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学本科教育松松垮垮已经很长时间了。
其症结其实在大学对于老师的考核方式上:国内大学的考核唯科研论而已,上课算个p。
这种情况下,光靠给大学生增负有什么用??
很多学校,教授带本科生的课,其实完全是义务,赶鸭子上架,课时费都没有,还耽误科研时间。
老师们的主要收入其实来源于科研项目,只要不出缺课等教学事故,本科的课程不影响任何考核。
大多数老师上课是读读ppt,其实根本没有用心教学,糊弄过去就行了;回办公室还得拼科研呢。
这种情况下给学生增负,其实是让学生去自学去了而已。估计各大高校相应教育部的号召会提高一下挂科比例而已而已。教学质量这个东西很难量化,不符合“数字出官”的考核方式,注定是不能当一个标尺的。
中国的大学多少垃圾课程,浪费了多时间,这种负担如果增加有个狗屁的作用。
翻翻大学的教材,有多少是几十年前编写的,有多少是符合用工单位要求的,大部分专业,学出来就是个废材,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做的都是无用功,企业还得重新培训。
增加毕业难度有个狗屁的意义,有意义的是减少就业的难度。
我一直觉得,国内本科教育摆烂的主要原因恰恰不是课程负担不够,而是纸面上的课程负担远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导致很多课程的考核无法采用高标准,不得不采用低标准。而既然考核标准低了,大部分学生就没有足够的积极性投入更多精力。这是个恶性循环。一方面教务觉得学生可以hold住排越来越多的课,一方面学生觉得反正突击也能过学不明白无所谓,一方面老师觉得考核严一点学生就挂了,讲得细一点就讲不完了,只好跳着讲+考核打马虎眼。
我个人认为,本科生一个学期认真上4~6门课,保证每一门都确实学会,比一学期赶场上10+门课,平时教材都没时间翻,期末突击背书收获大得多。每门课每周花上至少一个工作日去读教材,消化概念和结论,做作业,得到的是技能的提升。要是每门课每周连6个小时都没花到,最后只能得到一个成绩。
很可惜,据我所知,现在的本科生每学期能每周花6小时以上学习的课程,每学期一般不超过3门。而且原因还真不是因为学生懒,就是因为学校瞎排一堆课。
过年那会我晚上睡不着经常琢磨本科金融系应该怎么排课,当时弄了一个课单,大概长这样,每学期不超过4门课:
高三暑假
英语camp
大一上
数学分析1、高等代数1、微观经济学、Python程序设计
大一下
数学分析2、高等代数2、概率论、公司金融
大二上
数学分析3、数理统计、算法导论、微分方程
大二下
计量经济学、机器学习、随机过程、运筹学
大三上
投资学、数值计算、信号与系统/时间序列分析、应用文写作
大三下
金融衍生品、职业发展讲座、毕设I
大三暑假
面试camp
大四上
毕设II
大四下
毕设III
借着这个课单,我想调查这么几个问题:
我对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有一些自己的预期,不过不宜挑明,以免误导调查对象。不过可以说说我的观点:要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首先得砍课,然后教师才能有空间严格培养本科生。要增负没问题,先洗掉泥。
众所周知,我国高等教育承袭苏联,有很强的“格式化”色彩,入学后变更专业、课程的难度远大于美式大学。
很多少不谙事的年轻人,在天真懵懂的年纪,就入了天坑。(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学校的学生而言,大学专业对以后的职业发展是有一定的锁定效应的)
那这个时候,合适的自救路线就是:
专业课别太难看就行了(很多欧美名校也是水课、水分数的泛滥,大家都知道这些课对于学生以后的幸福和成功其实并没有什么用),花大精力去学习有用的技能和高流动性的知识能力,比如英语,编程,法律,会计,各种软技能,有用的实习,以及考公考编的准备,甚至谈谈恋爱,让自己的青春变得更多彩一点。
如果玩“增负”,大幅提高天坑专业、劝退专业的课程难度和考核压力,那么……
中国普通大学教育确实出问题了。但绝对不是简单的增负就能解决了。
本人离知乎平均水平差的太远,所以只能说说我所处的学校情况。
我省是一个贫穷的泄洪省,或许是因为人才大量流失,省里对教育非常不重视,反正培养出来都是给隔壁省的。
所以大学生录取很少,三本线只比某同卷省的一本线低十几分。比天天叫难同样不怎么富裕的省本科线高七八十分。
我校是正经公立学校,但也很糊,作为车辆工程学生。车就随便浏览浏览,机床也没摸过。实验课?打个酱油写份报告就是。学到什么?真没什么,和普通上课差不多,就是没座位站着挺累。
最搞笑的是学catia。连机房都没有。我们工科狗啊!不是文科生那样抱着书就能学会东西。后来任课老师给我们申请了机房。代价是一人抄两本实验报告。因为我们机房是以实验课名义申请的。上一节实验课就要交一份实验报告。这软件全是画图,实验报告怎么写。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书上的内容随便抄上去,保证写“满字”就行。
领导再给我们增压,是认为让我们多抄几本字典就能学好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