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重庆谈判时国府早点让出副总统和行政院长是否尚有可为?

回答
重庆谈判期间,国民政府如果能更早且更真诚地让出副总统和行政院长的职位,“尚有可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绝非板上钉钉,甚至可以说机会渺茫,且需要国民党内部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与妥协。

为了详细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当时国共双方的根本矛盾与目标:

共产党(中共)的目标:
政治上的合法性与平等地位: 中共希望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一个联合政府,并在其中拥有实质性的权力份额,而不仅仅是被边缘化的象征。
军队的改编与发展: 中共希望保留其独立自主的军队,并拥有在全国范围内能够参与军事行动的权利,这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经济与社会改革: 中共期望在新政府中推行土地改革等政策,改善民生,巩固其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基础。
国民党(国府)的目标:
维护其执政合法性与领导地位: 蒋介石和国民党核心层坚决不放弃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权,认为自己是抗战胜利的主要贡献者和合法继承者。
削弱甚至消灭共产党: 在蒋介石看来,共产党是其政治上的最大对手,一旦失去军事优势,其统治将岌岌可危。因此,他对中共军队的改编有着极高的要求,希望将其纳入国民党军队的绝对控制之下。
维护既得利益与权力结构: 国民党内部既得利益集团众多,改革并非易事,许多人害怕失去原有地位和特权。

二、 让出副总统和行政院长职位的影响分析:

如果国民政府“更早”让出这两个职位,可以理解为在重庆谈判的早期阶段,甚至在谈判开始之前,就向中共释放出善意和妥协的信号。

潜在的积极影响:

1. 缓解中共的戒心与不信任:
当时中共对国民党缺乏信任是谈判进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国民党长期以来对中共进行围剿,其反共立场非常明显。
如果国民党能够主动提出副总统或行政院长的职位,这将在形式上象征着对中共政治地位的承认和接纳,可以极大地削弱中共对国民党是否真心合作的疑虑。
这可能让中共认为,国民党是有诚意在“和平建国”的框架下共享权力的,从而更愿意在其他关键问题(如军队改编)上进行讨论。

2. 争取主动权,塑造和平形象:
在国际和国内舆论场上,国民党如果能率先做出重大让步,将极大地提升其和平、民主的形象,孤立那些不愿意妥协的力量。
这有助于争取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并能争取一部分中间力量倒向国民党。
同时,也能向中国民众展现国民党愿意结束内战、实现和平的决心。

3. 为军队改编创造回旋空间:
如果政治上的妥协足够大,可能为国民党在军队改编问题上争取到更大的灵活性。
例如,中共可能会因为获得了政治上的实质性权力而愿意接受更严格的军队整编方案,例如部分军队被改编为地方部队,或者限制其军力部署范围,而不是像后来那样完全要求中共缴械或被纳入国民党军队的完全控制之下。

局限性与挑战(为什么说“尚有可为”而非“必然成功”):

1. “副总统”与“行政院长”的实际权力问题:
副总统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下,更多的是象征性职位,缺乏实际行政权力。 即便由中共人士担任,如果总统(蒋介石)不授权,也只是一个虚位。
行政院长虽然掌握实际行政权,但其任命仍需蒋介石同意,且面临国民党内部各派系的制衡。 如果国民党内部不愿意让出如此重要的实权职位,即使名义上给了中共,也可能在人事任命、政策执行上处处掣肘,导致行政院长架空。
关键在于,国民党是否愿意放弃“总揽大权”的思路,真正接受一个权力分享的政治格局。

2. 军队问题仍是核心症结:
中共的军队是其生存的根本,而非政治地位的附庸。 即便是给了副总统或行政院长职位,如果国民党对中共军队的改编要求依然强硬,比如要求其主力部队全部撤往北方,缴械待编,那么政治上的让步也很难弥合军队问题上的巨大分歧。
中共不会为了一个象征性的职位而放弃其赖以生存的武装力量。

3. 国民党内部的阻力:
蒋介石并非独裁者,其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国民党内部各派系(如CC系、军系等)的影响。
这些派系往往拥有自己的利益和政治诉求,他们极力反对向共产党做实质性让步,担心丢失既得利益和权力。
让出副总统或行政院长职位,意味着权力蛋糕的重新分配,会触动许多人的根本利益,极易引发国民党内部的巨大反弹和分裂。

4. 历史时机的把握:
重庆谈判时,国民党刚刚赢得抗战胜利,正处于声势和威望的顶峰。蒋介石的自信心也相对膨胀,更倾向于以“胜利者”的姿态处理问题,而非以“妥协者”的心态。
这种心态上的不成熟,使得他们很难做出如此重大的战略性让步。

三、 如果国民政府“更早”让出职位,可能出现的场景(推演):

乐观场景:
谈判气氛可能因此变得更为缓和。
中共可能会在军队改编问题上展现更大的灵活性,例如同意将部分部队撤往北方,并接受一定程度的整编,但保留其部分核心武装力量的独立性。
双方可能更容易就组建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等方向达成一致,尽管在细节上仍有博弈。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的中国,可能不会迅速走向全面内战,而是进入一个更长的、相对和平的政治磨合期。

悲观场景(更可能):
即便让出副总统和行政院长,如果国民党在军队改编上依然强硬(例如要求中共军队全部解除武装或被完全纳入其番号),中共依然会选择对抗,因为军队是其生命线。
国民党内部的既得利益者会强烈反对,甚至可能发生分裂。蒋介石也可能因为内部压力而无法兑现承诺,或是在执行中打折扣,这反而会进一步激化矛盾。
中共可能会将这次让步视为国民党虚伪的策略,更加坚定其武装斗争的决心。

结论:

重庆谈判期间,国民政府如果能“更早”地以一种更真诚、更具实质性让步的方式,比如主动提出让中共人士担任副总统(虽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或行政院长,“尚有可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可以为和平解决争端创造一个更有利的起点。

然而,这种可能性的大小,高度依赖于国民党内部的改革决心和蒋介石个人的战略判断。 如果国民党依然坚持其一党专政的思维,仅仅是在政治职位上做一些象征性的“施舍”,而核心的权力结构和军队问题上不愿放手,那么即使让出这两个职位,也难以阻止国共之间走向最终的冲突。

更关键的是,国民党是否愿意从“压倒一切”的思维转变为“合作共赢”的思维,是否愿意接受一个真正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并为之付出实质性的代价。 从历史来看,国民党在这方面的认知和行动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即便有这样的机会,实现和平的可能性也依然非常渺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键问题就在军队和解放区啊。

军队,是军事权力,军事是政治冲突的最后手段。KMT国府自视正统,军队整编问题上要占据绝对优势,战后提议整编全国军队,提出的军队比例是国军22:共军1,后来谈到国军5.5:共军1,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而且国民党军队防区的位置都是关键节点,陇海路,平汉线,津浦路。非常适合以铁路为轴,以公路为网,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以县城为锁,把农村根据地困在里面。而给CCP安排的地方呢,穷山恶水且不说,还要安排到新疆去做省主席?毛是主席,在政治高度上和蒋介石平级,所以国共双方是平等的谈判。国府装聋作哑,还安排毛做新疆省主席?新疆彼时有谁心里没数?CCP过去和民族军先打一架是吗?新疆谁盯着心里没数?你国府1944年打不过战后就把CCP安排过去?这个安排即没有诚意,也不好笑。

没有谁是真心要裁军好好发展民生的,看看KMT:建立整编师编制,其规模仅仅略小于军级单位,加了相当的技术兵器和配属部队,战斗力表面上看是提升了。CCP不用讲,也是军队扩张的时期,抗战时期财政困难,精兵简政。抗战结束了接收一部分华北,东北日伪资产足够扩军了,也在滚雪球。双方军事上又冲突不断,上党战役直接打断了晋绥军的脊椎,搞得阎锡山私留日军战俘来作战。中原也大打特打,十几万人级别的冲突司空见惯。华北地区傅作义数次袭击张家口还打瘸了张家口方面,东北国军直奔山海关去了。顺带一提,华北,东北的国军全靠美国在菲律宾,日本的剩余物资为依靠作战,美国将日本的物资打包伪装送进华北,初期美军还直接出兵占领要津,要不是苏联动作快,旅顺都会被美军登陆。打成这个样子,你要和平?只有第三方民主党派这些手上一个枪杆子都没有的高呼和平,而且还是协助国府压迫共方,其结果就是火上浇油。军队根本谈不拢,全国军队停战就更不可能,马歇尔的停战令也就持续了一周,这期间北满的CCP在喘气,南满的KMT也在喘气和平定滇军起义。



解放区就更是问题了,蒋介石要CCP交出占据或者在主要交通线路上的所有解放区,包括东北的中长路段沿线所有县,市,淮南解放区要撤出,东江纵队要撤出(两广的解放区是双十协定中8个省区解放区中最大的一个)。CCP还必须将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不包括豫北)等8个省区的中共军队撤退到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一带。这相当于华南地区几乎不再有解放区了,除去琼崖纵队。这么苛刻的条件双十协定以后也落实了,至少在舆论看来无疑是CCP让步极多,对和平显然是有一定诚意的。或者说为了争取政治主动做出了妥协。国府嘞?诚意在哪?大同集宁战役,上党战役,山海关之战吗?

观察蒋介石的政治逼迫步骤很简单:一,先逼迫CCP让出所有长江以南解放区;二,再逼迫CCP应让出黄河以南解放区;三再争取压迫CCP在黄河以北的解放区,将解放区通过军事政治手段分裂为西北和东北地区,使其互不连通并尽量压制东北的解放区和CCP武装。(这点要结合蒋介石的“南攻北守”战略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凯申信条)

在蒋介石的计划表里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国方让步的内容,所谓副总统,所谓国大席位,所谓行政院长都是虚的,就是虚的国大代表数量,国民党也要绝对的优势,民主党派甚至没有席位。如此国大,行的什么宪,立的什么法,能执行吗?有执行力吗?说白了,这就是蒋介石的口号“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一个军队”的最忠诚实践,一个国民党极右派,一个独裁领袖蒋中正,一个假的“三民主义”,一个蒋系中央军的中国,是中国人所期待的吗?是世界所期待的吗?中国人不认同,美国人也不认同,那这个政治纲领怎么搞的下去呢?别说国大席位,别说行政院长,别说副总统,这些职位没有武装力量的保护下,一个南京警察局就把行政院,总统府全端了,这种虚职收买胡适之之类的真香党大概可以,对毛使就有点看不起人的意思了。


综上所述,不是让不让职位的问题,重庆谈判本身就是一场局,国民党需要时间去接收,去收编汉奸,去运送军队占领全国大中城市,去遣返日军,去“整顿”经济。打一场和平烟雾弹出来正好可以掩饰己方目的而已。CCP只不过是面对政治攻势,一方面抱着“以斗争求合作则合作存,以妥协求合作而合作亡”的想法,不放弃武力反抗,加紧军事准备;另一方面去重庆加强政治主动,展示求和平,求生存,求未来的形象,无疑非常具有舆论价值。当傅作义攻下张家口,报纸上写着“天下事大定矣”的时候,国民党政府的政治信誉就彻底破产了。和平也死了。

user avatar

国共谈判破裂的关键原因不在这里,焦点在1/3的否决权。国民党希望通过全国大选后,按得票比率分配席位,共产党的方案,组建联合政府,在40个政府委员会里,占据14席,以行使1/3的否决权。国民党不同意,后来国民党让步,给12个席位,第13个由无党派担任,共产党推荐,国民党同意。但还是达不到1/3否决权的门槛,所以共产党不同意。东北问题也是一重大分歧,但这个主要取决于苏联的态度。

那么为什么双方都在纠结1/3否决权,不肯让步,其中有什么玄妙吗?

1.如果按照国民党的如意算盘,全国大选,召开国民大会,以国民党多年的执政优势,大选结果是没有玄念的,国民党肯定赢得大选。那么国民党就会借助合法平台,比如通过立法机构逼共产党就范,交出军队和地盘。不同意,那就是共产党破坏国家法案,搞叛乱。舆论上就会处于不利地位。

2.共产党自然洞穿了国民党的祸心,自然不可能同意这种方案。坚持要求行使1/3否决权的席位数。在国民党看来这个会导致什么后果呢?政府所有的重大法案基本都会被否决,比如共产党军队整编,解放区问题等全部得不到解决。政府就会处于空转和事实停摆状态。而且共产党还借助国家这个合法平台,名正言顺的渗透各领域,形成这么一个后果,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你不能动。以国民党拉胯的组织效率和共产党高效的资源汲取效率,不出5年时间,共产党的势力将借助合法平台渗透到全国。时机一成熟,比如民意支持率上来后,共产党就会提出大选,赢得多数席位后,就按共产党的方案逼国民党就范。等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合法的进行红色和平演变。这个时候,国民党是同意还是不同意?不同意,那就是叛乱,共产党就要行使平叛权,国民党站在被告席上。

在常凯申这个层面,这些战略方面的东西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不可能同意。国民党最后图穷匕首见,根本不管你中共反对,单方面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开始行宪,全国大选。国民党的这一骚操作,合法性其实是不够的。第一大反对党缺席反对的情况下,还搞什么制宪行宪,全是扯蛋,通过的民国宪法合法性也不充足。

我们事后复盘,1945年国共谈判,有没有合作可能?完全没有可能。两党意识形态相差太远,代表的是迥然不同的两条现代化道路,是两个不同制宪主体的争夺。用润公的话讲,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

凯申公的政治见识比润公逊了一筹,看不到政治的本质问题,认识不到全能主义体制的威力和共产党这种组织力量的强大,对民主政治的弊端也认识不足。民主政治是一种庸常政治,以程式化解构政治权威,效率低下。和平时期可能还能勉强运行,战争时期搞民主行宪,纯粹是自毁长城。所以凯申公的政治悲剧就是在独裁无胆,民主无量中反复纠结。润公对凯申公的洞察是一针见血,润公说现在是蒋介石最脆弱的时候。

那么在1945年,凯申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亡国呢?

1.外交战略必须重大调整,绝对不能依赖美国,避免与苏联交恶。核心就是东北问题的处理。斯大林的要求是东北地面上所有的厂矿企业,要求占一半的股份。凯申公要想避免亡国,只能是吃下斯大林喂的这坨翔。国家安全优先于领土主权。这么做换来的好处就是可以保持东北名义上的宗主权以及苏联在国共战争中的中立。

2.国家进入全面战争体制,实施战争总动员。经济层面对战略物资全面管控,确保战争物质优先供应。政治层面高度集权,舆论全面管控那些什么民主人士之类的,该闭嘴的闭嘴,不闭嘴的逮捕下狱,吃枪子。报馆该关的关,乱说话的全部端掉。

3.军事行动上,放弃东北,把全部精锐投放关内,全力清剿。

这么玩的话,国民党应该还是有一线生机,不至于一败涂地。

user avatar

谈判没有一步到位的,事后诸葛亮也毫无意义,要看当年的讨价还价中各方的判断与盘算中自己可以习得的方法。

user avatar

大家说的都很对,但当时国民党根本没有让出政权的意愿。重庆谈判几乎是以我党单方面妥协而告终的,国民党一直很强势,这跟之前和之后的几次谈判都有所不同。

我请大家注意一下,重庆谈判前我党提出的草案、双十协定本身以及接下来的旧政协5项决议的区别。

如果大家看一下我之前写的《历史上有哪些当时看起来在下很大盘棋,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的事? - 知乎 (zhihu.com)》就会发现,从1944年开始,我党的主张就是联合政府,赫尔利第一次斡旋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把我党的联合政府与国民党许诺的“参加政府”混为一谈,结果闹了个大笑话。七大的报告主题也是《论联合政府》,在这前后的另外几次谈判我党在联合政府的问题上也没怎么让步,然而到重庆谈判时联合政府的主张却消失了。

在我党提交的重庆和谈十一条意见当中,最关键的是第9、10两条:

(九)政治民主化的必要办法: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派及无党派代表人物的政治会议,各党派参加政府,重选国民大会;由中共推荐陕甘宁边区及热河、察哈尔、河北、山东、山西五省省府主席,绥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浙江、广东及东北十省副主席,北平、天津、开封、上海四特别市副市长;推行地方自治,实行普选。
(十)军队国家化的必要办法:公平合理的整编全国军队,确定分期实施计划;解放区部队编成十六个军四十八个师,驻地集中于淮河流域及陇海路以北地区;中共及地方军事人员,参加军委会及其他各部的工作;设立北平行营及北方政治委员会,任中共人员为主任。

可以看得出,教员他们从一开始要价就大大降低了,从联合政府变成了参加政府。那么是不是我们过于抠字眼呢?

不是,理由有二:

其一,在8月23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教员明确指出:七大时讲的长期迂回曲折,准备最大困难,现在就要实行了。希腊、法国的共产党人得了雅典、巴黎,但政权落在或主要落在别人手里;我们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大体要走法国的路,即资产阶级领导而有无产阶级参加的政府。

法国的路,就是当年法共的路,承认戴高乐,参加政府。

其二,在9月4日国共在重庆举行的第一次谈判中,周恩来对我党所做之妥协和让步做了一个集中的说明:“我等已作了尽可能之让步,第一,认为联合政府既不能作到,故此次并不提出,而只要求各党派参加政府。第二,召开党派会议产生联合政府之方式,国民党既认为有推翻政府之顾虑,故我等此次根本未提党派会议。第三,国民大会之代表,中共主张普选……中共虽不能放弃主张,亦不反对参加,现亦未打算在北方另行召开会议。凡此让步,皆为此次谈话之政治基础。”

这里明确说了,联合政府做不到,只要求参加政府。

而最后的双十协定当中,也果然没有联合政府这一条,只提了各党派合法化和召回政治协商会议,连参加政府也搁置了:

二、关于政治民主化问题,一致认为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并应先采必要步骤,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现双方正与各方洽商政治协商会议名额、组织及其职权等项问题,双方同意一侯洽商完毕,政治协商会议即应迅速召开。

双十协定公布后,尽管国内大部分情绪倾向于欢呼。但以民盟中的少部分人却开始指责我党“调子太低”,这种指责一直持续到旧政协召开前。重庆谈判结束之后不久,10月19日,民盟发表全国临时大会宣言,表示:“中国民主同盟始终相信举国一致的民主联合政府是当前国家和平、统一、团结的唯一途径”。再次强调了联合政府的重要性。

但是令人惊奇的是,3个月后的旧政协会议上,联合政府居然又复活了,不仅复活,而且以相当顺利地方式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为多党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决议。在这份决议中,尽管否决了我党提出的三三制主张,但国民党也只占据了新的国民政府委员的一半,未能过半,保持了我党接下来在政府内足够的影响力。

此外,在国大的决议中,虽然我党做出重大让步,承认旧的国大代表有效性,但国民党也不得不做出一定让步,新增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名额,其中我党和民盟超过四分之一,有权利行使否决权。

在宪法草案的决议中,否定了五五宪草,否定了总统制和五权宪法,实际上肯定了内阁制。这为在野党提供了较多制衡的权利。有趣的是,今天的台湾政坛上,反对党也再次祭出内阁制的主张,看来逻辑是相通的。

政协会议后,教员曾起草一份电文,“同意以周、林、董、王(若飞) 分任行政院副院长、两部长及不管部。”这表明,我党当时确实曾经考虑过参加政府。

从这个脉络梳理下来,大家就能发现问题,从抗战前,到重庆谈判,再到旧政协,我党的调子经历了一个从高调,到“低调”,再到高调的过程,这背后反应的是当时国内外急剧变化的政治形势,而不是蒋介石的私心和权术。

重庆谈判前的一段时间内,国民党遭受豫湘桂战役的大溃败,引起国内外一片哗然。这种情况下,我党自然采取攻势。

重庆谈判前后,国民党一手摆平美国,请美国派飞机运送国军接收各主要城市,一手摆平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换取苏联对我党的不支持。但当时国民党的优势,形式大于实质,国内局势晦暗不明,上党战役更是以我党获胜而告终。这种情况下,我党只得采取守势,力求保留解放区和人民军队。

重庆谈判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党制定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总体战略,抢占东北,苏联在一段时间内不阻止我进占东北,美国则力图通过马歇尔这位强势人物居中调停。国民党再次沦为各方批评的对象,直到四平决战,才用实力彻底翻身。

事实上,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已经吃定我党了,连联合政府都不允许,又怎么会考虑让出行政院长呢?

根据《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的说法,当时我地下党员搞到了国民党的底牌:

国民党在军队问题上最后可能让至十六个师,所谓允许中共参加政府是考虑在中央各院增设一名副院长,省主席之说是如果毛泽东愿意可任命为新疆省政府主席,国民大会则要保证国民党代表占十分之七以上。

看见没有,连个部长都没有,唯一有实权的可能也就是新疆省主席了……

当然如果说官职,当时我党确实考虑了5个省主席、10个省副主席以及4个特别市副市长,以及北平行营主任。

但这些只是坐地起价,我党的实际底线是要保留解放区和人民军队,至少要保留大头,南方的几个小解放区可以考虑让步,所以中间曾经四次降价。《双十协定》中是这样描述我党为保留解放区而如何煞费苦心的:

关于解放区政府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解放区各级政府的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解放区名词,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以后,应成为过去,全国政令,必须统一。中共方面开始提出三方案,为依照现在十八个解放区的情形,重划省区和行政区,并即以原由民选之各级地方政府名单,呈请中央加委,以维政令之统一。政府方面表示,重划省区变动太大,必须通盘筹划,非短时间所能决定。同时政府方面表示:依据蒋主席曾向毛先生表示,在全国军令统一之后,中央可考虑中共推荐之行政人选;收复区内原有抗战行政工作人员,政府可依其工作能力与成绩,酌量使其继续为地方服务,不因为党派关系,而有所差别。
于是中共方面,提出第二解决方案,请中央于陕、甘、宁边区,及热、察、山西、山东、河北5省,委任中共推选之人为省府主席及委员;于绥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广东等6省,委任中共推选之人为省府副主席及委员(因以上11省或有广大解放区或有部分解放区);于北平、天津、青岛、上海4市,得委任中共推选之人为副市长。于东北委中共推选之人参加行政。此事讨论多次后,中共方面对上述提议所列推选省府主席及委员者,改为陕、甘、宁边区及热、察、冀、鲁4省,请推选省府副主席及委员者,改为晋、绥两省。政府方面表示中共对于其抗战军事著有劳绩,且在政府具有能力之同志,可提请政府决定任用之。倘要由中共推荐某某省主席及委员,某某省副主席等,则即非真诚做到军令之统一。
于是中共方面表示可放弃第二种主张,改提第三种解决方案,由解放区各级民选政府重行举行人民普选,在政治协商会议派员监督之下,欢迎各党派各界人士选贤参加举办。凡一县有过半数区乡已举行人民普选,实行民选者,即举行县级民选,一省或一行政区有过半数县,已实行民选者,即举行省级行政区级民选,选出之省区县级政府,一律呈请中央加委,以谋政令之统一。政府方面表示,此省区加委方式,乃非谋政令之统一,惟县级民选加委,可以考虑,而省级民选,须待宪法颁布,省的地位确定以后,方可实施,目前只能由中央任命之省政府,前往各地接管行政,俾即恢复常态。
中共方面提出第四种解决方案,各解放区,暂维现状不变,留待宪法规定之民选省级政府实施后,再行解决,而目前则规定临时办法,以保证和平秩序之恢复。同时中共方面认为可将此项问题,提交政治协商会议解决。政府方面,则以政令统一必须提前实现,此项问题之悬而不决,虑为和平建设之障碍,仍盼能商得具体解决方案。中共方面亦同意继续商谈。

这里顺便说一下,有些答主津津乐道的军队数量,当时确实是重中之重,双方的博弈也很激烈,但没解放区重要。熟悉工农武装割据的人可能知道,根据地才是根本,真正的要害是政权以及政权下驻防的军队。换句话说,军队的驻防和指挥比数量更重要,而这才是接下来几个月里双方反复博弈的点。这也是为什么,双方能够在军队数量上大致妥协,却始终无法在解放区问题上迈出一步的原因。双方打的都是明牌,谁不知道谁呀。

user avatar

怎么果粉又开始讹副总统和行政院长了?

可以哇,1949年元旦公告之后国共重开和谈,张治中带团来北京谈判。

共产党提出了“惩治战犯”,李代总统还没表态,在溪口的国民党党魁常凯申一拍桌子“文白无能,丧权辱国”,然后吓得张治中直接投共了。

这可是比副总统还高一个段位的代总统,行政院长?是你们家总统任命的。

怎么在果粉眼里你刮民党什么玩意儿都值钱,都是那种你一张嘴别人都得跪下谢恩的东西?

这个屁股坐这么“正”,你们家祖上是刘文彩啊还是马步芳啊?

user avatar

国共谈判问题的关键是“枪杆子”问题,“笔杆子”这玩意共不稀罕,有“枪杆子”自然就有“笔杆子”,蒋公愿意给“笔杆子”还不是看见了共手里有“枪杆子”?要是共交出“枪杆子”去拿蒋公给的“笔杆子”那才是疯了。


见23.24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