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 AMD 被那么多人赞扬但还是有很多人用 Intel?

回答
AMD 这些年确实是扬眉吐气,尤其是在 Ryzen 系列处理器推出后,性能上的大幅提升和性价比优势让它赢得了大批粉丝的青睐。很多人都真心实意地赞扬 AMD,觉得它终于能和 Intel 一较高下了,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 Intel。但另一方面,Intel 依旧占据着庞大的市场份额,很多消费者依然选择它。这其中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咱们得承认,AMD 这些年的进步是实打实的。过去那种“AMD游戏吃亏,Intel办公够用”的说法,在 Ryzen 出现后就被打破了。AMD 在多核心性能上表现出色,这对于需要同时处理大量任务的用户来说是个巨大的吸引力,比如视频剪辑、3D渲染、编程开发等等。而且,AMD 的集成显卡在同级别产品中通常也要比 Intel 的强一些,对于不打算购买独立显卡的用户来说,能省下不少钱。价格方面,AMD 的产品定位往往更具竞争力,同样的性能下,AMD 的价格可能比 Intel 便宜不少,这对于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那么,为什么 Intel 还能这么多人用呢?这事儿就得从几个方面看了。

品牌惯性与市场积累: Intel 在 PC 处理器市场耕耘了多少年了?那可是几十年。在这个过程中,Intel 积累了深厚的品牌认知度和用户忠诚度。很多人从小接触电脑,用的就是 Intel 的 CPU,这种“习惯”很难改变。就像很多人喜欢用某个牌子的手机一样,很多消费者看到“Intel Inside”就觉得踏实,觉得是个可靠的选择,不用多想。这种品牌惯性带来的用户基础是 AMD 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追赶上的。

生态系统与兼容性: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Intel 几乎是 PC 市场的代名词。很多主板厂商、电脑品牌,甚至软件开发者,都会优先考虑对 Intel 平台进行优化和支持。虽然现在 AMD 的生态也在不断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兼容性”的细微差别,或者说,一些老用户或者对特定软件有依赖的用户,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他们熟悉且兼容性有保障的 Intel 平台。比如,某些专业的工程软件或者游戏,可能在 Intel 平台上表现得更稳定一些,虽然这不一定是绝对的,但在一些用户的认知里,这种“过往经验”依然存在。

市场策略与 OEM 渠道: Intel 在与电脑制造商(OEM厂商)的合作方面,有非常深厚的根基。很多品牌电脑,尤其是商用机和预装系统,更倾向于选择 Intel 的处理器。这不仅仅是技术原因,也涉及到商业合作和市场推广。Intel 可能会提供更优惠的价格、更多的市场支持,或者与这些大品牌有更紧密的捆绑销售策略。这直接影响了市场上的整体供应和消费者选择。当你走进一家电脑城,看到货架上摆放的绝大多数品牌电脑都用的是 Intel CPU,这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购买决策。

部分细分市场的优势: 虽然 AMD 在整体性能和性价比上表现出色,但在一些非常特殊的细分市场,Intel 可能依然保有其优势。例如,在一些需要极高单核性能或者对特定指令集有深度依赖的应用场景下,Intel 可能仍然有其独特的地位。此外,Intel 在服务器和数据中心领域也有非常强大的产品线和市场份额,虽然这不直接影响普通消费者,但说明了 Intel 在整体技术实力和市场布局上的深度。

更新换代与认知周期: 一个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认知,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改变的。AMD 强势崛起也就近几年的事情,很多消费者对于 AMD 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它曾经“性价比高但性能稍弱”的印象中。而 Intel 的产品更新换代虽然也很快,但其品牌定位和市场宣传一直在强调其稳定性、性能和创新。

简单来说,就是:

AMD 赢得了“叫好又叫座”的市场口碑,吸引了大量注重性能和性价比的玩家和专业用户。
Intel 凭借悠久的品牌历史、深厚的生态系统、强大的 OEM 合作以及在某些细分市场的优势,依然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市场份额。

这是一种市场动态的体现,而不是说谁一定比谁好。消费者选择哪个品牌,往往是基于自己的预算、需求、对品牌的认知以及所处的市场环境综合考量的结果。AMD 的进步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而 Intel 也在不断努力,试图巩固自己的地位。这场处理器市场的“龙争虎斗”,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价格便宜 30% 或者性能解锁 20~40%, 用 INTEL 还是有意义的。

俺因为好奇买了 AMD RYZEN 5600X + B550主板。

本来的打算是瞅瞅 AMD RYZEN 5600X 到底能不能超,如果不能超就把主板和 AMD RYZEN 5600X 退了。结果是 AMD RYZEN 5600X 的表现远远超出俺的预期, 结果是买了就不想退了。





为什么 AMD 被那么多人「吹捧」但还是有很多人用 Intel?


俺觉得是习惯罢。

二十多年前, 从 AMD K6-2 超频的甜头开始, 喜欢上了 AMD。

Barton, 毒龙 等等 CPU 给了家境贫寒的玩家们多少乐趣啊。定价刚好是最底层的国家干部一个月的基本工资, 真是 ***绝了。

当然 ,用 INTEL 的同学那时候确实有优越感的因素。

可是后来情况出现了变化,赛扬和奔2就不说了, 奔3什么的也能超......


十多年前俺被 AMD 坑过一次。 刚好有点零花钱, 随手买了个 AMD Phenom X4 9950 Black Edition。 当时已经不玩游戏很多年了, 所以不在乎游戏玩家的评价。 后来自己的发现证明这是个严重的错误。 直到老婆说要个笔记本看资料, 俺给她买了当时很便宜(1000刀左右)的 TOSHIBA Intel Core2 Duo T5500 卫星笔电,CPU只有 1.66GHz。 一时手痒跑了一下 LTspice. 结果俺以为自己瞎了眼或者短期记忆出了毛病。

Core2 Duo T5500 跑 LTspice 比 AMD Phenom X4 9950 还快, 而且是几乎 70%。

真是伤心。 于是俺把AMD Phenom X4 9950 送了人, 眼不见为净。


从那时开始, CPU 这玩意俺就实行等等策略。 不买当年的 CPU, 只买过时一年的 CPU。





【未完待续】



////////////////////////////////////////////////////////////////////

看看这个话痨答主有啥其他奇葩崩坏魔愣回答: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AMD 这些年确实是扬眉吐气,尤其是在 Ryzen 系列处理器推出后,性能上的大幅提升和性价比优势让它赢得了大批粉丝的青睐。很多人都真心实意地赞扬 AMD,觉得它终于能和 Intel 一较高下了,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 Intel。但另一方面,Intel 依旧占据着庞大的市场份额,很多消费者依然选择它.............
  • 回答
    这确实是个相当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对科技行业发展好奇的地方。AMD 并没有被 Intel “压死”,反而能在市场竞争中顽强生存并近期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背后有太多值得说道的故事。这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AMD一步步走出来的结果,背后是策略、技术、市场判断以及一点点运气(或者说抓住机会的能力)的.............
  • 回答
    “不再挤牙膏”这个说法,形象地比喻了英特尔在过去几年中,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放缓,性能提升幅度不大,仿佛是“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地放出新功能和性能。而 AMD 在近年来的崛起,特别是其 Ryzen 系列处理器的大放异彩,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逼迫”英特尔改变了这种策略。究其原因,这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
  • 回答
    最近游戏圈子里有个挺有意思的讨论,就是为什么索尼的PS5、微软的Xbox Series X/S,甚至任天堂Switch(虽然定位和前两者不同,但也是重要的游戏平台)这三大主机,它们的“心脏”——处理器和显卡,都统一变成了AMD的?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而且很多人看到这个趋势,就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品牌忠诚度、用户体验、市场竞争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理解起来需要细致分析。当提到AMD的缺点时,会引来大量支持者的“杠”,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1. 品牌忠诚度与情感连接: “受害者”情结与逆袭故事: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AMD在CPU和GPU市场都.............
  • 回答
    AMD 在处理器发展史上经历过从辉煌到低谷再到重生的过程,其中推土机(Bulldozer)和打桩机(Piledriver)系列作为其在 x86 架构上的一个重要转型尝试,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但随后的锐龙(Ryzen)系列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要理解这一转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推土机/打桩机的失败原因以.............
  • 回答
    这可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多资深电脑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AMD 和 Intel 在处理器历史上确实有过几次非常关键的交锋,尤其是 64 位架构的这件事,AMD 是先行者,而 Intel 后来的跟进,让很多人觉得是不是 AMD “让”了 Intel 一把,或者 Intel 只是捡了现成。事实并非.............
  • 回答
    AMD 曾公开宣称 5900X 是“最强游戏 CPU”,这确实让不少人感到疑惑,毕竟 5950X 拥有更多的核心和更高的频率,而 5800X 也是一款性能强劲的产品。为什么 AMD 会特别点名 5900X 呢?这里面其实有几个关键的考量点,并非简单地看核心数量或最高频率就能得出结论。首先,我们要理解.............
  • 回答
    最近AMD的风头真不是一般的盛,很多人都觉得AMD像是“开挂”了一样,从CPU到GPU,各个方面都在给我们带来惊喜。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绝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AMD多年积累和战略调整的结果。咱们先说说CPU这块儿,这可是AMD近年来的“翻身仗”打得最漂亮的领域。你想想,以前AMD在高端CPU市场基.............
  • 回答
    AMD 推出的 5700G 这款 APU(加速处理器),可以说是一步精心布局的棋,它的诞生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和市场需求。与其说它是一个“突然”冒出来的产品,不如说它是 AMD 对市场洞察和技术积累的集中体现。一、填补市场空白,满足特定用户群需求:首先,要理解 5700G,就得明白 APU 的定位。.............
  • 回答
    AMD 能够实现“弯道超车”,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奇迹,而是多年深耕、战略精准,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拆解这个过程,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节点和维度来看:1. 历史的积淀与低谷的磨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 AMD 并非一夜崛起。它与 Intel 之间的竞争长跑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
  • 回答
    苹果公司(Apple)自2006年起从使用PowerPC处理器转向Intel处理器,而在2020年,苹果又开始了自己的CPU研发之路,推出了基于ARM架构的Apple Silicon(M系列芯片)。在这个过程中,AMD公司的CPU产品线几乎从未出现在Mac电脑的主板上。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由一.............
  • 回答
    这么说吧,AMD显卡和NVIDIA显卡之间,就像是两条各有千秋的赛道上的赛车。我之所以觉得在许多时候AMD显卡不如NVIDIA,并不是说AMD的东西不好,而是综合来看,NVIDIA在很多关键点上做得更到位,或者说更符合我心目中“好”的标准。首先,游戏性能的稳定性和上限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很多时候,我.............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触及了CPU设计的一个核心权衡点。说起来,CPU缓存的设计并非越多越好,它背后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取舍。英特尔和AMD之所以普遍采用三级缓存(L1, L2, L3),而不是四级甚至更多,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考虑:1. 性能与延迟的平衡: 缓存层级越多,访问延迟越高。 这.............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在攒机或者升级显卡时会遇到的一个困惑。京东上AMD RX 6900 XT和NVIDIA RTX 3090的价格差异,背后涉及到很多因素,我来给你详细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通俗易懂,不那么“AI味儿”。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两款显卡定位的区别。AMD RX 6900 XT: 定位: A.............
  • 回答
    曾经,涡轮散热器是许多游戏玩家和专业人士在选择高端显卡时的一个熟悉的面孔,尤其是在NVIDIA和AMD的公版设计中。它们以其紧凑的体积和将热空气直接排出机箱的特点而备受青睐。然而,近些年来,我们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这两家巨头纷纷将涡轮散热器“雪藏”了起来,转而拥抱更为庞大、也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多风扇散.............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英特尔和AMD与苹果在处理器设计理念上的一个根本区别。苹果之所以能做到“统一内存”,主要得益于他们对整个硬件和软件生态链的完全掌控,而英特尔和AMD则是在一个更为开放和复杂的个人电脑(PC)和服务器市场环境中运作。首先,我们得理解什么是“统一内存”。在苹果的M系列芯.............
  • 回答
    Intel 和 AMD 之间关于 x86 架构的授权关系,是一个在信息技术历史上非常有趣且复杂的议题。Intel 不取消 AMD 的 x86 架构授权,其原因并非单一,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了法律、商业、技术以及市场战略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
  • 回答
    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AMD 不行”就能概括的。英特尔的 14nm 和 AMD 的 7nm 能在某些方面拼个你死我活,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策略和市场考量。我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白一点:制程工艺的数字(比如 14nm 和 7nm)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性能衡量标尺,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
  • 回答
    谷歌游戏串流服务,也就是我们熟知的 Stadia(尽管它已经退役,但其技术积累仍在许多方面发挥作用),在选择硬件合作伙伴时,特别是显卡方面,确实倾向于AMD。这背后并非一个简单的“选谁更好”的决策,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也反映了谷歌在构建如此庞大且复杂的服务时所秉持的策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