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哀
这个结果其实在飞机坠落那刻就已经出来了。
只是出于人道主义和谨慎,把所有人体组织搜集完再公布。
3月26日晚上,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举办第七场发布会。在通报现场,全体起立对遇难人员默哀。
通报现场全体起立对遇难人员默哀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1180308658094080R.I.P.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
平日在乎当透明习惯了,没想到陶潜的数句挽歌还是能引起大家对祸难的许多共鸣。
没有奇迹,应该是遇难者遗体碎片已经全部完成DNA对比,至此再没有没有“救援”一说,只有事故调查进度……
接下来专业媒体报道应该没有煽情的祈祷,老老实实追问事故的真相!
既然无人生还,家属需要真相和赔偿,这才是让他们最好的走出阴影的办法!因为有些家庭接下来面对的困难更大!
3月23日,部分家属来到梧州下辖的莫埌村祭奠亲人。也有一些家属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抵达梧州,来自昆明的张薇(化名)就是其中之一。这场空难让她失去了丈夫。而她家里还有4个老人,两个孩子——大儿子6岁,小女儿2岁不到。
3月24日的采访中,张薇回忆了她和丈夫相识以来的点点滴滴,她希望借助媒体,让大众关注到未来更可能面临更大困难的遇难者家属群体。(凤凰周刊)
“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现场举行遇难者哀悼活动
3月27日下午,“ 3·21 ”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遇难者集体哀悼活动在事发地搜救现场举行,对遇难者表示哀悼。国务委员王勇参加哀悼活动。
3月27日14时许,哀悼活动开始,全场鸣笛,“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全体人员、事故现场搜救人员等面向遇难飞机方向肃穆而立,默哀三分钟,以此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思。
地方政府和工作组协助遇难者家属,在搜救现场、殡仪馆等地以多种形式分散开展哀悼活动。
目前,指挥部仍在全力组织开展飞机残骸、遗骸遗物和各类物证资料的搜寻工作,继续做好各项善后处置工作,同步开展事故调查。
3月26日,总台记者从“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新闻发布会上获悉,“3·21”东航MU5735航班机上123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已全部遇难。
真正的别离没有桃花潭水,没有长亭古道,只不过在同样的撒满阳光的早上,有人留在了昨天。
——摘自 微博用户@醒了去慕尼黑
愿你我都平平安安地活着。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请大家多多关注专业人士分析,不必再理会我随手分享的一句评论了。
背景:我在加拿大军队某基地医院任职临床心理学家,军人中最常出现的精神疾病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症[1],军队里各种突发性的创伤事件很多,而这正好是我的专长。
相关的问题,我在新冠刚刚爆发时也有回答过: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
时间有限,我来非常简短地给出一些建议吧。
给予对方足够的空间,不要去打扰他们,不要去“嘘寒问暖”(尽管你的本意是好的),我们需要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减少对方的压力。很多时候,你的“好意问候”其实会给对方带来更大的压力,这个时候其实是给对方“添乱”。
同时我们也可以告知对方,“我就在这里,如果你需要任何帮助,或者需要有人倾诉,你可以随时来找我”。在告知他们之后,我们就不要再去联系他们了。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的,就是耐心等待,如果他们需要帮助,他们会主动来找我们的。我们让对方来做出决定,因为他们更清楚自己什么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
这里最重要的原则是:我们不主动去给对方“提供帮助”,但是如果对方来找我们寻求帮助,那么我们可以提供TA所要求的帮助(而不是我们认为TA所需要的帮助)。
询问对方最近状况如何,告诉对方自己对TA的一些忧虑,鼓励对方去医院的临床心理科/精神科去做个检查,看看医生有怎样的建议。
如果你不是专业人士,你没有办法去做精神疾病的诊断或治疗,这个时候如果你”过度帮助“(比如利用网络信息去诊断对方,或者去做干预),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我们能做的就是鼓励对方去求助,并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比如请假带对方去医院,寻找相关的资源),但是如果对方没有准备好去看医生,那么去”施压“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还有一点要记住:在临床上来说,从患者初次体验到PTSD症状,到他们主动向医疗系统寻求帮助,这两点的间隔时间平均值为十年。
也就是说很多亲属可能在未来的5-10年才会认识到自己的精神健康问题,进而寻求医疗上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等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时,我们会在那里全力支持他们。
最重要的是,想方设法去减少自己的压力,给自己“减压”。在接下来的好一段时间,你将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非常多的负面情绪,还有各种负面想法和回忆。这个时候,暂时放下那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比如一定的工作任务、请一段时间的假期),同时向亲友寻求帮助(比如让别人来照顾自己的孩子、让别人来代劳一些事情),都会对你有帮助。你不是“超人”,你需要时间和空间去面对这件灾难性事件的后续。
其次重要的是,减少自己助长负面情绪的“脆弱因素”[2]。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才可以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利用辩证行为疗法DBT中的PLEASE技能。PLEASE技能很容易记住,每个字母是一个英文单词的缩写,也就代表着你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
在长期来说,请尽力减少自己对创伤事件的逃避行为,去接纳带给自己痛苦的现实[3]。对于创伤事件的逃避行为,是导致并维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去减少自己患上PTSD的可能性,那么最为重要的是不要去逃避创伤事件,在最大程度上去恢复正常的生活。我们这里提到的“逃避创伤”,可以进一步细分成两大类[4]:
可以考虑从上面两个方面,来尽量减少和创伤经历相关的逃避行为,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目前来说,最有实证、临床上最常用的PTSD治疗方式,包括以下三种:
对于PTSD的自我调节,可以关注我以下的回答:
总的来说:对于PTSD,我们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案,所以并不需要太过于担心。
以上。
说实话,我还没来得及伤心。
因为刚刚从山上下来,昨天中午11.30开始走,到了晚上7点半左右才找到一块还行的平地扎营。
刚刚才看到这个消息,不能说很震惊,因为这种情况下稍微算算就知道结果是什么。
只是对自己暗暗的提醒了下,你可能在未来任何时刻突然的死掉,有无数种可能的方法你会死,你可以大概率活不到寿终正寝那个年龄。
通过这件事,我需要改变什么?
我想了想,可能就是更加坚定的不为了房子、车子这些东西活着,让自己生命中多些体验,比如最简单的,坐在太阳下面晒太阳,在小溪边静静的看水流,躺在草地上看云一点点挪动。
就这样。
年轻时相信无神,大了觉得还是有好,最好能像超人一样,能把飞机接住,如果没有,就希望有个天国,像空气,看不见,但存在。
死者已逝,如何更好抚慰生者是接下来最重要的事,而这便需要一批从事哀伤治疗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辅助。
鉴于国内该方面的专家不多,这里稍微介绍一些关于哀伤治疗的理论,希望能有所帮助。因为这里很难直接前往帮助,更多介绍的是一些能够自助的方式方法:
很多丧亲者在初始阶段会出现幻觉,认为逝者依旧在身边。这个时候需要做的是,在他人(处于亲密关系者最佳)的指导或协助下对逝者建立一个内在形象,从而与幻觉进行区分。
寻找行为是一种生物性驱力,在丧亲后不久人们会变得焦躁不安。著名心理学家帕克斯认为:
“哀伤的痛苦开始于丧亲几个小时或几天内,而且通常会在5~14天内达到痛苦的巅峰”(1972,P.39)
所以,首要任务便是接受现实,虽然很痛苦,但仍需如此。大脑需要时间来适应人终有一死的新状况,从而采取各项防御措施(如否认、讨价还价、自我攻击等等),这是合理的心理现象,但会对心身产生消极影响。
在危机干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让个体表达或者发泄内心的情绪,并且一定程度的关心、解释、保证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们安排日常生活,并调动和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如亲人、朋友、社区、单位等),来共同帮助其渡过难关。
很多时候,陪伴与时间是最好的药物。在家人离世时,更需要社区的相互帮扶,在我国这方面还不够发达,社区的作用没有被发挥出来。这个时候,志愿者组织、单位、甚至是民政部门可以起到替代的作用,在当地心理工作者的指导下落实心理干预方案。
PS:小稀在这里指出,严格的心理危机干预需要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参与指导,但是陪伴与关心不同,它可以是自发的(切记,不需要可怜,同情≠可怜)。
很多时候痛苦是因为不断聚焦,不停地思考会使得问题非但无法解决,还会影响心身健康,这个时候需要一定程度上转移注意力。
合理的运动、适当的外出,都能够起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但是这里不推荐酗酒、抽烟等不合理的排解方式。比如咖啡因、尼古丁等物质如同兴奋剂,会增强生理唤醒、血管收缩,更容易引发焦虑和恐惧。
在这方面,可能更需要好友的帮助,可以一同专注于某件事来转移注意力:比如一起去烘焙房(西餐需要更多的精准度,所以要求注意力更为集中),能有效缓解悲伤与痛苦。还有,这里不推荐剧本杀和狼人杀!
流程为:外部事件→对外部事件的解释→产生自我对话→情绪感受和反应
例:1.我经历了这样的事都是因为我的命(消极的自证预言)。
自我对话:有什么证据支持这种说法?
继续消极表达:我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别人没有。
自我对话:你的一生都是痛苦的吗?是不是也有过快乐?
(转移思考)
继续自我对话:你有没有全面地看待问题?
如果太过执着于那些消极的自我对话,可以通过不断反驳消极的自我对话,采用采取苏格拉底问答法。
除了这些方法之外,冥想和正念训练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不过正念训练需要在心理工作者指导下完全,而冥想可以通过视频教程进行。
这里主要推荐的是一些自助的方法、以及在朋友家人帮助下可以完成的方法。如果情绪反应严重的话,建议在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帮助下进行。
这里是小稀 @翼犀稀 ,希望能有所帮助吧。
这几天难过到无以复加,沉浸在悲痛和疑惑之中,走不出去。看完了《中国机长》,看完了加拿大纪录片《空中浩劫》的几乎整个系列,在网上逛各种国内外论坛,想要寻找原因,就像小时候抱着一本《世界未解之谜》废寝忘食的样子。很多找不到黑匣子的空难,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就像马航MH370,可能永远都是未解之谜了。现在两部黑匣子都已经找到,就静静等待结果吧。有人说就算有了黑匣子,相关部门出于对大众的接受程度考虑也不一定会公开真正的真相,可是这世上起码还有人知道真相,总比什么都没有好吧。
虽然在21号的时候就已经猜想到了不可能有人生还,但是就是不愿意接受。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正在努力生活的人,有不一样的人生,有的网友无法共情,觉得和自己无关,与自己很远,但是我却做不到,因为这样的灾难,有几率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所有人在灾难面前都是平等的,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在此之前,中国民航保持了几乎全世界最好的安全飞行记录,上一次空难还是十多年前,2010年的8月24日。安全到我每次坐飞机,都从来不会往这方面去想,看着窗外的蓝天都是心情愉悦的。
如何帮助家属走出阴影?作为一个陌生的、普通的网民,不过多关注他们;作为亲属身边有交集的人,不去打扰他们,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了。甚至他们也不需要你多余的安慰,不需要你的「嘘寒问暖」。帮助家属走出阴影这种事,只能交给专业的心理医生。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家属,也会感觉别人的安慰是更让人难受的。哪怕安慰你的人再真诚,说得天花乱坠,你也会觉得这是在自己的伤口上撒盐,甚至有意无意还会触碰到自己最不想去想、本来想要忘记的点,而安慰你的人根本意识不到。在这种时刻,语言已经失去了安慰的力量,或许只有时间可以渐渐抚平。
可是在灾难发生的那两天,我是多么希望有奇迹。而奇迹,在人类历史上真的存在过。
曾经有一个叫维斯娜·乌洛维奇的空姐,便是在万米的高空坠落,没有降落伞,没有保护装置,竟然奇迹生还,成为这次空难里唯一的幸存者。因为她被夹在座椅和餐车中间,掉下来后被树缓冲,又刚好落在雪地上才得以幸存。
可是我们终究没有等来这样的奇迹,历史上也只有一个维斯娜·乌洛维奇。
小的时候,老师说:「地上一个人走了,天上就会多出一颗星星。」现在,天上又多了132颗星星。人类从宇宙中来,终要回到宇宙中去,只是,他们先了我们一步。
低头看看你的手上的皮肤,上面的某一个原子,它来自你几天前吃下的一块牛肉,那头牛吃过一根草,这根草吸收了一片草原中的某些成分,这些成分是被一座远古火山喷出来的,那座火山喷出的都是地球内部的岩浆,这些岩浆在地球形成之前只是太阳系中的粉尘,这些粉尘来自一片星云,这片星云则来自太阳的前身星——一颗蓝巨星——垂死时产生的超新星爆发。而这颗蓝巨星诞生于更早的几亿年之前的第二代恒星死亡后的遗骸中,一直追朔到宇宙刚诞生的时候,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一些夸克、胶子……你身体中所有大于铁的原子,都诞生于某颗超新星生命的最后时刻。
我们都是星空的孩子,终究会在星空里重逢。
家里有人是东航云南分公司的。
刚刚从现场回来。
回来的当天啥都没说,好好的用力的抱了我很久。然后要了四分之一的安眠药终于睡着了。
那家伙可是一粘枕头就睡着的人,小家伙哭起来都不知道的人,有时候我调皮了在他脸上画画都不知道的人。甚至有一次趁他在睡梦中我还把他换上了一条美人鱼尾巴然后打开大灯摆了很多姿势拍了很多照片都不知道的人。居然现在要靠安眠药要能睡着。
和飞行员的爸爸是认识的人,感情还不错。一个年轻的飞二代。如果不是特别热爱,谁会愿意走自己爸爸的老路。当飞行员很帅气,是啊,工资看起来很可观,可以到处跑来跑去。可是,为了能当飞行员,好好保护视力,体能训练时的绕圈圈,第一次下来直接吐了很久。每一次飞行时都想着要安全的飞行,因为目的地还有我们这样的家人在等着呢。尤其现在疫情下,很多行业都很难,很多飞行员甚至摸不到飞机领底薪。难得飞一次都很开心想着终于能多飞一下了。提升资历经验为以后的美好生活搭底牌。
醒过来之后,告诉我,去现场的时候吐了。很难受,下过雨之后,泥土的味道,飞机烧毁的味道,腐臭的味道全部溶在一起。穿防护服很难,穿好后就已经全身是汗了,还要爬山走那么泥泞的路。一天下来什么都不想吃,却要逼着自己多少吃一点。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在想,他不是遇难者家属,不是现场第一搜救人员,仅仅是个参与者。就已经有那么丧气的感觉了。那么那些人呢,是不是要承受得更多。
在工作上,他比我要严谨得多,他总是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去做。总是有那么多的表格要去一一核对,有时候我都说他有点固执较真了。可是,现在想想,如果不是这样的细致认真。怎么去完成一项工作。
不去经历,不懂他们要承受些什么。好在,现在信息发达,我们能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不求共情,只希望不要消费。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所有参与救援的人员,特别是一线救援人员,能有妥善的心理安抚。
也希望真相能早日出来。给大众一个交代。也给后世一个警醒。
唉,今天心情都不会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