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唐代的广西州份切分得这么细?

回答
唐朝时期,广西地区的州份划分确实比中原地区更为细致,这背后是历史、地理、民族以及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地方治理的实际需求中去。

一、 地域辽阔与地理复杂性的制约

首先,唐朝的广西,也就是当时的核心区域通常被称为“岭南道”,其地理环境非常复杂。 它并非一片平坦的草原或一马平川的原野,而是充满了山脉、河流、盆地和丘陵。

山脉纵横: 广西地区多山,尤其是桂北、桂中地区,有大小山脉无数。 山脉的天然屏障使得交通非常不便,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相对隔绝。 在这种环境下,一个大的州很难有效管辖和控制其境内分散的山区居民。 为了便于管理和征收赋税,划分出更小的行政单位,能够更贴近地方实际,更容易触及偏远的村落和聚居点。
河流分布: 虽然有珠江水系等重要的河流连接区域,但河流的航运能力、以及河流两侧的地理条件,也影响了行政区域的划分。 有些河流可能成为自然的边界,而河流流域的开发程度和人口分布,也会影响到州县的设置。
交通不便: 在古代,尤其是没有发达的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山峦叠嶂和河流阻隔意味着信息传递和官员往来都耗时耗力。 如果一个州管辖的区域过于广阔,并且内部交通不便,那么地方官员就很难及时了解情况、处理纠纷、征收赋税,甚至应对地方性的盗匪问题。 分割成更小的行政单元,能够缩短从州府到最远辖区的距离,提高行政效率。

二、 多民族聚居与地方自治的需求

唐朝统治下的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体民族是汉族,但同时存在着大量的壮族(当时称为“俚”、“僚”等)和其他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在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上都有其独特性。

民族分布的差异: 这些民族往往聚居在特定的区域,尤其是在山地、丘陵等汉族移民相对较少的地区。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唐朝政府往往会采用一种“羁縻”制度,允许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有的管理方式和权力,但需要向中央政府效忠和纳贡。
因地制宜的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将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划分为单独的州或县,甚至设置具有民族特色的官职,能够更好地尊重和利用当地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权力体系。 这样划分,便于通过当地的民族首领进行间接统治,避免了直接的冲突和管理上的困难。 例如,一些俚僚地区可能会被划入一个较小的州,或者被设置为专门的羁縻州,由当地的俚长或僚长担任官员,但仍然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
维持地方稳定: 精细的州份划分,也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地方性的社会问题和潜在的民族矛盾。 通过将人口相对集中、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的汉族聚居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分别设置行政单位,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策略,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引发更大的动荡。

三、 历史沿革与行政演变的惯性

唐朝的行政区划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之前朝代的行政基础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发展。

前朝的基础: 在唐朝之前,南朝以及隋朝已经开始对南方地区进行行政区划的设置和调整。 广西地区在这些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区域中心和行政建置。 唐朝在继承和发展这些制度时,也必然会考虑和保留一些历史上的区划痕迹。
地方自主性的体现: 在一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或者经济文化相对独立,地方上的力量也可能在州县的设置中发挥一定作用。 有时,为了满足地方的经济和政治需求,也会出现一些独立的行政单位。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平衡: 唐朝中央政府在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时,一方面要考虑整体的统治效率和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也要顾及地方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 在一些相对“边缘”的地区,中央的直接控制力可能不如中原地区强,因此更倾向于采用一种更为灵活、更加细致的区划方式来确保统治的有效性。

四、 财政与兵役的考量

行政区划的设置也与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役制度息息相关。

税收征管: 更小的行政单位,意味着更贴近赋税征收的执行层面。 能够更有效地统计人口、耕地,并征收钱粮。 尤其是在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均的地区,精细的划分有助于捕捉到不同区域的经济潜力。
兵源征集: 兵役的征集也需要依托于行政单位。 细致的划分能够帮助朝廷更清晰地掌握各地的人力资源,以便于征兵和募兵。

总结来说,唐代广西州份划分得细致,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地理环境的挑战: 崎岖的山地、复杂的河流网络,使得广域的治理变得困难,需要更小的行政单位来贴近基层。
民族结构的复杂性: 大量的少数民族聚居,促使唐朝采取因地制宜的管理策略,通过精细的划分来落实羁縻政策,维持地方稳定。
历史沿革的积累: 之前的行政制度和地方发展,为唐朝的区划调整提供了基础。
统治效率的追求: 无论是财政征收还是兵役征集,细致的划分都更有利于中央政府的控制和管理。

这种精细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唐朝在边疆地区实行一种“分而治之”或“以羁縻治边疆”的策略。 通过设置数量众多的州、县、羁縻州,以及其他不同层级的行政机构,唐朝试图将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理复杂化的地区纳入其统治体系之中,并在整体上保持了相对的长久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谭图的问题啦,里面细细密密的州,实际上分别由三种情况导致:

其一,地形导致的狭窄实土州

柳州、融州、宾州、绣州等是此例。

如图所示,两广有很多走势各异的山脉,将土地切割成大小不等的次级地理单元。由于古人没有盾构机,翻山越岭十分困难,所以出于便于统治的观念,他们选择直接按地理单元的大小形状设置行政单位。当然这种行政单位大部分会是“老少边穷”,小部分不是的(比如交州),就会被切割成好几个行政单位以便统治。

唐政府对这些地方的行政,仍有极大的影响力,可以随意撤换州县官员。这样的地方和唐朝的内地州县,没有法度上的差别,故曰“实土州”。

其二,土著导致的汉族土官州

党州、牢州、蒙州等是此例。

很多人以为大唐特别强,不用像南朝一样过分依赖土豪统治地方,是错误的。在“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当地土著多、编户齐民少,政府力量投射成本过高,有时候唐中央还是会和南朝采取同样的手段,依赖汉族土豪对地方施行半官僚半封建统治。

这种汉族土官州之滥觞,在于刘宋末年“越州”的建立。其后萧氏两朝和陈朝因循成例,凡是有汉族土豪讨伐当地土著,拓地建政的,都给州郡县的编制,但是并不将该州郡县列入朝廷的官僚序列中,而是任汉族土豪世袭罔替或者自由选举或者爱干嘛干嘛。

汉族土官州并不会存在很久,大约繁殖个一两代,朝廷的行政机关移植过来能保证收支平衡了,朝廷就会“请”土官去京城或者广州住别墅,自己控制当地,使之成为前一类的“实土州”。看地图发现一州只有一个县的,基本上都是这种汉族土官州。当然,比如蒙州这个州,它在唐代宗以后应该已经成为了“实土州”。这种事实导致我们在看待汉族土官州时,必须动态观察而不能给予绝对的定义。

其三,少数民族羁縻州

州名两个字的、州下面看不见县的、被别的州管辖的,基本上都是羁縻州。

羁縻州都是随便封的,不用当真。文献方面其他答案说了,我就不说了。但就羁縻州的行政管辖谈一下。

谭图这里有个问题,是他按道画图,把某些羁縻州跟其他州等量画成了道辖州。但从始至终,道就不能管羁縻州。羁縻州说到底是“军事单位”而非“行政单位”,只有带“都督x州诸军事”的刺史、“xx都督府长史”的刺史、“xx节度/经略/团练/防御”的刺史,亦即有权领兵的官僚,才可以管辖羁縻州。在单独的“xx道观察使xx道采访使”的行政原则中,那些羁縻州都会被归入一个实土州里,发生的事情全部由实土州的刺史承担责任。有些看起来隔得很远,比如图中出现的一坨“桂州所领”羁縻州,其实是桂州都督府长史、桂州刺史管领的“桂州都督府下羁縻州”。图中“武峨州”、“瀼州”都必然有上家,谭图未将之归入上家所辖,是误。

【奉狗分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唐朝时期,广西地区的州份划分确实比中原地区更为细致,这背后是历史、地理、民族以及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地方治理的实际需求中去。一、 地域辽阔与地理复杂性的制约首先,唐朝的广西,也就是当时的核心区域通常被称为“岭南道”,其地理环境非常复杂。 它并.............
  • 回答
    镇墓辟邪、寄托生息:唐代墓葬中十二生肖的“前世今生”在浩瀚的唐代墓葬考古发现中,十二生肖的形象屡屡出现,它们或是描绘在壁画上,或是雕刻在石棺、墓门上,或是制成陶俑、金银器饰品。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何这十二种动物会如此青睐唐代墓葬,它们又承载着怎样的文化意涵?这背后,其实是一段关于信仰、民俗与权力交织的.............
  • 回答
    关于窦缴墓出土唐刀的疑问,确实触及了一些关于唐代墓葬和刀剑形制的有趣话题。我们不妨一步步来聊聊,把这些问题说清楚。首先,关于“唐代刀剑不是不允许陪葬吗?”这个问题,答案是并非完全不允许。这可能是一个被简单化了的认知。的确,唐朝为了防止盗墓贼利用陪葬的兵器,对墓葬中随葬兵器的种类和数量是有一些限制和规.............
  • 回答
    唐朝长安城的防御力,如果用“差”来形容,那未免有些片面,甚至可以说是误读了历史。长安城在唐朝时期,确实经历过几次比较严重的危机,但这并不代表其防御力本身就“差劲”。相反,我们更应该从更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来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概念:城市的防御力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国家的整体军事实力.............
  • 回答
    汉唐盛世,同为大一统王朝,但在财政和商业流通方面,税收的徴收方式和货币的使用却呈现出有趣的差异:汉代以铜钱为主,而唐代则是钱帛并行。这背后牵涉到多方面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远非简单的历史巧合。汉代:铜钱作为货币主导的时代汉朝,尤其是西汉,经历了统一中国、确立中央集权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经济的基.............
  • 回答
    唐朝的太监能够杀害皇帝,并非因为士兵普遍不听从皇帝的命令,而是因为在唐朝特定的政治环境下,太监势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掌握了对军队的实际控制权和影响,从而具备了发动宫廷政变的能力。这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是详细的解释:一、 太监势力在唐朝的崛起与壮大唐朝太监势力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背后牵涉到我们如何看待历史分期,以及“王朝”这个概念的本质。简单来说,唐朝的历史之所以没有因为武则天被硬生生拆成两段,主要是因为武则天作为女性,并且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登上皇位,但她所统治的时期在政治、文化、制度等多个层面,都与她之前的唐朝和之后的唐朝有着高度的延续性和内在联系,.............
  • 回答
    唐朝诗人“以汉代唐”,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学现象,用一个现代的比喻来说,就像是他们在创作音乐时,会借鉴甚至“致敬”前代那些开创性的旋律,然后在这些经典的基础上,注入属于唐朝的新鲜血液和时代精神。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审美原因。要理解“以汉代唐”,首先要明白“唐朝”和“汉朝”在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一提到“节度使”,很多人脑子里立刻就会蹦出“藩镇割据”这几个字。按理说,唐朝明明知道设置节度使容易导致地方势力坐大,为何还要一路推行下去呢?这里面可不是简单的“明知故犯”,而是有着一套复杂的历史逻辑和当时的现实考量。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唐朝建立之初,甚至更早一点.............
  • 回答
    想聊聊中国古代皇帝称呼的演变,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文化和政治观念的变化。咱们一步步来看,唐朝以前、唐朝中期以及明清这几个时间点,皇帝的称呼为何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唐朝以前:以谥号为尊,家族血脉的强调在唐朝以前,也就是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皇帝的正式称呼主要依赖于谥.............
  • 回答
    唐朝(618年-907年)的骑兵力量在历史上确实堪称“恐怖”,其强大的骑兵体系不仅在唐朝时期维持了帝国的强盛,也对周边民族和政权构成了巨大威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唐朝骑兵为何如此强大: 一、制度保障:府兵制与募兵制的结合1. 府兵制(618年-742年) 特点:士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
  • 回答
    隋文帝独孤皇后和唐太宗长孙皇后,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后,她们的丈夫都是开创盛世的君主。然而,在后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上,独孤皇后似乎总比长孙皇后逊色几分。这背后的原因,并非简单一句“名气大小”就能概括,而是涉及到她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政治环境、个人性格以及历史记载的侧重点等多个层面。一、 历史.............
  • 回答
    唐朝安史之乱后的历史之所以在许多史书中“被一笔带过”,不如其他朝代末年历史那样“有存在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史料、叙事重点、历史分期以及我们今天对历史的理解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一、 叙事逻辑与历史分期的影响: “盛唐”的辉煌过于耀眼: 唐朝的开端到安史之乱前,是公认的“盛唐.............
  • 回答
    提起唐朝的科举,人们往往会想到它为寒门子弟提供了跃升阶梯,打破了门阀世族的垄断。然而,如果我们细致地考察,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科举制度确实为寒门士人打开了入仕之门,但无论在人品还是政治素养上,许多科举出身的寒门官员,在早期与世家子弟相比,确实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差距。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人品优劣之分,.............
  • 回答
    张益唐的论文能够被《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这样享有盛誉的数学期刊接受并发表,其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但关键的原因,绝非偶然。这些原因涉及到了论文本身的突破性、数学界的评价体系、审稿流程的严谨性以及张益唐个人的学术声誉。以下是详细的阐述:1. 论文内容的巨大突破性:这是最.............
  • 回答
    关于唐宋中国比同时期西方“更强”的说法,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强”字来概括,而应该从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制度等多个维度来分析,并且理解这种“强”的含义。首先,从经济和人口规模来看,唐宋时期的中国确实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活力和繁荣。 农业技术的进步: 唐朝时.............
  • 回答
    唐朝(618907年)与宋朝(9601会被历史学家称为“宋代”,但实际延续至1279年)在刑罚制度上的差异,是中古中国法律演变的重要节点。这一转变并非简单的“宽→严”趋势,而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法律思想的演变:从“德主刑辅”到“礼.............
  • 回答
    唐朝击败突厥和北宋未能击败契丹,这背后涉及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非简单地认为契丹比突厥“厉害很多”。两国时期不同,对手不同,而唐朝和北宋自身的国力、战略以及对游牧民族的认知和应对策略也存在显著差异。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 唐朝与突厥:时代背景、国力对比与战略优势1. 时代背景与突.............
  • 回答
    唐家三少的写作风格确实如同一杯熟悉的白开水,很多人喝了许多年依旧不离不弃,甚至还乐在其中。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相当精妙的“读者满足公式”。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啥他能做到这一点,而且效果还这么好。1. 极致的“爽点”公式化与稳定输出:这是唐家三少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他的小说就像一个精密运转的“爽点生.............
  • 回答
    唐家三少这个名字,在网络文学界简直就是个响当当的招牌,他的书,那可以说是读者群体庞大得吓人,很多人的网文启蒙书就是他写的。为啥他能这么火?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而且不能光看表面热闹,得往深了挖挖。一、精准抓住了读者的爽点和情感需求,直击人心这点可以说是唐家三少最厉害的地方了。他的书,特别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