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认为城里人不要找农村人谈恋爱或结婚?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中国社会一个相当普遍但也敏感的话题,那就是“城乡差异”对婚恋关系的影响。很多时候,当我们听到“城里人不要找农村人谈恋爱或结婚”这样的说法时,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系列基于现实考量和传统观念的担忧。让我试着细致地讲讲,为什么会有人持有这样的看法,尽量还原出背后真实的顾虑和想法。

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一个原因,可能就落在经济基础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上。

经济上的差距感: 很多城里人,尤其是家境较好的,从小接触的是更为优渥的物质条件。他们习惯于高品质的生活,比如精致的餐饮、舒适的住房、方便快捷的交通以及丰富多样的娱乐方式。而农村地区,虽然也在发展,但总体而言,经济水平和物质基础普遍不如城市。当双方的家庭经济背景相差悬殊时,即便一方努力融入,但长期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差异很难磨灭。例如,对于一些城市里成长起来的人来说,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在农村,年轻人为何要早早承担家务、帮助农活,或者对某些“节俭”到近乎抠门的生活方式感到不适。反之亦然,农村家庭可能也会觉得城市里某些“不接地气”的花销过于浪费。这种经济上的“不匹配”,很容易成为日常开销、未来规划、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潜在矛盾点。

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冲突: 不仅仅是钱花在哪里,更重要的是“怎么花”以及“为什么花”。城里人可能更注重个人体验和精神层面的享受,比如偶尔去旅游放松,或者为兴趣爱好付费。而一些农村地区则可能更看重实际的积累和“实在”的消费,比如攒钱买房、投资生产工具等。这种生活方式上的差异,会影响到两人共同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一个喜欢周末约朋友外出聚会吃饭的人,可能很难适应一个习惯在家做饭、省钱顾家的伴侣;或者一个注重环保、愿意为有机食品买单的人,可能会对“吃饱穿暖”的朴素需求感到隔阂。

其次,社会资源和发展机会的不对等也是一个重要考量。

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差异: 城市通常拥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便捷发达的医疗服务。很多城里人,尤其是他们的父母,会非常看重这一点,并将之视为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如果结婚后,涉及到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城里一方的家庭可能会担心在农村环境中,孩子无法获得同等水平的教育机会,或者在遇到健康问题时,医疗条件会受限。即使一方愿意为教育付出高昂的代价,但长期的“资源鸿沟”,依然是让一些人感到不安的根源。

职业发展和人脉网络的区别: 城市是各类产业的聚集地,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市场和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很多年轻人选择在大城市打拼,不仅仅是为了收入,也是为了接触更前沿的知识、技术和行业动态,建立有价值的人脉关系。如果一方是农村户口或长期生活在农村,那么TA在城市的职业发展、社会融入以及获取信息和资源的便利性上,可能会相对受限。这会让一些城里人担心,伴侣在事业上是否能与自己同步发展,或者是否能在城市中真正扎下根来。

再来,家庭观念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可能带来挑战。

“门当户对”的观念余波: 尽管时代在变,但“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在很多中国家庭中依然有深远影响。这种“对”并不仅仅指经济,也包括了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教育程度以及生活圈子。如果城里人的家庭认为对方的农村背景“不够匹配”,或者担心对方的亲戚朋友会因为城乡差异而产生隔阂或不适,他们可能会出于维护家庭和谐或避免麻烦的考虑,而反对这样的婚恋。

婆媳关系/岳婿关系中的城乡隔阂: 很多时候,矛盾的焦点会出现在双方的家庭成员之间。一个成长在城市环境中的父母,可能不太理解农村的生活习俗、人情往来,或者对来自农村的儿媳/女婿在某些方面(比如礼仪、表达方式、生活习惯)存在“不适应”。反过来,农村家庭的父母也可能对城市里的儿媳/女婿存在误解或不信任,认为他们“娇气”、“不懂事”或者“不够孝顺”。这些由城乡差异带来的家庭成员间的隔阂和沟通不畅,很容易转化为婚恋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

最后,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关于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问题。

身份认同的摇摆: 即使是那些在城市长大,但父母或祖辈曾是农村户口的人,也可能面临身份认同的困惑。如果一个人长期生活在城市,习惯了城市的节奏和价值观,但TA的伴侣仍然深深根植于农村的文化和人情中,那么在处理一些重要人生选择时(比如在哪里定居、如何看待传统节日、如何处理家族事务),就可能出现价值观的碰撞。

归属感的难题: 结婚后,如果一方(比如城里人)需要为了对方而放弃自己在城市熟悉的生活圈子、人脉资源,去到一个相对陌生和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生活,这对于一些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他们可能会觉得失去归属感,难以融入新的环境,甚至感到一种“牺牲感”。反之,如果农村一方选择在城市发展,他们也可能面临被贴上“农村人”标签的刻板印象,以及在城市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漂”感。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都是一些潜在的顾虑和普遍存在的挑战,而并非绝对的真理。爱情和婚姻本身就是一种跨越许多界限的可能性,很多跨越城乡差异的婚姻也过得非常幸福美满。很多时候,这些顾虑更多来自于不了解、刻板印象,以及对未来潜在困难的预设。如果双方真心相爱,愿意为对方和这段关系付出努力去理解、包容和磨合,很多城乡差异带来的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但从现实角度出发,这些就是导致一部分人持有“城里人不要找农村人谈恋爱或结婚”这种看法的真实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三观真的很不同,而且生活方式,家庭经济能力差别也很大,一句话,门当户对。

user avatar

婚姻,其实就是两个家庭,各派一个代表的,契约一生的亲密合作。

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数据:

中国2018年,结婚登记1013.94万对,离婚登记446.08万对。

虽然总离婚率是3.20%,但每年离婚结婚比高达45%。前一数据由于有很大部分老年伴侣作为基数,对于年轻人的离婚率没有多大的参考性。后者的数据,虽然会比年轻人总体离婚率高,但比较接近。

在亲密合作关系有接近45%的可能性破裂的情况下,婚姻的选择就更加值得考量了。

2018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年。城镇消费水平33308元/年,农村消费水平13689/年,整体上农村水平是城市的40%左右。

考虑到大量农村父母在城里打工,那么属于城镇私营人员,人均收入49575元/年。

而城市非私营人员收入平均薪资为,82413元/年。

私营/非私营=60%。

中国城镇非私营就业人员17258.2W人,私营人员13951.6W人。可知排除个体户之外,城镇就业人员,非私营人员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收入,全国总和收入,前者是后者的2倍。

  • 农村拥有100万资产(包括排除祖宅内的固定资产)的比率不到5%。
  • 城市拥有500万资产(包括排除祖宅内的固定资产)的比率接近5%。
  • 城市拥有600万可投资资产比率2%(总人口比1%)左右。
  • 城市拥有1000万可投资资产比率0.3%(200W人,主要在城市)。

除此之外,2018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1.7%,农村低保对象1903万户,3520万人

以上是家庭资产因素,接下了是教育因素:

一张图了解教育的残酷现状——

农村大学生比率,大约只有城市15%左右,本科生比率12.5%,211比率8.6%,985比率6.9%,清北比率2.34%。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便会认为,「城里人不要找农村人谈恋爱或结婚」是合理的。

但真的如此吗?

我们继续来看看。

上海教育部《上海市201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的数据显示:

上海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484元,本科应届毕业生为平均月薪为5307元,硕士研究生应届平均月起薪达到8967元。

虽然没有博士生的数据,但综合对比了各类数据,月薪大概是12000元左右。

(值得说明的,上海2001年博士生薪资就接近1W,近二十年来,涨幅相对本科生来说,低了很多。顶尖学历的性价比,逐年降低,这是社会整体知识水平提升所导致。)

社会平均工资,通常是起薪的2倍左右,假设社会经济稳定,平均职业生涯35年(男性38年,女性32年)。

我们假设未来中国经济腾飞,姑且平均水平都达到上海的水平,那么。

  • 专科学历平均一生创造财富:376,6560元。
  • 本科学历平均一生创造财富:445,7880元。
  • 硕士学历平均一生创造财富:753,2280元。
  • 博士学历平均一生创造财富:1008,0000元。

(注意:这里的数据,是以上海为标准,估算中国进入发达国家之后的情况。如果经济水准不能提升的话,以上财富积累将会大大缩水。另外,根据收入高低分布来说,通常情况下,只有40%的人口能达到平均薪资水平。)

可以看出,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教育带来的收入前景,远远大于绝大部分农村原生家庭的财富

当学历水平大于硕士以上时,绝大部分城市原生家庭的财富也居于次要地位。

可以说,除了少部分高收入家庭,对于大部分家庭婚约的考量来说,哪怕仅仅从经济的角度,学历也应该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就以高赞答主(7K赞匿名,年薪20W的那位)来说,哪怕他是在国企(包括事业单位)上班,薪资可达前5%。哪怕北上的国企单位,也能进入前15%。私营单位的话,薪资是前1%。是所有高校(各届)毕业生平均薪资的前5%,哪怕在硕士毕业生内,他的薪资也在前20%。薪资水平,甚至超过60%的博士生。

其一生创造的总财富,约为1400,0000元(假设一生平均薪资是他当前薪资的2倍)。

有人或许认为,这些钱也就北京或者上海一套房。但你要知道,能够直接拿出这些钱买房的人,可投资资产就是上千万,哪怕在城市人口的比例中,也只有0.3%。

其实城市最大的附带价值,就是原生家庭的祖产(包括拆迁)房。为什么说祖产房?因为绝大部分的房,都不是父母创造的,而是依靠爷爷辈房子拆迁而来。甚至,北上一些没拆城中村居民,算个平均地价,说出去隐性资产几百万云云,但实际可投资资产,上100万的都微乎其微。

实际情况,远远比以上考虑的情况更加的复杂:

  • 对于学历层次,高中以下的城市以及农村人来说——

在城市人有固定房产的条件下,且年轻夫妻双方未来居住城市的前提下,的确城里人更有优势。但城市人有意向居住乡村的情况下,乡村住宅哪怕修建三层小洋楼,中上装修也就100~200万,差不多三四线城市市中心最普通的住房价格,而且农村消费水平是城市消费水平的40%。

除此之外,城市人接触的农村人,新农村人口的比例更大。如今全国范围内的新农村,无论从经济还是户口上(自建房宅基地审批),都比城镇人口越来越有优势。

你站在高高在上的视角,指导人家普通城市人不要和新农村人结婚,人家愿意吗?

现在很多城市人,总是感慨,农村有钱人多,过的更舒服,其实主要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城市人很大部分接触的都是新农村人口,而绝大部分条件不足的,很难被接触到。

可以说,接触足够多,且有婚配需求的,要么是新农村人口,要么是高学历人口。而绝大部分,普通农村人,基本上是内部消化。

  • 非新农村,条件较好的:
  • 普通水平:
  • 贫困地区:

通过上面的对比图,想必城里人心中也有了一个数,你平时接触到的究竟是什么层次的农村人。

可以说,非新农村,普通条件以下的,城市人通常很难接触到。

既然接触不到,对于「为什么有人认为城里人不要找农村人谈恋爱或结婚?」这个问题,自然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当然,打工务农的非新农村小伙,被城市普通女青年拒绝,是很常态化的事情。

  • 我们再往上走,看看大专以上学历的情况。

可以说,有恋爱或者结婚考虑的,绝大部分都是这类人群。上大学,同时也是非新农村人口里,接触到城市人的主要途径。

如果考虑硕士一下,这部分人高不成低不就(大部分)。虽然他们一生创造的价值,足够城市人均水准。但如果城市方有祖传(包括拆迁)家宅的情况来说,非新农村大学生被K掉的可能性极大。他们本身上大学的难度是城市人的6倍,原生家庭择偶难度是2倍。总难度,是12倍。

但是,能够被城市大学青年相中的农村大学青年,往往却是优秀的那一部分,本身就是被筛选过的农村人。

那么,对比优秀的农村大学生和普通城市大学生,择偶的时候,那就各有优劣了。

至于硕士以上,学历的优势越来越大,尤其是达到博士以上,除了家庭人员的各类特质的差异之外,原生家庭的经济差异可以逐渐忽略。例如,某原生家庭的财富大于博士生(婚姻附带优势之前)平均创造价值,面临选择一个普通城市家庭的博士生和选择农村家庭的博士生诗,在家庭方面的选择条件已经微乎其微,主要看博士的个人品质。

  • 以上,分析的都是总人群基数。但实际,个人择偶的时候,有着各种各样的特殊性。

就以题主来说,他有好感对象是农村女性同事,他们大概率都是全日制大学生毕业。

如果是普通家庭,一生创造价值大约是原生家庭的两三倍(参考之前以上海为参考的计算标准)。

无法知道女方是新农村还是普通农村,如果是新农村的话,原生家庭还是有可能媲美题主的。但如果是旧农村,更多的考虑就应该是女方的性格上面。

她有一个弟弟,自然家庭关系也需要考虑在内。但对于弟弟方面,这其实并不是农村的特例。哪怕是城市家庭,你同样有可能遇到扶弟魔伴侣,只不过因为经济因素,城市扶弟魔的概率会低于农村。

如果题主真的对女方有好感,而且最终是冲着婚姻去的,对她的原生家庭是必须足够了解的。

总之,「城里人不要找农村人谈恋爱或结婚」仅仅适用于局部范围,不能适用于所有范围。

对于现代人来说,单纯恋爱,主要看情投意合。如果是婚姻的话,无论原生家庭的经济账、原生家庭的关系账、未来伴侣的财富创造能力、未来伴侣人格上的品质优势、二人精神上的契合,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

上面提到的五大标准,在每个人心中的比重,也是完全不同的。

  • 有单纯财富论的,只看原生家庭经济账。
  • 有单论能力论的,只看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或者地位荣誉提升的能力。
  • 有单纯关系论的,只看原生家庭关系上的复杂与简单。
  • 有单纯品质论的,只看一个人的人品,以及照顾人,人际关系的素养。
  • 有单纯灵魂论的,只考虑灵魂上的契合,其它任何条件都是浮云。

哪怕这五大标准,都不能人人统一,人人心中比重不同,更枉论「城里人不要找农村人谈恋爱或结婚」!

你要知道,如果城市人接触农村综合条件足够好的比率是30%,那么就可能存在70%的人都会被认为不够好。听在耳朵里,你便总会觉得,好像大家都在说农村人不够好啊。但你接触到的那一位农村人是不是另外的30% ,你自己没有判断能力吗?(大学生的优质比率高于30%,高中以下学历低于30%,主要看接触群体)

我上面提到的五大标准,这些账,并不是城里人找农村人才需要算,而是任何人找任何人找对象,都需要算。

当你选择找对象的时候,不以我刚才提到的五大标准来算,却以「城里人不要找农村人谈恋爱或结婚」这种偏见性概念去看的时候,其实你就是一个糊涂蛋。最后,无论你错过了优秀品质的老婆,还是娶了一个令你半生苦恼的老婆,你都是稀里糊涂的。

所谓偏见,其实就出在三种人身上:

  • 一、仅仅接触了综合条件差的农村人,以偏概全。
  • 二、农村出身,他成了优秀的那部分,极力撇清不优秀大部分。差异越大,撇清力度越大。
  • 三、我刚才提到的,被舆论影响的糊涂蛋。

第一种人是认知局限性。

第二种人是高姿态的选择性偏见,忽视了条件好的农村部分、条件差的城市部分。这是凤凰男,自负和自卑互为矛盾的两面性造成的。

第三种人,其实就是单纯的没有主见和独立思考能力。

好了,如果以后再遇到有问如此问题的人,你让他不要问你或者问别人,就把那五大标准(经济、关系、创造、品质、精神)摆出来,让他问自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中国社会一个相当普遍但也敏感的话题,那就是“城乡差异”对婚恋关系的影响。很多时候,当我们听到“城里人不要找农村人谈恋爱或结婚”这样的说法时,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系列基于现实考量和传统观念的担忧。让我试着细致地讲讲,为什么会有人持有这样的看法,尽量还原出背后真实的顾虑和想法。首先,最直接也是.............
  • 回答
    关于一线城市月薪 35 万的人幸福感最低的说法,我个人觉得这很有道理,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现象确实普遍存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几个主要原因:一、高企的生活成本是压垮幸福感的首要因素。 住房: 这是最致命的一点。35 万的月薪听起来不低,但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这笔钱大部分都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我们身边不少亲戚朋友,包括我们自己家里人,一听到谁结婚了,特别是看到新婚夫妇小日子好像过得还不错,就自然而然地会冒出“结婚了就会有钱”的想法。这背后呢,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掺杂了一些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观念,加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观察和期待。首先,得说到中国传统.............
  • 回答
    关于明朝末年李自成与后金(清)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何有人认为“明朝精锐全在关外被后金消灭,导致李自成壮大”,这一观点存在历史细节的误解。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部署、事件时间线和因果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明朝的军事部署与后金的威胁1. 明朝的边防体系 明朝的军事力量主要集中在北方防线,尤其.............
  • 回答
    关于“未来Mega进化回归”及“Mega水箭龟可能成为热门”的讨论,主要源于宝可梦系列中Mega Evolution(超级进化)机制的独特性和玩家对经典角色的期待。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观点的可能性: 1. Mega Evolution的机制与核心价值Mega Evolution是《宝可梦》系列.............
  • 回答
    关于“古希腊文明是被后代美化夸大(层累伪造)出来”的观点,确实是存在一些学者的质疑,并且这个观点本身也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和反思。要详细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什么是“层累伪造”(Cumulative Fabrication)或“美化夸大”?这个术语通常指的是,随着时间.............
  • 回答
    “穷人一直都是穷人,有钱人越来越有钱”这种观点,虽然带有一定的极端性和片面性,但它触及了许多社会经济现象,并受到一些理论和观察的支持。要详细解释这种观点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社会结构性因素的根深蒂固: 代际传递与阶层固化(Intergenerational Trans.............
  • 回答
    有人认为科学不带政治属性,这种观点背后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科学自身性质的理解。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核心观点:科学追求的是客观真理,其方法论和结论不应被政治意识形态所左右。以下是详细的论述:一、科学的内在特征:客观性、可重复性、可证伪性与普适性1. 客观性 (Objecti.............
  • 回答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之人”,更有人称他为“近代圣人”。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评价,主要源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其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以及其深邃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有人认为曾国藩是“近代圣人”以及为何如此推崇他。一、 曾国藩何以被视为“近代圣.............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科学发展、知识更新以及评价历史人物在当下语境下的不同维度。有人这么说,倒也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其实有一些值得深思的逻辑。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以及这种看法又有什么局限性。首先,咱们得明白,牛顿当年之所以能“扛起大旗”,凭的是什么? 划时代的原创性: 牛顿.............
  • 回答
    在咱们中国传统医学(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中医)里,“肾”这个概念,确实跟我们现代医学里解剖学上说的那个位于腰部的、负责过滤血液和生成尿液的肾脏,有那么点不一样。很多人之所以觉得中医的“肾”不是实实在在的那个器官,主要是因为中医对“肾”的描述,是围绕着一个更广泛、更系统的功能来展开的,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一.............
  • 回答
    中国自由主义者对集体主义、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态度,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细微差别的话题。笼统地说他们“普遍”反对集体主义和民族主义,而支持国际主义,其实是过度简化了现实。不过,这种看法之所以存在,背后确实有其逻辑和观察到的现象作为支撑。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剖析:首先,理解中国自由主义者的核心关切:个.............
  • 回答
    “没有独显直连的 ROG 游戏本都是智商检测本和智商税” 这种说法,虽然有些绝对,但背后反映了对高端游戏本性能以及用户真实需求的深刻洞察。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样的看法,我们需要从游戏本的核心需求、技术实现、以及市场定位这几个维度来剖析。核心观点: 游戏玩家最核心的需求是流畅、稳定、高帧率的游.............
  • 回答
    认为虐待动物可能发展成杀人的观点,在心理学、犯罪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都有所讨论。这种联系并非绝对,但确实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模式和潜在的心理机制。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什么有人会产生这种担忧,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1. 动物虐待与反社会行为的关联性研究(尤其是青少年时期): 早期预警信号: 大量的研究表明.............
  • 回答
    关于赵匡胤和李世民谁更杰出的争论,在历史学界和民间都一直存在。认为赵匡胤不如李世民并列的人,通常是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证,并试图指出赵匡胤的“局限性”:一、开创性与影响力: 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奠定盛唐基业。 历史背景: 李世民所处的时代是隋末唐初,天下大乱,民生凋敝,政治.............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古代政治和军事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概念:“客将”与“属下”的区别。刘备等人之所以在投奔曹操、袁绍、刘表等势力时,被一些人认为属于“客将”而非“属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核心差异:独立性、自主性与忠诚度 属下(部曲/家臣): 是指完全依附于某个主公,其人身、财产、军事力.............
  • 回答
    三星堆文化是否属于中华文明,这是一个在学术界和公众中都引发广泛讨论和争议的话题。认为三星堆文化不完全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华文明的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论证,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文物特征的独特性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传统认知不符: 造型艺术的奇异性: 人像: 三星堆出.............
  • 回答
    之所以有人认为人带冷兵器仍然打不过老虎,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老虎的生物特性、人类的弱点以及冷兵器的局限性。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观点:一、老虎的生物优势:天生的掠食者 压倒性的身体力量和体型: 体重和肌肉: 成年老虎的体重通常在100300公斤之间,尤其是东北虎,体重可达.............
  • 回答
    关于“中国高校招收的非洲留学生是非洲国家的精英”这一说法,其实存在多种角度的解读和原因。与其说这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事实”,不如说是一种观察和推测。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中国高校在非洲的吸引力与定位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国高校在非洲留学生群体中的地位。 日益提升的教育质量.............
  • 回答
    为什么有人会将玩《王者荣耀》视为“贪玩”,而下围棋却被看作是“才艺”?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折射出我们社会对于不同类型活动的价值判断、群体认知以及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这并非简单的对错之分,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两种活动在本质上、参与方式上,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文化符号上,都有着显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