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基因编辑具体怎么操作的呢?

回答
基因编辑,这玩意儿听着就挺玄乎的,但说白了,它就是科学家们用来“修改”生物体DNA(也就是那个遗传物质)的一套技术。你想想,DNA就像是生物体这本书里的剧本,里面写着这个生物长啥样、有哪些本领。而基因编辑,就是给这个剧本里的字动手脚。

为啥要这么干?

这事儿可不是闲着没事儿干,背后有大用处。比如:

治病: 很多疾病,尤其是遗传病,都是因为DNA里某个“字”写错了(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编辑就像是给这本书里的错别字做批注,甚至是直接改过来。你想想,如果能把导致镰刀型贫血的那个错字改掉,那患者就能摆脱痛苦了。
改良作物: 想要抗虫、抗旱、产量更高的农作物?基因编辑就能帮忙,直接修改作物DNA里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
科学研究: 科学家们需要了解基因的具体功能,怎么做?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某个基因“关掉”或者“打开”,看看会发生什么。这就像是检查一本书的某个句子是不是真的起到了关键作用。

到底怎么“动手术”?

说到具体操作,得先说说基因编辑的“工具箱”。最出名、最火的工具,还得是 CRISPRCas9。你也可以理解成一套非常精确的“剪刀+导航系统”。

1. 找准目标: 想象一下,你的DNA有几亿个“字”,你只想改其中一个,怎么办?这就需要那个“导航系统”。这个导航系统是由一段叫做 向导RNA(guide RNA, gRNA) 的小分子组成的。科学家会根据你想修改的那个DNA序列,设计出特定的gRNA。这个gRNA就像一个精确的地址,能找到DNA上那个特定的位置。

2. 出动“剪刀”: 到了目标地点,gRNA会“拉”着它的搭档——一个叫做 Cas9蛋白 的东西。Cas9蛋白就是那把“剪刀”。它就像一把非常精密的分子手术刀,能沿着gRNA指示的地点,在DNA的双链上“咔嚓”一下,剪开一个口子。

3. “修理”DNA: DNA被剪开之后,细胞自身就会启动一个修复机制。这时候,科学家就可以“介入”了。这里就有两种主要的“修理”方式:

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 这是细胞最常用的修复方式,就像是简单地把剪开的两端粘起来。但这个过程很不精确,很容易在粘合处产生一些小的“插入”或者“删除”,这些小的变动就可能导致目标基因失效(被“敲除”)。如果你想让一个基因“失活”,用这种方法就行。
同源定向修复(HDR): 这个方法更“高级”。科学家会在剪开DNA的同时,提供一段新的DNA“模板”。这个模板上写着你想要替换上去的正确的基因序列。细胞在修复的时候,就会参考这个模板,把原来的错误序列替换成你提供的正确序列。这就像是在剧本里,不是简单地把错字划掉,而是直接写上正确的字。

整个过程就像这样:

想象一下,你要去一本厚厚的书里,找一个特定句子里的一个错别字,并且想把它改正确。

1. 定位: 你会先写一张“便条”,上面写清楚那个错别字的具体位置(就像gRNA)。
2. 剪切: 然后你带着一把特殊的“剪刀”(Cas9),把便条贴在书页上,剪刀就顺着便条指示的位置,把那个错别字所在的那一行剪断。
3. 修复(你想怎么修就怎么修):
简单粘合(NHEJ): 你直接把剪断的两半粘起来。但粘的时候可能会不小心多粘上点别的东西,或者少粘点,结果那一句话可能就变成乱码,意思也变了(基因失活)。
替换(HDR): 你准备了一张写有正确字的纸条,剪下错别字那部分后,就把写有正确字的纸条塞进去,再把纸张粘好。这样,原来的错别字就被你想要的内容替换掉了。

其他工具也有,但CRISPRCas9最流行。

早些年,科学家们也用过其他一些基因编辑的技术,比如锌指核酸酶(ZFNs)和TALENs。它们也能做到剪切DNA,但相比CRISPRCas9,设计起来更麻烦,效率也没那么高。CRISPRCas9的优势在于它的“导航系统”——gRNA——设计起来简单、成本也低,而且同时可以引导多个Cas9蛋白,实现一次修改多个基因。

一点小提示:

虽然基因编辑听起来很厉害,但它还是有局限性的。

脱靶效应: 有时候,gRNA可能会“导航错误”,把Cas9带到DNA上其他类似的位置,造成不希望的“误伤”。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提高它的精确性。
递送问题: 如何把CRISPRCas9系统安全有效地送入目标细胞,也是一个挑战。
伦理争议: 尤其是在对人类进行基因编辑,特别是涉及到生殖细胞(精子、卵子、胚胎)的编辑时,会涉及到很多伦理和社会的讨论,比如是否会改变人类的基因库,是否会加剧社会不公等等。

总的来说,基因编辑就像是给生物体一本活的“剧本”,而CRISPRCas9就是当下最得力的“编辑工具”。它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能力去理解生命、改变生命,当然,也带来了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责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家对基因编辑技术并不陌生,这是一门特异性靶向改变遗传物质序列的技术。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速,从第一代DNA核酸酶编辑系统ZFNs、第二代TALENs到第三代CRISPR/Cas9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系统。

2012年zhang feng等人在体外重构了该系统并且在人类细胞中证明了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能力,随着技术不断革新,不仅仅是基因敲除,基因插入的成功率变得越来越高[1]

基因编辑并没有被法律禁止,只是人体伦理部分的实验被禁止,当然违反人伦这事在任何技术应用上都是不允许的,(我不知道都敲了几十个基因了也没人来抓我啊:))

基因编辑除了在治疗上起作用,在各大生物化学实验室中也作为作为一种普遍的基因编辑工具得到广泛运用,常用的就是将你感兴趣的片段敲除或者插入你的研究对象:大鼠、小鼠、斑马鱼、线虫、各种植物,各种细胞来进行研究。或者采用商业化的Lentiviral CRISPR gRNA Library文库来进行感兴趣位点的高通量筛选,比如筛个药物靶点之类的。

本文从选定基因,设计序列,到转染,筛选,鉴定到获得成功的单细胞一条龙服务介绍,做完这一套,大概需要两三周之久。(如果遇到挫折也许会更久)

实验步骤参考见文末,[2][3][4]本文实践并经过本实验室各位师兄师姐的心血获得不断改进。可直接用作protocol使用,字数很多!!图也很多!!只是感兴趣的同学看一下实验材料板块即可。

有问题欢迎私信交流。


我们需要如下材料:

  1. 目标细胞,我们的客户
  2. 带有cas9的载体PX459(用来导入Guide序列,购买链接:addgene.org/108292/),对于难以转染的细胞通常使用lentiGuide-Puro载体来进行慢病毒包装(购买链接:addgene.org/52963/),这是我们的剪刀
  3. Guide序列:根据敲除的基因送公司合成(不是直接提取啦!),一般为20个碱基对,敲除的特异性和高效性已经脱靶效应取决于此,这是我们剪刀长的眼睛
  4. 转染的药物:polyjet或者lipo2000,PEI等,这是将剪刀送到细胞里面的顺丰快递
  5. 筛选的药物:嘌呤霉素(puromycin)用来筛选成功转染载体的细胞,这是检查快递送的售后小哥

一句话概括就送个快递的事~送进去之后该系统就会自动启动了,而且基因剪刀会整合到基因组上,意思就是一旦敲除成功那么这个细胞的子孙后代都完蛋了,保存就冻存该细胞就行。

敲除成功的细胞测序结果为两个等位基因都在PAM区前三个位点发生了碱基为非3倍数的缺失或者增加。

我们需要如下软件:

  1. UCSC: http://genome.ucsc.edu,用于下载目标基因的全序列

2.设计guide的网站:来自张锋老师的网站:e-crisp.org/E-CRISP/des

3.使用的载体为pX459V2.0-eSpCas9(1.1),可以在addgen官网直接购买

addgene.org/108292/)。


详细步骤如下:

1.这是px459的图谱,65美元,你先买一个

这是一个一体化的设计:将识别切割位点的前导序列gRNA和具有切割功能的序列Cas9连接到一个载体上,使用时只需要将该载体转导到细胞内部即可。


2.接下来介绍如何针对你的需求来设计gRNA并连接到这个载体上

首先打开guide设计的网页:e-crisp.org/E-CRISP/des(感谢zhang feng lab提供的无偿使用权)

3. 获得了需要的寡核苷酸片段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列,这里给出的核酸序列在第二列包含20个碱基加上NGG,我们需要把这20个核苷酸以及它的方向互补序列送去合成并加到之前提到的PX459序列上。这里的设计已经把特异性高效性和基因可靠性都考虑了。我们只需要复制粘贴即可。

4. 为了将这20个核酸插入PX459载体,我们需要借助一个限制性内切酶BBSI把载体切出一个小口子,并包含两个粘性末端。

然后将我们设计的的20个核酸两侧添加上互补的粘性末端。值得注意的是,PAM区也有可能出现在反向序列,这时设计gRNA就要反向添加粘性末端。

5. 经历一系列分子克隆的常规操作:酶切,连接,转化,涂板,挑菌,抽质粒,送测序,测序成功。至此我们已经把所需要的载体都构建完成了,接下来我们将该载体递送到所要敲出的细胞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脂质体递送,电转,或者显微注射。比较经济的方法就是转染,利用转染试剂将质粒运进细胞内。6孔板的细胞,大约500ng质粒足够。

6. 运进细胞后,前导序列识别基因组上的PAM区(NGG),并且连接到基因组上,CAS9开始工作并切割。

7. 转染后48小时,更换含有puromycin(嘌呤霉素)的培养基,筛选转染成功并表达该质粒的细胞,因为载体上带有嘌呤霉素抗性,所以只有转染成功的细胞可存活。筛选浓度根据不同的细胞进行调整。

8. 筛选完毕以后,手动或者流式分选将单个细胞分选到96孔板中,静置2周或者3周等待单克隆细胞长成单群落。然后挑选初筛检查被敲除的蛋白是否表达,进一步挑选单克隆细胞进行测序。如果是进行基因敲减实验,直接用第6步最终筛选的pool细胞做实验也可。单克隆筛选是为了获得突变均一的细胞系。

9. 由于Cas9技术只管切不管修,所以修复过程在不同的细胞是不一样的,测序结果也千差万别,我们认为敲除成功的细胞测序结果为两个等位基因都在PAM区前三个位点发生了碱基为非3倍数的缺失或者增加。

该实验成本很低但是效率很高,这也是该技术能够迅速在各个实验室得到广泛利用的全部理由,只需要送合成sgRNA这里需要花钱,20个碱基也就是几块钱,其余的包括细胞培养,筛选,测序全套下来还是非常经济的。

我自己做的一般96孔板一块板子可以挑选出来60%的单细胞(我们实验室手动分选可能会细胞间污染),最后测序成功被证明为可以继续使用的细胞也在10%以上。

参考

  1. ^1 https://doi.org/10.1038/nprot.2013.143
  2. ^2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247005
  3. ^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meth.3047
  4. ^4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43/6166/84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基因编辑,这玩意儿听着就挺玄乎的,但说白了,它就是科学家们用来“修改”生物体DNA(也就是那个遗传物质)的一套技术。你想想,DNA就像是生物体这本书里的剧本,里面写着这个生物长啥样、有哪些本领。而基因编辑,就是给这个剧本里的字动手脚。为啥要这么干?这事儿可不是闲着没事儿干,背后有大用处。比如: .............
  • 回答
    关于“基因编辑婴儿”对人类基因库的影响,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远非三言两语能概括。它涉及到深刻的伦理、科学和社会层面的考量,更像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其中的影响既有潜在的益处,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我们先从最直接、最基础的层面来理解——基因编辑婴儿对人类基因库的“痕迹”。人类基因库,你可以想.............
  • 回答
    这则新闻一出,可以说是立马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家议论纷纷,也挺正常的。毕竟“基因编辑婴儿”这个话题本身就足够敏感和前沿,再加上“经费来自南科大”这个细节,更是让事情一下子变得更加复杂和引人关注了。首先,从知情同意书曝光这件事本身来看,这说明了一件事情的透明度。过去,很多重大的科研项目,尤其是在.............
  • 回答
    设计一种吸收绿光的植物,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科学设想,而且如果真的能够实现,其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不过,要让它“击败”现有植物成为地球主流,这其中涉及到的挑战和复杂性远比想象中要多得多,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现有植物的“生意经”是如何运作的。地球上绝.............
  • 回答
    关于基因编辑事件,我的思考可谓是五味杂陈,也确实引发了我内心深处许多关于生命、伦理和未来的严肃追问。这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面映照着人类智慧的光辉,另一面则投下了令人不安的阴影。首先,我不得不承认,基因编辑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等技术的出现,简直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就像一把极其精准.............
  • 回答
    贺建奎案,一个曾经轰动世界的科学伦理事件,如今随着当事人的刑满释放,再次将公众的目光引向基因研究的深远影响和潜在风险。这起事件不仅触及了科学研究的边界,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在驾驭强大基因技术时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贺建奎案的警示:野蛮生长下的科学伦理真空贺建奎,这个曾经的科学新星,以一种极端且不负.............
  • 回答
    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无疑为我们预防先天性疾病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如果这项技术能够成熟且安全地应用于人类,那么它在理论上确实具备了预防先天性疾病的巨大潜力。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什么是先天性疾病。它们通常是指在出生时就已经存在,并且是由遗传物质(基因)的异常或突变所引起的疾病。这些异常可能在胚胎发育的早.............
  • 回答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从实验室到临床的漫漫征途CRISPRCas9,这个曾经只存在于微生物防御系统中的分子工具,如今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最炙手可热的技术之一。它赋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能力,可以精确地剪切、编辑我们基因组中的特定序列,这无疑为攻克遗传性疾病、改造农作物乃至延长人类寿命带来了革命.............
  • 回答
    基因技术飞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无限可能性的同时,也潜藏着令人担忧的未来。当基因检测和基因编辑不再是少数科学家的专属游戏,而是触及到每个人,甚至下一代的时候,“基因内卷”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寒意,似乎预示着一场隐秘而残酷的竞争正在悄然上演。我想象中的“基因内卷”,不是我们今天在学业、职场.............
  • 回答
    让蜥蜴长出翅膀,这绝对是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科学挑战,也是许多科幻作品中常见的设定。如果真的要探讨这个可能性,我们得深入到基因编辑最核心的层面,以及生物进化的底层逻辑。首先,我们要明白,翅膀的形成并非仅仅是“长出”这么简单。它是一个极其复杂、多阶段演化的过程,涉及到骨骼结构、肌肉系统、羽毛(或膜状结.............
  • 回答
    关于贺建奎基因编辑项目知情同意书中的风险及免责条款,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由于我无法获取该项目的具体知情同意书原文,我将基于公开报道和对基因编辑伦理及法律原则的理解,来尽可能详尽地分析其中可能涉及的风险、与之对应的免责条款,并探讨其公平性和法律效力。一、 基因编辑项目知情同意书中可能提及.............
  • 回答
    基因编辑婴儿“露露”和“娜娜”如果未来真的展现出“神童”般的智慧和能力,社会舆论的反应恐怕会是惊涛骇浪,复杂而分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更多信息的披露,这种反应还会不断演变。初期的震撼与惊叹:首先,当“露露”和“娜娜”的“神童”特质被公开证实,最直接的反应将是巨大的震撼和普遍的惊叹。这不仅仅是学术界.............
  • 回答
    基因编辑作物在中国:非转基因框架下的监管路径探讨在中国,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然而,与传统的转基因作物不同,基因编辑作物通常不涉及外源基因的引入,其监管路径和公众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聚焦于不涉及转基因的基因编辑作物,探讨在中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下,.............
  • 回答
    关于半年前(也就是2018年底)备受争议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这两位孩子的去向以及相关后续处理,确实是一个牵动了全球科学界、伦理界乃至社会大众神经的焦点。尽管信息公开的程度有限,但我们可以尝试梳理出当时已知的情况以及一些合理的推测,力求还原一个相对详尽的图景,并尽量避免AI写作的痕迹。首先,要明确一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走向。现代医学和基因编辑技术,这两股力量以截然不同的方式,确实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影响着我们作为物种的演化轨迹。与其说是“阻断”,不如说是它们在重塑演化,甚至可能是在引导演化。现代医学:从“自然选择”的松绑到“人为选择”的萌芽我们先来看看现代医学。从.............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一个有点意思的话题:用基因编辑“折腾”浮萍,能不能搅乱一池子的水,改变整个水体生态链?这事儿啊,听起来有点像科幻小说,但仔细一琢磨,还真有几分“可能”的土壤。首先得明白,浮萍是谁。这小东西,你肯定见过,就是水面上那些绿油油、像小荷叶一样的植物,繁殖得可快了。用生物学的话说,它们是开花植物,.............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的基因就像一本非常、非常厚的食谱,里面记录了你身体如何建造、如何运转的所有指令。而基因编辑技术,比如CRISPR,就像一把极其精密的“分子剪刀”,它的目标是找到食谱里的一个特定“词语”(也就是DNA序列),然后把它剪掉、替换或者修改。脱靶效应,通俗地说,就是你的分子剪刀不小心剪错了地方。.............
  • 回答
    基因编辑的黎明:CRISPR 技术如何改写疾病治疗的未来?体内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这一曾被誉为“分子剪刀”的革命性工具,终于迎来了其首个临床试验的亮眼答卷。这项在人类基因组层面进行的精确“手术”,不仅在科研界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那些曾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疾病,或.............
  • 回答
    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确实给整个基因编辑领域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公众对这项技术充满了担忧和质疑。时间过了一年,这个事件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但同时,基因编辑技术本身并没有停滞不前,反而是在更加谨慎和规范的框架下,继续探索着它的潜力。事件的余波与反思:首先,要说基因编辑的现状,不能不提贺建奎事件的直接.............
  • 回答
    CRISPR技术,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丝科幻色彩,它彻底改变了我们理解和操纵生命的方式。它就像一把无比精确的基因剪刀,能够定位并修改DNA序列,这个能力简直是前所未有的。然而,也正是因为它的强大和颠覆性,很多人对它充满了担忧,甚至将其视为“反人类”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呢?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