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WHO 将熬夜列为致癌因素,为何很多人明知熬夜危害还要熬夜?怎样熬夜能减少损害?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健康、习惯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复杂交织,我们来一层层地剥开它。

熬夜,何时成了“定时炸弹”?

首先澄清一点,虽然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轮班工作”(Shift work)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Group 2A)的因素,而熬夜正是轮班工作导致生物钟紊乱的常见表现。所以,与其说WHO直接将“熬夜”列为致癌因素,不如说它指出了“生物钟紊乱”这一核心问题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其中就包括了癌症。

这项认定的背后,是大量科学研究的支撑。长时间打破人体的自然昼夜节律,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

褪黑素分泌受阻: 褪黑素是调节睡眠和情绪的重要激素,它在黑暗中分泌,在光线(尤其是蓝光)下会受到抑制。熬夜,特别是对着电子屏幕,会严重干扰褪黑素的正常分泌,导致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
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睡眠是身体修复和免疫系统运作的关键时期。长期睡眠不足会削弱免疫细胞的活力,降低抵抗力,使人更容易感染疾病,也可能让身体难以有效清除癌变细胞。
内分泌失调: 身体的许多激素分泌都与昼夜节律有关,比如生长激素、皮质醇等。熬夜会打乱这些激素的正常分泌模式,可能影响新陈代谢,增加患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DNA损伤和修复机制减弱: 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影响DNA的修复能力。长此以往,DNA损伤的累积可能会增加突变的可能性,从而为癌症的发生埋下伏笔。
炎症反应加剧: 慢性炎症是许多疾病的温床,包括癌症。熬夜会激活身体的炎症反应通路,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会为癌症的发生提供有利环境。

所以,WHO的这项认定,是对长期、规律性打破生物钟的健康警示,而熬夜,作为最普遍的“违规行为”,自然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明知山有虎,为何偏向虎山行?

知道熬夜不好,但依旧“夜猫子”横行,这背后的原因,说来话长,也真实得令人无奈:

1. 现代社会的高压节奏: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许多人为了工作、学业、考试,不得不挤压睡眠时间。朝九晚五的模式在很多行业早已不再适用,加班、项目冲刺、突发任务,让“准时下班”成了一种奢侈。即便工作结束,也可能需要处理更多家庭事务,或者进行学习提升,睡觉时间自然就被无限后延。

2. “夜间红利”与社交需求: 随着科技发展,夜晚反而成为了许多人“自由”的时间。白天被工作填满,夜晚的闲暇时光显得尤为宝贵。许多人选择在夜晚进行放松、娱乐、学习,或是与朋友社交。网络社交、游戏、追剧,这些活动一旦开始,很容易让人沉浸其中,忘记时间。

3. “报复性熬夜”心态: 很多人在白天被工作、学业、生活琐事束缚,感到身心俱疲。到了夜晚,终于可以“属于自己”的时间,他们会刻意延长清醒时间,通过熬夜来填补白天的“空虚”,享受片刻的自由和放松,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机制,虽然知道对身体不好,但却能带来短暂的心理满足。

4. 习惯成自然,生物钟紊乱: 长期熬夜,身体的生物钟会逐渐适应这种不规律的作息。一旦习惯了晚睡晚起,身体就会在不该清醒的时候感到清醒,在应该睡觉的时候却睡不着,形成恶性循环。想要回到规律作息,反而会感到不适。

5. 电子产品的诱惑: 手机、电脑、平板,这些设备释放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并且屏幕内容本身就极具吸引力。睡前刷手机,查看社交媒体、浏览资讯、看视频,这些行为很容易让人沉迷其中,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

6. 睡眠环境不佳或压力过大: 有些人即便想早睡,也可能因为噪音、光线、床铺不适,或者内心的焦虑、压力而难以入睡,最终只能选择继续熬夜。

熬夜不致命,但伤身:如何“负罪前行”?

虽然我们极力推崇规律作息,但现实中,完全避免熬夜对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损害,就像是在风险边缘行走,得小心翼翼。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没有绝对“无害”的熬夜。 下面的方法,都是在承认熬夜存在风险的前提下,尽力去“亡羊补牢”。

1. “有限度”熬夜,避免“常态化”:
尽量缩短熬夜时长: 如果必须熬夜,尽可能在关键时间点(例如凌晨1点前)完成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尽量入睡,而不是熬到天亮。目标是“晚睡”,而不是“不睡”。
选择固定“熬夜日”: 避免每天都熬夜,尝试将熬夜集中在每周的某几天,给身体留出缓冲和恢复的时间。

2. “科学”熬夜,减少生理影响:
规避蓝光干扰: 睡前至少12小时,尽量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如果必须使用,开启设备的“夜间模式”或“护眼模式”,它们能减少蓝光发射。避免在黑暗中使用高亮度屏幕。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即使是晚睡,也要努力创造一个黑暗、安静、凉爽的睡眠空间。拉上厚重的窗帘,使用耳塞或白噪音机,保证床铺舒适。
睡前放松,而非刺激: 睡前避免剧烈运动、摄入咖啡因或酒精,这些都会干扰入睡。可以尝试温水泡脚、冥想、听轻柔的音乐等放松身心的方式。
控制进食时间: 尽量在睡前23小时完成晚餐,避免睡前吃大餐或饮水过多,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3. “补救”措施,弥补损失:
白天小憩(Power Nap): 如果前一晚熬夜了,第二天中午(1点到3点之间)安排一个2030分钟的短时午睡,可以有效恢复精力和警觉性,但注意不要睡太久,以免影响晚上入睡。
保证“睡后觉”: 如果第二天可以晚起,尽量保证比平时更长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但也要避免睡懒觉打破周末的生物钟。
均衡饮食,补充营养: 熬夜会消耗身体能量,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B群、维生素C、镁等有助于神经系统恢复的营养物质,多吃蔬菜水果。
适度运动: 白天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有助于调节生物钟,改善睡眠质量,但避免在临近睡觉时剧烈运动。
补充水分: 熬夜容易导致身体缺水,注意多喝水,但睡前一小时避免大量饮水。

4. 心理调适:
正视危害,但不过度焦虑: 了解熬夜的风险是重要的,但过度焦虑反而会加剧失眠。认识到偶尔为之与长期习惯的区别,并有意识地去调整。
寻找替代方案: 如果熬夜是因为工作压力,尝试与同事或上级沟通,寻求更合理的任务安排;如果是因为社交需求,尝试将社交活动安排在白天或早一些的晚上。

最后想说的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熬夜是对这笔本钱的过度消耗。虽然现代生活的确带来了许多挑战,但当我们了解了其潜在的巨大风险,并尝试用更聪明、更健康的方式去应对那些不得不熬夜的时刻,我们就能在追逐目标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真正的“高效”,从来不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熬夜的本质是“自我掌控感”。

“工具人”、“打工人”的身份让我们白天的时间完全被其他事情所占据,只有晚上的片刻时间才能完全属于自己,刷刷手机、看看短视频、跟异地的女朋友聊聊天,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所以不是睡不着,而是根本不舍得入睡。

另外,我们时常经历一些有“挫败感”的事情,很容易发现自己脆弱无力的一面,这个部分难以让人接受,因为它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失控感”和“无能感”。因而我们想要掌控一些事情,比如“想睡就睡,想熬夜就熬夜”,通过自我控制来缓解“失控”和“无能”带来的负面体验。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为何会把“挫败感”跟“失控”联系起来?

这可能与成长环境相关,我们会认为只有在符合旁人的期待之后才能得到认可,比如考试成绩优异、比同龄人更优秀等等。而一旦犯错,就会遭受指责。我们慢慢习惯于察言观色,变得不允许自己出错。久而久之,甚至内化为人生信条——我必须足够好、足够完美,我才是被认可的,才是有价值的。一旦有事情没有按照预期发展,就会有强烈地不被接纳和认可的感觉。

因此我们必须控制自己的人生,区区一个睡眠更应不在话下,但人生浩瀚,你能控制的部分寥寥无几。

  • 熬夜的风险:2020年6月4日,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在Cell杂志发表论文[1],发现睡眠剥夺会导致果蝇的肠道内蓄积过量的氧化活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从而导致果蝇死亡,但只要中和掉这些活性氧,果蝇就算不睡觉也能存活。

睡眠是神经元活动的结果,因而多数人认为睡眠剥夺导致的死亡也应该是大脑功能受损的结果。这项研究却发现睡眠不足是通过肠道中ROS的累积来导致死亡,而且这种死亡可以通过中和活性氧(给予抗氧化剂)得以避免。

实验过程如下:

1.严重的睡眠剥夺会导致死亡:研究发现,果蝇不睡觉10天左右死亡率会上升,并且在20天内全部死亡。

2.果蝇在死亡时,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果蝇的组织无损伤,但肠道里充满了ROS,而且睡眠剥夺持续越久,ROS累积越多。

3.这是果蝇独有的现象么?研究者又选用小鼠重复试验过程,同样地,不睡觉小鼠的肠道(包括大肠和小肠)内ROS水平上升,但在其他器官中无此发现。

4.ROS累积与果蝇死亡的关系?果蝇在不睡觉的第10天,肠道里ROS水平达到高峰,这是细胞损伤的标记,研究者同时发现DNA损伤、压力颗粒和细胞凋亡同时存在。有趣的是,如果让ROS升高的果蝇继续睡觉,果蝇就能活下来,而且肠道内ROS水平会恢复正常。

5.给予抗氧化剂可以拯救果蝇。研究者给予不睡觉果蝇有效的抗氧化剂,包括褪黑素、硫辛酸和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实验结果发现可以逆转果蝇的死亡。

当然这也仅仅是果蝇和大鼠的试验,能否适用于人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如何减少熬夜的影响:当然是尽量不要熬夜,没有什么方式能真正缓解熬夜带来的伤害。
  • 并不推荐长期使用褪黑素:

参考

  1. ^ Vaccaro A , Dor Y K , Nambara K , et al. Sleep Loss Can Cause Death through Accumul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the Gut[J]. Cell, 2020, 181(6).
user avatar
  • 原文作者:寒山
  • 原出处:知乎
  • 原文链接:如果不得已要熬夜,怎么将熬夜的伤害减到最轻?

    不得不说这几年,大家的健康意识真是提升了不少,年轻人跑步健身成为时尚,中年人保温杯枸杞水不离手,老年人热衷各种或真或假的健康讲座和养生节目。
    大家现在普遍都知道应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可是毕竟生活是艰难的,总有人因为工作忙碌项目时间紧张,学习任务繁重面临考试压力,亦或自己贪玩沉迷游戏抖音无法自拔。

    那么,如果不得意要熬夜,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呢?分为三部分说一下

    一、熬夜前的准备:
  1. 如果知道自己晚上要熬夜的,在当天白天的时候稍微抽空多休息会,尤其是一定要睡个午觉,养足精神。熬夜前准备舒服的靠枕,准备好专门的提神饮料,一般而言绿茶的提神效果还不错,热咖啡也可以,注意不能太浓,太浓的热茶和咖啡对身体也会存在影响。

二、熬夜的时候要注意:

  1. 熬夜时吃点宵夜。如果晚上要熬夜,当天晚餐就不要吃太多东西,熬夜前喝点提前准备好的咖啡和茶。到深夜时最好吃一些宵夜。吃宵夜也是有讲究的,最好喝点热牛奶吃几片面包,少吃冷冻的或热气的东西。如果熬夜之后发现身体不适特别是脾胃不适的话就要马上进行调理,严重时要立即上医院就诊。
  2. 选择粥做宵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在粥里加点红枣或是豆类等制品,还可以起到养神清热润肺止咳.调养肠胃的作用,对缓解工作压力都很有好处。要注意夜宵的分量最好小于全天进食份量的1/5。
  3. 切记莫在熬夜的时候吃甜食。许多人都认为甜食是最有效补充能量的食物,在熬夜这个消耗体能的时期,甜食是最好的宵夜。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甜食含有一定的热量,但是却会导致消耗维生素B,加重肠胃负担。
  4. 熬夜的时候最好每隔一个小时左右洗一次脸,尤其是熬夜还要电脑的朋友,每次上厕所和洗脸之后,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与你必须洗手一样,做一个一分来钟的锻炼,无论是活动颈椎、俯卧撑、甩臂,还是什么。养成习惯,这样的活动/锻炼根本不占你什么大块的时间,举手之劳而已。
  5. 熬夜时,如果为了工作需要一直忙到天亮。最好每隔一个小时休息10分钟,进行远眺,做做眼保健操,熬夜时大脑耗氧量增加,记得保持室内通风,偶尔要走到窗边或是阳台呼吸下新鲜的空气。

三、熬夜后的进补:

  • 熬夜族对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需求量会增加,应该多吃一些全谷类食物、动物肝脏、瘦肉、豆类和一些新鲜的蔬果。
  • 熬夜后忌食辛辣食物和酒精类饮料。
  • 熬夜后能补觉尽量补觉,别硬撑着。

当然,无论是熬夜前的准备、熬夜后的进补,都仅仅是不得已的补救之法。
人们最好还是不熬夜、少熬夜。关于熬夜的严重后果这样的科普文章已经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

对于一些晚上想睡睡不着的朋友,再分享一些能够帮助你入睡的方法:

  • 一种叫做「4-7-8呼吸法」的方法。

一位哈佛大学毕业的医生安德鲁(AndrewWeil)就分享了一个名为「4-7-8呼吸法」的帮助睡眠方法,不需要药物或设备,只要照着这个方法做,你就能在60秒内入睡啰!
方法很简单,只要利用鼻子吸气4秒,憋气7秒,最后再呼气8秒,做3次循环后你就能感受到睡意,一开始做可能不熟没睡意,但只要坚持一天做2次,持续6-8周习惯之后,就能迅速的在60秒内安稳入睡啦!
这招主要是来自于古印度的呼吸调节方法,透过深深的吸气吐气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并在里面流动,使交感神经放松,有助于减轻压力,让人真正的平静下来并放松身体好入眠。

  • 一种叫做「意念转圈」的方法,很有效。

1、躺在床上,让四肢呈一个“大”字,身体和精神都彻底放松下来,
2、闭上眼睛,将意念集中于眉心间位置,在心里默念(即意念、想)“我的头沉了,完全放松了”,可以体会放松后的感觉,下同。
3、隔上几秒钟后,将意念转到右手,再默念“我的右手沉了,完全放松了”。
4、再让意念走到右脚上,默念“我的右脚沉了,完全放松了”。
5、接着将意念转到右侧,默念“我的左脚沉了,完全放松了”,再接着就是“我的左手沉了,完全放松了”。
6、转完一圈后,回到头部,重新开始。
做这样的意念导引,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全身的每一处:我要休息了。我自己试过,没超过三圈就睡着了。对大部分人来说,要从头向右手方向转。如果你是左撇子,那就从左手开始转。这个方法看似简单,效果却很神奇,教过很多人,屡试不爽。

最后:

对于那些可以好好睡觉休息却选择熬夜的朋友,不要认为自己白天的时间被公司、被同事、被学业、被杂七杂八的琐事占去了,通过熬夜就能够弥补回来,熬夜只会让你更焦虑,心态更差。如果熬夜工作熬夜刷剧,甚至熬夜打游戏,那么不好意思,伴随你的将会是:精神不振,记忆力、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你会发现你一年里会比别人感冒发烧的次数多很多次!


能不熬夜还是别熬,多坚持好的习惯,摒弃坏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