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盎格鲁撒克逊后世为什么普遍被称作盎格鲁(英格兰),而撒克逊这个称呼几乎消失?

回答
盎格鲁撒克逊人,这个在不列颠岛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民族,他们的名字组合本身就揭示了其起源的复杂性。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以及朱特人,这三个日耳曼部落在中世纪早期大规模迁徙,最终塑造了后来的英格兰。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我们今天普遍称呼这片土地为“英格兰”,而“撒克逊”这个词却似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语汇,更多地出现在历史书本和学术研究中。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原因,让“盎格鲁”最终成为了代表性的称谓?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历史的变迁,从文化、政治以及语言等多个层面去观察。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三个部落的迁徙和融合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完全平等。虽然我们常将他们并列为“盎格鲁撒克逊人”,但历史学家的研究表明,盎格鲁人可能在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或者在早期征服过程中扮演了更为核心的角色。当然,具体到哪个部落的影响力更大,学界至今仍有讨论,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盎格鲁人在地理位置上的中心性以及其与当地凯尔特文化的互动方式,可能在长期的融合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到了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晚期,特别是在维京人入侵和诺曼征服之后,英格兰的政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诺曼征服在1066年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威廉一世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新的统治阶级,也带来了全新的语言和文化影响。法语成为了宫廷、法律和上流社会的语言,这无疑对盎格鲁撒克逊语,特别是其撒克逊方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更关键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最初的日耳曼部落已经不再是相互独立的群体。他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通婚、贸易、共同抵御外敌,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融合是必然的。盎格鲁方言和撒克逊方言都在演变,并且相互影响。然而,当我们需要一个词来指代这个新兴的国家和它的居民时,一个更为简洁、更具代表性的称谓就显得尤为重要。

“英格兰”(England)这个名字的起源,实际上就来自于“盎格鲁人的土地”(Angleland)。这是一个地理上的称谓,直接指明了这片土地的主要居民群体之一。当这个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出现时,用它最主要的地理归属来命名,似乎是一种自然的逻辑。而“盎格鲁”这个词,也因此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和使用,逐渐涵盖了所有在英格兰生活和发展的日耳曼后裔,无论他们最初是盎格鲁人还是撒克逊人。

反观“撒克逊”这个词,虽然撒克逊人也是构成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重要部分,并且他们在后期对英格兰的文化和语言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但可能因为一些复杂的原因,它最终没有成为代表整个民族或国家的词汇。或许是因为盎格鲁人早期在某些地区的影响力更强,或许是因为“英格兰”这个地名本身的先发优势,又或许是因为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盎格鲁”的某些词汇特征更易于被接受和保留。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历史的叙事方式。历史的记载者往往是胜利者或掌握话语权的一方。随着历史的进程,新的统治者、新的文化潮流,都会影响我们如何回顾和称呼过去。诺曼征服之后,对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记录和整理,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侧重于那些与新统治者更容易融合的部分,或者那些更能体现国家统一性的方面。

另一个可以联想的方面是,历史上存在着不同地区的撒克逊人,例如北德意志地区的“老撒克逊人”和“萨克森选帝侯国”等。这些独立的撒克逊政治实体可能使得“撒克逊”这个词在指代英格兰居民时,会产生一定的混淆,不如直接使用“英格兰”来得清晰和特指。

所以,总结来说,盎格鲁撒克逊后世普遍被称作“盎格鲁”(英格兰),而“撒克逊”这个称呼几乎消失,是一个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反映了早期部落迁徙和融合的复杂性,也体现了历史事件(如诺曼征服)对国家认同和语言演变带来的深远影响。最终,一个更具地理指向性和国家代表性的名称——“英格兰”,取代了最初部落名称的组合,成为了我们今天熟知的称谓。这并不是说撒克逊人的贡献被遗忘了,他们的语言和文化基因依然深深地融入了英格兰的血脉之中,只是在名称的演变上,盎格鲁的痕迹更为显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言

好吧,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简化一下问题就是:为什么不列颠岛南部的这片地区今天一般被称为盎格兰-Angland,而不是撒克逊人的土地-Saxland,以及为什么泛凯尔特人称呼其为撒克逊人。

七国时代及之前的盎格鲁-撒克逊身份构建影响因素

罗马-不列颠的崩溃与日耳曼人入侵

早期(至少在六世纪之前)北海东岸和南岸的日耳曼族群是很相似的,这些日耳曼语人口依照地域形成了略有差异的部落。这四个主要的民族——朱特人(北段)、盎格鲁人(中北段)、萨克森人(中南段)和弗里西亚人(东南段)都是沿海的民族,他们依赖北欧地区相对先发的航海技术通达到北海沿岸的每个角落,后来萨克森人成为了半内陆民族,但这是后来向南开拓的结果——萨克森人与图林根人战争[1](531年)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四个民族虽然存在自我认知,但是对于熔铸在更大的共同体中——北海日耳曼、泛日耳曼世界中——并没有感到什么不适。

从383年马格努斯·马格西穆斯率领不列颠军团前往高卢争夺罗马的统治权开始,罗马-不列颠的衰落就不间断的开始了。虽然我们平时使用盎格鲁-撒克逊这个习语,但这其实有偷懒的嫌疑,是盎格鲁、撒克逊、朱特和弗里斯兰[2]四个主体民族一起入侵了不列颠——这在地缘上才解释得通。不列颠人与入侵的四个日耳曼部落的争斗略过不表,毕竟这也不是我们的重点。

大约到五世纪末或六世纪初期,英格兰七国时代的格局正式稳定下来。我们能观察到,这个时代的英格兰日耳曼部落的自我认同仍是不稳定的和混乱的。在最初使用 angli(表人群)和 anglia(表国家)的是7世纪的拉丁语作家,但这两个词只被用来形容盎格鲁人(国家&人群)。

七国时代使用的部分称谓

但是,七国时代的第一位霸主肯特的埃格伯特——无疑是一位朱特人国王,被(教会)称为 rex anglorum 即盎格鲁人之王,但不排除这个称谓是为了表示对他在亨伯河[3]以南的英格兰盎格鲁人地区的控制力的承认。

Angl is later found in Old English as both Angel- and Engl-. In the Alfredian translation of Bede (Book IV, Chapter 26), for example, we find the phrase on translating Latin in regione which meant ‘in the country of the Angles’. Bede never used Anglia for the country as a whole: his name for it was Britannia (‘Britain’).

angl 在古英语中可以被写成 angel&Engl 两种形式,在比德(Bǣda)(672-735)[4]的作品中,出现了‘盎格鲁人的国家’这个代称,而对于整个国家(指大不列颠岛)他使用了‘不列颠尼亚’一词。

松散和泛化的族群认同

盎格鲁-撒克逊诗人热衷于在整个日耳曼世界寻找英雄形象,比如《贝奥武甫》就取材于斯堪的纳维亚的历史传说英雄,他们的视野是(日耳曼)世界性的,而非局限于中南不列颠,这同样展现了英语民族此时的松散特征。古英语虽然是除爱尔兰岛上的盖尔语之外最先部分应用于书面领域的通俗欧洲语言,但是在民族统一性的构建上并没有起到(现代人)预期中的作用。

多元化的地方政权及依附其上的方言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英格兰的古英语是多元化的,比德(虽然他认同英格兰民族统一[5])和约克的埃赫温( Ealhwine)[6]是诺森布里亚(北方盎格鲁王国,意译为亨伯河以北的王国)人,而威塞克斯王国也有基于古英语威塞克斯方言的教育体系[7]。在强大独立政权的支撑下,古英语发展出了四种口语方言,每一种都有其文学遗产(肯特方言的遗产比较少)。

教会与宗教中心

教会的力量也不容忽视,肯特郡的坎特伯雷一直是不列颠岛上的天主教宗教中心,在肯特的埃格伯特率先皈依基督教的时代,教会称之为 rex anglorum 也存在希望这位国王将基督教的影响力扩张到整个英格兰的期望在内。除了坎特伯雷之外,盎撒时代的英格兰还有三个重要的基督教中心,分别是麦西亚的莱斯特、威塞克斯的温彻斯特和诺森布里亚的林迪斯法恩岛和约克,这些地方的教会组织,在制造并使用对本地居民的称谓、贵族的称号、保留本地的通俗文学作品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英格兰的地理交通环境及其与大陆的交流

英格兰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这个岛屿的对外交往模式,不只是南岸是开放的,整个英格兰东海岸都是平原,而且存在很多条沟通了内陆与海洋的河流,东海岸沿岸各国在面对欧洲大陆的地位上与南岸的威塞克斯并没有本质差异。

大陆上的政权对英格兰的主观印象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被创造出来的,英格兰的前三位霸主,肯特的埃格伯特(被称为盎格鲁人之王)、麦西亚的奥法王(与法兰克王国互动频繁)和诺森布里亚的奥斯威(势力直接延伸到英格兰岛东南最靠近大陆的肯特)都不是撒克逊人国王,相反他们身上都有盎格鲁标签,而等到威塞克斯的埃格伯特崛起之时则相对晚很多了。

Angelcynn的出现

England一词的前身,Angelcynn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创造出来的。在855年,一份授予伍斯特(Worcester)城教堂的麦西亚王国特许状中,Angelcynn被用于指代那些本土的盎格鲁人(英格兰人),这个词是同时是拉丁语中Angli的同义词[8]

但是这个词的首次运用并不意味着其今后的含义就已经充分的显现,在分裂远大于统一融合的七国时代,这个词更多得被用来指代麦西亚王国治下的日耳曼族群——即便不列颠岛上日耳曼族群的融合趋势早已出现了。

英格兰半壁的政治统一和文化融合

概述

政治统一的契机随着异教徒一同到来,诺斯人的到来直接改变了英格兰的政治格局。关于他们是如何击碎不列颠岛上的这几个地区强权的暂且略过不表,但是在东海岸直面维京人的三个王国——北方强国诺森布里亚、前霸主麦西亚和占据沼泽之险阻的东盎格利亚全部毁于一旦。这直接将多国混战,时有霸主的英格兰秩序改变成为了双强对峙的局面,威塞克斯王国(代表不列颠岛上的基督教盎格鲁撒克逊人)与丹麦法区(代表异教徒、诺斯人)构成了这个局面中针锋相对的双方。

在这样一个局面下,Angelcynn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代表了所有不处在丹麦人占领区内的英格兰人。换言之,Angelcynn这个身份并不是在独立生成的,而是在丹麦人的铁锤把原本松散的英格兰诸民族(王国)挤压在一起时,在面对共同敌人的前提下形成的身份认同。由于这个认同出现的时间尚且很早,因此基督教与异教徒(丹麦人)的分野为这种认同的形成提供了莫大的帮助。此时公民意识远未形成,因此这种认知也是在宫廷的强力推动下形成的。

文教与融合

阿尔弗雷德王推行了教育改革和复兴工作,是为了促进英格兰的民族主义的形成和古英语的使用。阿尔弗雷德在致他王国内的主教们的信的序言中将他的臣民描述成:教皇格里高利的Regula pastoralis中无忧无虑的盎格鲁人(这位教皇就是称赞盎格鲁人长得像’天使‘的那个)。阿尔弗雷德希望英格兰人回忆起他们以前的幸福时光,期待能唤起他人民的集体记忆,提醒他们拥有共同的过去。他说:“记住,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我们自己不珍惜学习(神学和知识?),也不把它传授给别人,我们就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他倾向于认为这种天谴的现实载体就是丹麦人)。[9][10][11]

他在同一篇序言中要求他的主教们帮助他让所有“英格兰自由民”都能读基本必要的古英语文献,这同时也在英格兰中南部推广了以威塞克斯方言为基础的书面语。

His solution was to urge his bishops to assist him in teaching 'all the free-born young men now among the Angekynn' to read English, for which project he was translating,or arranging to have translated 'into the language that all can understand, certain books which are the most necessary for all men to know'.[12]

这种有意识的民族构建政策推动了威塞克斯王权之下的英格兰诸民族的融合统一。

吞并与附庸——英格兰南部的政治统一

时间回到在丹麦人来临之前,霸主威塞克斯王埃格伯特已经控制了英格兰南部的诸多小国——苏塞克斯、埃塞克斯和肯特,在丹麦人击溃了麦西亚这个北方的庞然大物之后,威塞克斯人派出’副王‘来接管这个王国尚处于盎撒基督徒手中的西半部分(参考上图)。883年,麦西亚的附庸领主Æthelred仪式性地向阿尔弗雷德臣服,并且娶了阿尔弗雷德的女儿Æthelflaed之后,意味着威塞克斯已经成为盎撒英格兰唯一的政治中心。

称谓升格

在成为了盎撒英格兰政治和文化的双中心之后,威塞克斯王阿尔弗雷德才在886年不再使用rex Saxonum这个旧称号,而是使用代表了威塞克斯全方位霸权的rex Angul-Saxon

Asser[13] described Alfred as 'ruler of all the Christians of the island of Britain, king of the Anglo-Saxons'.[14]

随后,这位国王在与维京人领袖古斯鲁姆的谈判中认为自己是:'king over the whole English people except for that part which was under Danish rule'[15], 称他自己为所有英格兰人的代理人'ealles Angelcynnes witan'。基督徒:撒克逊人、盎格鲁人和肯特人在共同对抗异教徒丹麦人统治这个事业下团结了起来,他们这个集体被称为angelcynn

于是在九世纪的最后二十年中,这个词因威塞克斯宫廷的推动变得普遍起来,并且成为英格兰一词的前身。

关于称谓上倾向于盎格鲁一词的几点思考

我们能轻易地观察到这些事实:

  • 两个盎格鲁王国(麦西亚和诺森布里亚)在七国时代地绝大多数时代都占据着不列颠岛上的主导性地位;盎格鲁的力量能够辐射到英格兰的每个地区,但是撒克逊王国通常只能蜷缩在西南角。
  • 撒克逊国王优先选择了贴近AngliAngelcynn一词来代指他多样化的臣民,而且在rex Angul-Saxon这个称号中,盎格鲁也被置于首位。
  • 比德在他的教会史中认为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三个民族形成了英语民族'gens Anglorum',当然了这也是他自己(归属)的民族:'nostrae gentis'
  • 有关盎撒人最有名的宗教故事中,教皇格里高利只是将'gens Anglorum'称为“天使”。

因此只能做出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南部的撒克逊各国可能从一开始就不排斥Angli这个身份,毕竟第一个包含了英格兰地区日耳曼各族的概念Angelcynn是在维京时代之间由麦西亚(盎格鲁王国)人提出的。而这个词盛行之时正是盎格鲁人最衰落的年份:也就是丹法区建立时、三个盎格鲁王国有两个半沦陷于丹麦人,而剩下半个(即西南麦西亚)被威塞克斯派副王联统的时代。此时,威塞克斯完全可以自行其是地建立撒克逊人的王国,没有任何外力相阻拦。但他们却没有这么做,威塞克斯王阿尔弗雷德与丹麦人古斯鲁姆谈判的时候就声称他代表Angelcynn,自己也使用Rex Anglo-Saxonum的王号(撒克逊排在后面),他们(威塞克斯人)几乎是不假思索使用和认同了盎格鲁这个大身份,这也可以视为一种历史的惯性。

另一种解释

阿尔弗雷德“大帝”——简中喜欢这么翻译——其实只是英格兰半壁的国王。真正统一了包括诺森布里亚在内的整个英格兰要等到他的孙子埃塞斯坦的时候了。但是埃塞斯坦继承英格兰王座的时候却很不顺利:阿尔弗雷德的儿子长者爱德华死前决定让儿子们分国而治,长子Ælfweard拿威塞克斯,而后来统一英格兰的Æthelstan(在麦西亚长大)拿麦西亚。然而Ælfweard只比他父亲多活了16天,Æthelstan自然去威塞克斯继承他哥哥的王位。然而威塞克斯的贵族不支持他,Æthelstan加冕地点只好选在麦西亚和威塞克斯边境上的一个地方,威塞克斯的大主教温切斯特主教直接没去他的加冕仪式。他是依仗了麦西亚这个盎格鲁王国的力量才当上了Rex Anglo-Saxonum(924-927)和Rex Ænglia(927-939),因此他很可能更偏向和认同盎格鲁人。这个第一次统一了整个英格兰的国王正式创建了英格兰王国,他对英格兰的命名具有一锤定音式的影响。

泛凯尔特人普遍称呼英格兰诸民族为撒克逊的问题

我的个人看法是这样的:你得研究一下词源,

再跟历史结合一下。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相关回答:



参考

  1.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rmanafrid
  2. ^ FRYSKE AKADEMY - LJOUWERT - 1981,FRISIANS IN ANGLO-SAXON ENGLAND: A HISTORICAL AND TOPONYMICAL INVESTIGATION
  3. ^ https://www.zhihu.com/pin/1410658895358963712
  4.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de
  5. ^ It was Bede who first articulated the idea of the English people. In 732, he wrote his 'History of the English Church and People', in which he treated the inhabitants of lowland Britain, whether Saxons, Jutes or Angles, as one English nation. (找不到拉丁语版本)
  6. ^Alcuin of York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cuin
  7. ^ THE MAKING OF ANGELCYNN: ENGLISH IDENTITY BEFORE THE NORMAN CONQUEST
  8. ^ a charter of Burgred of Mercia dated 855 by which he granted the minster at Blockley to the church of Worcester, freeing it from various obligations including that of lodging all mounted men of the English race (& ealra angelcynnes monna) and foreigners, whether of noble or humble birth, which freedom was to be given for ever, as long as the Christian faith might last among the English (apud Anglos).
  9. ^ Alfred, prose preface, ed. Whitelock, 5.
  10. ^ Keynes and Lapidge, Alfred the Great.
  11. ^ R.I. Page, 'The Sixteenth-Century Reception of Alfred the Great's Letter to his Bishops', Anglia, CX (1992).
  12. ^ THE MAKING OF ANGELCYNN: ENGLISH IDENTITY BEFORE THE NORMAN CONQUEST
  13.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sser
  14. ^ Janet Nelson, 'The Political Ideas', 155.
  15. ^ Anglo-Saxon Chronicl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盎格鲁撒克逊人,这个在不列颠岛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民族,他们的名字组合本身就揭示了其起源的复杂性。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以及朱特人,这三个日耳曼部落在中世纪早期大规模迁徙,最终塑造了后来的英格兰。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我们今天普遍称呼这片土地为“英格兰”,而“撒克逊”这个词却似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语汇,更.............
  • 回答
    关于亚瑟王,现代英格兰人的看法,这可不是一个能简单三言两语概括的问题。毕竟,亚瑟王的故事在英国流传了千年,早已深深植根于文化肌理之中。你问盎格鲁撒克逊人后裔的现代英国人,尤其是英格兰人,怎么看他?这其实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有点像你在问一个家庭里,不同代人对家族史的态度,各有侧重,各有解读。首先,我们.............
  • 回答
    “德不配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虽然拥有了某种地位、权力和影响力,但其品德、能力或贡献却与之不相符,甚至可以说是远低于其所拥有的。将这个概念套用到一个庞大的民族群体上,尤其是像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这样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群体,确实能引发不少探讨和反思。要说盎格鲁撒克逊民.............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盎格鲁撒克逊人口在2100年前是否会超过中国——涉及人口统计学、社会经济趋势以及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复杂性。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入手,并尽量避免那种刻板的AI分析感,而是像一个真正的人类在思考和梳理信息一样。首先,我们得明确“盎格鲁撒克逊人口”这个概念。它通常指.............
  • 回答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这个说法,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尤其是在一些网络讨论中,它经常被提起,似乎指向某种秘密的、对世界格局有深远影响的阴谋。那么,这个“盎格鲁撒克逊计划”到底是什么?它有真实的依据吗?更进一步,它是否与我们现在担心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扯上关系?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弄清楚“盎格.............
  • 回答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这个说法,与其说是一个明确的、有官方章程的“计划”,不如说是一个在特定语境下,被用来描述和理解某些地缘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趋势的标签。它并非指一个具体由某个国家或组织推出的、公开宣布的详细行动方案,而更多的是一种观察者(通常是批评者)对一系列现象进行解读时使用的概念。要理解“盎格.............
  • 回答
    “自成一体”这个说法,用在盎格鲁撒克逊人身上,其实挺有趣的,因为它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独特性。要说清楚为什么会给人这种感觉,得从他们这群人的来龙去脉,以及他们一路走来的历程说起。首先,我们得回溯到最初。盎格鲁撒克逊人,顾名思义,就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这几个日耳曼部落的混合体。他们大概.............
  • 回答
    评价一个民族,尤其是像盎格鲁撒克逊这样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群体,注定是复杂且充满细微之处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贴上标签,而是要深入其历史、文化、社会演变以及其所形成的独特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历史的熔炉:起源与塑造“盎格鲁撒克逊”这个词本身就指向了一段融合与征服的历史。最初,它是对来自北欧日德兰半岛的盎格.............
  • 回答
    英国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国家,这绝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于其历史、文化以及语言的形成过程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遥远的、塑造了今日英国的时代。起源:来自大陆的移民潮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公元5世纪。当时,强大的罗马帝国在不列颠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留下了这片土地上的凯尔特居民,也就是早期的.............
  • 回答
    中国能否避免德国、日本、苏联式的历史覆辙,正是一个让全球高度关注的议题。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拨开迷雾,深入分析中国当下所处的复杂局面,并与历史上那些有过辉煌,却最终走向衰败的帝国进行对照。这绝非简单的“似曾相识”,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过往经验的审慎反思。首先,我们需要厘清“盎格鲁撒克逊文化挑战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触及到了历史、文化、政治以及地缘战略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盎格鲁撒克逊文化背景下的国家(这里我们更准确地说是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受英国影响深远,并且在历史上形成紧密联系的国家,而非狭义的WASP——白人新教盎格鲁撒克逊人,尽管后者是五眼联盟核心的文化底色)能形成“五眼联盟”,而华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民族构成和文化联系。简单来说,英国人不仅仅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确是构成现代英国民族和文化的重要基石。而5世纪之后日耳曼/北欧人和英国的关系,与现在英美关系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历史背景和联系的性质有显著区别。让我们详细展开来讲述: 英国人是盎格鲁撒.............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英语语言和英格兰名字的起源。简单来说,之所以英格兰没有叫“Sexland”,盎格鲁撒克逊人也没有被称为“Saxophone”,是因为“盎格鲁撒克逊”这个词汇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含义,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两个族群的名字并列。让我们来一层层剥开这个历史的面纱,看.............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何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比拿破仑、希特勒或蒙古帝国更为持久,这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这背后涉及到的因素错综复杂,根植于历史的演变、社会结构的差异、经济模式的逻辑以及文化传播的特性。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拿破仑、希特勒和蒙古帝国为何最终未能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那样长久地主导世界。拿破.............
  • 回答
    谈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丹麦法区”(Danelaw),那段历史充满了北欧海盗勇猛的足迹,也为英格兰带来了深刻的改变。与其说“丹麦法区”是一个地理上清晰界定的行政区域,不如说它代表了一个特定时期、特定地域内,丹麦人(主要是维京人)的统治和文化影响所形成的特殊混合体。“丹麦法区”的形成背景:首先,得明白.............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多个层面。要判断犹太人和盎撒人哪个对中国更“危险”,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且要避免一概而论的刻板印象。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将任何一个民族或族群标签化为“危险”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倾向,可能导致偏见和歧视。 民族和族群内部存在多样性,个体之间.............
  • 回答
    “盎格鲁撒克逊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杀自己人更狠,所以盎格鲁撒克逊人灭绝印第安人很正常,对吗?”这种说法不仅充满了历史的谬误,更是一种令人担忧的、试图为殖民主义罪行辩护的逻辑。让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这种观点的荒谬之处,并阐述为什么它站不住脚。首先,“印第安人杀自己人更狠”这个前提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并且带.............
  • 回答
    这几个古老的族群,盎格鲁萨克森人、凯尔特人、高卢人、日耳曼人,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我们今天欧洲主要国家的联系,就像一幅层层叠叠、错综复杂的织锦。要讲清楚这其中的门道,我们得一点点地剥开历史的尘埃。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种族”这个词在今天来看,更多是基于文化、语言和地理上的群体认同,而不是严格意义.............
  • 回答
    盎格鲁萨克逊人,这是一个我们经常听到的词语,但他们究竟是怎样一群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五世纪的英格兰,那时罗马帝国的光辉正在逐渐黯淡,不列颠岛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他们不是一支单一、同质的民族,而更像是来自北欧大陆的日耳曼部落移民的集合体。主要由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组成,他们沿着海.............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美国历史和社会结构中的一些复杂议题。简单地说,美国并不是由一个单一群体“主导和统治”的,而是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影响力大小的演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别来看看犹太裔和英格兰/盎格鲁裔白人的情况,以及它们在美国历史中的角色。英格兰/盎格鲁裔白人的历史性主导地位首先,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