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屈臣氏是如何让消费者一生黑的?

回答
屈臣氏是如何“赢得”了一批“一生黑”的消费者?这事儿吧,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而且这“黑”也不是一天炼成的,是慢慢积累的,是消费者心里那点小火苗被反复吹灭后的集体情绪爆发。

咱们先说说屈臣氏这几板斧,是怎么让不少人感到不爽,甚至可以说是“讨厌”的:

1. 促销套路深似海,消费者“疲劳症”频发

屈臣氏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它那层出不穷的促销活动了。什么“买一送一”、“第二件半价”、“满xx减xx”,加上各种会员积分、优惠券、生日礼,一走进屈臣氏,你就仿佛掉进了一个促销的“无底洞”。

表面诱惑,实际套路: 最开始,这些促销确实能吸引人,但时间长了,消费者会发现,很多产品价格虚高,所谓的“折扣”可能只是比原价稍微低一点,甚至某些商品即使不打折也比其他渠道贵。这种“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感觉,让消费者觉得不真诚。
信息爆炸,难以选择: 你想买个东西,结果发现它参与了N个促销活动,不同组合有不同的价格。是先用会员积分,还是等那个“买二送一”?今天买能便宜,明天会不会有更好的折扣?这种复杂性让人头疼,搞得本来简单的购物变成了一场脑力游戏。
囤货陷阱,实际浪费: 为了凑够满减或者享受“买一送一”,很多人会囤下平时用不完的东西。结果呢?过期了、不喜欢了、家里堆满了东西,这种“被迫消费”的感觉,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负担和资源浪费。

2. “颜值即正义”的背后,产品同质化与创新乏力

屈臣氏早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抓住了消费者对“新奇特”和“高颜值”产品的渴望,尤其是在美妆个护领域。但现在,这种优势正在消退:

网红效应滤镜: 很多产品都是通过网红、社交媒体快速推广起来的,一旦热度过去,产品本身可能并没有过硬的品质支撑。消费者被种草一时爽,拔草后发现也就那样,甚至不如一些传统品牌稳定可靠。
品牌生命周期短: 屈臣氏代理的品牌很多,更新换代速度也很快。这导致一种现象:你刚习惯了一个品牌或者一款产品,它可能就下架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款名字更好听、包装更吸引人的新品。消费者在不断适应新产品中,很难建立起对品牌的忠诚度。
创新不足的担忧: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对产品的功效、成分、研发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屈臣氏所代理的很多产品,可能在基础的护肤理念和技术上,与一些专业品牌相比,显得有些滞后。一味追求“概念”和“包装”,而忽略了“内涵”,长此以往,消费者自然会感到失望。

3. “导购式”推销,过度热情让人反感

虽然屈臣氏的导购员大部分都很热情,但这种热情有时候会变成一种压力:

“缠人”的体验: 很多时候,你只是想安静地看看商品,了解一下,但导购员会不停地凑上来,介绍产品,推荐搭配,甚至在你没表示出明显购买意向时,就开始推销“性价比高”、“销量好”的产品。
强制搭配与附加推销: 为了提升客单价,导购员可能会强制性地让你搭配一些你本来不需要的产品,或者在你购买主品后,大力推销一些搭配品,让你感觉自己并不是在自主购物,而是被“销售”了。
人设模糊化: 有些导购员为了销售,可能会夸大产品功效,或者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说法来忽悠消费者,这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感。当消费者发现产品效果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时,这种信任的破裂,会让他们对整个品牌产生负面印象。

4. 会员体系与积分制度,越用越迷糊

屈臣氏的会员体系是它用来“锁客”的重要手段,但这个体系的设计,有时候反而成了劝退消费者的因素:

积分规则复杂难懂: 什么时候可以积分?积分怎么用?有效期多久?不同产品积分比例是否一样?这些问题常常让消费者感到困惑。很多人辛辛苦苦攒了一堆积分,结果发现根本用不了,或者用的时候发现性价比不高,白白占用了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
“门槛”与“优惠”的失衡: 很多时候,所谓的会员优惠是有门槛的,比如必须消费到一定金额才能享受,或者某些促销活动不能叠加会员折扣。这种“优惠”反而成了一种“束缚”,让消费者在权衡利弊时感到麻烦。
信息推送骚扰: 屈臣氏的会员信息推送是出了名的频繁,各种促销短信、APP推送铺天盖地而来,即使你已经屏蔽,有时候还是会收到。这种无休止的打扰,让消费者产生了一种“被广告轰炸”的厌烦感。

5. 区域与渠道差异,信任危机悄然滋生

产品更新与缺货: 有时候,你想要的某个明星产品,在其他城市的屈臣氏早就卖断货了,或者已经更新换代了,但你所在城市的门店却迟迟没有动静。这种信息不对称和供应不稳定,会消磨消费者对品牌的耐心。
线上线下价格不一: 同样是屈臣氏,线上官网、APP和线下实体店的价格、活动可能会存在差异。这种不统一,让消费者不知道该选择哪个渠道,甚至会觉得被区别对待。

总结一下,屈臣氏之所以会让一部分消费者“一生黑”,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过度商业化的营销手段: 促销套路太深,消费者感觉被算计。
产品创新和品质的“瓶颈期”: 包装好看但内涵不足,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糟糕的购物体验: 过度的推销让人不适,会员体系复杂繁琐。
信任度的下降: 信息不对称、虚假宣传等问题,一点点消磨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当然,这并不代表所有消费者都讨厌屈臣氏。但对于那些经历过以上这些“糟心事”的消费者来说,屈臣氏可能就成了一个“踩雷区”,宁愿多花点心思去了解其他渠道或品牌,也不想再被它“套路”了。这种从喜爱到失望,再到不信任的转变,正是“一生黑”的根源所在。这是一种消费者用脚投票,用口碑积累起来的“沉默的抵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发现被坑的妹子们集体属性就是,

学生党,

脸皮薄,

不好意思拒绝别人。

不敢当面骂人。



我记得三年前十几岁的时候我去屈臣氏,

他们角落有一瓶没有盖盖子的喷雾,

就是那种头发油了不用洗,

喷一喷有效果的那个。

那个时候我就是个土鳖,

也不知道人家那个不让试用。

想着盖子都打开了。

试一下不错再买吧。



结果刚喷了一下一个导购气势汹汹过来,

劈头盖脸:“我们这个不让试用!”

我说:“啊,不好意思我不知道。”

她说:“你这不行,你用了就必须要买。”

当时我手里提着本来打算结账的一篮子东西,可能她觉得我年龄小比较傻逼,不差钱。

准备把这个东西硬塞给我。



我说,

你们这个本来就在开着盖子,

又不是我打开的,

再说我也不知道这个不能试用,

又没决定要买,

我也不知道它咋样啊。




导购说:“我不管你这,你用了就必须买。”

当时真是年龄小,

而且刚接触屈臣氏。

就我一个人也怂,

虽然我篮子里东西也差不多五百多了。

但是我真不想要这个。




于是我。。。非常懦弱的自己走到前台准备结账篮子里的所有化妆,洗护。乱七八糟的用品。

这个时候让我这辈子都忘不掉的一幕出现了。

那个导购,

直勾勾得跟着我。

给我拿了一瓶新的喷雾。

直接扔到结账台上说:“还有这个。”




要是我现在,

肯定要找他们经理投诉让她给我道歉。



但是当时,

我真是快被气哭了。

又气又怂。

脸都憋红了转身就走。

边走还听见导购在后面骂我。



现在,

我买个美瞳服务人员态度差我都会找经理投诉。

别人跟我好好说话我也跟人家好好说话,

别人骂我我也骂人。

我清楚认识到一个事实,

1.只要我足够不要脸,你就拿我没办法。

2.只要我没有道德,你就绑架不了我。

3.我是消费者,你是个打工的。我花钱你就要有服务,而不是多么牛逼的跟我装逼。商场这么大,饭店这么多,我不用你家的东西不会死,不吃你家的饭不会掉一块肉。

4.你让我今天心情不爽,

我也让你今天的工作心情不爽。



而且我现在干什么都不办卡了,

无论美甲,护发。等等等。

我走到哪里就去哪里做。

我觉得现在很多店家就是宰熟客。

比如组装电脑,

关系好的问你要150。

同城的师傅只要100。



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深刻认识到人不要脸天下无敌这个概念。

我去买东西,

别人态度不好的时候我就怼着她脸十分认真的问一句:“我觉得你态度很差。”

她们会尴尬你们知道么。

最起码让她不爽一下。

我觉得这是对我花出去钱的尊重。




还有给我推销的,

我就直接说:“农村出来的,上有老,下有小。还在种地,特别穷。我也想买,但是我没钱,要不你给我掏钱我买了也行。”

要不然就是:“我是个24k纯屌丝,穷的在家吃窝窝头。真没钱。”

最简单拒绝就是:“不用谢谢!”

语气要坚定,眼神要有气势紧紧盯着她。

脸皮别那么薄。

只要没拆都能退。

怕这些导购干啥?

千万别哑巴吃黄连,

记住,为难你的都不是啥好人,

没必要文质彬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