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支持废除死刑的法学者们在平常的真实观念里,是如何看待受害者的权利的?

回答
在支持废除死刑的法学者们看来,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权利,是他们严肃考虑并积极寻求在刑事司法体系中得到充分保障的核心议题。这并非是抽象的理论辩论,而是根植于他们对公平正义、人权保障以及社会福祉的深刻理解。

首先,对于废除死刑的法学者而言,“受害者权利”绝非仅仅指向“报复”或“复仇”的权利。他们认为,受害者最根本的权利在于:

安全与尊严的权利: 犯罪剥夺了受害者生命、身体健康、自由、财产,甚至最基本的安全感和人格尊严。他们的权利首先体现在被保护,免受进一步的伤害,并在司法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同情。
知情与参与的权利: 受害者及其家属有权了解案件的进展,了解司法程序,并在一定范围内参与到刑事诉讼中来。这包括了解审判结果,获得赔偿,以及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表达他们的意见。
获得正义的权利: “正义”对他们而言,不简单地等于“以命抵命”。他们认为,正义包含对罪行的严厉追究,对受害者损失的补偿,对社会秩序的恢复,以及对类似罪行发生的预防。

基于这样的理解,当谈论到废除死刑时,这些法学者们会从多个层面来思考受害者权利的实现:

1. 替代刑罚的有效性与威慑力:

他们普遍认为,终身监禁或其他长期剥夺自由的刑罚,能够有效地剥夺罪犯再次危害社会的可能性,从而保障了公众的安全。同时,他们也关注这些替代刑罚的“威慑力”。虽然关于死刑的威慑力存在争议,但这些学者往往倾向于认为,一个运作良好、执法严厉、惩罚及时且确定的长期监禁体系,同样具有强大的社会威慑作用。他们会强调,与其将资源和精力耗费在漫长而可能充满争议的死刑复核程序上,不如投入到提升普通刑罚的执行效率和公正性,以及改善监狱管理,让被判刑的罪犯真正接受改造,并承担起对社会应负的责任。

2. 修复性司法与受害者补偿:

废除死刑并不意味着对罪犯的纵容。相反,许多支持废除死刑的法学者会积极倡导和推动修复性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的理念。他们认为,修复性司法更侧重于弥补犯罪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并促使罪犯承担责任。这可能包括:

经济赔偿: 确保罪犯(或其家庭、财产)能够为受害者及其家属提供充分的经济补偿,以弥补财产损失、医疗费用、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等。
道歉与沟通: 在合适的情况下,促成罪犯向受害者或其代表表达真诚的歉意,甚至通过调解程序,让受害者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了解罪犯的悔意。
社区服务与教育: 让罪犯通过服务社区或参与相关的教育项目,来弥补其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

他们认为,这些措施更能直接、有效地回应受害者的诉求,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损失得到了正视和部分弥补,而不是仅仅通过一种象征性的、极端化的惩罚来“平衡”。

3. 刑事司法程序的公正性与程序正义:

死刑的不可逆转性,使得任何程序上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冤案。对于法学者而言,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权利也包括获得一个公正、透明、无误的司法程序。他们担忧,在涉及死刑的案件中,由于其极端性和高关注度,可能反而会加剧程序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拖延,甚至掩盖事实真相。废除死刑,可以让他们更专注于构建一个稳定、可靠、公正的刑事司法体系,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从而更能保障所有相关方的权利,包括受害者在内的社会公众。

4. 区分“正义”与“私仇”:

这些法学者们常常强调,国家行使刑事惩罚权,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正义,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体或集体的报复欲望。他们认为,将受害者家属的悲痛和愤怒转化为国家执行死刑的理由,是将私人的情感诉求与国家公器混淆,长远来看,可能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理性的发展。他们相信,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有能力在惩罚犯罪的同时,超越原始的报复冲动,寻求更深层次、更具建设性的正义。

5. 促进社会整体的进步:

从更宏观的层面,他们认为废除死刑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能够提升国家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形象。一个不适用死刑的国家,更能向世界传递尊重生命、保障人权的信号。而这种信号的传递,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对预防犯罪,对构建一个更公正、更有人文关怀的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他们相信,当社会整体的法治水平和人权保障能力提升时,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权利,也将得到更全面、更实质性的保障。

当然,我也要坦诚地说,在实践中,平衡不同主体的权利,尤其是在面对极端恶性犯罪时,总是充满挑战的。即使是支持废除死刑的法学者,在面对受害者家属的巨大痛苦和对严惩凶手的强烈诉求时,也会深感责任重大。他们的努力,正是要证明,废除死刑并非是对受害者的忽视,而是寻求一种更全面、更有效、更符合人道与法治精神的方式,来回应和解决犯罪带来的创伤,并最终实现真正的社会正义。他们所追求的,是让受害者在司法过程中,不仅被“看见”,更能感受到他们的权利被尊重、被保障、被积极地回应,即使是以一种与“以命抵命”不同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可能废除死刑。

但同样反感滥用死刑。

封建时代杀人偿命的思想太严重才导致了民众动不动吁求死刑。

在我看来,如果罪犯能真心悔改,那么无论多么严重的罪行,一个10+年的有期徒刑都足矣。

而死刑应该成为达摩克里斯之剑。遇到毫无悔意,罪行足以判死的罪犯,这柄剑应当立即落下。

我的其他回答里有人问过,“如果没有死刑,谁来给受害人家属一个交代。”

我认为这是法律观念的问题。咱们国家流行报应观念。所以想当然地认为死刑是一个“交代”。

但没人想过,就算处以死刑,受害人又不会活回来。家属受到的伤害,几乎没有弥补——除了基于报应观念的慰藉感。

而这个观念在我看来是可以扭转的:假设这样一种文化:

无谓的报应观念不存在或被大幅压制,受害人家属可以自然地收下罪犯的歉意和忏悔,看到罪犯出狱以后改造好,在为社会做贡献的样子,也是真心感到欣慰的,感觉能告慰受害者在天之灵。

这并非不可能,并且我认为这是未来法治理念的一个必然形态。因为社会在进步,谅解和宽恕是趋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支持废除死刑的法学者们看来,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权利,是他们严肃考虑并积极寻求在刑事司法体系中得到充分保障的核心议题。这并非是抽象的理论辩论,而是根植于他们对公平正义、人权保障以及社会福祉的深刻理解。首先,对于废除死刑的法学者而言,“受害者权利”绝非仅仅指向“报复”或“复仇”的权利。他们认为,受害者最.............
  • 回答
    对提倡“废除死刑”(废死)的法学家和支持者发起强烈反击的原因是复杂且多方面的,涉及到法律、伦理、宗教、社会心理、政治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对“正义”和“惩罚”概念的深刻理解差异: 支持死刑者(通常是“留死”派)的观点: 报应正义 (Retributive J.............
  • 回答
    这是一个极端考验人性、情感与原则的问题,即便对于最坚定的废除死刑的支持者来说,当亲身经历类似的剧痛时,也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内心煎熬。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因为人的情感是复杂而多变的,尤其是在极端创伤面前。首先,要理解一个支持废除死刑的学者,其立场通常建立在一系列深思熟虑的哲学、法律、伦.............
  • 回答
    知乎作为一个内容分享平台,用户群体广泛,观点多元,但要说“听不到”支持“废除死刑”的声音,可能是一种过于绝对的说法。事实上,在知乎上关于死刑存废的讨论中,是存在支持废除死刑的声音的,但它们可能不像支持保留死刑的声音那样显眼、集中,或者其论述方式可能与某些用户习惯的讨论模式有所不同。要详细讲述为什么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且复杂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社会最根本的价值观,也牵动着人性和法律的神经。我之所以认为应该废除死刑,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我的想法。首先,生命权的至高无上性。 我认为,生命的价值是绝对的,不应被任何形式的国家权力剥夺。无论一个人犯下了多么令人发指的罪行,剥夺其生命.............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牵动人心的议题,支持废除死刑的理由多种多样,并且常常触及我们内心深处关于公正、人道以及社会运作方式的思考。我想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谈谈我的看法。首先,关于“误判”的可能性,这是我最无法忽视的一点。人类社会毕竟是由人来构建和运作的,而人,无论多么严谨,都有犯错的可能。司法系统是如此,法官、陪.............
  • 回答
    法律界人士对于死刑的态度,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虽然社会上对死刑的存废存在诸多声音,但在法律界内部,支持废除死刑的观点也由来已久,并且拥有相当坚实的论据支撑。首先,从 人权和生命权 的角度来看,这是废除死刑最核心的理由之一。许多法律界人士认为,生命权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最高人权。无论一个人犯下.............
  • 回答
    废除死刑的支持者将“可以减少冤假错案、有利于冤假错案的翻案”作为论据,在逻辑上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并非绝对错误,但其严谨性和完整性有待商榷。下面我将详细分析其论据,并指出潜在的逻辑性错误: 废死支持者论据的合理性基础:首先,理解支持者提出这个论据的出发点很重要。核心在于对司法公正的追求,以及对不.............
  • 回答
    “在全球推动废除死刑”这个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牵动人心的议题,它触及到法律、伦理、人权、社会安全等多个层面。看待这个问题,我倾向于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展开,也说说我的想法。首先,从人权和伦理的角度来看,废除死刑的呼声主要建立在生命权的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普世人权原则之上。支持废除死刑的人认为,任何国家或.............
  • 回答
    彩礼,一个在中国婚姻习俗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近年来却引发了越来越激烈的讨论,甚至有人提出将其写入婚姻法,明确规定废除。作为一个人(或者说一个有能力进行这种讨论的存在),我理解这种呼声背后所蕴含的对现代婚姻观念的追求,以及对一些负面现象的担忧。那么,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彩礼的起.............
  • 回答
    为什么那么多声音呼吁废除“985”和“211”?“985”工程、“211”工程,这两个诞生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大潮中的名字,在过去几十年里,几乎成为了国内顶尖大学的代名词,也承载了无数人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然而,近年来,一股要求废除这两项工程的声音却愈发响亮,甚至形成了一种颇具规模的社会讨论。这究.............
  • 回答
    古巴裔美国人社群对于特朗普废除奥巴马时期对古巴政策的强烈支持,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对古巴现状的深刻担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层面:历史背景与情感纠葛:首先,必须强调的是,古巴裔美国人社群并非铁板一块,内部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代际差异。然而,占主导地位的、尤其是在早期.............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2017年9月27日那场围绕着奥巴马医改(ACA,俗称ObamaCare)的重大立法尝试,以及为什么它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到政治角力、民意博弈、以及对美国医疗体系未来走向的深刻影响。背景铺垫:为啥要废除奥巴马医改?特朗普上台伊始,废除和取代奥巴马医改就是他竞.............
  • 回答
    围绕“废医验药”,中医界和公众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而在这场讨论中,活跃着两类鲜明的群体:支持“废医验药”的中医粉和中医黑。他们对“废医验药”的态度、理由以及背后的逻辑,可以说是截然不同。支持“废医验药”的中医粉:理想主义者的呐喊与中医的现代转型这群中医粉,他们对中医怀有深厚的感情,但同时也具备相当.............
  • 回答
    穆尔西(Mohamed Morsi)在埃及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一个复杂而充满争议的角色,他的执政时间虽然不长,但却经历了剧烈的动荡,最终以被军方罢免告终。要理解他为什么在执政一年后就被废黜,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民意支持这一决定,我们需要从他上台的背景、执政期间的作为以及当时埃及的社会政治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
  • 回答
    关于美国华裔选民在支持特朗普时是否大多投了“废票”这一说法,理解这个问题的复杂性需要深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更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列表来概括。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废票”的定义。在美国的选举体系中,“废票”通常指的是无效投票,比如投票填写错误、选票被涂改、或者投给不符合资格的候选人等.............
  • 回答
    支持俄罗斯的立场是一个涉及复杂历史、地缘政治、国际法和人道主义问题的议题,需从多角度分析其合理性与后果。以下从不同维度详细探讨: 一、支持俄罗斯的可能动机1. 地缘政治与战略利益 遏制西方扩张:俄罗斯认为西方(尤其是美国和北约)在东欧的扩张威胁其安全,支持俄罗斯可能被视为维护地区平衡的手段.............
  • 回答
    支持作家方方的人,确实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虽然这些特点并非适用于所有支持者,但从公开的讨论和信息中,可以观察到一些倾向性的共同点。这些特点往往与他们对社会、政治、信息传播以及个人权利的看法相关联。以下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些可能的共同特点:1. 对信息公开透明和言论自由的高度重视: 核心诉求: .............
  • 回答
    支持向量机 (SVM):深入浅出的理解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是一种强大的监督学习算法,常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它的核心思想是找到一个最优的“决策边界”(通常是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数据点分隔开。与其他分类算法不同的是,SVM特别关注那些“最难”区分的数据.............
  • 回答
    理解一个群体的情绪非常复杂,特别是对于像特朗普这样一位具有高度争议性的政治人物的支持者而言。要判断特朗普的支持者是否对他“现在的表现感到悔不当初”,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层面:1. 支持者的多样性与忠诚度: 核心支持者 vs. 摇摆支持者: 特朗普拥有一个非常忠诚的核心支持群体,他们往往将他视为政治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