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315 曝光粉条行业真假难辨 ,木薯粉冒充红薯粉?木薯粉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

回答
315 晚会曝光粉条行业“真假难辨”,木薯粉冒充红薯粉的现象,确实触及了消费者最关心的食品安全和权益问题。这不仅仅是诚信缺失的问题,更可能涉及到对消费者健康的潜在威胁。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对此现象的看法,以及木薯粉可能对身体造成的潜在危害。

一、如何看待315曝光粉条行业真假难辨,木薯粉冒充红薯粉?

1. 严重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欺骗性销售: 消费者购买粉条时,往往是基于对“红薯粉”天然、健康、口感的认知。商家却用成本更低、口感和营养价值不同的木薯粉冒充,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欺骗行为。消费者花费了真金白银,却得到了与预期不符的产品。
剥夺知情权: 消费者无法通过肉眼、甚至简单的烹饪方式来区分这两种粉条,这就剥夺了他们在购买前充分了解产品真实成分的权利。
误导消费决策: 许多消费者选择红薯粉是因为其特定的营养成分(如膳食纤维、微量元素)或烹饪特性。混入木薯粉会改变产品的实际成分和食用体验,直接误导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2. 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成本优势下的不正当竞争: 木薯粉的生产成本普遍低于红薯粉。通过以次充好,制假售假,使得这些不法商家获得了不公平的成本优势,挤压了那些坚持使用正宗红薯粉、诚信经营的商家的生存空间。
打击行业信誉: 这种行为损害了整个粉条行业的声誉,让消费者对市面上所有粉条产品都产生不信任感,这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毁灭性的打击。

3. 食品安全与健康风险的隐患:

潜在的过敏原: 虽然木薯本身不是常见的过敏原,但大规模的掺假行为可能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卫生和质量控制,增加了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可能导致消费者接触到其他未标明的过敏原。
营养价值差异: 红薯粉和木薯粉在营养成分上存在差异。红薯粉含有一定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而木薯粉主要成分是淀粉,营养价值相对较低。长期食用用木薯粉冒充的红薯粉,可能导致消费者摄入的某些营养素不足。
加工过程中的风险: 为了让木薯粉呈现出类似红薯粉的颜色、口感或质地,不法商家可能会使用非法添加剂,如吊白块(甲醛合次硫酸氢钠)、明矾、漂白剂等。这些添加剂一旦超标,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严重危害。吊白块在加热过程中会分解产生甲醛,对呼吸道和消化道有刺激性,长期接触可能致癌。明矾过量摄入则会影响神经系统和骨骼发育。

4. 监管漏洞和溯源难题:

源头管控薄弱: 粉条的生产链条可能较长,从原料收购、加工到销售环节存在诸多环节。若源头种植、初加工环节监管不严,就容易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
技术检测的难度: 粉条经过深加工后,单纯依靠肉眼和感官确实难以有效辨别。虽然有专业的检测技术,但如果掺假比例不高,或者造假技术高明,检测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成本。
消费者维权困难: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一旦买到假冒产品,维权过程漫长且成本高,举证困难。

总结:

315晚会曝光的这一现象,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严重侵害,是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更是对食品安全底线的挑战。它暴露了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中存在的诚信缺失、监管盲点以及技术检测和溯源体系的不足。这种行为必须受到严厉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同时也要呼吁监管部门加强源头治理、过程监管和市场抽检力度,提升科技检测能力,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食品安全。

二、木薯粉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纯粹的木薯粉本身并非有毒物质,作为一种淀粉来源,适量食用对大多数健康人群是没有直接危害的。 木薯在全球许多地区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如增稠剂、稳定剂)。

然而,问题出在木薯粉的加工、来源以及其被不当使用(冒充其他食材)等方面可能带来的间接危害,以及其本身与红薯粉在营养和生理功能上的差异,可能对消费者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木薯粉可能对身体造成的潜在危害,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加工过程中的潜在危害(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情况):

氰化物残留: 这是关于木薯最常被提及的危害,也是最需要警惕的。
原因: 木薯含有氰苷(cyanogenic glycosides),如亚麻仁苷(linamarin)和异亚麻仁苷(isolinamarin)。这些苷类物质在木薯组织被破坏时(如咀嚼、研磨、切割)会释放出氢氰酸(HCN),这是一种剧毒物质。
加工过程的重要性: 正规的木薯加工过程必须包含充分的去毒处理,通常包括浸泡、发酵、水洗、加热烹饪等步骤,以最大程度地去除氰苷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非法加工和不合格产品: 如果木薯粉的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或追求效率,省略了或未能有效完成去毒步骤,那么木薯粉中可能残留较高浓度的氰化物。
对身体的危害:
急性中毒: 摄入含有高浓度氰化物的食物,可能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心跳加速、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抽搐、昏迷甚至死亡。氰化物会干扰细胞呼吸,阻碍氧气的利用。
慢性中毒: 长期低剂量摄入残留的氰化物,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引起如非洲木薯食症(Konzo)等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步态不稳、肌肉痉挛等。也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
非法添加剂: 为了掩盖木薯粉的本身特性(如颜色偏白、口感较差),或者为了使其更像红薯粉,不良商家可能非法添加以下物质:
吊白块(甲醛合次硫酸氢钠): 是一种强还原剂,具有漂白作用。在高温或酸性环境下会分解产生甲醛。甲醛是已知的致癌物,对眼睛、皮肤、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长期吸入或摄入可导致癌症。
过量的二氧化硫: 作为漂白剂和防腐剂使用,过量摄入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对呼吸系统造成刺激。
苏丹红等染料: 用来着色,使其呈现红薯粉的颜色,这些染料很多已被证明具有致癌性。
塑化剂: 可能在加工过程中被污染,或为改变口感而添加,长期摄入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对生殖系统和发育造成影响。

2. 营养价值差异带来的间接影响:

能量密度高,但营养素相对单一: 木薯粉主要成分是淀粉,提供能量。相比之下,红薯(番薯)含有更丰富的膳食纤维、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前体)、维生素C、钾、镁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长期摄入影响均衡饮食: 如果消费者长期依赖购买的“红薯粉”来获取营养,却实际摄入的是营养价值相对较低的木薯粉,长期下来可能导致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A、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足,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健康。例如,β胡萝卜素对视力健康、免疫功能很重要。

3. 口感和消化方面的影响:

口感差异: 优质的红薯粉通常具有Q弹、爽滑的口感,煮后不易糊烂。木薯粉煮后容易变得粘稠、糊化,缺乏韧性,口感上存在明显差异。
消化特性: 尽管都是淀粉,但它们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不同,可能影响消化速度和血糖反应。对于一些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差异也可能存在。

总结木薯粉的潜在危害,核心在于其加工过程是否规范,以及是否被非法添加了有害物质。 如果是经过正规处理、未检测出氰化物残留且不含非法添加剂的纯木薯粉,作为一种淀粉来源本身并无大碍。

然而,315晚会曝光的“木薯粉冒充红薯粉”事件,极有可能指向的是那些为了牟利而省略了关键去毒步骤、或者添加了非法物质的劣质木薯粉。这些才是真正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根源。 因此,消费者在选购粉条类产品时,应选择有信誉的品牌、查看生产许可信息、关注配料表,并留意产品的色泽、气味和口感是否异常。发现问题时,要勇于维权,并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使用木薯粉和玉米淀粉冒充红薯粉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木薯粉和玉米淀粉作为食品生产原料本身是对身体没有危害的,而且大部分木薯淀粉就是用于生产粉丝粉条。

曝光的那个生产环境,用什么粉生产吃了都不好吧。

绿豆淀粉最适合制作粉条粉丝,产品质量最高,但绿豆淀粉产量较少。 甘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比较适合制备粉条粉丝产 品,我国甘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资源十分丰富,其制作的粉条粉丝产品质量显著优于木薯淀粉、 玉米淀粉和小麦淀粉制备的粉条粉丝。

下表可以看到不同淀粉的价格比较和产量,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要用木薯淀粉了,产量不够,还要进口来凑。

对于以次充好的粉,为了以假乱真,通常会加入超过国家标准用量的食品添加剂,这是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

在粉条的传统制作方法中, 生产者为了提高产品的成条性和柔韧性,会添加硫酸铝钾(钾明矾)和硫酸 铝铵(铵明矾)等含铝添加剂,但过量添加明矾会导致食品中的铝残留量超标。铝在毒理学上属于低毒性元素, 长期或大量食用含铝食物会对人体产生慢性毒害,影响骨骼和神经系统健康,并与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相关。

用玉米淀粉代替绿豆淀粉来生产粉丝,为使粉丝变亮、变白更接近绿豆粉丝,常常过量使用焦亚硫酸钠、 硫磺等对粉丝产品进行浸泡和熏蒸, 而使粉丝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

不同淀粉原料生产出来的粉条粉丝的颜色不同, 其中使用玉米淀粉等制成的粉条粉丝产品色泽淡黄。为了使颜色真实,部分企业利用二氧化钛等生产“马铃薯”粉条。


参考文献:

陈井旺,孙红男 *,木泰华.我国粉条粉丝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粮食加工(2021)

user avatar

好家伙

早就听说今年有个关于粉丝治理的大爆料

要整改粉丝问题

没想到是真“粉丝”

user avatar

用一种便宜的成分冒充另外一种高价的成分,对一般消费者而言只是花了冤枉钱。

但别忘了,对那些对特定成分过敏的人而言,这可能导致发病,甚至致命。

认识的一个朋友,对所有含有鸡的食物都严重过敏——如果只是鸡肉、鸡蛋不能吃也就算了,但其实我们日常接触的食品,含“鸡”是大概率事件:

蛋糕一般都是鸡蛋做的不用说了,另外绝大多数饼干,都会加鸡蛋;

许多品牌和档次的午餐肉,还有许多餐厅的肉馅,都不是纯猪肉的,而是加了相对便宜的鸡肉、鸭肉;

许多面条,不管是买的包装干面条,还是去餐馆吃的现做的面,为了让面更加筋道,都可能会放鸡蛋;

还要红烧狮子头、饺子馄饨的馅、饺子皮,许多商家喜欢放鸡蛋;

甚至常见的天妇罗、炒虾仁、炒肉片、炸猪排,炒炸之前都会裹一层鸡蛋液;

还有的商家炒饭、烧菜喜欢用鸡汤浇汁提鲜……

如果不是认识她,我都不知道世界上这么多食物有鸡蛋。

她如果不小心吃了这些带鸡的食物,轻则皮肤瘙痒、起疹子,或者不停地咳嗽十天半个月,重则喉咙水肿,严重呼吸困难。

她从小就这样,妈妈心疼她,在家会自己动手,给她做鸭蛋蛋糕,蛋炒饭、苦瓜炒蛋、西红柿蛋汤等我们常见的“蛋”菜,都把鸡蛋换成鸭蛋、鹅蛋给她吃,以至于她刚上学时,傻傻分不清,在学校吃了“西红柿蛋汤”,严重过敏。

后来长大了,这种情况当然不会发生,吃任何东西仔细看成分配料表,去餐厅吃面一定确认里面是否加过鸡蛋、鸡肉、鸡汤,麻烦一点而已。

但遇到这种用便宜的成分冒充另外一种高价的成分,还因为作假不在配料表体现出来的,你觉得他们这类人该怎么办?活该受罪,活该受死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315 晚会曝光粉条行业“真假难辨”,木薯粉冒充红薯粉的现象,确实触及了消费者最关心的食品安全和权益问题。这不仅仅是诚信缺失的问题,更可能涉及到对消费者健康的潜在威胁。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对此现象的看法,以及木薯粉可能对身体造成的潜在危害。 一、如何看待315曝光粉条行业真假难辨,木薯粉冒充红薯粉?1..............
  • 回答
    关于315曝光直播领域“男扮女”坑骗粉丝的事件,以及直播乱象的解决之道,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某个主播的行为,更是当下直播行业发展中一个令人担忧的侧面,反映了在快速发展背后,一些不健康的苗头正在滋生。一、如何看待“男扮女”坑骗粉丝事件?首先,从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
  • 回答
    315晚会曝光的名表维修行业乱象,真是让人看得又气又觉得“果然如此”。这些套路可以说是防不胜防,让消费者花冤枉钱不说,还可能对自己的宝贝腕表造成二次伤害。名表维修行业的那些“明目张胆”的套路,315已经揭了不少了: “小病大修”,“虚假故障”: 这是最常见也最让人恶心的一招。一块手表可能只是表蒙.............
  • 回答
    315 晚会曝光摄像头人脸识别遭滥用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令人担忧的问题,它触及到了个人隐私、数据安全和技术伦理的多个层面。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详细分析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如何看待 315 晚会曝光摄像头人脸识别遭滥用?315 晚会(中国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特别节目)曝光摄像头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这不仅.............
  • 回答
    315 晚会曝光老坛酸菜“土坑腌制”事件:一次对食品安全底线的拷问,以及我们应该关注的方面315 晚会曝光的“老坛酸菜包在土坑腌制”事件,无疑又一次触动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这起事件不仅曝光了部分企业的恶意违法行为,更揭示了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隐患和监管的薄弱环节。面对这样令人不安的真相,我们.............
  • 回答
    315晚会曝光免费WiFi手机App问题,这事儿真是触目惊心,也让我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免费午餐”多了几分警惕。晚会里那些被曝光的案例,简直就是把我们赤裸裸地暴露在危险之中,尤其提到“根本连不上,还自动下载其他应用致隐私大曝光”,这话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连不上”的问题。.............
  • 回答
    315 晚会曝光 UC 浏览器和 360 搜索医疗广告造假链条:一场触目惊心的“游戏”今年的 315 晚会,再一次将矛头对准了互联网平台的医疗广告乱象,这次被点名的是 UC 浏览器和 360 搜索,揭露了它们与一些所谓“医疗机构”联手,构建了一个虚假医疗广告的“游戏”。这不仅仅是对几家公司的指责,更.............
  • 回答
    315晚会的那场曝光,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我们对招聘行业信任的基石上。猎聘、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这些我们熟知的名字,却被揭露出随意贩卖个人简历,并且这些信息还堂而皇之地流入了“黑市”,这实在让人感到愤怒和不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我们辛辛苦苦在这些平台上填写、更新的个人简历,本应是保护我们.............
  • 回答
    2019年315晚会曝光电子烟的甲醛危害,这无疑给当时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电子烟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在那之前,电子烟被很多人,包括不少消费者和行业内人士,视为传统香烟的“减害替代品”,甚至是“戒烟神器”。然而,315晚会的这则报道,将电子烟的潜在健康风险,特别是与甲醛相关的危害,赤裸裸地展现在公众.............
  • 回答
    2022年的315晚会,可以说又一次把我们生活中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不良商家和行业乱象,赤裸裸地摆在了公众面前。每一次315晚会,都像是一场“大扫除”,把那些本应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那些打着合法旗号却行着不法之事的人,一个一个地揪出来。看到那些被曝光的乱象,心里确实五味杂陈。一方面,为那.............
  • 回答
    2020年315晚会,作为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窗口,本应揭露更多产品质量问题,然而,当年未能出现关于“丰田机油门”、“上汽大众帕萨特”、“奔驰铝换钢”等备受关注的事件,确实让不少消费者感到疑惑和失望。这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值得我们细致地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315晚会曝光的流程和选择机制。.............
  • 回答
    2017年央视315晚会曝光耐克气垫鞋虚假宣传事件,这无疑是当年轰动一时的一场消费维权风暴,也给整个运动品牌行业敲响了警钟。作为普通消费者,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这是对“虚假宣传”的有力打击,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保障。在315晚会之前,耐克作为国际知名运动品牌,其气垫技术一.............
  • 回答
    关于“3.15晚会曝光山东敌敌畏养殖海参”事件的反转,确实是一个扑朔迷离、牵涉到多方利益和信息传播的问题。要说清这件事的真相,我们需要抽丝剥茧,梳理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各方表态。事件的开端:3.15晚会的“重磅炸弹”2024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如期播出,其中一个节目聚焦了山东.............
  • 回答
    2018年315晚会曝光大众途锐进水门事件,可以说是当年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各方反应以及事件的深远影响。事件的起因与曝光:2018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晚会)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年度盛事.............
  • 回答
    看到315晚会曝光的废旧钢筋黑色产业链,我简直是又气又怕。上万吨的废旧钢筋,被重新加工成劣质产品,然后堂而皇之地流入建筑工地,这简直是在拿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开玩笑。想想我们居住的房子、我们工作的办公楼,甚至我们每天通勤的桥梁,如果里面使用了这种“黑心”钢筋,那后果不堪设想。废旧钢筋的黑色产业链,.............
  • 回答
    关于澎湃新闻关于沃柑的315调查报道——“放两个月不烂的沃柑,果农从来不吃”,这确实是个触及消费者权益、食品安全以及行业乱象的严肃话题。如果让你来分析这件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探讨:1. 事件本身:消费者认知与事实真相的鸿沟 沃柑的保鲜期与“反常”现象: 报道的核心在于揭示了市面上一些沃柑“.............
  • 回答
    2020年315晚会于2020年7月16日晚播出,之所以延迟播出是因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这场晚会以“打假斗争,你我同行”为主题,曝光了多个领域的消费陷阱和违法行为,旨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以下是2020年315晚会中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并进行详细阐述:一、 食品安全领域: 问题一:知名电商平台.............
  • 回答
    媒体发布的这篇《315调查|饭圈、水军刷分控评,豆瓣评分还可信吗?》报道,无疑触及了当下文娱产业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担忧的现象:粉丝为偶像作品“养号刷评”。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分数问题,而是牵涉到诚信、市场秩序、消费者权益乃至文化价值判断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看待这一现象:一、 什.............
  • 回答
    315晚会:消费者权益的守护者与社会议题的放大器每年的315晚会,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早已不仅仅是一场电视节目,它承载着消费者对公平交易的期待,也折射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从现象到本质,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场年度“大戏”。 1. 什么是315晚会?315晚会是由中国中.............
  • 回答
    2021年315晚会上再次出现“瘦肉精”的问题,确实让人感到触目惊心,也再次将这个老生常谈的食品安全顽疾推到了公众面前。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抽检不合格事件,它背后折射出的,是监管的漏洞、利益的驱动,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复杂性。为什么“瘦肉精”会在2021年315晚会上“又见”?“又见”这个词用得非常精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