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朱厚照应州之战战果是否被后代史官抹黑?真实情况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hai-zi-fei-f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应该是有一部分故意说小了明武宗的功绩,并且后世史家对明武宗的抹黑也不止这一件事。

此战杀死蒙古人不明,《明实录》作斩虏首十六级,明军死亡52人,重伤563人,武宗本人也“乘舆几陷”。戊申朝鲜国王李怿遣工曹参判孙仲暾等来朝贺,赐宴并赏织金衣彩叚绢钞如例。辛亥鞑靼再来,武宗又率兵出击,不过未交战。

正德十三年正月丙午,明武宗回宫,自称威武大将军,说他在榆河“斩虏首一级”。不过应州附近并没有叫“榆河”的地方。因此在榆河“斩虏首一级”可能地点有误。此后,鞑靼岁犯边,然不敢大入。

通过文人的记载,可见这场战斗还是很激烈的,明武宗本人甚至也短兵相接地战斗过。

而蒙古方面,达延汗在察罕格尔台得报,明军到来,就留少量部队警戒,本人和儿妻察静夫人逃跑了。之后下令讨伐蒙古勒津部,而后讨伐其他部,没有时间再攻击明朝。所以,明武宗作战的对象并不是鞑靼主力,取得“大捷”也是合乎情理的。

吊诡的是,48岁的达延汗死于同年,应于此役不明原因死于征途。这一点倒是和后来的努尔哈赤挺像,去世是否和之前与明军的作战有关,不得而知。但从后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客观形势对明朝有利,也成就了明武宗和袁崇焕。

所谓的“应州之战”,实际上在明武宗亲征之前,大同和宣府的明军已与鞑靼交战过。而明武宗亲自指挥,甚至亲手杀敌的“大捷”应该只是一场规模不大的遭遇战。

儒家文人记载历史,可能也谈不上什么故意抹黑。但是,可以看出他们对明武宗的这场军事行动的极不支持。事实上,他们后来还反对明武宗南下平定宁王叛乱。

我觉得这场战斗带来的精神意义远大于实际战果。历史上的明武宗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刚毅果断,“离经叛道”的皇帝。他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应州大败小王子,最后不明不白地在回京路上去世,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

而后世发明出来的“仁宣之治”,社会完全失去了抵抗力,文人把这个最终实现的死水一滩的平静称之为儒家的仁政。

文人士大夫历来反对君主出了京城到处走动,前有白登之围、隋炀帝大运河暴政的教训,后有守旧大臣千方百计地阻挠光绪和溥仪出洋考察。所以,像俄国彼得大帝这样的君主永远不会诞生在东亚。

明武宗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正德八年起在江南全面推行的赋税改革,既减轻了江南当地百姓的负担,更使从弘治晚期开始,江南地区拖欠中央累积十年之久的赋税,仅经两年时间就全部还清。另外,还有市舶司的改革,增加了外贸收入,扩大了朝廷税源。同时,他颇能容忍大臣,不罪劝谏之人。


user avatar   wei-yun-dong-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相关话题

  如果明末的皇亲国戚和江南士绅知道大顺或者满清接下来怎么对他们,会不会全力支持大明? 
  明朝真有那么强大的军力吗? 
  朱元璋为什么要在上元、江宁两县搞屠城?仅仅因为两地牵扯到胡惟庸案吗? 
  如果大顺联合准噶尔,能否成功? 
  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影响有多大? 
  若没有清军入关,明内阁制度和资本主义萌芽会进一步发展吗,中国可能跳过半殖半封过渡到君主立宪/共和吗? 
  明朝的官制是怎么样的? 
  如果李定国真有那么厉害,为什么没几个人知道? 
  为什么汉服日被叫成华服日?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在短时间内能够创造盛世辉煌? 

前一个讨论
以下及更多春秋战国而出成语及典故,是不是很有可能是虚构的?
下一个讨论
永乐大典还有可能出土完整版本吗?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