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认为虐待动物会发展成杀人?

回答
认为虐待动物可能发展成杀人的观点,在心理学、犯罪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都有所讨论。这种联系并非绝对,但确实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模式和潜在的心理机制。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什么有人会产生这种担忧,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1. 动物虐待与反社会行为的关联性研究(尤其是青少年时期):

早期预警信号: 大量的研究表明,动物虐待行为在青少年时期可能是反社会行为、攻击性以及未来犯罪倾向的一个早期预警信号。虽然不是所有虐待动物的人都会成为杀人犯,但反过来,很多长期或严重的虐待动物者,在其犯罪生涯的早期阶段,往往表现出虐待动物的行为。
“麦克唐纳三要素”(The Macdonald Triad): 这是犯罪学中一个较为著名的理论,虽然最初是针对连环杀手提出的,但也常被引申到其他反社会行为的研究中。它指出,以下三种行为在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出现,可能预示着未来更严重的暴力犯罪倾向:
动物虐待: 包括故意伤害、折磨或杀害动物。
纵火: 具有破坏性的、不受控制的放火行为。
尿床(遗尿): 在不该再尿床的年龄仍然控制不住排尿。
虽然这个三要素的精确预测能力受到质疑,但其中“动物虐待”作为暴力倾向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被广泛认可。它表明,对弱小生命的残忍,可能反映了某种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和缺乏同情心。

2. 心理机制和内在联系:

缺乏同情心和共情能力: 动物虐待的根本原因之一是行为者缺乏对其他生命的同情心和共情能力。他们难以理解或感受他人的痛苦,无论是动物还是人。这种同情心的缺失,使得他们更容易将暴力施加于任何他们认为可以欺凌的对象。杀人行为,无论目标是谁,都需要克服对生命的尊重和道德上的顾虑,而缺乏同情心的人更容易跨越这一障碍。
权力欲和控制欲: 虐待动物往往是为了获得一种权力感和控制感。通过折磨和杀死一个比自己弱小的生物,行为者可以体验到掌控生死的快感。这种对权力和控制的渴望,可以转移到人际关系中,尤其是当他们在其他方面感到无力或失控时。当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或者遇到阻碍时,可能会采取更极端的暴力手段来证明自己的力量,甚至可能指向人类。
冲动控制问题: 一些动物虐待者可能存在冲动控制障碍。他们难以抑制自己的暴力冲动,并在情绪激动时诉诸武力。如果这种冲动控制问题伴随着对生命价值的漠视,那么他们更容易在愤怒、沮丧或其他负面情绪下对人类实施暴力。
习得性攻击性: 动物虐待可能是一种习得性行为。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目睹了或经历了暴力,并且这种暴力行为没有得到制止或惩罚,他们可能会认为暴力是一种解决问题或表达不满的方式。当他们将这种模式应用于动物时,并可能从中获得“奖励”(如满足感或逃避惩罚),这种行为就会被强化。最终,这种对暴力的适应和强化,可能让他们在面对人类冲突时也倾向于使用暴力。
游戏化暴力: 有些虐待动物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带有折磨和残忍性质的,可能是一种“游戏化”的暴力。行为者可能享受过程中的痛苦、尖叫,甚至死亡的发生。这种将暴力视为娱乐或游戏的心态,是极为危险的。它将生命简化为一种可以玩弄的工具,而这种心态一旦转移到人身上,其后果不堪设想。

3. 动物作为“试金石”或“练习场”:

门槛效应: 对于一些心理扭曲的人来说,虐待动物可能是一个“入门级”的暴力行为。由于动物在法律和社会舆论上不像人类那样受到严密的保护,对它们施暴的心理和实际门槛相对较低。一旦跨过了对动物施暴的界限,并且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或心理矫正,他们可能会逐渐习惯于使用暴力,并逐步提升暴力对象的“级别”,最终可能转向更具威胁性的人类。
练习场效应: 动物可能被视为一个“练习场”,行为者可以在其中试验不同的折磨方法、观察不同的反应,并从中获得经验。这种“练习”使得他们能够更熟练地、更冷酷地执行暴力行为,从而降低了未来对人类使用暴力的障碍。

4. 特定犯罪类型中的联系:

连环杀手: 很多对人类实施长期、系统性杀戮的连环杀手,在其青少年时期或更早的时候,都有虐待动物的历史。这并非偶然,正如前面提到的“麦克唐纳三要素”所暗示的。动物虐待可能是他们压抑的攻击性、扭曲的心理状态以及对生命漠视的早期体现。
家庭暴力和虐待儿童: 在一些家庭暴力案例中,施暴者可能会虐待家庭中的宠物,以此来恐吓或报复家庭成员,特别是伴侣或孩子。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动物的残忍,也是一种严重的心理操控和威胁。在这些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儿童,自身也可能遭受虐待,而宠物则成为家庭暴力循环中的一个不幸的牺牲品,进一步暴露了家庭内部的暴力模式。

5. 社会和法律层面的担忧:

法律的缺失与执法力度: 在一些地区,动物虐待的法律规定相对宽松,或者执法力度不足,这可能导致一些潜在的危险信号被忽视。当动物虐待行为不受惩罚时,施暴者可能会认为他们的行为是可以容忍的,从而加剧了其危险性。
社会对此的认识不足: 社会公众对动物虐待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常常将其视为小事或无关紧要的现象。这使得那些表现出虐待动物行为的个体难以获得及时的干预和帮助,从而错失了防止未来更严重犯罪的黄金时期。

需要强调的重要观点:

并非必然联系: 必须强调,虐待动物并不必然导致杀人。许多虐待动物的行为可能源于教育缺失、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心理压力等,不一定具备未来走向杀人犯的全部心理条件。
是潜在的风险因素: 虐待动物更多地被视为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表明个体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和暴力倾向,需要引起关注和干预。
多因素共同作用: 杀人等极端暴力行为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环境、个人经历、心理健康状况等。动物虐待只是其中的一个潜在因素。

总结来说,认为虐待动物会发展成杀人,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心理学和犯罪学研究发现的统计学关联。
行为背后暴露出的缺乏同情心、权力欲、冲动控制问题等心理机制。
动物虐待可能作为早期暴力行为的“练习场”或“门槛”。
在某些犯罪类型(如连环杀手)的案例研究中观察到的模式。

因此,当看到动物虐待行为时,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不仅是为了保护动物,也是为了识别和干预可能存在的更广泛的社会和心理问题,从而潜在地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更严重的暴力事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可惜,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已经绝对到一种非黑即白的程度了。


“虐待动物”与“杀人”都属于暴力行为,区别在于施暴程度和伤害对象,其中的深层次联系是千丝万缕的,但未必就是必然性的。


每逢谈到虐待动物这个话题,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些人类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恶魔:

小径杀手戴维·卡彭特虐待小动物的手法是囚禁,每次囚禁都让他感觉自己掌控了小猫小狗们的生死,他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它们逐渐死亡的过程,体会一种虚无飘渺的权力感重塑破碎的内在平衡


杜塞尔多夫吸血鬼、喜欢杀人饮血的彼得·卡尔登虐待动物的手法是斩首,因为他喜欢“飞溅的血”。


圣克鲁兹杀手埃德蒙·奇普从小被母亲无限的责罚和囚禁,这些导致他内心充斥着无法宣泄的不满情绪,他选择将这些痛苦发泄在小动物身上。

九岁的时候活埋猫,踹死一只野猫


十一岁的时候把一只家鸟活活拧死,将头放在自己的房间


他喜欢喜欢把小猫活埋,然后把尸体挖出,带回自己的房间,割掉猫的脑袋,对着它做祈祷,口中则念着他在教堂经常念的那句:

“世界上所有人都会死去,只有我会得到永生······”


在其普13岁的时候,他一只一只的把周围邻居家的猫狗全杀了,诱发这次屠杀的事件是其普发现其中一只猫似乎不肯亲近自己,而是更亲近自己的妹妹,于是他操起一把刀就把猫的天灵盖削了下来。


密尔沃基的食尸鬼杰弗里达莫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经常跑到家附近的树林里收集动物尸体,并把那些恶臭的尸体蹂躏一番,他把收集来的大量动物尸体和残肢全部塞到一些废弃的坛坛罐罐里,最让他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他捡到一只被车撞死的小狗尸体,他把它肢解了,割下狗的脑袋,戳在一根棍子上玩,这让他觉得十分放松、有趣


山姆之子大卫·波克维茨(David Berkowitz)喜欢折磨小动物,最早遭其毒手的他母亲养的长尾巴鹦鹉,他天天放学回家就给它喂洗衣粉,直到它中毒而死,看着中毒即将死去的鹦鹉,他觉得很欣慰。

······

他们是连环杀手,也虐待动物,这类人要都写出来,确实可以说一箩筐。


但是反过来——罪大恶极的杀人犯都虐待动物吗?

未必。


连续杀害67人的系列杀手杨新海小时候没有虐待动物,反而是很喜欢家里那只大狗,走到哪里都带着。


洛杉矶系列杀人案凶手、恋物癖杀手哈维·格拉特曼同样没有虐待动物的嗜好,他在家里养了两只狗和一只猫,其中一只狗是领养来的流浪狗,被他养的肥肥胖胖的。


宁夏银川的连环杀手程鹏从小就非常喜欢狗,告诉父母长大后要养很多狗,长大后他如愿以偿的在他的院子里养了二十多条狗,他非常宠爱狗,爱狗如命,哪怕自己不吃饭,也不能让狗挨饿,他家里的这二十多条膘肥体壮的狗,都吃过人肉。


时代广场绞杀者理查德·科廷厄姆,从小学习成绩优秀,被老师形容为“聪慧过人”,长大后在一家薪资优厚的大型计算机公司就职,平常工作完无事便去纽约曼哈顿的动物救济中心帮忙照顾小动物,家里养了一条叫Betty的小猫。

······

他们是连环杀手,但没有虐待动物,反而是很喜欢小动物,这类人要都说,还是可以说一箩筐。


那么,“杀人”和“虐待动物”两者其中的联系究竟在哪里呢?


在司法精神疾病鉴定中, 从一部分犯有杀人等暴力犯罪前科的犯人身上, 都能或多或少地找到他们在童年时就已畸变的心灵,虐待动物行为这个烙印通常就是其中之一。


近几年的调查中,比较著名的是美国排名前五的著名心理研究实验室密歇根大学在去年5月给出过一篇调查文章:

——研究对象为103名密歇根州立监狱因为暴力犯罪入狱的犯人, 其中78% 的受试者承认在小时候虐待过动物。


这份调查报告中,把虐待动物的行为界定为:

——曾经杀死一只宠物
——曾经杀死一只流浪或野生动物
——曾经伤害或折磨动物,使其尖叫疼痛
——曾在性意识支配下摸过一种动物,或和动物发生性关系


从这份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虐待动物行为的儿童, 在成人之后可能会产生暴力行为。


那么,如何从心理学的方面来看这样的相关性呢?


这种针对无辜动物暴虐到底源于何处?


我把其归结为四个主要原因:

一·虐待动物可以理解为一种个体适应性的需要

对动物施虐,其本质是受到挫折后的一种【不良化反应】,当受挫折程度超过个体的控制水平,个体选择实施虐待动物这样的攻击性行为,而这种对待挫折的行为,伴随着明显的心理宣泄,是具有情绪性的,借虐待动物来表明自己的“强大”,以寻找畸形的内在平衡,也有借虐待动物来引起别人的关注引起他人的重视


我专栏的老读者看到这里会不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通过对弱者的施暴找回平衡

——不择手段的通过各种行为(甚至是虐待动物)寻求关注度


这分别对应了两种非常恐怖的心理问题:

——向强者认同

当一个人受到强者的压制

由于自身无法摆脱困境

通过心理过滤反馈,就很可能反将这种强者必然压抑弱者的错误逻辑合理化

当心理淤积成疾,行将崩溃之时

便选择去伤害弱者而不是反抗强者


代表性连环杀手:高承勇


——表演型人格障碍

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关注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代表性连环杀手:丹尼斯·雷德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虐待动物的人都有这两种心理顽疾,而是说从本质上说它们的动机呈现十分类似,已经有了这两种顽疾酝酿的土壤,这是十分危险的。


二·虐待动物常常是个体所受到其他暴力行为的同质性折射,伴随了一定的模仿性


比如个体从小受到家庭暴力,或孩子的周围成人如父母、教师对人缺乏同情心,教育手段粗暴,常以体罚行为代替说服教育,潜移默化,会让孩子寻求内在创伤恢复的途径,这个时候若对暴力行为进行学习模仿并施加发泄在动物身上,就会对这一挫折适应方式产生舒适。


观察很多虐待动物的杀人犯,其作案手法、他们遭受过的来自家庭、生活环境中的负面经历、以及他们虐待动物的方法这三者往往具有潜在或直接的关联性。


如果因为遭受了外界暴力行为,转而通过虐待动物来寻求宣泄和快感体验,这本就是一种畸形化的需求,而在幼年时期如果形成这种不良需求系统,意味着通过心理补偿机制容易形成后天性条件反射,通过多次数的重复实施,会使得行为固化,形成“不能自拔”“着迷”等不可控制的虐待动物的欲望。


这个时候,家长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来制止孩子的行为,长大后就很容易出现变态人格


三·个体自身心理性格特征发展不良

有人天生对机械方面的东西感兴趣,有人天生对数学很感兴趣,自然也有的人对干坏事感兴趣。


这类人在性格特点方面,常表现为多疑、缺乏同情心、缺乏责任感和内疚感、易冲动、追求刺激、易受挫折等,它们早在小时候(15岁前)就会做出很多违反规则的事情,虐待动物只是其中一种而已,这种人就是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患者的预备军。


如果就这部分要做一个小结的话,我选择这句话:

——虐待动物,会激发人的动物性、攻击性,这是人类最原始的习性。


反社会人格障碍者,天生就喜欢破坏规则,目无法纪,视道德于无物,常人眼里残忍无比的虐待动物在他眼里属于小菜一碟,再平常不过,他们是天生的叛逆者。


对于这种情况,生理层面的原因也极为重要,我一直很推崇从环境的角度结合基因的角度去统一论证,而从基因这个层面来说,不少的研究都支持虐待动物这种攻击行为与脑内5-羟色胺能系统功能低下和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亢进有关。


巧的是,“脑内5-羟色胺能系统功能低下”正好也是不少记录在册的连环杀手的生理特点。


在这其中,雄性激素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小男孩虐待动物的占比较女孩多的一个原因。


-------

小结

——虐待动物的的确确会促使个体产生暴力行为,但是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证据证明虐待动物的人一定会产生暴力行为,比较虐待动物的动机可能会有很多。

我曾见到过一个案子,嫌疑人为一起入室抢劫案犯罪人,东西没拿到多少,但是被主人发现就一溜烟跑了,去他家里搜赃物的时候发现了几只死兔子,他说是他打死的,原因是“生活压力大”、“发泄一下”,此人极其胆小,审讯过程中全程发抖,虐待动物只是他这样的懦夫发泄压力的途径。


也就是说:

虐待动物的人,确实比一般人更容易发展为实施暴力行为的犯罪人,但这并不是一定的,反过来,实施了残忍的暴力犯罪的罪犯,也不一定就虐待过动物。


虽然从心理补偿的动机上来说,虐待动物和一些极端暴力行为存在很大关联性,但是目前还不能假定对待动物的同理心将会转移到对待人身上,同样也不能假定对待人的同理心一定会转移到对待动物的身上,这方面的实验数据现在看来还是相当不充分不明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方面的研究会是以后的重点方向。


所以,即便很多杀人犯都虐待动物,但虐待的程度和方式、动机等诸多方面都有差异,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一个不懂事的小孩烧死了一只蚂蚁,他可能是好奇蚂蚁遇到火的反应

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好奇心作祟把糖倒进鱼缸(我自己所为,后果是被毒打)导致一鱼缸鱼全部遇害,他可能只是觉得自己喜欢糖,那鱼也喜欢

一个孩子被流浪狗咬得住院数周,为差点截肢的孩子几乎花光积蓄方才治好出院的父亲,将狗用棒子一下一下差点打死以发泄自己的愤怒


这些和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情况能一样吗?

自然不一样,区别在于动机。


动机靠心理决定,后者又包括心理健康情况、成熟度等很多方面。


虐待动物诚然可以反映出虐待者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一个心理成熟的人残忍的虐待动物,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推测其可能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当你不经意发现身边有这种人的时候,离他远点是个好的选择,但无论怎么说,据此直接将其定义为未来的杀人犯都是非常不科学的。


部分参考资料

  • Flynn. Animal abuse in childhood and later support for interpersonal violence in
  • families [ J] . Society & Animals 2007, ( 7) : 161– 172
  • Samara Mc Phedran.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for asso-ciations between empathy, violence, and animal cruelty[ J].Aggression and V iolent Behavior, 2009, 14( 1): 1- 4.
  • Lahey, I. D. Waldm an and K. Mc Burnett, Annota-tion: The development ofantisocial behavior : Anintegrative causal model[ J]. Th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nd A llied D isciplines, 1999, 40 ( 5): 669- 682

个人付费专栏:

user avatar

一台没有刹车的汽车一定会出事故么?

也不一定对吧,大不了挂一档怠速慢慢蹭,到站拉手刹就是了,小心翼翼的开也不一定就会飞到二楼去。

但生活中你要遇到一辆车狂按喇叭高喊「我没刹车快闪开!」,你怕不怕?


人的道德感和同理心就是大脑里的刹车。

现在给你一把刀,让你把一个人脑袋切下来,你敢么?

假如说不犯罪,你敢么?那种刀刃划破皮肤切断肌肉在骨头上摩擦的感觉,你想体验么?

别在网上吹牛哈,真要有人逼你这么干,100个里有99个都得把苦胆吐出来。

别说你了,就武警士兵,带着被赋予的正义感,第一次合理合法地枪毙犯人,回头都要接受心理辅导呢。


又换了,现在有一只猫在你面前,喵喵叫着冲你要小鱼干吃。

你能做到像网上那些虐猫者一样,活活扒了它的皮么?或者像最早的虐猫女一样用高跟鞋把脑浆踩出来?火烧?电击?看着一只动物在你面前痛苦翻滚,发出小孩子哭泣一样的惨叫?

你能做得到么?

别说做了,就我自己在敲这些文字的时候都做了好久的心理建设,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这种「不忍心」是维护人类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是你脑海里闪过一丝恶念时的第一脚刹车。

现在有些人把这个刹车拆了,那么我只能说我有理由相信他们飞到二楼去的风险要远高于其他人。

user avatar

2012年5月,色情电影演员卢卡•马尼奥塔(Luka Rocco Magnotta)在自己的公寓杀害了一名中国留学生,并在肢解后将尸块邮寄到加拿大各政党的总部,同时还在网络上公开了残忍的分尸视频。在视频里,马尼奥塔用一把冰锥疯狂刺向受害者,随后将其肢解、奸尸后吃掉部分身体。

而就在他杀人的两年前,马尼奥塔发布了一系列的虐猫影片到YouTube上,其中包括用吸尘器致小猫窒息死亡,以及把小猫喂给非洲蟒吃。

连环杀人犯杰夫瑞·达莫(Jeffrey Dahmer)从小就喜欢收集动物尸体,最初,他收集大型昆虫,比如蜻蜓和蝴蝶,然后将它们肢解,并放在罐子里。后来,他开始把狗、猫的脑袋砍下来,将他们的身体钉在树上。

英国现代史上年龄最小的杀人犯——两名年仅10岁的男孩:罗伯特·汤普森(Robert Thompson)、乔恩·维纳布尔斯(Jon Venables)虐杀2岁男童詹姆斯的案件曾轰动一时。

在这之前,他们也曾用气枪射击鸽子,将兔子绑在铁路上,看着它们被碾死。

波士顿扼杀者”阿尔伯特•徳萨尔沃Albert DeSalvo青少年时期便用弓箭射击他被困在盒子里的猫和狗。

变态女杀手凯瑟琳·奈特Katherine Knight曾经把男友两个月大的小狗割喉,后来她用了37刀杀死了丈夫,还将其肢解剥皮,身体的部分肉被煮熟放在孩子们的餐桌上。

犯罪学研究表明,在性杀人犯中,约有三分之一到一半在儿童期和/或青春期虐待过动物。这些凶手多数患有精神障碍。犯罪学教授戴维·威尔森表示,要尤其警惕那些虐待动物的孩子们。

转载自m.allnow.com/post/5e912



统一回答一下所有阐述有三分之二的杀人犯没有虐待动物的理论,如果你对比正常人中虐待动物的人的比例和极端杀人犯中虐待动物的比例不难发现三分之一远高于常人,所以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criminal behavior and animal abuse can be drawn

我的论点讲究的是概率,概率,概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不明白为什么评论里所有人都忽略了最关键的概率,所有反方基本都把我的论点改为所有虐待动物的都是杀人犯了,然而我从来没说过所有虐待动物的都是杀人犯,我也从来没说过所有不虐待动物的都是好人

犯罪心理学常识:虐杀动物是一种没有同理心的表现,在国外虐待动物有更高的犯罪概率是公认事实

有兴趣的各位可以百度了解一下麦当劳三要素,一个有趣的论点,虽然并不是定理

关于评论说希特勒爱动物但是还是历史大恶人的,首先极端个例并不能证明任何论点(统计学常识),其次我从来没有说过喜欢动物的就都是好人,无论任何人违反法律都应该受到惩罚。

关于说都别吃肉了以及出台保护细菌法案的,首先虐待和因为需求宰杀动物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行为,主观上的目的不同并且客观上的行为不同。其次答主本人是Kentucky的持证猎户,每年hunting season都回去打猎,所以不存在本人是圣母的情况。

最后吐槽一句,都2021年了我还需要在答案里回答一堆反智言论足以说明知乎人均知识储备,有空建议大家都多学习,学无止境。

user avatar

云南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 爱狗人士张永明共杀害20多个人,多数是青少年,他把受害者剐肉剔骨,20多人的40多只眼睛用来泡酒,大腿和股肉被腌制成腊肉挂满家里,其他碎肉都被他和家里养的3条大狗食用掉了



- 云南 昆明 杨天勇 (昆明市一个杀人劫车团体的头目 杀死无辜公民19人杀伤1人 把人煮熟喂食他养的30条狼狗)


- 甘肃 高承勇 (白银案 杀害11名女性)生前特别喜欢养狗



- 宁夏银川市 程鹏 (电影《老人与狗》上映仅两年,警方就宣布全国通缉一个养了吃人恶犬、持有枪支的连环杀人犯程鹏。那条听话的“明星狗”就是吃过人的恶犬,而它的主人——曾与所有剧组人员朝夕相处的训犬师、主演替身程鹏,背负六条人命的杀人魔。程鹏被捕时仍大谈人肉喂狗经验。《老人与狗》也成为了禁片)



- 河南爱狗人士李翔 (误以为狗被人杀死而杀人 指认现场时狗又回来了)



- 安徽 周少华 (为狗灭门一家三口)


- 辽宁 鞍山 2002年 程志强 将受害人肠胃等内脏及右乳房煮了喂了宠物狗


- 上海 张智凡(青浦大学生在小区散养大狗发生争执打死老人)


- 上海 朱晓东 杀妻藏尸案 (朱晓东平日里很有“爱心”,特别喜欢小动物,就连杀害妻子藏尸冰柜105天的日子里也没有丢下狗狗自己逃走,而是每天坚持陪伴狗狗在小区散步)


- 上海 青浦 爱狗大学生张某因不拴狗绳遛无证犬吓到女“怕狗人士”,女“怕狗人士”的父亲与其发生争执被残忍打死


- 苏州(37岁李某 因为一条狗,导致受害人孙某(男,27岁)被狗主人李某刺杀致死)


- 陕西 汉阴县 2006年 轰动全国的7·16特大杀人犯——爱狗人士邱兴华不在乎人命,但很喜欢狗。前后杀害十一人,上到63岁的女厨师,下到来上香的12岁男孩。死得最惨的道观住持熊万成被炒熟作为给小花狗的夜宵。案发后十多天,邱兴华还出现了好几次,牵着小花狗,笑嘻嘻地向人索要衣物


- 山东蓬莱 陈强 (散养大狗袭击路人 路人自卫被砍死)


- 山东 青岛崂山区 于某(宠物狗受欺负捅死人)



- 哈尔滨香坊区 体育老师 盛某 (替狗出气捅死人 死者未满20岁)


- 兰州永登县 刘振国 张伟涛 (舅甥双煞为狗出气打死工商干部)


- 北京 大学生 小付 (怪罪邻居打自家狗 失手打死老人)


- 北京 2013年 爱狗人士徐永华及其妻子占用公共空间养狗咬人引起纠纷,徐永华拿刀疯狂“乱划”直接导致一对父子身亡以及一人重伤。


- 重庆市长寿区村民 (郭某)为心爱小狗复仇 打死八旬老父


- 美国 佛罗里达州圣露西港 罗纳德.德尔赛鲁 82岁老狗粉罗纳德.德尔赛鲁宠物狗咬伤邻居 当地法院裁定德尔塞鲁的狗具有危险性 宣判后不久老狗粉就枪杀了邻居父女……


- 墨西哥 埃卡提佩市 一对夫妻埃尔南德斯和(Juan Carlos Hernandez)和帕纳尔(Patricia Martinez Bernal)前后共杀害20名妇女并挖心喂狗。埃尔德南斯被捕后表示,他喜欢他的小狗吃掉这些女人的肉,胜过这些女性呼吸他的氧气


- 西班牙 马德里 萨拉曼卡区 26岁男子杀害66岁亲生母亲,将其煮熟剁碎,与自己的狗享用


- 俄罗斯 2016年 俄女子斯韦特兰娜·巴图科娃于49岁那年将70岁丈夫还活着的情况下肢解了,并把丈夫身体部分喂给了她的宠物狗。巴图科娃经常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宠物的照片,是名“小动物爱好者”


- 日本 东京 1993年 埼玉爱犬家连続杀人事件(经营宠物店的爱狗夫妇劝被害人拿出千万日币投资一种品种狗的养殖事业,投资客事后发现是骗局要求关根夫妇退款却反遭关根夫妇杀人灭口,尸体被肢解成肉粒)


- 江西省 赣州 聂某某为自己养的一条狗复仇(持自制的匕首朝李某胸部连刺两刀致其死亡)


- 四川 2014年11月26日 什邡市李某杀死前女友张某(碎尸喂自家宠物藏獒,民警在狗粪里刨出受害人骨头)


- 宁夏彭阳 2019年四月 九零后男子刘某为散养的狗复仇 (刘某记住对方样貌,5年后杀死同事为狗报仇)


-广州 白云区 2016年 何先生为自家母狗贞操打死六旬男子(公狗调戏母狗,当场打死另一个养狗人)


- 江苏 盐城 2019年 13岁邵某为狗弑母 因母亲摔死宠物狗


- 江苏 南京 2017年 耿某杀害情人碎尸12袋后还不忘回去帮她喂狗遛狗


- 辽宁 抚顺 2013年 两家狗互撕,年轻养狗者捍卫自家狗权拿刀刺死了年长者


- 韩国 2017年 极端爱狗团伙“崇拜珍岛犬”的信徒崔某(41岁,离异)因珍岛犬向自家三岁幼童吠叫,为了“驱魔”将孩子殴打致死。该邪教团伙将珍岛犬视为“灵物”来崇拜


- 辽宁 鞍山市 2021年 95后女爱狗人士照顾收养的流浪猫狗大量借贷,网贷到期无力偿还,骗母亲吃安眠药后将其活活勒死,随后自杀未遂。其父则不愿和猫狗生活,不常和母女一起住,躲过一劫


仅整合资料,反对极端,不代表任何其他观点。欢迎合理转载,期待补充,未完待续


江苏扬州,男子李某因偷走母亲20万元还不上,与母亲发生争执,在家中将母亲杀害,之后运至附近偏僻处掩埋。现在,他最担心的竟是3只流浪猫……


俄罗斯圣彼得堡日前发生一起惊悚谋杀分尸案,41岁女子安娜塔西亚因为自己的猫被室友杀害,愤而复仇,将室友锤死后分尸。


据俄新社3月4日报道,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布里亚特共和国,调查人员正对一名女子进行犯罪调查,此人涉嫌为了保护猫免受丈夫威胁而将丈夫杀死。


东条英机,男,1884年生,日本前首相,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1948年被远东军事法庭处以绞刑。据东条英机老家岩千县的乡亲们说,东条英机从当上官后,就很少回老家看望他年老多病的爹娘,在少得可怜的回老家历史上,每次都是带着条狗。当乡亲们问他为什么很少回老家看望他年老多病的爹娘时,他总是说“公务繁忙”、“为了避免被怀疑有腐败之嫌”。可是,他回老家后不说侍奉在年老多病的爹娘身边,而是到处打猎,而且所打猎物如鸡呀、兔呀的,宁可不拿回家让年老多病的爹娘吃,也得让他的那条狗吃。当乡亲们他为什么如此舍得喂狗时,他竟然如是说:“狗是弱势群体,但和人是一样的,也是生命,生命都是平等的。更何况,狗特别有灵性,特别可爱,不仅能看家护院,而且能逗人开心,值得高度尊重。”

user avatar

希望各位能够看完并看清所有内容后再评论,要不然。。。你说2+2=5也是你对,好吧?

请问“单纯就相关性而言”有这么难理解吗?有吗?!!!!是单纯难理解啊还是相关性难理解啊??我甚至把这句话作为开篇写在了第一行还大写加粗标了框!!


【单纯就相关性而言】,动物虐待行为的确往往与暴力犯罪并行。并且被认为可能是暴力犯罪的潜在指标和前兆。

以家庭暴力为例,包括未结为夫妻的亲密伴侣间的虐待、伴侣虐待和儿童虐待,有很多研究证实其与动物虐待存在相关性的哦。

这里说的是的相关性,包括了施暴者中存在伴侣动物虐待行为;和受虐待群体(主要指被父/母/父母家庭暴力的青少年)及目睹过父母虐待动物行为的儿童中,出现动物虐待和对人暴力犯罪行为这两方面。

在家庭暴力中,动物,尤其是伴侣动物,也会成为虐待者对被虐待者进行操控、施暴以及报复的棋子。

另外,研究者中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有研究认为,单纯的将暴力犯罪与虐待动物行为联系起来,是不严谨的。因为有证据表明,非暴力犯罪(包括经济犯罪和其他反社会行为)也与虐待动物行为存在关联。还有文章提出假说(deviance generalization hypothesis),认为虐待动物只是众多反社会行为中的一种。当一个人做出其中一种反社会行为时,也有很大概率做出另外的一到数种反社会行为,不同的反社会行为间不存在时间关系。因此,虐待动物可能并不适合作为对人暴力犯罪的潜在指标。

下面放几篇相关论文的名字,如有需要请自行搜索。人比较懒,就快速的搞了十篇,觉得不够自己查关键字就好,还有很多。

Understanding the Link between Animal Cruelty and Family Violence: The Bioecological Systems Model

Battered pets and domestic violence: animal abuse reported by women experiencing intimate violence and by nonabused women

Animal Abuse and Exposure to Interparental Violence in Italian Youth

The links between animal abuse and family violence, as reported by women entering shelters in Calgary communities

National Collective of Independent Women’s Refuges Pet Abuse as Part of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nimal abuse in the context of adult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Is animal cruelty a 'red flag' for family violence? Investigating co-occurring violence toward children, partners, and pets

Criminal histories of a subsample of animal cruelty offenders(Review)

Animal abuse, cruelty, and welfare: 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

The Relationship of Animal Abuse to Violence and Other Forms of Antisocial Behavior

user avatar

不谈数据,我觉得可以去谈一下别的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小孩子多有折磨昆虫动物的行为,但是多数人随着成长都会很自然的过渡到对这样的行为没有任何兴趣了呢?

我认为小孩子的折磨行为基于两个因素,第一个是好奇心,好奇对动物做了某些行为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拆解、互动都是小孩子认识世界的常用手段;另一个是缺乏同理心,小孩子更加自我,更加无法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生命和生死的概念认识更加模糊。小孩子折磨动物比较显著的特点是更多的折磨那些不怎么像人的动物,很少出现特意选择某一类动物,特别是特意选择和人接近动物。小孩子折磨的动物,最常见的是各种昆虫,反而对猫狗的折磨占比很少,实际上虽然小孩子有更大的好奇心和缺乏同理心,但是折磨的对象有倾向性的偏向了更不像人的动物。而随着心智成熟,和对世界的了解,人越来越不需要通过这种近似折磨的手段来理解世界,也就没有相关的好奇心需要满足了。而成年人群体更为常见的对动物的折磨是基于憎恶这个情感,比如偷吃东西的老鼠,比如咬的满身是包的蚊子,对象明确,且不会将感情迁移到特定对象以外。成年人一些折磨动物的行为,其动机和目的都与小孩子群体有着明显的区别。可以说,折磨动物的行为自然的消失,可以看作一种人格成熟心理成熟的标志。

而另外有一个极少数群体,他们对折磨动物的需求有很显著的特点,首先是目标是不特定的动物群体,并且主要是和人相似的猫狗等哺乳动物,并且越相似越好。第二折磨动物这个行为满足的是内心的需求,但这个需求并不是因为动物产生的,可能是对生活的不满,也许只是因为看到动物的恐惧而感到愉悦,这一点有点类似小孩子缺乏同情心同理心的表现。这个群体的心理特点显著的和我们常说的那种对动物施加虐待的心理特点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不能等而观之。其中这种显著的对动物痛苦恐惧的渴望是最异于常人的地方。一般说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人格缺馅的表现,通常是显著缺乏同理心和同情心,就类似儿童的部分心理一样。认为虐待动物会发展到杀人,不是指的前面那一类人,而是指的后面这一类人。前者是儿童心理特征的一个侧面表现,后者则很可能是人格存在缺馅的一个侧面表现。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喜欢虐待动物的人,特别是进入成年之后喜欢虐待动物的人,最热爱的是猫狗之类的哺乳动物,而似乎没有听说过任何喜欢虐待昆虫等与人类相似度极低的生物呢?

对于可爱的,和人近似的动物,主要就是像猫狗这样的哺乳动物,常人一般会有两种表现。常见的是好感,也就是喜欢。比较公认的是,人类本能的喜欢看起来像婴儿的动物,这个显著的是我们长久以来进化过来的成果,本能的喜欢婴儿能更好的让人类繁衍下去。另一类人对这些可爱的动物则表现出明显的恐惧,从心理上讲最可能的机制是一种情绪错误激发,对感到喜爱这种情绪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从而形成的一种防御机制。无论哪种反应,都是因为猫狗让人联想到人类所造成的。实际上,原本猫狗也是因为足够像人类所以才会逐渐演化成人类的宠物。说这么多是想表达什么呢?我们看到猫狗的时候,会无意识的将人类的形象投射到这些动物身上,从而感受到与人交流所能产生的情绪。为什么虐待动物的视频,显著的多为哺乳类这些与人最接近的生物,特别是猫狗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能够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更多的情绪。你能从蚊子身上感受到开心或者恐惧吗?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在蚊子身上感受到这样的感情,但是从猫狗身上非常多的人都可以。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开心,难过,无聊,烦闷,以及痛苦和恐惧。为什么有些人不开心了,看着猫狗不爽想踢一脚?因为被踢的猫狗传达的痛苦情绪可以消解我们自生的痛苦,哪怕我们对这样的满足是一种无意识的,就好像我们看到有人比自己活着更加艰难的时候,常常都更加能接受自己的痛苦。为什么虐待动物群体喜欢看虐待动物的视频?因为他们期望的是动物的痛苦和恐惧。情绪这种东西,最浓厚的永远都来自于人。猫狗只是因为像人,所以才能成为痛苦恐惧的来源。那么一旦虐待动物没法满足这些人,那么只有对人的折磨,人的痛苦和人的恐惧,才能满足他们。当然,这也不是必然的发展,要不然也不会有虐待动物是不是会发展成杀人的争论。只是从机制上理解,对人的折磨一定是更能满足这类人的心理需求的。

总的来说,我认为从心理机制上讲,我文中所强调的这一类虐待动物的人是更容易发展到对人的伤害的。不一定是杀人,也可能是暴力、控制、折磨等等。这类人和目前许多人声称自己虐待动物的行为,在心理特点上是显著不同的。我个人觉得对于这类人是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的,也可能需要有一定的惩罚机制。存在这样的心理多数时候也不是他们的错,多数都是因为社会问题家庭问题所带来的创伤而造成的,天生的反社会人格是少数中的少数。我认为我们的社会需要提供足够的帮助,一个是帮助他们走出内心的创伤,完善人格的缺馅,另一个则是减少这些潜在的对人群的威胁,更好的守护住我们自身的安宁。其实我觉得大家也需要更多的关注自己心灵的健康,我们多数人性格上人格上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缺馅,认识自己,面对自己,与自己达成和解,也许我们能从人生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user avatar

??????????????????


张醉蝶上学的时候就喜欢偷窥打探他人隐私,那么她以后成年之后会成为偷窥癖么?这可未必,但她指定比大小就不喜欢打探偷窥他人隐私的人成为偷窥癖的概率大的多。


李狗蛋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飞叶子】史,并且极其酷爱这件事情,那么他日后一定会成为专门吸海洛因&冰毒的瘾君子吗?这可未必,但他指定比不抽烟,也没接触过【叶子】的人成为瘾君子的概率大的多。





王娇娥在夜场当陪酒了N个年头,那么她日后一定会成为失足吗?这可未必,但她指定比从未干过夜场,朝九晚五的打工人成为失足的概率大的多。


那么张三特别喜欢虐待动物,那么他以后一定会发展成杀人吗?这可真的未必,但他日后发展成杀人的概率,一定会比不虐待动物的人大的多。



这有啥难以理解的吗?


什么样的人能看到动物奄奄一息的时候觉得无比的快乐,对于把尖锐物戳入动物的眼球里,看它们痛苦哀嚎,一锤子砸的动物脑浆飞溅觉得无比解乏又解压,然后用烟头烫伤它们,并且用老虎钳一个一个的将动物的四肢剪下,听着它们歇斯底里的叫喊声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主宰,成就感爆棚。

虽说不见得一定会成为杀人犯,但是又能成为什么心智正常的人呢?




另外别忘了,现在是个法治社会,杀人的成本和代价可不是一般高,并不是说谁想杀人就一拍脑袋就去了,且没有任何代价的。


啊对对对,我知道了,我猜现在又有人拿希特勒说事儿了。因为希特勒热爱动物但是杀人如麻呀?所以我说这是概率问题嘛,其次希特勒也算是极端案例不是?毕竟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几个希特勒?



然后我猜又有人拿蒸螃蟹,杀猪宰牛说事儿了。那么不管是蒸螃蟹还是杀猪宰牛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为了吃饱肚子呢?还是为了单纯虐杀它们,看它们挣扎的血腥场面觉得有异常的快感和解压呢?



哦,肯定现在又有人拿给宠物绝育这个话题来说事儿的。那么我还是想问一下:



1. 绝育的目的是什么呢?绝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宠物主人看到血腥画面并且觉得爽快的吗?


2. 我认为虐待动物是错的,因此是否就要解读为:宠物就应当与人类有着完全平等的权利?因此你给宠物动物绝育了,为了公平你也该绝育?


3. 我认为人类是要放在第一位考虑的,因此对于绝育而言,对于主人和宠物本身是有益的,或者至少对饲养者是有益处的。是否就能等于:虐待动物是正道的光?如果谁不赞同这个理论,那就是极端爱猫/狗人士+圣母?



另外还有一点,也是让我细思极恐的:

那些声称自己不虐待动物,但是依旧不留余地为虐待动物这个行为洗白的人,其目的又是什么呢?



最后

玛卡巴卡妈妈咪呀咯咯哒!

请二极管和阿基米德弟子们速速退散


user avatar

作为工科生,这里不谈立场,只谈逻辑。

看了一些答案,也查了一些资料,现阶段所有试图论证虐待动物暴力犯罪之间联系的答主以及他们所引用的研究资料,都存在同样一个逻辑谬误。

如果要论证行为A会导致行为B,有意义的数据是A中有多大比例会发展成为B,而不是B中有多大比例曾经做过A。

举个例子,90%的杀人犯都喝过可口可乐(假设),并不能论证可口可乐与杀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所以,所有试图引用某些研究中类似(暴力犯罪中有百分之多少人曾经虐待动物或者善待动物)来论证二者之间因果关系的,在逻辑上都不能成立。

事实上,我查看了部分研究原文(不是全部研究),并没有哪一个敢基于现有数据直接说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结论基本都是说二者之间存在一些统计学上的相关关系,研究者据此做出了一些假设(非结论),指出该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坦白说,这是水SCI论文的常见套路,是不可以作为任何逻辑推理的依据的。

到目前为止,我没查到任何“虐待动物者中有多大比例最终发展成为暴力犯罪”的数据,也没看到任何答主的回答里提到过类似研究,所以从逻辑上,我无法赞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成立。

下面补充一下相关关系因果关系的区别。

相关关系是AB间一种非确定的相互依存关系,二者之间的联系往往是间接的、非确定性的。

因果关系是一个事件(即“因”)和第二个事件(即“果”)之间的作用关系,其中后一事件被认为是前一事件的结果。

有相关关系的事物,并不见得互相之间有因果关系,也可能是和其他方间若干个因果矢量的叠加。

举例来说,可乐的销量和T恤的销量,在统计学上高度重合,都是夏天卖的多冬天卖得少,二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并没有因果关系,因为既不是买可乐带动了T恤,也不是T恤带动了可乐。

两者都和季节天气这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天气炎热导致买可乐的人增多,同时导致买T恤的人增多,两个因果关系叠加,构成了可乐与T恤销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二者之间是间接的关联,禁止买卖可乐并不会影响T恤销量,反之也一样。

同样的,一种可能的推断是虐待动物与暴力犯罪之间也存在间接相关关系,例如童年不幸被人欺负或虐待的人有更大概率会虐待动物或者暴力犯罪(假设,未求证),这两个因果关系也会导致虐待动物与暴力犯罪之间在统计学上出现一定相关关系,或者说人群出现部分重合,但二者本身并无因果,因此禁止虐待动物并不能起到降低暴力犯罪的作用。

当然,这只是逻辑上的一种可能性,同时也还有其他可能性。比如有些答主提出的虐待动物会和吸毒一样使得使得快感阈值上升,最终为了寻求刺激而发展成为杀人,但目前没有任何研究或者数据能够支持这一结论,换言之,依然只是假设,只是无数可能性之一而已。

补充:

评论区有网友指出我的可乐类比逻辑不够严谨,我反思了一下确实不够严谨,在此道歉。

因为可乐这个行为在罪犯与非罪犯之间的比例大致相当,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所以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但是虐待动物在罪犯与非罪犯之间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是未知的,现有的研究里已经有暴力犯罪中虐待动物经历(包括小时候)的比例,但缺乏普通人中有多少曾经虐待动物(包括小时候),因此无法对比得出结论。

如果有研究深入研究过这个问题,证明两者确实存在统计学差异的,那的确是一个有力的证据,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好好查一查,我最近在老家查文献不太方便。


user avatar

我相信,这个样子的,并不是个个都是坏人,也有可能是好人。

这样子的,也并不是个个都是好人,也有会请你一起爬山的。


那么,你觉得跟谁在一起比较放心呢?

user avatar

“犬公方”德川纲吉也很爱狗,江户城里平民因为打狗,被处死。

历史真事,非杜撰。知道日本历史的都懂。

user avatar

虐待动物的成年人杀人的概率相比普通人可能会有所升高,但是有些人觉得这是杀人的原因

歪一下,说实话不知道虐待动物立法用处何在。虐待动物绝不可能作为一种“犯罪”来处理,除非是对社会影响特别巨大的事件。即使与杀人有一定关系,法律也不能惩罚一个“也许会杀人”的人而只能惩罚”已经杀人”的人。如果按照类似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标准来惩罚,你觉得他们会改?不过是浪费警察局的资源罢了。

user avatar

抬杠之前请先“三省”:

必要之恶、不必要之恶您分清了吗?

必要之恶就不算是虐待了吗?

我为不必要之恶站台了吗?

您杠的是我哪里?好像您立的靶子和我没啥关系?



必要之恶,只要想过的下去、过的好点就要干的事,因为你避免不了,所以你就管他叫善???(必要之恶,必要,阉宠物牲口囚看家狗杀灭小公鸡养殖催肥速死培养遗传病品种,你要说它不是恶,套自己身上试试;你非要说求个刺激而扒皮抽筋也是“必要”之恶,您这个“必要”需求太高端一般人比不起,咱俩说的不是一个事,甭杠我投降。)道德洁癖容不得自己有一点瑕疵?我不一样,我认为万物皆无完美,承认点瑕疵有何不可。

第一,我知道那必是恶,因为放我身上我肯定不乐意,搁我身上要不告他虐待我必各种不服。你说不是恶搁你你愿意?

第二,我不避讳做必要之恶,因为人就是人,动物就是动物。对动物只要不行不必要之恶,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是自然法则或者社会法则而已。

抬杠之前请先“三省”:

必要之恶、不必要之恶您分清了吗?

必要之恶就不算虐待了吗?

我为不必要之恶站台了吗?


连虐杀都不要了,改虐待了。要不然过几天改成“不尊重动物就会发展成杀人犯”吧,下个月改成尊敬、崇敬、崇拜,取得“不崇拜动物就会发展成杀人犯”成就以后到暴风城接同盟种族任务“删号换种族”。

这么说吧,长久以来人类的家畜家禽,除了牛驴马等力畜是宝贝,其它没有一个不是糟糠烂菜伺候想打就打想杀就杀。狗拴个绳子剥夺一生自由,猫偷东西一吨胖揍,小公鸡犯了什么错只有一只可以活命?猪想生活在屎坑里吗?至于什么时候想夺取生命,一看啥时候嘴馋二看啥时候过节。。。不说古代就说现代,养殖场要像你家养宠物那么对待动物,我保证只有达官显贵才能吃上肉,平民身高旧日本1.4米不是梦。

还是说人类自古以来人均杀人犯,为一己之私违法乱纪肆意杀人?

人伦人伦,人类的伦理,不在动物身上生效不等于不能约束人对人。杀人犯会去虐杀动物和虐杀动物者会去杀人是两个非常弱相关的东西,市场上活杀鱼大卸八块的鱼摊老板和杀人犯八竿子打不着。“虐待”动物会导致杀人更是无稽之谈!这个问题若继续扩大化下去人主动去饿死才是最终解。


“虐待”这个词的标准很低呀,我平白无故打了自己的狗一顿然后一天没给它饭吃,这算不算虐待?很明显这就是虐待。我觉得养的鸡太折腾飞太高乱飞屎我把它翅膀剪了尾巴薅秃算不算虐待?这就是虐待。觉得猫发情太烦了就把它阉了,算不算虐待?别骗自己好不好,不是虐待你切自己的试试?养鸡场的鸡一辈子拥挤在一起不见天日你吃的不还是很香。我为了得到一种老实的猫狗培养了几个先天疾病不爱动弹的品种,这都虐待到基因了。非要把“虐待”的标准定到“为了自己感官刺激一时爽打断猫的四肢”才叫虐待,并因此把自己定位为“从不虐待动物的大善人”。我说,您可真虚伪。人一直为了自己的需要虐待动物,大大方方承认这没什么可耻的,人和动物就是分了三六九等,不要做掩耳盗铃的蠢事,你不承认并生活在“众生平等、我从不虐待动物”的自我感动里不肯面对现实,这样不好。只要对人好了,那就是好。人类生存生活必要的虐待动物一直存在没有错不存在只有你不愿承认,虐待动物和成为杀人犯关系弱到和吃饭喝水成为杀人犯的关系一样没有因果关系。


生存必要之恶,因为你避免不了,所以你就管他叫善???道德洁癖容不得自己有一点瑕疵?

第一,我知道那必是恶,因为放我身上我肯定不乐意。

第二,我不避讳做必要之恶,因为人就是人,动物就是动物。

user avatar

西方动保组织的洗脑宣传而已,这是个大生意,雇几个专家胡扯几个数字是很正常的。

动保就是一种现代宗教,组织结构,教徒表现,运行方式都和传统宗教别无二致,就是把神换成猫狗,把虔诚换成“爱心”,通过洗脑让教徒自我感动,并用集会加强这种心理暗示,让人们进入一种群体歇斯底里的状态。吸纳更多人获取利益。

在我国,拦狗车本质就是一种宗教集会。高速公路就是教堂,动保组织就是教会,这就像是一场猎巫。

看看爱狗人士的表现,再看看我国农村的邪教信徒大妈,完全一样,分毫不差。

看看美国那些四处跑来跑去搭帐篷的教会,看看每到一处那些激情四射的演讲和那些交了很多钱的红脖子教徒在里面疯狂地奔跑嚎叫,你就明白了,完全是一回事。

任何宗教都有扩张本能,狗神教也是如此。在我国传统宗教受到严厉管控,因此宗教空白在农村被各路邪教占据,城市则被狗神教占据。

南朝四百八十寺,我就看着你们猖狂,这里是中国,三武一宗这个数字早晚还要往上加。我对中国文化对宗教的抵御能力有信心。

说虐待动物会杀人本质就是对异教徒的污名化手段。


最后咱们再从逻辑角度出发分析,假设这其中有联系。

是虐待动物这一行为导致杀人,还是想杀人所以才虐待动物呢?

如果是前者,我们假设一个小孩,三五岁开始抓虫子玩,卸腿拔脑袋,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干过,过了两年抓了只老鼠,五花大绑剪鸡鸡,我在网上看过视频,笑疯了。又过两年杀猫,再过两年杀狗,再杀驴杀牛,最后杀人。那请问,是从他杀哪种动物开始才导致他走向杀人的不归路呢?是那只牛还是那只老鼠?你立法是从哪种动物算起?老鼠能不能虐?凭什么老鼠能虐猫就不能?

如果是后者,他本身就是要杀人的,那让不让虐动物能影响他杀人吗?

再假如一个人生活不顺,运气不好,导致戾气很重,需要发泄。本来人家隔三差五虐杀只猫就好了,杀完老老实实去干活,你立法不让杀,最后情绪过度积累导致爆发杀人。这个可能性是明显存在的吧? 这个可能性比虐猫最后导致杀人的概率要大得多吧?

因此虐待动物立法其实和宗教法没有任何不同,是建立在谬论的基础上的,是一种特权阶级维护利益的手段。

_-------------_

加一段,很多人看虐待动物很难受,正常,我也看不了,我也难受,但不要就此认为自己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自我感动,不要陷到这个误区里。

以我的生活经验,我所见过认识的人。有杀起大牲口眼都不眨的,有连条鱼都不敢杀的,这些人的道德水平,和他们对杀动物的接受能力毫无关联,你自己想想是不是这样?

比如你要借钱出去,一个杀牛的和一个啥都不敢杀的,你愿意借给哪个?这个会在你借钱的考虑因素里吗?

无数爱狗人士也足以证明,对动物有“爱心”,和对人类有爱心是毫无关联,甚至有可能相悖的。

再加上很大一部分对动物的“爱心”,实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权力欲,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个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奴隶,他们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快感。我相信很多奴隶主也非常关心爱护他们的奴隶。

从爱狗人士的言行里,你甚至都能看出为什么这个世界还如此纷乱,无数人还活在痛苦之中,为什么人类不能和平共处,让世界充满爱。就是因为有这么一批人,他们所有的快乐来源就是踩在别人头上,通过欺压他人来证明自己成了人上人,是他们毕生唯一的追求。如果无力做到就养条狗,在狗身上体验这种快感。这是人类的劣根性之一。



关于自我感动这件事,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前几年看电视有个节目,讲得是一个打零工的人,找个傻媳妇,生了一堆孩子,日子稀里糊涂,得过且过,孩子养的还没养猪上心。相关部门给予帮助,照顾了一个女孩一段时间,之后被父亲领走。

节目里出现了一个相关部门的中年妇女开始讲解这件事,她说父亲把孩子领走的时候,她在后面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把孩子卖了,一定别把孩子卖了,边讲解眼泪就下来了,情感那叫一个真切。

可问题在于,这个父亲一堆孩子,过得再不怎么样,他一个没卖过,他那过一天算一天的生活态度也没卖孩子的想法,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要卖孩子或曾经要卖孩子。

那个中年妇女就在脑中导演了一出好戏,一个贫穷没文化的父亲为了一点小钱卖掉女儿,让孩子在某个不见天日的大山里被虐待终身,她做不了什么,只能一遍遍的劝阻,眼泪止不住地流。

看到了,这就是标准的自我感动,幻想出一个毫无逻辑毫无现实依据的故事,把自己代入圣人救世主角色,在这个过程中获取极大的道德优越感和极大的满足感。

动保人士就幻想出一个某人虐杀了一只动物,最终导致连环杀人,无数家庭分崩离析,社会人心惶惶的故事。他要杀掉婴儿希特勒,要阻止虐杀动物,把这件事情扼杀在摇篮里。他就是最伟大的圣人,所有人的道德都不及其高尚,都是卑微的蝼蚁野蛮人,需要他的拯救和教化。

本质还是一种掌握他人命运的权力欲,生杀予夺是一种权力欲,想当救世主其实也是权力欲,所以我们能看到历史上无数的“救世主”会堕落,会杀人不眨眼,远了不说,汪精卫就恰如其分。

人一旦陷入自我感动的状态就会变得狭隘愚蠢,为了维持这种感动状态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千万不要自我感动,每天告诫自己,你肯定不比别人更强壮,更聪明,那也就说明基本也不会比别人更具道德,不要变成那种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让所有人讨厌的中年妇女。

user avatar

据观察,所有杀人犯都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百分百准确,那就是他们都吃过饭!睡过觉!

所以只要立法禁止人类吃饭睡觉,那么世界上就再也不会有杀人犯了!

我们还能准确的观察到,杀人犯中男性的比例远高于女性。

所以只要立法所有男性必须从小生活在集中营,世上的恶性犯罪就会立马降低80%!

我们还发现,所有抢劫犯中,一半的人都有过小偷小摸的经历。

所以只要把小偷一律判无期徒刑,抢劫犯罪概率就能下降50%!

多么简单的几个政策,我就能保护全人类,毕竟没有人比我更懂降低犯罪了。

user avatar

看到了很多人开始觉得这是动物保护组织拿来宣传的口号,忍不住要来回答

先自曝身份,我是动物学博士,我经常要杀动物,我和你们一样讨厌善待动物组织(PETA)。

大家注意题目这个词:虐待

可能现在在知乎上上网的大家都不大有过杀动物的经验。 但是如果你有的话,你就会知道杀动物,动物是会有反应的。 动物是会反抗,会叫,会扑腾。 如果不是有经验的话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如果你们上初中高中的时候生物课实验有用过活体动物的话,你们就会了解那种感觉。

还记得我第一次做实验要亲手杀动物的感觉,刀子一下去它马上就会反抗。非常非常可怕,而且真的下不去手。 而学了动物学7年的我,杀动物只想要最快的方法给个了断,减少它们的痛苦。

所以能虐待动物的人只能说他们感受到情感的能力低。虐待就是为了享受虐待带来的愉快,看着比自己弱小的动物被自己折磨的快感。

虐待动物的人会不会发展成杀人这个上面已经有很好的答案了。而且这也是一个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比如这本 Animals and Society: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Animal Studies By Margo DeMello。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

我只想说的是,如果大家发现伴侣有虐待动物的倾向的话,他/她也很有可能会有家暴的倾向。 2007年的研究表明 在有家暴情况的家庭里,施暴者虐待动物的可能性是没有家暴的家庭里的 11倍 (Ascione et al 2007)。

所以发现朋友或者对象有虐待动物的倾向,自己多留一个心眼保护好自己!



一更

不懂为什么大家在网上有这么强烈的意见。 我们能不能把视角放到生活里,没有必要这么强硬地去攻击跟自己不一样的想法。

极端的动物保护主义者大家都不喜欢,我并没有要为他们辩护。

只是说,我们在生活里,如果知道了身边的人有虐待动物的倾向,不是要指着他/她说:“你虐待动物,你没有爱心,你以后肯定会家暴,最后还会杀人。“

而是你知道了这个人会虐待动物之后,在跟这个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要留个心眼,不要在只有你们两个人在的场合发生无法控制情绪的冲突,就算发生了冲突也会自己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不要让对极端动物保护主义者的愤怒蒙住了眼睛。

Ascione, F. R., Weber, C. V., Thompson, T. M., Heath, J., Maruyama, M., & Hayashi, K. (2007). Battered pets and domestic violence: Animal abuse reported by women experiencing intimate violence and by nonabused women.Violence against women,13(4), 354-373.
user avatar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下逐步升级的讨论高度(这种由于双方谁也不服谁,迟迟得不到共识,逐步升级讨论门槛的知乎问题比较罕见),我去请教了在美国任教职的心理学博士朋友,得到三个信息:

1、关于计量研究。心理学界并非没有想到计量研究,或计量研究得不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而是这个方向压根不可能有IRB能通过的实验,怎么设计怎么不道德,所以才没有最为坚实的数据论证。

2、关于共情心缺失角度理解这个问题,博士的意见是“可”。

3、博士要了链接,有空自己会来回答。

(第一次更新在末尾)

----------------下为原答--------------

虐杀,题主你理解什么是虐杀吗?

先不说虐杀,就说最普通的屠宰。杀猪见过吗?

一只二百来斤(只看过一次杀猪,对重量不敏感,可能是公斤)的大白猪,四个蹄子捆的严严实实,用吊机从农用三轮车吊到石台上。

几个屠夫前后左右按住,按踏实了,正对猪头的屠夫把脚边的水桶正正,一口尖刀对准猪的颈动脉,一刀进去,左右转三圈,拔出来,猪此时应该有突然放大的尖叫,但我忘记了有没有,可能记忆自动屏蔽了。

血就像是水壶打翻了流出的水,咕噜噜流到盆里。

如果流的慢了,还得再捅进去转转。

二百来斤的大肥猪,血不是一下流完的,还在那儿咕噜噜,咕噜噜,咕噜噜,流很久。

猪一开始是挣扎,越挣扎血流的越快,于是一会儿就不挣扎了,偶尔会抽搐一下。到后来就很安静了,只有血咕噜噜从颈部的伤口流出来。


就这场景,第一次就能从头看到尾,一点都不觉得抵触的,都没几个。


那什么是虐杀?

这种场景不仅没有觉得不舒服,反而觉得开心。

不仅觉得开心,而且觉得不够开心。

这猪一下子就捅死了,不好玩儿啊,能不能先把猪蹄的皮活剥了,然后把一只眼睛用开水烫瞎,然后用尖刀把它背上的鬃毛丛丛连皮割下来?

就是要听这笨猪从头尖叫到尾,如果晕过去了就把另一只眼睛也烫瞎,把它烫醒了继续。

多好玩儿!


你觉得这种人是仇恨猪,或者就喜欢杀猪?

这种人是享受虐待、控制、玩弄生命的感觉,享受对方的痛苦。猪、狗、猫,总之一切有感觉、会挣扎尖叫的生物,都是极好的。

蚂蚁、甲虫、蟑螂一类的就不行,并不会表现出什么痛苦,而且死得太快。最主要,不会尖叫,差评。


再说人。人对于同类,甚至非同类的“亲近感”,是根源于同情心、同理心的。你可以说这是基因的自然筛选,也可以说浪漫一点说这是爱。看到同类受苦,看到其它有感觉的生物受苦,人会觉得难受。

这种“善良的本性”,是人类整个社会,整个上层建筑构建、发展的基础。

而虐杀动物的人,也就是不仅没有对其它生物的痛苦感同身受,反而追求享受的人,并没有这种同理心和同情心。

对于这种人,不是说她他一定会杀人,而是她他很可能想要体验一下虐杀食物链顶端,感受力最强,表达痛苦能力最强的生物的感觉,而阻止他她的仅仅是法律制裁的后果。

如果阻止一个人和杀人之间隔的只有她他并不认同的法律,完全不存在道德的阻碍,她他又很聪明,或实在不太聪明的话……

只能说最好不要和这种人一起搞探险吧。


-------------------

很多人质疑答主是不是鱼都没杀过的小纯白。质疑答主逻辑能力就算了,质疑这个实在是太不好,毕竟涉及生命流逝。

在“吃肉”这个问题上,我的信条非常简单:只要有条件,想吃肉,就亲自下手杀掉肉的来源。

当然,现代社会很难确保所有肉的来源都是自己下手的,我也不会强迫症式追求。

能做到的主要是两点:

1、鸡鸭鱼这种方便接触到的动物,自己下手,鱼没记着杀过多少条,鸡三四只吧,鸭子、鹅一类的还没杀过。

2、多多独自猎杀大型哺乳动物。我在美国的时候连续四年打猎,不过实在惭愧,没人带的我被鹿群吊着耍。杀猪、屠牛对于水平或辅导要求比较高,看机会吧。


向我这样肯杀生,甚至主动追求杀生,就代表屠宰和虐杀一样是为了乐趣、会上瘾吗?

我至今哪怕杀一条鱼都会觉得不忍,因为不忍所以手更稳,下刀更狠(相比锤,我喜欢一刀戳脑干)。

我在美国认识不少打猎的人,感受到最多的,是对于生命的尊重和谨慎。弓箭猎鹿,一个重要的步骤在于,如果鹿中箭狂奔后体力不支倒地,猎人必须尽快用锋利的猎刀抹了它脖子。

所以恕我无法忍受无缘无故主动虐杀动物的人,在我看来,这种人即便赤手空拳,也比我进林子打猎全副武装,身上两把枪两把刀时更危险。

user avatar

希特勒是爱狗人士,尤其是对纯种的德国牧羊犬,即便是他达到了权利巅峰,作为一个纵横欧洲的超级政治强人的时候,他也会毫不顾忌的叼着拐杖亲自为狗示范各种动作。而且他对狗的善待远远超过了他对人类的态度。

希特勒最喜爱的德牧名叫“布隆迪”,希特勒不但经常与它一起晚餐,如果狗病了更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希特勒签署命令要枪决一名将军,也许他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但要是他的狗病了,则会让他寝食难安。就连希特勒的情妇爱娃都时常抱怨,希特勒总是整天与布隆迪亲密交谈,而经常冷落她。

1933年的时候,希特勒的纳粹组织通过了一部法律,是关于保护动物的。希特勒当时说:在帝国中,将不再允许有虐待动物的行为了。

但是爱狗人士希特勒认为屠杀犹太人等劣等民族是合法的,高尚的,正义的。

user avatar

虐待的界限取决于文字,而不是事实的力量。

举例,砍了狗头,放血,然后剁了狗腿,褪毛,掏出内脏,然后洗干净下锅。

没毛病吧?这样看就是简单的杀狗吃肉而已。

换一套话术:

可怜的小狗在一个凶神恶煞的人的的刀下瑟瑟发抖,这人露出残忍的笑容,缓缓的将刀架到狗狗的脖子上,狗狗四肢被这个恶人的同伴狠狠的压在地上,不得动弹。

在狗狗的哀嚎中,屠夫狞笑着划开了狗狗的脖颈,鲜红的血液飞溅而出,狗狗的眼神逐渐涣散,那眼神里充斥着不甘,哀求,和痛苦。狗狗的身体在抽搐中慢慢的不动了,只是那眼睛,依旧圆睁着望向屠夫的方向,幽幽的诉说着凄苦。

屠夫没有任何同情,他依旧用他那令人发怵的眼神冷酷的盯着狗狗瘫软的尸体,狗狗的血流干了,地面上鲜红一片,倏而屠夫继续举起屠刀,将狗狗的四肢尽数斩断,那不甘的头颅亦是难逃厄运。继而屠夫把刀伸向了狗狗那被鞭打的不成样子的毛发,残忍的将其剥离,然后剖开腹部,将鲜红的内脏取出,那心脏已显暗红,但似乎仍时不时的跳动,发出狗狗生命最后一刻的怒吼。

屠夫用水枪冲走了地上的血和狗狗身体上的血液,仿佛这样他的那些暴行就能被掩盖似的。

随后,狗狗的身体被大卸八块,有的扔掉,有的扔进了锅内,那沸腾的铁锅不知做了多少年屠杀的帮凶,可惜它不会说话,否则我相信,铁锅亦会控诉屠夫的残忍,并会向上苍祈祷其原谅自己的罪行。

看看,这样一写是不是就有内味了?一个简单的杀狗吃肉的行为,这样写出来无异于反人类暴行,可是这到底是不是虐杀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