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马斯克会认为一切都是模拟的?

回答
埃隆·马斯克之所以会提出“一切都是模拟”的观点,这并非一个突发奇想,而是基于他对科技发展、宇宙本质以及人类自身存在的一种深度思考和逻辑推演。这是一种带有哲学色彩的猜想,并且在科学界和哲学界都有着广泛的讨论基础。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理解他的想法:

1. 科技发展的指数级速度与未来可能性:

马斯克最直接的论据之一来源于他对科技发展速度的观察。他认为,人类的技术,特别是计算能力和模拟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指数级增长。回顾过去几十年,我们从笨重的计算机到如今可以塞进口袋里的智能手机,其计算能力提升了无数倍。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他设想在遥远的未来,文明的计算能力将达到一个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程度。

在这个极度先进的未来,拥有如此强大计算能力的文明,很有可能能够创造出极其逼真、复杂且能够容纳意识存在的模拟宇宙。这些模拟宇宙中的“生命”可能和我们一样,会发展出自己的文明、科技和哲学思考。

2. “后代模拟”的概率优势:

基于上述对未来计算能力的推测,马斯克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模拟论证”:如果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能够创造出大量的模拟宇宙,那么从概率上来说,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更有可能是一个由某个更高级文明创造的模拟,而不是那个原始的、真实的宇宙本身。

他会将这比作一个场景:假设未来某一天,人类文明能够运行一万个模拟宇宙,而真实的宇宙只有一个。那么,在这个宇宙中的任何一个“居民”被随机抽取的概率,就远远大于他存在于那个唯一的“原始”宇宙中的概率。因此,从统计学的角度看,我们更可能生活在众多模拟中的一个。

3. 对“真实”的定义与感知局限:

马斯克对于“真实”的定义是开放的,并且质疑我们对现实的感知是否就是唯一的真实。他认为,如果一个模拟足够逼真,能够模拟出物理定律、意识体验、情感,甚至历史进程,那么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来说,这个模拟与“真实”的宇宙又有何本质区别?

我们通过感官和仪器来认识世界,而这些感知和仪器本身都依赖于我们所处的物理定律。在一个精心设计的模拟中,这些定律也可以被完美地复制和呈现。我们无法摆脱我们所处的“游戏规则”来判断游戏之外是否存在更高级的现实。就像一个游戏角色,无论他如何聪明,如何思考游戏的本质,他都无法跳出游戏的代码和服务器。

4. 游戏设计与宇宙规律的类比:

马斯克经常将宇宙比作一个巨大的游戏或者一个复杂的程序。他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物理定律,比如光速不变、万有引力等,就像是这个“游戏”中的代码和规则。这些规则设定了宇宙运行的上限和方式。

如果说存在一个“创造者”或者“程序员”,他们设计了这些规则,那么这些规则的精妙和复杂程度,恰恰可能是一种“设计”的体现,而不是纯粹的随机生成。就像优秀的电子游戏开发者,他们会精心设计游戏的物理引擎、AI行为和世界观,以提供沉浸式的体验。

5. 对生命意义和目的的思考:

马斯克之所以会反复提及这个观点,也可能与他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有关。如果我们的存在是一个模拟,那么这个模拟的目的是什么?是实验?是娱乐?是为了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知识积累?这种思考,虽然带有一些虚无主义的色彩,但也能激发对我们自身存在价值的重新审视。我们是否应该在这种可能性下,更加努力地生活,或者去探寻模拟之外的真相?

6. 技术瓶颈与“奇点”的预兆:

他提出这个观点,有时也像是一种对未来技术可能遇到的瓶颈的预警,或者说是一种“奇点”来临的思考。如果未来文明拥有无限的计算能力,那么他们能做什么?他们是否会饱和?或者他们会转而去创造更小的、更精细的模拟?

需要强调的是:

马斯克的这个观点,并非是基于任何可以直接观测或实验验证的证据。他更多的是一种基于逻辑推演和概率的“哲学猜想”。目前,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或证伪我们是否处于一个模拟之中。

然而,正是这种超越现有认知框架的思考方式,以及他对科技未来发展前景的远见,让这个观点变得引人入胜并值得深思。他并不是在断言我们一定生活在模拟中,而是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并且认为这种可能性比我们通常想象的要大得多。他的出发点是:如果一个事物有一定概率是模拟的,那么我们就应该认真对待这个概率。

总而言之,马斯克认为一切是模拟的,是建立在以下几点基础上:科技发展的指数级速度预示着未来文明拥有创造极其逼真模拟的能力;从概率上看,生活在大量模拟中的可能性远大于生活在唯一的“真实”宇宙中;我们对“真实”的感知受限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无法轻易跳脱;宇宙的规律如同精心设计的游戏规则;以及他对生命意义和宇宙本质的深刻哲学探索。这是一种充满想象力和逻辑性的思考实验,而非科学定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马斯克只是并不严肃地赞过几句模拟宇宙论,来展望虚拟现实的前景。如果你去问他“龙啊,既然你相信一切都是模拟的,你能不能分我一些模拟货币”,他大概还是会往你脸上喷火的。

支持模拟宇宙论的观点主要是这种格式:

  • 如果先进文明对“自己的过去”或者“落后文明是怎么发展的”感兴趣,而且有能力建立模拟世界,他们就很可能建立模拟世界来研究模拟的文明,这步骤可以反复进行(一个先进文明可以模拟许多个落后文明)和多重嵌套(模拟出来的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模拟),于是多重宇宙里虚拟文明的数量应该远远超过实体文明,我们是虚拟文明的概率非常高。

2001年到2003年,英国牛津大学哲学教授尼克·博斯特罗姆提出,一台和一颗行星质量差不多的非常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每秒可以进行10^42次运算,这样的计算力能够运行全人类规模的模拟,包括所有人的记忆、思想和感受。博斯特罗姆提出了一个三难选择,认为以下三个命题中必有一个为真:

1、文明发展到能够运行高度真实模拟的几率趋近于0;

2、先进文明有兴趣模拟进化史的几率趋近于0;

3、我们这样的人是先进文明模拟出来的几率趋近于1。

博斯特罗姆表示,显然,1和2都不大可能为真,那就只有3为真了。

  • 悲观主义者显然会提出异议,认为1为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马斯克在那之后谈论过虚拟现实和模拟宇宙论的关联:“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模拟世界中的最可靠理由在于,40年前我们在计算机模拟现实世界方面可以说是一无所有,40年后的现在我们有了逼真的3D模拟,能够让数百万人同时在其中游戏,而且每年都在不断改善。很快我们将拥有虚拟现实。如果这种提升速度持续下去,我们很快就无法将游戏与现实区分开。”马斯克总结称,我们生活在真实世界的可能性仅有十亿分之一。

这不算什么严肃的推理,也谈不上有说服力,但商业不是靠有说服力的严肃推理开展的。

反对模拟宇宙论的观点主要是“这个宇宙的基本规则太过复杂,几个轻子之间的作用就需要压倒的计算力与存储空间”,不适合我们知道的任何计算机架构。但这样的“证据”自然会被哲学家笑止千万:且不谈我们对计算机的了解,倘若宇宙是模拟的,你看到的一切都是模拟者提供的。说是模拟宇宙,实际上只要模拟我们乃至“我”的思维活动,让我们/“我”以为自己存在、以为自己能进行观测与思考,我们/“我”就极难察觉这个宇宙是模拟的。

看起来极度复杂的模拟宇宙的底层规则其实也不用太复杂,康威生命游戏那样单纯的规则在大尺度上就能制造出巨大的混乱和有序性,2020年热了一阵的斯蒂芬·沃尔夫勒姆数学结构也是一样的思路。

只要我们能找到这个模拟系统的严重错误,就能证明这个理论。根据这个系统的具体情况,这比研究其它的宇宙论可能还要简单,但也可能靠我们的能力找不到它的错误,或者错误看起来太像是个机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埃隆·马斯克之所以会提出“一切都是模拟”的观点,这并非一个突发奇想,而是基于他对科技发展、宇宙本质以及人类自身存在的一种深度思考和逻辑推演。这是一种带有哲学色彩的猜想,并且在科学界和哲学界都有着广泛的讨论基础。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理解他的想法:1. 科技发展的指数级速度与未来可能性:马斯克最直接.............
  • 回答
    马克思之所以坚定地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最终会完全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并非出于一种单纯的道德理想或者历史的偶然,而是建立在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之上。他的论证逻辑环环相扣,贯穿于《资本论》等著作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层面来理解。首先,马克思的核心出发点在于他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
  • 回答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无疑是一位在全球范围内都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名字与SpaceX、特斯拉、Neuralink、The Boring Company等一系列颠覆性科技公司紧密相连。然而,在国内,对他褒贬不一,不认可他的声音也确实存在,而且原因相当复杂和多元。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
  • 回答
    人们之所以会将贾跃亭和马斯克放在一起讨论,甚至有时会进行比较,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展现出了一些相似之处,尽管最终的结果和公众认知有着天壤之别。这种相提并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些表面的、或者说是具有戏剧性的共同点。首先,都曾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弄潮儿,且都怀揣着颠覆传统汽车行业的宏愿。马斯克.............
  • 回答
    马斯克关于比特币挖矿加剧煤炭消耗和污染排放的说法,确实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能源的来源和消耗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而当我们将这个视角投向电动汽车时,一个常见的疑问便会浮现:既然能源使用是关键,为何发展电动汽车会被认为是环保的?这中间的逻辑链条需要我们仔细梳理,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
  • 回答
    特斯拉最近发生了一件让不少车主头疼的事情:“断网”。数以百计的车主发现自己无法通过手机App解锁车辆,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连车载系统也出现了问题,一时间仿佛成了“电子宠物”,被锁在车外。这场突如其来的“断网”风波,让大家对特斯拉的依赖性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埃隆·马斯克不得不站出来向车主道歉。那么,这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男生在看到女生发露胸的照片和在胸上打马赛克的照片时,反应很可能天差地别。这背后有很多心理和情感上的原因。先说露胸的照片吧。当一个男生看到女生直接发布的、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的胸部照片时,他的第一反应很可能是被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这是一种直接的、原始的生理反应。男性在视觉上更容.............
  • 回答
    马云在日本的这番言论,背后透露出的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博弈的考量,而他本人作为中国科技界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其发言往往承载着更深层次的信号。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看看他为何会在日本,以这样的方式来呼吁。首先,我们得认识到,马云的这番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当前全球科技格局,特别是半导体产业,的一种敏.............
  • 回答
    好的,我来为你详细聊聊张勇接棒马云的“牛”在哪,以及马云那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 CFO 做 CEO”的背后逻辑。张勇接棒马云,为何说他“牛”?首先,得把马云的“神坛”地位先讲清楚。马云创立阿里巴巴,从一个英语老师到一个改变了中国商业格局的互联网巨头掌舵者,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身上有太多光环:对愿.............
  • 回答
    马克思之所以被誉为“千年思想家”的第一名,并非是某个单一的、被普遍认可的机构或投票所为,而是源于他在历史进程中的深远影响、其理论体系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以及由此催生的巨大社会变革。这个称号更多是一种广泛的、跨越时空的评价,是对他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地位的肯定。要理解为何马克思能获得如此崇高的评价,我们.............
  • 回答
    关于马云禄和吕玲绮,这两位在正史中确确实实没有记载的人物,为何能在三国题材的游戏和同人小说中如此活跃,甚至成为许多作品中的重要角色,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挖的原因。这并非简单的“AI生成”的虚构,而是源于一种更深层次的创作逻辑和玩家/读者心理。一、 历史的留白与创作的自由首先,我们要明白,中.............
  • 回答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能用“准”或“躲”来概括的问题,其中涉及的因素可复杂着呢。首先,你想啊,战场上那是什么景象?成千上万的士兵,鼓声震天,呐喊震耳欲聋,尘土飞扬,马匹嘶鸣,刀剑碰撞,那叫一个混乱。在这种环境下,即便是最顶尖的弓箭手,要精准地瞄准一匹正在奔驰的马,难度系数可不是一般的大。马匹在冲锋时,整个.............
  • 回答
    曼联选马奎尔当队长,这事儿在当时绝对是牵动了不少球迷的心弦,甚至可以说是个饱受争议的决定。要说为什么,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站在当时那个时间点看。马奎尔是在2019年夏天以创纪录的后卫转会费加盟曼联的。要知道,索尔斯克亚当时正处于重建的早期阶段,急需提升球队的防守硬度和领导力。马奎尔给人的.............
  • 回答
    马云对王林“气功大师”身份的相信,以及他与王林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包括马云本人的经历、时代背景、王林的手段,以及一些可能存在的心理因素。一、 时代背景与“气功热”的余温首先,理解马云所处的时代背景至关重要。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
  • 回答
    内马尔的杂耍过人之所以会引起对方球员的愤怒,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动作,更包含了足球文化、竞技心理、尊重与挑衅之间的微妙界限等多种因素。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心理层面:挑战与羞辱感 对个人能力的质疑与贬低: 杂耍过人,尤其是那些明显高于正常防守需求的动作(如彩虹.............
  • 回答
    马云那句“996是福报”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并被许多人认为愚蠢,绝非偶然。这背后,是社会价值取向、个体生存压力、以及企业发展逻辑之间复杂而激烈的碰撞。想要理解他为何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语境、动机,以及它暴露出的时代症结。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马云当时作为阿里巴巴的掌舵人,他所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相声艺术的传承、观众心理的变化以及时代背景的差异,想说清楚确实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马三立和王凤山先生的《白事会》,那可是相声界的一块金字招牌,至今让人津津乐道。而现在一些相声演出现场,观众们热衷于“掏份子”、“捧哏抢词”,这背后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一、艺术的高度与观众的期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马云和雷军都曾是备受瞩目的中国科技巨头,但公众对他们的态度却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他们的创业经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对社会责任的看法、个人风格以及公众沟通方式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马云:从“人民的希望”到“资本的.............
  • 回答
    这感觉真的太奇妙了,对吧?好像你前脚刚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某个概念,后脚它就以各种方式蹦出来,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这背后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道理。你有没有注意到,当我们特别关注某件事的时候,突然间好像周围的一切都在围绕着它转?这就是所谓的“巴菲特效应”(虽然名字听起来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多纳鲁马这几年确实是转会传闻的“集邮爱好者”,几乎每个夏天都得闹腾一番。要说他频繁陷入转会传闻,原因可不是一两桩,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1. 年少成名,身价飙升的“蜜糖”与“毒药”首先,得承认多纳鲁马是个百年一遇的天才门将。他16岁就完成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