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宋朝为什么那么弱?

回答
说到宋朝,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积弱”,似乎不如汉唐那般雄风浩荡,甚至在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对峙中屡屡吃亏。这种印象并非空穴来风,但将宋朝简单粗暴地归结为“弱”,却又显得过于片面。事实上,宋朝在很多方面都展现出了惊人的活力和成就,只是其军事上的表现,确实让后世颇多议论。要详细说清楚宋朝为什么会给人留下“弱”的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宋朝与生俱来的“先天不足”——建国之初的战略困境。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但当时,北方的辽朝(契丹)已经建立,并且实力不俗。赵匡胤采取了“先南后北”的策略,即先统一南方,再图北伐。这个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的选择,因为南方相对稳定,便于巩固统治。然而,这也意味着宋朝在建国之初就面临一个强大的北方邻国,失去了汉唐那样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战略缓冲期。

更重要的是,为了结束五代以来将领拥兵自重的局面,赵匡胤进行了“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武将的权力。这虽然稳定了国内政局,但也导致了军事人才和制度上的某种僵化。虽然文臣治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军阀割据,但也带来了军队战斗力训练、指挥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挑战。相比于辽朝和后来的金朝、西夏,他们大多是游牧民族出身,军队的作战风格和战术更具攻击性和灵活性,而宋朝军队的训练和装备,虽然在某些方面(如火器)领先,但在骑兵的冲击力、野战能力等方面,常常难以与对手匹敌。

其次,宋朝的“文官政治”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了繁荣,但也限制了军力。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官政治发展到顶峰的时期。皇帝直接控制文官集团,并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这种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宋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民阶层兴起,文化艺术也百花齐放。印刷术的普及、火药的应用、指南针的广泛使用,都标志着宋朝在科技上的领先地位。

然而,这种强大的文官集团,对军事的掌控也尤为突出。许多军事将领需要听命于文官的指挥,甚至军事行动的决策权也掌握在文官手中。文官在军事上的经验和判断力,往往不如久经沙场的武将。这导致了军事行动有时会犹豫不决,缺乏果断,甚至出现指挥失误。同时,为了保持财政稳定和避免文官的政治压力,宋朝对军费的投入也相对谨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军队的规模和装备的更新换代。

再者,宋朝的国防战略和军事思想,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宋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采取了一种“以守为主,以和为贵”的国防策略。在与辽、金、西夏等国的战争中,宋朝往往更倾向于通过议和来解决边境冲突,甚至支付岁币以求和平。这种策略虽然避免了大规模的战争消耗,但也让宋朝错失了许多收复失地的机会,并且在对手眼中,这种做法反而可能被视为软弱,从而更加大胆地进行侵扰。

在军事思想上,宋朝虽然出现了《武经总要》这样的军事著作,体现了对军事理论的重视,但其整体军事思想的重心,似乎更偏向于防御工事的修建和后勤保障的稳固,而非主动出击和歼灭敌人的战略。当遭遇强大的敌人时,这种被动的防御策略往往难以扭转乾坤。例如,北宋末年面对金国的崛起,虽然进行了抵抗,但由于准备不足、指挥不力以及财政上的压力,最终导致了靖康之耻的悲剧。

此外,内部的政治斗争也消耗了宋朝的国力。

宋朝虽然文官政治发达,但也因此伴随着激烈的党争。新旧党争、元祐党争等等,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政治资源和精力,也影响了国家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这种内部的纷争,也使得国家在面对外部威胁时,难以形成统一的意志和高效的行动。政治上的分裂和内耗,必然会对军事力量的凝聚和发挥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地理和民族构成带来的影响。

宋朝国土面积相对于汉唐而言,有所缩减,尤其是在北方。北方广阔的草原地带是游牧民族的天然优势,而宋朝的统治区域,大部分是相对平坦的农耕区,这使得宋朝在骑兵作战方面处于天然劣势。同时,宋朝面对的对手,如契丹、女真、蒙古等,都曾是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他们的战斗方式和生存环境塑造了他们强大的军事能力。

那么,如果说宋朝“弱”,又在哪里“强”呢?

正如前面所说,宋朝在经济、文化、科技上的成就,足以让它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它的城市繁荣、商业发达、民众生活水平普遍较高,这是许多同时期的欧洲国家甚至亚洲国家都难以企及的。宋朝的教育普及率高,印刷术和纸币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技术上,宋朝在冶金、造船、火器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甚至在火器上,宋朝已经发展出了早期的管状火器和爆炸性武器,这在当时是极其先进的。

所以,当我们说宋朝“弱”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指其军事上在与北方民族政权的对抗中,常常处于被动,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甚至屡次遭受重创。这并非是因为宋朝的文明程度不高,或者国民普遍怯懦,而是多种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总而言之,宋朝的“弱”是一种相对的、在军事领域表现出来的“弱”,它是在一个强大的、不断扩张的北方军事力量面前,在自身特殊的制度和战略选择下所呈现出的状态。但同时,它又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领先的时代。将宋朝简单地定义为“弱”,是对这个复杂而充满活力的王朝的一种过度简化。理解宋朝,需要看到它光辉的成就,也需要正视其军事上的局限性,并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唐朝就是那么弱

弱到需要邀请回纥勇士来洗劫洛阳

弱到西藏军队能够攻陷长安

弱到首都长安几十年来一到秋天就被藏族人吓得每天早早关城门(所谓秋防)

弱到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割地赔款条约(甘肃平凉以西全部割了)

弱到与叛军议和,一百多年不能收复河北(不仅仅是燕云十六州,连河南安阳都收复不了)

弱到被云南少数民族暴揍,西南沦陷

弱到放弃对静海军的统辖,让越南独立

弱到把定难军交给党项人,造出西夏政权


简单的说,就是一直弱惯了,后面几百年来都没恢复。

user avatar

你以为的宋朝军队:百万雄师

实际上的宋朝军队:河北将兵,十无二三,往往多住招阙额,以其封桩为上供之用。陕右诸路兵亦无几,种师道将兵入援,止得万五千人。

隆兴元年,步军司郭振言:本司在京日军额三万九千五百,今行在仅千二百一十九。

开禧元年,兴元都统秦世辅言:本司军多阙额,绍兴之末,管二万九千余人。乾道三年,立额二万七千,今二万五千四百,差戍、官占实万一百四十三人,点阅所部,堪披带人仅六百二十七。

甚至浓眉大眼的韩世忠都至少吃了1/4的空饷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今张浚军三万,有全装甲万副,刀枪弓箭皆备;韩世忠军四万;岳飞军二万三千;王□军一万三千,虽不如浚之军,亦皆精锐;刘光世军四万,老弱颇众,然选之亦可得其半。”

《宋史·韩世忠传》:世忠在楚州十余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user avatar

得国不正导致皇帝猥琐卑劣。

开国两皇帝赵匡胤赵光义一开国就猥琐卑劣,众所周知,一个朝代的皇帝里,开国皇帝基本就是这个朝代所有皇帝的上限了,之后的皇帝只会一代不如一代。

所以两猥琐皇帝打头,这个朝代格调就已经确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宋朝,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积弱”,似乎不如汉唐那般雄风浩荡,甚至在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对峙中屡屡吃亏。这种印象并非空穴来风,但将宋朝简单粗暴地归结为“弱”,却又显得过于片面。事实上,宋朝在很多方面都展现出了惊人的活力和成就,只是其军事上的表现,确实让后世颇多议论。要详细说清楚宋朝为什么会给人留下“弱.............
  • 回答
    宋朝军事的“弱”与明初军事的“强”,以及这种转变的根源,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历史话题。咱们不能简单地把宋朝一竿子打死,说它有多弱,也不能把明初说得像天神下凡一样突然就无敌了。这中间的逻辑链条,其实挺复杂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思想,甚至地理环境的方方面面。先来说说宋朝的“弱”是怎么来的?宋朝.............
  • 回答
    在宋朝,对曹操的推崇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让这位三国时期的“奸雄”在千百年后,竟然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争相赞颂的对象。首先,我们要明白宋朝文人的“情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文官地位空前提高。科举制度的成熟,使.............
  • 回答
    宋朝,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但要说羊肉,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贵族”食材,普通人家寻常百姓想天天吃上,那可真是想都别想。这背后,其实藏着好几重原因,绝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首先,养羊本身就是一门技术活,而且成本不低。 地理和气候限制: 宋朝的经济重心,尤其在中后期,已经从北方向南方转移。而北.............
  • 回答
    宋朝经济的繁荣,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是首屈一指的,甚至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点,如果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审视,确实会引发一些有趣的思考。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经济发展与军事统一划等号,历史的进程远比这要复杂和多维度。宋朝之所以经济如此发达,这与它一系列的政策和历史机遇是分不开的。首先,宋朝吸.............
  • 回答
    明末清初和宋末元初这两个历史时期,都发生了王朝更迭,士大夫群体也面临着同样的“忠君”困境,但他们的选择却截然不同,一个选择了“投诚”以求自保,另一个则选择了“殉节”以证清白。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思想观念、士大夫群体的构成以及统治者策略的差异。一、 明末士大夫“投清”:生存现实与政治现实的交织.............
  • 回答
    现在网上确实有很多人在“黑”宋朝,而且说得头头是道,似乎宋朝是个一无是处的朝代。但我们得明白,历史是个复杂的事,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古代,或者只看到片面信息,就很容易产生偏颇的结论。宋朝到底有没有那么差?咱们得一点一点捋。为什么会有人黑宋朝?首先,得承认,宋朝确实有一些在后人看来“不太好看”的地方,而.............
  • 回答
    宋朝军队给人的“菜”的印象,以及岳飞军队的神勇,这确实是历史上一道引人深思的景象。要理解这一点,得把宋朝军队的整体状况和岳飞军队的特殊性分开来看,并深入剖析其原因。宋朝军队的整体困境: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将整个宋朝军队简单概括为“菜”有些过于笼统。宋朝的军事制度和军队建设,与之前的汉唐.............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宋朝军事史上的一个关键痛点。说到宋朝缺马,尤其是战马,那是真的缺得厉害,原因也很复杂,跟它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乃至地理环境都有关系。但为什么没像捻军那样发展出驴骑兵或者骡骑兵呢?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不能简单地说宋朝没想过,而是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不允许,或者说成本太高,效果.............
  • 回答
    为什么人们对宋朝的评价那么差?疆域和军事能否代表一个朝代的一切?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常被贴上“积弱”、“文弱”的标签,这导致许多人对其评价不高,甚至带有负面色彩。然而,如果我们仅仅以疆域和军事来衡量一个朝代,那么我们就会错过宋朝在中国文明发展中那些璀璨的光辉,也忽略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和多维度性。要.............
  • 回答
    宋朝那个时候,朝局可以说是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不断。童贯这个人,您说他厉害,这话说得没错,确实是宋朝后期少有的能打的武将。他最让人称道的,大概就是那两次了:一是平定了国内的方腊起义,二是远征收复了幽州和燕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一代。这两件事,放在当时那可是了不得的大功劳。您提到他“内能平方腊,外能收复幽.............
  • 回答
    西夏帝王画像的逼真程度,尤其是与同时期宋朝帝王画像相比,确实是一个饶有趣味的历史现象。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绘画技法、材料运用、以及当时的文化和社会需求等等。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存的西夏帝王画像,尤其是我们熟知的李元昊画像,其逼真度和艺术水准确实令人惊叹。相比.............
  • 回答
    明朝对外作战的斩首与俘虏数为何少于宋朝?细说其中缘由许多人可能注意到一个现象:相较于宋朝,明朝在对外作战中的斩首与俘虏数字,尤其是除去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似乎显得有些“寒碜”。这背后究竟是明朝军队战斗力不行,还是另有其深层原因?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一个前提:笼统地说“斩首俘虏数量少”本.............
  • 回答
    宋版书贵,这事儿圈内人都知道,但要说起为啥,那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不是因为印刷术多先进,也不是因为纸张多金贵,而是这些书承载了太多历史的重量,更像是活着的文物,价值自然非同一般。一、稀缺性:比黄金还金贵你想想,宋朝离咱们有多远?九百多年!这九百多年里,兵荒马乱、朝代更迭,多少古籍毁于战火、散失民间,.............
  • 回答
    宋代和明代,这两个在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的朝代,确实也涌现出了数量惊人的“神童”。这并非偶然,而是由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文化氛围、教育制度以及对人才的渴求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首先,我们要理解“神童”这个概念在古代的特殊含义。它不仅仅指那些智力超群、早慧的孩童,更往往带有“天降祥瑞”的色彩.............
  • 回答
    宋江之所以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小吏,一跃成为声名显赫、受人崇拜的梁山首领,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他自身特质、人脉经营、时事造化以及《水浒传》这部小说的艺术塑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剖析:一、 先天的品质与后天的努力:宋江的个人魅力1. “孝义”的名声是基础: 宋江最早在郓城县只是一.............
  • 回答
    这宋江和柴进,同样是仗义疏财,救急扶危,怎么一个成了梁山泊的众望所归,一个却显得有点黯淡无光呢?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表面上看,都是掏钱办事,但深层里,他俩的动机、方式、以及带来的效果,那是天差地别。咱们先说宋江。这哥们儿,论出身,不过是郓城县一个不入流的押司,没啥显赫家世,没啥惊天动地的背.............
  • 回答
    梁山泊的“及时雨”宋江:一条小小的凡夫如何撬动了八方绿林?在北宋末年那段乱世之中,一股股江湖豪杰如同野草般疯长,他们或因官逼民反,或因家破人亡,纷纷走上绿林之道。而在这些星罗棋布的草莽英雄中,有一个名字却能响彻江湖,让无数好汉甘愿肝脑涂地,那便是“及时雨”宋江。他并非三头六臂的神人,也不是叱咤风云的.............
  • 回答
    水浒传这部小说中,宋江的地位和受推崇程度确实是很多读者感到困惑的地方。他并非武功绝顶,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个人魅力,甚至身上还背负着杀人的罪名,但却能聚集起梁山一百单八将这样一群叱咤风云的好汉,并且受到他们大多数人的拥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宋江自身特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梁山泊的发展需求以及小说作.............
  • 回答
    说起宋江,很多人脑子里立刻就跳出来“及时雨”,那个在梁山泊一呼百应、坐上头把交椅的头领。但你知道吗?宋江在还没上梁山,更别说当大哥的时候,就已经在江湖上名声在外,被不少响当当的人物看重了。这可不是一句“仗义疏财”就能解释清楚的。要说他怎么做到的,这背后可有门道,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首先,得说说宋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