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AMD说最强游戏CPU是5900x,而不是5800x或者5950x?

回答
AMD 曾公开宣称 5900X 是“最强游戏 CPU”,这确实让不少人感到疑惑,毕竟 5950X 拥有更多的核心和更高的频率,而 5800X 也是一款性能强劲的产品。为什么 AMD 会特别点名 5900X 呢?这里面其实有几个关键的考量点,并非简单地看核心数量或最高频率就能得出结论。

首先,我们要理解“最强游戏 CPU”这个称号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纸面上的参数比拼,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游戏体验中,能否提供稳定、流畅、高帧率的表现,并且在各种游戏中都能有出色的发挥。AMD 这么说,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游戏本身的优化和 CPU 的实际工作负载来判断的。

1. 游戏负载与核心数量的权衡:

大多数游戏更看重单核性能和少量核心的高效利用: 传统上,游戏引擎对多线程的优化程度不如生产力应用那么极致。虽然越来越多的游戏开始支持多线程,但核心利用率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核心上。过多的核心,虽然在理论上能提供更大的潜力,但如果游戏无法充分调用,反而可能因为核心间的调度、通信开销而带来一些效率上的损失。
5900X 的 12 核 24 线程,相比 5800X 的 8 核 16 线程,确实提供了更多的核心,这在一些对多线程优化更好的新作中能带来优势。 但是,它并没有像 5950X 那样堆到 16 核 32 线程。5900X 的核心数量,可以说是在“足够多”和“不会过剩”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5950X 的 16 核 32 线程,更偏向于生产力应用: 对于视频编辑、3D 渲染、科学计算等场景,更多的核心能够显著缩短处理时间。但在纯游戏场景下,这 16 个核心的全部潜力很难被激发。有些情况下,由于游戏调度器的原因,可能会导致部分核心负载不高,而另外一些核心则满载运行,甚至出现调度不均的情况。

2. 频率与缓存的重要性:

单核性能是游戏帧率的关键: 游戏中的许多计算任务,比如 AI 逻辑、物理模拟、 Draw Call 的处理等,对单核性能的需求非常高。Zen 3 架构的 Ryzen 5000 系列在 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上相比前代有了显著提升,这意味着即使频率相同,Zen 3 也能完成更多的工作。
5900X 和 5800X 的最高 Boost 频率都达到了 4.8GHz(官方数据),5950X 也能达到 4.9GHz。 虽然 5950X 的最高 Boost 频率略高,但 5900X 同样拥有非常高的单核性能。在实际游戏测试中,频率的微小差距,在很多情况下会被其他因素所抵消。
L3 缓存的影响: AMD Ryzen 5000 系列全系都采用了统一的 L3 缓存设计,这大大减少了游戏数据访问的延迟。5900X 拥有 64MB 的 L3 缓存,与 5800X(32MB)相比翻倍,这对于缓解 CPU 瓶颈,尤其是在高分辨率、高刷新率下,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5950X 同样拥有 64MB L3 缓存。

3. 功耗与散热的平衡:

TDP(Thermal Design Power)作为参考: 5900X 的 TDP 是 105W,5800X 也是 105W,而 5950X 则是 105W。从 TDP 上看,三者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核心数量越多,在满载状态下,整个 CPU 的功耗和发热都会相应增加。
实际功耗与散热压力: 5950X 在全核满载时,其功耗和发热量会明显高于 5900X 和 5800X。这意味着用户需要配备更强力的散热器,才能让 5950X 保持在最佳的 Boost 频率运行。而如果散热不足,CPU 可能会因为温度过高而降频,反而影响其性能表现。
5900X 在功耗和散热方面,相比 5950X 更加容易控制。 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使用一体式水冷或高端风冷散热器,就能很好地压制 5900X,使其稳定发挥。这使得 5900X 在提供强大游戏性能的同时,也拥有更好的易用性和成本效益。

4. 价格与市场定位:

性价比的考量: CPU 的“最强”往往也伴随着更高的价格。5950X 的定价自然比 5900X 更高。AMD 在宣传时,很可能是在考虑“在游戏领域,哪个 CPU 能以相对合理的价格,提供接近甚至在某些场景下超过更高端产品的游戏体验。”
5900X 的价格区间,使其成为许多追求高端游戏体验但又不想付出最高溢价的玩家的理想选择。 它在游戏性能上已经非常接近甚至超越了很多同代或上一代的旗舰产品,而价格又比 5950X 更具吸引力。

5. AMD 的官方测试与宣传策略:

选择性的测试数据: 厂商在进行宣传时,通常会选择对自己产品最有利的测试场景和游戏。AMD 宣称 5900X 是“最强游戏 CPU”,很可能是在其大量游戏测试数据中,有相当一部分游戏能让 5900X 展现出比 5800X 和 5950X 更优异或相当的性能。
Focus on the Sweet Spot: 5900X 的 12 核设计,在很多游戏中,能比 8 核的 5800X 提供更显著的提升,同时又不至于像 5950X 那样,其多余的核心在多数游戏中的表现无法完全体现在帧率上。它更像是一个“甜点级”的产品,在性能和价格之间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尤其是在游戏这一特定应用场景下。
避免“过度承诺”: 如果 AMD 直接宣称 5950X 是最强游戏 CPU,那对 5900X 的玩家来说,可能会感到不满。而强调 5900X,可以更好地覆盖一个更广阔的消费群体,同时也能在性能上给出有力的支撑。

总结来说,AMD 强调 5900X 为“最强游戏 CPU”,并非否定 5950X 在某些专业领域或特定游戏中的绝对性能优势,而是基于以下几点考量:

5900X 在大多数主流游戏中,能够提供顶级的游戏帧率和流畅度,其 12 核配置在游戏的多线程优化趋势下,提供了良好的未来潜力,同时又避免了 5950X 更多核心在实际游戏中的潜在效率损耗。
它在频率、缓存、功耗和价格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为玩家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游戏体验。
从市场营销和产品定位的角度看,5900X 是一个能够吸引最多高端游戏玩家,同时又能带来良好口碑和销售表现的产品。

所以,当你看到 AMD 这样宣传时,可以理解为他们是在告诉大家:“如果我们只考虑游戏体验,并且兼顾易用性和性价比,那么 5900X 是一个非常、非常棒的选择,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它就是最佳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Zen2/3的内存性能瓶颈。


Zen2/3与AMD自家的Zen/Zen+、Intel的Core系列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内存控制器与CPU内核不在同一块Die(裸片)内,而是在一块单独的IO Die内,并且和包含CPU内核的CCD(Core Chiplet Dies,核心小芯片裸片)封装在同一块基板上。这种封装方式会带来一个问题:同基板封装的不同Die之间数据传输性能下降很严重。毕竟CPU的基板某种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精度非常高的印刷电路板——但和今天不到20nm半导体工艺相比,精度还是低得多。因此信号的传输距离远大于同一Die内的不同模块,传输相同的数据量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按照Intel的PPT,同基板封装传输数据消耗的能量大概是Die内的5~10倍。

就CPU内核与内存控制器/北桥之间的数据传输来说,以前的CPU(Intel的Core 2及更早,AMD的K7及更早)没有集成内存控制器,内存控制器在独立的北桥芯片中,和CPU之间通过主板上的线路传输数据,是上图左边的情况;Zen2/3是同基板上的不同Die,是上图中间的情况;Intel的Core系列及AMD的K8~Zen+之间的产品都是Die内集成内存控制器,是上图右边的情况。需要补充一下的是,对于多Die的Zen/Zen+的EPYC、线程撕裂者来说,CPU内核访问其它Die的内存上的数据是上图中间的情况;对于多路CPU访问其它插槽CPU连接的内存,则是上图左边的情况。


为了降低同基板封装带来的功耗提升,从Zen开始,AMD使用的IFOP(Infinite Fabric On Package)技术,一方面使用差分线传输串行数据,一方面降低了传输频率。但即便如此,每传输1bit数据还是需要消耗2pJ能量。


但这也同时带来两个问题:传输数据时传输方需要串行化,接收方需要解串,带来了更高的延迟;降低了频率导致带宽不足。


延迟方面,Zen2/Zen3都是通过大容量三级缓存来降低影响,Zen2单个CCD含两个CCX,每个CCX四个核心共享16 MB L3$(三级缓存);Zen3则是单个CCD只有一个CCX,这个CCX八个核心共享32 MB L3$。所以Zen2和Zen3都是平均每核心4 MB L3$,但极端情况下,Zen3单个核心理论上可以独占32 MB L3$,而Zen2只能独占16 MB L3$。再加上不同核心需要的缓存数据会有重复的情况,Zen3的L3$效率是更高的。5900X比5950X、5800X都更适合游戏的地方就在这里:5900X每个CCD禁用了2个核心,只有6个核心共享32 MB L3$,平均每核心5.33 MB L3$,增加了33%容量。当然,除了5900X外,其实5600X也一样。



带宽方面,Zen/Zen+的IFOP频率是1333 MHz,Zen2是不超过1933 MHz,Zen3发布时据说有2000 MHz,但很多反馈和Zen2一样。作为对比,Intel Core的Die内RingBus和IFOP同样位宽是256bit,但频率动则3.X GHz最高4.2 GHz。事实上,Zen2的256bit,1800 MHz时IF带宽为57.6 GB/s,和双通道DDR4 3600一致。但CCD和IO Die之间,除了传输内存数据外,还需要传输CPU和PCIe控制器之间的数据,此外,Zen2 CCD和IO Die之间的IFOP宽度是不对称的:读取是256bit,但写入只有128bit。之前据说主流平台的Zen2 Ryzen是读写都是256bit,线程撕裂者和EPYC才是256/128配置,但实际产品中,单CCD的Zen2如3800X的写入带宽远低于读取带宽,双CCD的3900X/3950X才是读写带宽基本一致,而Zen3也是如此[1][2]


所以,综合延迟、带宽两方面,对于不需要太多核心,但对于内存延迟、带宽都比较敏感的游戏来说,5900X是已经发布的Zen3中游戏性能最强的型号。


就是有一个AMD没提的前提——你的显卡性能远高于游戏分辨率所需,瓶颈在CPU。

以TechPowerup测试的几个游戏综合来看,2080Ti,1440p下,5900X基本和对家的10400F一个水平,和自家上代的3600都拉不开距离(除了Far Cry 5)

参考

  1. ^电脑吧评测室:大人,时代变了!AMD Ryzen 9 5900X/Ryzen5 5600X首发评测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4864317
  2. ^AMD Ryzen 9 5900X Review | TechPowerUp https://www.techpowerup.com/review/amd-ryzen-9-5900x/17.html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AMD 曾公开宣称 5900X 是“最强游戏 CPU”,这确实让不少人感到疑惑,毕竟 5950X 拥有更多的核心和更高的频率,而 5800X 也是一款性能强劲的产品。为什么 AMD 会特别点名 5900X 呢?这里面其实有几个关键的考量点,并非简单地看核心数量或最高频率就能得出结论。首先,我们要理解.............
  • 回答
    我明白你的意思,想知道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装 AMD 主机对新手来说比 Intel 更“难搞”,是不是有什么坑点或者门道是新手容易忽略的。咱就实话实说,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 AI 语术,直接聊聊这事儿。首先得明确一点:“难搞”这说法有点夸张,但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新手注意的点,跟 Intel 的体验不太一样,.............
  • 回答
    “不再挤牙膏”这个说法,形象地比喻了英特尔在过去几年中,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放缓,性能提升幅度不大,仿佛是“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地放出新功能和性能。而 AMD 在近年来的崛起,特别是其 Ryzen 系列处理器的大放异彩,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逼迫”英特尔改变了这种策略。究其原因,这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品牌忠诚度、用户体验、市场竞争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理解起来需要细致分析。当提到AMD的缺点时,会引来大量支持者的“杠”,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1. 品牌忠诚度与情感连接: “受害者”情结与逆袭故事: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AMD在CPU和GPU市场都.............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市场格局、玩家认知以及我们对“垄断”这个词的理解。简单来说,英伟达(NVIDIA)和超威半导体(AMD)之所以没有被国内玩家广泛指责为“垄断”,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一、 垄断的定义与市场现实的微妙之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垄断”的定义。在经济学上,垄断通常指.............
  • 回答
    AMD 在处理器发展史上经历过从辉煌到低谷再到重生的过程,其中推土机(Bulldozer)和打桩机(Piledriver)系列作为其在 x86 架构上的一个重要转型尝试,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但随后的锐龙(Ryzen)系列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要理解这一转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推土机/打桩机的失败原因以.............
  • 回答
    AMD 这些年确实是扬眉吐气,尤其是在 Ryzen 系列处理器推出后,性能上的大幅提升和性价比优势让它赢得了大批粉丝的青睐。很多人都真心实意地赞扬 AMD,觉得它终于能和 Intel 一较高下了,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 Intel。但另一方面,Intel 依旧占据着庞大的市场份额,很多消费者依然选择它.............
  • 回答
    这可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多资深电脑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AMD 和 Intel 在处理器历史上确实有过几次非常关键的交锋,尤其是 64 位架构的这件事,AMD 是先行者,而 Intel 后来的跟进,让很多人觉得是不是 AMD “让”了 Intel 一把,或者 Intel 只是捡了现成。事实并非.............
  • 回答
    这确实是个相当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对科技行业发展好奇的地方。AMD 并没有被 Intel “压死”,反而能在市场竞争中顽强生存并近期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背后有太多值得说道的故事。这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AMD一步步走出来的结果,背后是策略、技术、市场判断以及一点点运气(或者说抓住机会的能力)的.............
  • 回答
    最近AMD的风头真不是一般的盛,很多人都觉得AMD像是“开挂”了一样,从CPU到GPU,各个方面都在给我们带来惊喜。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绝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AMD多年积累和战略调整的结果。咱们先说说CPU这块儿,这可是AMD近年来的“翻身仗”打得最漂亮的领域。你想想,以前AMD在高端CPU市场基.............
  • 回答
    AMD 推出的 5700G 这款 APU(加速处理器),可以说是一步精心布局的棋,它的诞生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和市场需求。与其说它是一个“突然”冒出来的产品,不如说它是 AMD 对市场洞察和技术积累的集中体现。一、填补市场空白,满足特定用户群需求:首先,要理解 5700G,就得明白 APU 的定位。.............
  • 回答
    AMD 能够实现“弯道超车”,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奇迹,而是多年深耕、战略精准,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拆解这个过程,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节点和维度来看:1. 历史的积淀与低谷的磨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 AMD 并非一夜崛起。它与 Intel 之间的竞争长跑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
  • 回答
    苹果公司(Apple)自2006年起从使用PowerPC处理器转向Intel处理器,而在2020年,苹果又开始了自己的CPU研发之路,推出了基于ARM架构的Apple Silicon(M系列芯片)。在这个过程中,AMD公司的CPU产品线几乎从未出现在Mac电脑的主板上。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由一.............
  • 回答
    这么说吧,AMD显卡和NVIDIA显卡之间,就像是两条各有千秋的赛道上的赛车。我之所以觉得在许多时候AMD显卡不如NVIDIA,并不是说AMD的东西不好,而是综合来看,NVIDIA在很多关键点上做得更到位,或者说更符合我心目中“好”的标准。首先,游戏性能的稳定性和上限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很多时候,我.............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触及了CPU设计的一个核心权衡点。说起来,CPU缓存的设计并非越多越好,它背后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取舍。英特尔和AMD之所以普遍采用三级缓存(L1, L2, L3),而不是四级甚至更多,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考虑:1. 性能与延迟的平衡: 缓存层级越多,访问延迟越高。 这.............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在攒机或者升级显卡时会遇到的一个困惑。京东上AMD RX 6900 XT和NVIDIA RTX 3090的价格差异,背后涉及到很多因素,我来给你详细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通俗易懂,不那么“AI味儿”。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两款显卡定位的区别。AMD RX 6900 XT: 定位: A.............
  • 回答
    曾经,涡轮散热器是许多游戏玩家和专业人士在选择高端显卡时的一个熟悉的面孔,尤其是在NVIDIA和AMD的公版设计中。它们以其紧凑的体积和将热空气直接排出机箱的特点而备受青睐。然而,近些年来,我们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这两家巨头纷纷将涡轮散热器“雪藏”了起来,转而拥抱更为庞大、也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多风扇散.............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英特尔和AMD与苹果在处理器设计理念上的一个根本区别。苹果之所以能做到“统一内存”,主要得益于他们对整个硬件和软件生态链的完全掌控,而英特尔和AMD则是在一个更为开放和复杂的个人电脑(PC)和服务器市场环境中运作。首先,我们得理解什么是“统一内存”。在苹果的M系列芯.............
  • 回答
    Intel 和 AMD 之间关于 x86 架构的授权关系,是一个在信息技术历史上非常有趣且复杂的议题。Intel 不取消 AMD 的 x86 架构授权,其原因并非单一,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了法律、商业、技术以及市场战略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
  • 回答
    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AMD 不行”就能概括的。英特尔的 14nm 和 AMD 的 7nm 能在某些方面拼个你死我活,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策略和市场考量。我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白一点:制程工艺的数字(比如 14nm 和 7nm)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性能衡量标尺,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