不同。


了解了昌黎话之后,越来越发现,现代东北话虽然音系在17~18世纪被北京话洗掉了,但是词汇却可能有相当大的数量,是从明代辽宁(昌黎话)继承下来了。几个最基本的例子:

A、“没”的两个声调—— mei4来 vs mei2钱;

B、嗯呐,来自上古燕国【诺】(na:k),昌黎话最大特征;

C、唠嗑;;;D、屯里、屯下、老屯、XX屯 等等“屯”相关词汇;;

E、扔=leng,这个词原本以为是胶东话影响,现在看来是明代辽宁继承而来。

F、朝鲜朴氏=piao,这个很可能说明,丹东在明代并不说胶东话。

等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现在觉得,东北话的历史纵深一下就不一样了,

他全面融合了 幽州(北京)、平州/营州(卢龙/昌黎)、登州(牟平/蓬莱)的文化厚度,

近代在黑土地上,迎来了空前的爆发。




  

相关话题

  除了普通话,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再学会一种方言? 
  古汉语的发音和普通话有多大区别? 
  为什么部分人一开始就是教孩子讲普通话而非方言?是推广普通话的原因吗? 
  为什么硬使用叠词装可爱让人恶心? 
  现代汉语造词能力是否在下降? 
  大家如何看待这个“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 
  蹲下在你们的方言里怎么说? 
  如何听得懂广东话? 
  现代汉语里的「爸爸」「妈妈」是外来词汇吗? 
  各地方言如何表达扑克牌的「10」「J」「Q」「K」「A」? 

前一个讨论
明朝蒙古是怎么绕过明军控制的河西走廊与青藏沟通的?
下一个讨论
韩语用汉字书写中国人能看懂吗?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