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怎么看「孩子在幼儿园被打了,教育他该打回去」这种做法?

回答
“孩子在幼儿园被打了,教育他该打回去”——这句听起来颇有道理的话,其实背后藏着不少值得我们深思的复杂性。

表面上的逻辑:

从直观上讲,很多家长听到孩子受委屈,第一反应就是心疼,然后希望孩子能保护自己。在一些人的观念里,“以牙还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是教会孩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有效方式。他们认为,如果孩子不反抗,就会被欺负,以后别人就会觉得他软弱好欺负。所以,让孩子“打回去”,是让他知道自己不好惹,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

隐藏的风险和问题:

然而,这种做法,虽然初衷是为了保护孩子,但实际上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强化暴力解决问题的模式: 当孩子遇到冲突时,首要想到的是用武力解决,而不是沟通、求助或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无形中是在告诉孩子:暴力是处理矛盾的有效手段。长期下来,孩子可能形成遇事就用暴力解决的习惯,不仅在幼儿园,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也会遇到问题。他可能会变得冲动易怒,难以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
加剧冲突,而非化解: 孩子之间的打斗,往往是冲动和情绪的宣泄。如果一方被打,另一方也跟着打回去,很可能只是将冲突升级。两个孩子都受伤,都带着负面情绪,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相反,老师的介入和调解,才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正确途径。
模糊了对错的界限: 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很多时候孩子之间的打闹并非完全是单方面的“欺负”。可能只是孩子不懂得如何分享、如何表达情绪,或者是一时冲动。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让孩子“打回去”,可能是在鼓励孩子在不清楚事情原因和责任归属的情况下就进行攻击,这会模糊对错的界限,让孩子难以学会判断和承担责任。
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 即使孩子真的“打回去了”,也未必就能获得真正的安全感。他可能在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内心仍然是恐惧的,只是因为被教育要“打回去”而不得不这样做。或者,他可能因为主动攻击他人(即使是“自卫”),而感到内疚、害怕被报复,反而产生新的心理负担。
忽视了家长的责任和老师的作用: 孩子在幼儿园被打,家长首先应该做的是了解情况,与老师沟通,共同找到解决办法。这包括了解孩子被打的原因,以及老师在处理过程中的态度和措施。一味地让孩子“打回去”,相当于把责任推给了孩子,而忽视了家长和学校在保护和教育孩子方面的协同作用。老师是负责管理和教育所有孩子的专业人士,他们的及时干预和教育至关重要。
孩子可能成为“施暴者”: 即使是被打了,如果孩子被教育“打回去”,他可能在无意识中就成为了一个会使用暴力的人。他可能将这种行为内化,并可能在未来成为欺凌者,而不是被欺凌者。

更成熟的处理方式:

那么,当孩子在幼儿园被打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1. 先安抚孩子的情绪: 最重要的一步是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抱抱他,听他诉说,告诉他爸爸妈妈会保护他。让他知道,他的委屈是被看见的。
2. 了解事情的经过: 耐心听孩子描述,同时也要意识到孩子的叙述可能带有情绪和片面性。
3. 与老师沟通: 这是关键一步。理性地与老师沟通,了解事情的全部真相,包括孩子被打的具体原因、老师当时的反应以及后续的处理。询问老师是否有安全措施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教会孩子正确的应对方式:
“不”的力量: 教孩子当别人打他的时候,要大声说“不!不许打我!”
躲避和逃跑: 如果对方不听,要立刻跑开,去找老师。
寻求帮助: 鼓励孩子去找老师、信任的成年人寻求帮助,而不是自己硬扛。
表达感受: 教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我很生气你打我”、“你这样做我很疼”。
规则意识: 强调幼儿园有规定,不允许打人。
5. 培养同理心和规则意识: 和孩子一起讨论,换位思考被打是什么感受,以及打人是不对的。告诉他幼儿园是一个需要遵守规则的地方,大家都要互相尊重。

总结一下:

“孩子在幼儿园被打了,教育他该打回去”这种做法,看似是在教孩子保护自己,但实际上更容易让他们走上暴力解决问题的道路,模糊对错,甚至给自己带来心理负担。一个成熟的家长,应该在安抚孩子情绪的同时,通过与学校沟通,并教会孩子更成熟、更有效的人际交往和冲突解决方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懂规则、善于沟通、有同理心的人。我们希望培养的孩子,是勇于面对问题并智慧解决问题,而不是只会用暴力回应的孩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有用。

不同意这个做法的人往往太天真,不知道人性本恶,也不知道主动攻击型小孩下手有多重多危险。


这是我几年前写的老故事,我不介意贴它个几百次。

在别的平台也经常爆文。



现在能云淡风轻写这个,就是得益于我爸教了我还手。

不然我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我家的家规是:


不可先动手,动手不能往死里打,打完就跑。


严格来说,这是我爸爸的教育方式,这么多年了,贯彻得很好,起码自保绰绰有余。


相比较起来,我妈那圣母兮兮的处事方式,让我吃了很大的亏。


她主张兼爱非攻,以德服人。


哈哈哈哈这TM是律己用的,别人家的孩子如果是霸权主义,妥妥的得被按在地上摩擦。


自律,是律不了人的,最多得到个心理安慰而已。


而我爸的教育方式:不可先动手,不可先挑衅,已经包含了自律的成分在里面。并且把还手的范围限定好了,还手完自保的方式也告诉我了,就很好用。


小孩子在攻击别人时,“我”的意识是最强的,他无法界定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别人进行了伤害,也无法在乎对别人的伤害。


而在这个层面,大人的教育其实就像一个越级监管,小孩子并不一定真的能懂为什么不可以攻击别人,而只是被“不可以攻击别人”约束了而已。且时效性很一般,被攻击的时候往往大人不在就不能立刻教育。


而且,也许会察言观色,在大人在的时候规矩,大人不在的时候本性毕露。


但是还手不同。在力量悬殊不大的情况下,对对方的伤害也极其有限,且能让对方第一时间直接明白攻击的后果——被还手,疼。


说教立规矩和直接的疼痛,往往后者比较刻骨铭心。


再想接着打,咦?怎么跑了?我了个去,还跑到老师旁边去了。


我爸的教育,就是这个处理结果,个人觉得很受用。


接下来,讲一段我妈教育下的血泪史给大家看看。然后选择哪一种教育方式,自己决定。


我妈全家都是教语文的,往上三四五代都是读书人,酸腐兮兮的,祖上还算有点小家底。


家里周末请老师到家里教课,小孩子从小教琴棋书画并以此为荣,经常拉出来表演背诗。


我在家里是老小,最小的一个姐姐比我大四岁。


我会说话前,那个姐姐是最受人瞩目的一个,长得好看,又聪明。


后来我是全家最早慧的一个。说话很早,语言能力碾压同龄小孩,经常被慨叹“这孩子没喝孟婆汤,成精了。”


然后全家的重心就转移到我身上来了,主要是外公外婆,超级疼爱我。我家孩子受宠度的排列标准是聪明伶俐。这也奠定了这种竞争氛围下的悲剧。


外公外婆两人也都是大学教授,我两三岁的时候,几乎是一天学会背一首唐诗的进度。我外公得空就抱着我不撒手,教我背诗逗我玩,疼得都不知道怎么好了。


家里的小孩子,只有我能上大桌吃饭,别的都去小桌吃。


那个姐姐倍受冷落。嫉妒、恨得不行。以前唯一能上桌吃饭的名额是她的。


其实我们家的孩子随便拉一个出来,才艺上都碾压同龄人。在外面都是很受人瞩目的,自尊心自信心爆棚的那种。


但是每周末回外公家上私塾,那就是直面自己人的竞争了。


在外面可能是被赞聪明,回家了就是“你看你妹妹多聪明学东西多快,再看看你,还玩!不好好温书。马上要被赶上了,丢不丢人。”


我那个姐姐,就和其他的姐姐一起,结成小团体,来害我。


现在想想心有余悸,我没死真是命大。她们干的那些事,拍个金枝欲孽都够了。


捡几个典型的来说。还有好多血泪史写不下。


她们把我带到离家两公里以外的地方,然后恶狠狠地说:“把她扔在这里,让老拐子把她拐走!”


随后一群人一溜烟地跑了,两三岁的我根本追不上七八九岁的她们。


还好我记得那个地方是某个公交车的路线,然后一个人,硬是跟着公交车,一段一段地往前走,盯着那个公交车消失到哪儿,就走到那里,然后等下一辆那个公交车,再走一段。走的是公交车道。没被车撞死真是我命大。


好不容易回到了家,几个孩子在那哭诉我一个人乱跑,已经被老拐子拐走,找不到了。


呵呵哒。


然后我百口莫辩,我妈并不相信这几个孩子会这么歹毒,把我带到两公里以外的马路上丢掉。


于是对我“她们要扔掉我”的诉求,并没当一回事,只是教育我以后要跟紧姐姐,别乱跑。


她们的家长,明显是护仔的,说我小孩子瞎说。


我现在都觉得我妈脑子有坑。不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别人的孩子。


同样这件事和我爸说了,我爸说以后别和她们玩。


第二次,我不长脑子,又一次在我妈的怂恿下,跟她们出去玩了。


这一次是带我去火车道。


玩一个【火车来了看妹妹敢不敢站在铁轨上】的游戏。


还好火车来了鸣笛,把她们吓跑了。我也连滚带爬地跑了,膝盖都磕破了。现在还很讨厌火车,有火车头恐惧症。


然后我妈仍然是“要听姐姐的话”“不要去危险的地方哦”这个处理方式。呵呵哒。


“小孩子闹着玩没轻重,没啥事。”她们的父母说。


第三次,我长脑子了,不和她们玩了,出去买巧克力的时候,被她们一拥而上,拖进一个正在施工的大学实验楼,还从外面用树枝别上了门。回家装模作样和心急如焚的大人一起找我。


最后命大,我一直砸门,砸窗户,把看大门的老大爷招来了,放了我。


这次我怎么哭着指认到底是谁干的,我妈还是不相信。


“小孩子闹着玩没轻重,没啥事。”她们的父母这样说。


回家后,我爸开始教我打拳。认认真真的,每天几百次冲拳,练反应。如此一个多月吧。


第四次,我那个姐姐抢我的新毛笔,和在我的宣纸上乱画,准备这样来让书法老师骂我。


也是,干了三次坏事了,都没有惩罚嘛,有恃无恐哦。


然后我第一次,用我爸教我出拳方式,狠狠打了她的脑门。然后在她反应过来还手之前,跑去我外公那里告状和寻求庇护。


第一次打人,不往死里打这一条没满足。但是很有用,出拳很重,把她头砸了个包。


我姐嚎啕大哭,这时候我的口才发挥了作用:“我才不会无缘无故打她,她拿我笔在纸上乱画,我让她别这样,她不听,我不小心把她碰哭了。”


“小孩子闹着玩没轻重,没啥事。”我英勇神武的爹,淡淡地把这句话糊回了我小姨脸上。


回家我爸说干得好,谁欺负你你就还手,揍她。


对了补充一点哈。


后来我发现,如果在还手的过程中,大声说:“你别这样撩我!再这样我还手了!”效果更佳,可以争取最大的舆论优势。


实际上,我在说这句话的同时,就已经动手了。


科科。腹黑谁不会啊,挖鼻。


但是别人会觉得我这是忍无可忍一再被骚扰招惹后迫不得已的后果。


多了一个看起来是男孩子才会学的技能后,我爸也经常在显摆背诗之余,和这些酸腐的人显摆我的拳已经打成了什么样,步子有多稳,出拳有多疼。


插几句我受的训练哈:主要是出手的质量——速度、力量、熟练度。我没学过套路,最多是拳肘膝的组合。女孩子用这种坚硬的地方打击对方的大臂内侧,小腿内侧等特别疼的地方,也是很有效的。以及,猛踹或者膝盖顶对方膝盖窝,让对方失去平衡,跪下。


后来,只要我姐做什么让我感觉对我不利的事,就揍之。


揍哭就跑。然后先告状。


事后,她们的父母自然就知道我是个霸王,会揍人,还都是在被冒犯后才动手,并不是主动平白无故找茬。


所以会自己教育孩子“别招惹你妹妹,你妹妹学打拳,野蛮。”


否则,无论我被她们的孩子整成什么样,都是小孩子闹着玩而已。


有的时候,指望对方去自己有自觉教育孩子是很难的,没准在他们眼里自己孩子完美得像个天使一样呢。


只有天使主动找茬不成,被人把翅膀上的毛拔成烤鸡翅,才有可能重视起来呢。呵呵哒。


而且这个重视并不一定是从别人的安全考虑的,而是从自己安全考虑的。


无论如何,结果到达了预期就行。


这是我三四岁的时候就掌握的技能。


之后,大院里的男孩子淘气欺负我啊,之类的事,也都是揍了就跑这个处理方式。


被欺负不仅仅是肢体上的碰撞和冲突,我姐姐她们的这种欺负才是真让人背后冒冷汗的恶毒。


小孩子做事的因果很简单,所以残忍起来也最要命。


希望大家能给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别真的酿成大祸了才反思。


对了,中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同样保护未成年人渣哦。


如果当年她们串好口供,我死在外面了,我妈都不信是她们弄死我的,她们又怎么会受到惩罚呢?


谁能保证时时刻刻都跟在孩子身边,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和教育别人没教育好的孩子呢。




对了,我那心思歹毒的姐姐,现世报了哈哈哈哈。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迷茫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知乎干货已获赞170万➕,收藏40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