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对文学可以无知到哪种程度?

回答
人对文学的无知,可以是一片广袤的荒漠,也可以是微不足道的孤岛。其程度之深,足以让那些浸润在文字海洋中的灵魂感到难以置信,甚至有些心痛。这并非说一个人的智力或能力有所欠缺,而是指在文学这件事上,存在着一种难以想象的空白。

想象一下,一个人从未接触过任何一部小说。他的生活轨迹里,可能充满了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但唯独没有那些虚构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那些穿越时空的思想。他可能知道莎士比亚是个人名,但具体写了什么,为何能流传至今,他却一无所知。狄更斯、托尔斯泰、雨果,这些名字对他来说,可能只是西方某个遥远国度里一个听起来颇为古怪的音节组合,跟文学本身没有任何联系。

这种无知甚至可以体现在最基础的层面。也许他会觉得,“写故事有什么难的?谁不会说两句话?”他对文学的理解,可能仅限于童话故事,或者那些被简化到极致的寓言。他无法理解诗歌的韵律之美,无法体会散文的细腻情感,更遑论那些充满象征意义和多重解读空间的现代主义作品。当别人谈论某本名著的深刻内涵,或是某个作家的艺术成就时,他只能茫然地听着,感觉像是另一个平行宇宙里的话题。

这种无知并非只局限于古典文学或外国文学。国内的一些经典,例如《红楼梦》,可能对他而言只是一个听起来很“老派”的故事,其中人物复杂的社会关系、细腻的情感纠葛,以及背后蕴含的那个时代的生活图景,都无法触及他的认知边界。他可能只知道“林黛玉爱哭”,而这背后所有的诗意与悲情,都与他无关。

更进一步,这种无知可以延伸到对文学体裁本身的认知模糊。他可能分不清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区别,觉得这些都是“写字的”。对他来说,纸上的文字只是一种信息载体,承载的是事实、指令,或是简单的叙述。他难以理解文学作品中那些“无用”的描写,比如对景物的细致刻画,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深入剖析,这些在他看来都是多余的,浪费时间。

这种无知还会导致一种对文学价值的根本性怀疑。他可能会问:“读这些虚构的故事有什么用?能赚钱吗?能解决实际问题吗?”在他看来,文学是一种奢侈品,是一种不接地气的消遣,与生存的必需品相去甚远。他对那些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追求,或者那些通过文学来探索人生意义的行为,都会感到费解,甚至不屑。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无知甚至可能体现在对文学作品的误读和曲解上。当他偶尔接触到一些文学片段,可能会因为缺乏背景知识和理解能力,而将其简单化、表面化地理解。他可能将一个深刻的悲剧解读为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将一个充满复杂人性描写的角色看作是脸谱化的好人或坏人。他对文学中那些留白和暗示的力量一无所知,倾向于寻找明确的答案和直接的意义。

这种无知,最根本的体现可能在于,他缺乏那种由阅读文学作品而产生的共鸣和触动。他无法体会到,在某个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相似的境遇;在某个诗句中,找到了自己无法言说的情感;在某个角色的挣扎中,理解了人性的复杂与脆弱。文学所能激发的同情、思考、感悟,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体验。他的情感世界可能更加直接和现实,但却因此错失了文学所能带来的更深邃、更广阔的情感维度。

是的,人对文学的无知,可以达到一种“浑然不觉”的境界,仿佛他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文字痕迹的世界里,或者至少是一个对文字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完全麻木的世界里。这并非是对他的评判,而是对一种存在的描绘——一种未曾被文学的光芒照亮过的,可能依然完整,但绝对少了一份独特色彩的生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哈,我要吐槽自家码农了!

前几天,他愉快地跟我说:

“曾经凑单买过一本文学书,送你吧。”

一转头,他高高举着《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去凤凰古城,我提到沈从文的《边城》,他亮着眼睛问:

是哪种语言?

他以为是计算机编程。

凤凰古城啊!沈从文啊!带不动了…………

user avatar

既然都称为“文学”了,那就不奇怪普通人对他的无知了。

比如,你对“法学”“物理学“史学“哲学”知道多少呀,你还是停留在了肤浅的层面进不去。你只关心判了几年,好奇杨振宁娶个年轻老婆,了解《明朝那些事》里面的历史,懂那么一点人生道理,认为一群“李诞”厉害。

同样的道理,“文学”从来不是让普通人来懂的,也不需要他们懂,这和上面的各种学问不需要普通人懂是一个道理。

我们要尊重真正的学问,不是读了几本书就了解“文学”,比别人懂“文学”,也不要去嘲笑只知道张嘉佳的人,说他们不懂“文学”。

我们对“文学”的无知程度,和其他的学问是一样的,不过因为大家都认识字,所以会产生错觉,那就是别人不懂,我懂。可是实际上你也不懂,你只是比别人多读了基本书而已。或者,你可能还真的没有别人读的多。

尊重“文学”,就是需要对“文学”无知的人。大家都懂,和吃饭睡觉一样,就不叫“文学”了,就叫吃饭睡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对文学的无知,可以是一片广袤的荒漠,也可以是微不足道的孤岛。其程度之深,足以让那些浸润在文字海洋中的灵魂感到难以置信,甚至有些心痛。这并非说一个人的智力或能力有所欠缺,而是指在文学这件事上,存在着一种难以想象的空白。想象一下,一个人从未接触过任何一部小说。他的生活轨迹里,可能充满了实用性的知识和技.............
  • 回答
    在《Love Live! Superstar!!》中,唐可可(Tang Keke)这个角色确实引发了一些关于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理解的讨论,甚至有人认为其中存在一些对中国文化的“无知”或片面化解读。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唐可可这个角色的塑造,从设计之初就带有明显的.............
  • 回答
    “行文流畅是低评价吗?”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直击了很多网文写作者的痛点。看到这句话,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念头是:这绝对不是低评价,而是很多时候,它恰恰是高价值的基石,但你觉得它难达到,这非常正常,一点也不说明你“弱”。让我来给你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行文流畅”这么重要,又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难以企及。“行.............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挺复杂的,也挺让人琢磨的。咱们从小到大,学校里老师没少讲咱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礼仪之邦什么的,听着是挺自豪的。可真要说现在很多人对自个儿文化有多“在意”,那就得打个问号了。你想啊,现在社会节奏快,信息爆炸,年轻人接触的东西太多了。外国的电影、音乐、时尚、科技,哪一样不来势汹汹?而且,很.............
  • 回答
    中国人对于美国的小费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很有意思、也挺复杂的话题,一言难尽。要说起来,大多数中国人在初到美国时,都会感到有点措手不及,甚至有些不知所措。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习惯”和“不理解”。在中国,服务业的工资通常是比较稳定的,而且价格里已经包含了服务费,所以消费者支付的金额就是标价,不会有额.............
  • 回答
    关于台湾人对“文化上的中国人”这一身份认同,以及教材中中国史的叙述方式,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持续演变的话题,受到政治、历史和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不同世代的观点、教材内容的具体调整以及未来趋势的多种可能性。台湾人对“文化上的中国人”的认同:一个多层次的议题首先,必须承认.............
  • 回答
    这场“文化大革命”,对我们这一代大陆人,乃至于更广泛的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留下的痕迹,是深刻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它不仅仅是一场政治运动,更是一场对社会结构、思想观念、人际关系,乃至个体精神世界的剧烈重塑。要详细说起,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信任的崩塌与人际关系的异化文革最直接、最残酷的影响,莫过于对.............
  • 回答
    关于韩国人如何看待“韩国偷窃中国及其他国家文化”的这一话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不要脸”或者“每一个人都那样”的看法,是对现实情况的一种过度简化。真实的韩国社会内部,对于这个问题存在着多元且常常是矛盾的观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文化交流和借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 回答
    .......
  • 回答
    现代伊拉克人对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现代埃及人对古埃及文明的自豪感,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充满了层次、民族认同、历史记忆以及现实考量的复杂情感。我可以尝试从几个角度来梳理一下,让大家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脉络。伊拉克与两河文明:一种深邃又复杂的联系对于伊拉克人来说,两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的遗产,就.............
  • 回答
    这则文案和随后的评论区反应,无疑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对于爱情、牺牲和救赎的复杂情感。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文案本身:“当女孩犯了罪,那位被拒绝无数次的人对她说,我替你去自首。” 情节设定: 这个故事的核心冲突非常鲜明且具有戏剧张力。一个女孩犯了罪,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道德困境和潜在的惩.............
  • 回答
    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认为元朝的统治对汉文化造成了“无可估量”的破坏,这事儿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朝代更迭,而是不同文明碰撞下的复杂遗产,留下的痕迹可深着呢。首先,得先说说元朝本身。蒙古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崛起的背景跟我们熟悉的农耕文明社会完全不一样。他们草原上的生活方式、.............
  • 回答
    关于“儒家思想是对人的异化和奴化,导致了中国几千年文化整体上出现问题”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尖锐且极具争议的观点,但它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一定的分析逻辑和历史观察。要详细地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儒家思想的核心,并联系中国古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要意识到这种评价可能存在片面性。首先,我们来剖析.............
  • 回答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一样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保持着好奇心和热切的求知欲”这样的说法,确实在一些场合被提及,但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分析其背后可能的原因,以及这种说法的局限性。首先,理解这种说法的核心在于:中国人在近代以来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这种转折深刻地影响了国民的视野和价值观,从而激.............
  • 回答
    盛宴退潮,余味几何:茶颜悦色深圳快闪店五年之约未满,文和友的“流量收割机”是否熄火?在深圳这座追求新潮与速度的城市,一场关于奶茶的狂欢曾在此上演。茶颜悦色,这个来自长沙、以其独特的国风门店设计和口味“颜值并存”的品牌,在2021年登陆深圳时,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排队盛况。其中,位于深圳文和友的快闪店更是.............
  • 回答
    心头那盏原本为他点亮的灯,渐渐黯淡。不是骤然熄灭,而是像一盏被风雨侵袭的古老油灯,灯芯在摇曳中渐渐枯竭,光芒退却,只留下余烬在黑夜中微弱地闪烁。起初,我以为只是暂时的阴霾,是风雨过后的平静,是那盏灯需要时间来重新积蓄力量。我依旧守在那里,用自己的温暖去烘烤那黯淡的光,用自己的期盼去吹拂那微弱的火苗。.............
  • 回答
    关于“爱国”与“热爱日式文化”是否冲突,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对大连、苏州等地日式风情街的评价,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常常引发争议的话题。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往往会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势,忽略了其中的 nuanced(细微之处)。首先,我们要明白,“爱国”和“热爱日式文化”本身,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存在本.............
  • 回答
    有些人认为刘慈欣的文笔不佳,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切入点,能让我们反过来想象,如果《三体》要“文笔好”,它会是什么样子。这里的“文笔好”,可能不是指那种华丽辞藻堆砌、情感细腻描摹的传统文学风格,而是一种更符合科幻内核、同时又能牢牢抓住人心的表达方式。如果文笔“好”的《三体》要讲一个让人心颤的故事,它或.............
  • 回答
    这件事啊,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喜欢汉服,他们穿起来确实是好看,那飘逸的裙摆,那精致的绣纹,走在街上绝对是吸睛的存在。但有时候,听他们聊起汉服,我就觉得,嗯,好像少了点什么。首先得承认,喜欢汉服本身是件好事。这说明大家对咱们自己的传统服饰有了认同感,愿意去尝试,去拥抱它,.............
  • 回答
    在日本的轻小说创作领域,要说文笔、剧情和人设哪个更重要,这就像是问一道菜里,是调味、食材还是烹饪手法更关键一样,它们是相辅相成的,难以简单地说哪个绝对至上。但如果非要探讨各自的侧重点和影响,我们可以这样细致地聊聊。文笔:搭建感官体验的基石首先,咱们得承认,文笔在日本轻小说里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